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培育新品种最佳的杂交组合模式。[方法]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波德代羊及本地滩羊与小尾寒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杂交一代、杂交二代及杂交三代)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在不同月龄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二代,杂种二代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应杂种一代;陶波寒杂交组合改良效果较好于陶寒杂交组合,陶寒杂交组合改良效果较好于陶滩寒杂交组合,3种杂交组合改良小尾寒羊效果都好,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结论]选择理想型的三代或二代杂种羊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与滩羊、小尾寒羊和蒙古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以及在不同月龄的体重、体高和体长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探讨培育新品种的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二代,杂种二代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一代;3种杂交组合改良小尾寒羊和蒙古羊效果都好,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应更为显著.选择理想型的三代或二代杂种羊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新品种的技术方案是可行的,培育的新品种群是国内肉用绵羊育种计划最具代表性和遗传性能表现最好的育种基础群和最宝贵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蒙古羊、小尾寒羊、滩羊的产肉性能,用引进的陶赛特羊分别与其杂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阶段(3月龄、6月龄、周岁)的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最佳产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高于对应的杂种二代,杂种二代高于对应的杂种一代.在杂交三代中,陶寒F3、陶蒙F3的生长发育最快,公、母羔体重分别比陶滩寒F3高5.59%、4.40%、5.93%、3.76%.杂交二代中,仍为陶寒F2、陶蒙F2组合生长发育最快,公、母羔体重分别比陶滩寒F2高5.99%、3.67% 、9.80%、5.00%.杂交一代,陶寒F1、陶蒙F,发育最快,公、母羔分别比滩寒F1高11.32% 、5.22%、7.60%、7.20%.因此,在饲养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滩羊地区,以陶赛特羊为父本进行杂交羔羊肉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蒙古羊、小尾寒羊、滩羊的产肉性能,用引进的陶赛特羊分别与其杂交,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阶段(3月龄、6月龄、周岁)的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最佳产肉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三代生长发育速度高于对应的杂种二代,杂种二代高于对应的杂种一代。在杂交三代中,陶寒F_3、陶蒙F_3的生长发育最快,公、母羔体重分别比陶滩寒F_3高5.59%、4.40%、5.93%、3.76%。杂交二代中,仍为陶寒F_2、陶蒙F_2组合生长发育最快,公、母羔体重分别比陶滩寒F_2高5.99%、3.67%、9.80%、5.00%。杂交一代,陶寒F_1、陶蒙F_1发育最快,公、母羔分别比滩寒F1高11.32%、5.22%、7.60%、7.20%。因此,在饲养小尾寒羊、蒙古羊和滩羊地区,以陶赛特羊为父本进行杂交羔羊肉生产,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蒋英 《世界农业》1998,(5):37-38
萨福克和无角道塞特羊在中国(下)中国农业大学蒋英利用无角道塞特与小尾寒羊杂交,进一步研究杂交组合和制订育种目标和措施,有望培育中国的肉羊新品种。道塞特一代周岁公羊体重967kg、周岁母羊4782kg、二岁公羊体重1480kg、二岁母羊7017...  相似文献   

6.
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后代杂种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野生盘羊与纯巴什拜羊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总繁殖率、常见病发病率、抗寒能力等适应性性状与纯巴什拜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杂种一代羊的适应性较差,而回交二代羊的适应性(其总繁殖率105%,4.5月龄体重达35.8kg,常见病发病率3.3%)最好,杂交效果明显,是培育瘦肉型巴什拜羊新品系的主要组合。  相似文献   

7.
孙晓萍  刘建斌  张万龙  李思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188-7189,7199
[目的]提高滩羊的产肉性能。[方法]用引进的陶赛特羊、波德代羊与滩羊杂交,以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及当地滩羊为研究对象,对杂交后代3月龄的体重、体高和体长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在西北半荒漠草原的生态环境条件下,杂种三代羊体重、体高、体长等体尺指标均优于对应杂交二代、一代及当地滩羊,杂交二代优于杂交一代,而杂交一代优于当地滩羊,三元杂交组合优于二元杂交组合,公羊优于母羊。随着杂交代数的增加,杂种后代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产肉性能得到提高。[结论]以滩羊为母本,用陶赛特羊和波德代为父本进行经济杂交生产高档商品羔羊肉效果明显,且陶赛特性能优于波德代。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巴什拜羊和野生盘羊后代的杂种优势率,确定最佳杂交组合,为横交固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巴什拜羊与野生盘羊杂种后代回交一代、回交二代羊,初生、4.5月龄及周岁时体尺、体重的测定资料和巴什拜羊与一代杂种羊两个亲本平均表型值之间的杂种优势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回交二代羊初生、4.5月龄、周岁时体重的杂种优势率为9.25%、17.74%、13.7%,比回交一代羊杂种优势率(6.25%、7%、9.8%)高,差异不显著(P>0.05);回交二代羊初生至周岁生长发育节段中,4.5月龄时体重杂种优势率最高17.74%,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回交二代4~5月龄羔羊出栏盈利和杂种优势最好,瘦肉型明显,是横交固定的最佳世代。  相似文献   

9.
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杂交改良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麻城黑山羊与波尔山羊进行育成杂交,通过对杂种羊体型外貌、生长发育状况、繁殖性能、育肥性能进行观察及测定,并与麻城黑山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波麻杂交一代(F1)毛色与波尔羊特征相近,杂交二代(F2)出现毛色分离现象,杂种后代羊在基本繁殖规律上与麻城黑山羊趋于一致,但生长速度、繁殖成活率、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方面优于麻城黑山羊,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一、优良品种杂交.用波尔山羊与黑山羊进行杂交,产生杂交一代,然后将杂交一代母本与波尔公羊杂交,产生的第二代杂种具有明显的优势:4月龄体重可达25千克~35千克.相当于本地羊的成年体重;在放牧条件下,10月龄杂种羊产肉量为12.5千克,是本地品种同龄羊的2倍.  相似文献   

11.
杜泊绵羊与小尾寒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杜寒F1、杜寒F2、杜寒F3、杜泊羊以及小尾寒羊(公母羔)并随机分组,研究探讨相同饲养条件对不同杂交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杜寒F1初生重公母羔平均为3.91kg,略低于父本杜泊羊(P〉0.05);初生至断奶平均日增重318g,高于母本小尾寒羊(P〈0.01)。育肥期杜寒F1、杜寒F2和杜寒F3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40.99%、26.13%和22.52%(P〈0.01);3个杂交代次间增重接近,依次是杜寒F1〉杜寒F2〉杜寒F3。杜寒F1母羊产羔率比杜泊羊提高40个百分点(P〈0.01);多胎基因(FecB)检测结果和实际产羔情况基本一致(杜寒F1〉杜寒F2〉杜寒F3)。杜寒1~3代经产母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指标均高于杜泊羊(P〉0.05)。杜寒F3体型外貌优于杜寒F2和杜寒F1,建议杜寒F1用于生产肥羔;可进一步探讨用带多胎基因的杜寒F3作父本,与杜寒F2实施横交,培育杜寒肉羊新品系。  相似文献   

12.
不同绵羊品种BMPR-IB基因多态性与产羔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BMPR-I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测定了小尾寒羊和无角道赛特及其杂一代的基因型,并对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尾寒羊BB、B+、++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0.0%、66.0%、4.0%;无角道赛特只有++型为1.0;道寒F_1代没有BB型,B+和++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2.0%和28.0%.经x~2检验,小尾寒羊的基因型和产羔数的关系密切,样本在该位点未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基因型++、B+、BB的品种平均窝产羔数分别为1.00±0.00、1.67±0.11、2.40±0.13,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育肥中后期杜泊羊湖羊杂交F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杜湖杂交F1代公羊确定育肥中后期的能量需要量参数,为该品种绵羊能量这一营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比较屠宰法,将能量需要量解析为维持能量需要量和生长能量需要量,采用代谢能和净能两个指标体系进行测定。试验选用体重为35 kg左右的杜湖杂交F1代公羊42只,其中的30只试验羊用于比较屠宰试验,将试验羊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3个采食量水平,使其日增重分别达到350、150和0 g,分别在试验第1天(6只)、自由采食组羊体重分别达到43 kg(6只)和50 kg(18只)时分3批进行屠宰,以便得到试验羊的体能量沉积量。另外,12只羊用于消化代谢试验,同样按上述采食量水平随机分为3组,利用推荐公式对试验羊的甲烷产量和产热量进行预测,并以此计算得到代谢能摄入量分别10.69、11.99和12.33 MJ(每采食1 kg日粮的代谢能摄入量)。【结果】维持净能(net energy for maintenance,NEm)需要量为271.6 kJ•kg-0.75, 代谢能维持效率为0.66;维持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 for maintenance,MEm)需要量为413.7 kJ•kg-0.75;35-50 kg日增重100-350 g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0.81-3.12 MJ•d-1;35-50 kg日增重100-400 g的生长代谢能需要量为1.47-5.38 MJ•d-1,代谢能生长效率为0.55。【结论】较为系统地得到了35-50 kg杜湖杂交F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指标,其中包括维持净能、维持代谢能、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与国内外肉羊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4.
以邦德羊为父本、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对杂交F1代羔羊(简称邦甘细)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分析。生长观测表明,邦甘细初生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和12月龄体质量分别比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组(简称甘高细)高14.14%、17.90%、28.17%和33.97%(P0.01)。4月龄前平均日增量、4~6月龄平均日增量、12月龄前平均日增量极显著高于甘高细(P0.01)。屠宰结果表明,邦甘细4月龄、6月龄和12月龄的胴体质量和屠宰率均高于甘高细,且各年龄段胴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以邦德羊为父本对甘高细进行杂交改良的F1代羔羊的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显著提高,改良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国家大力推进"粮改饲"的背景下,研究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小尾寒羊和不同组合杂交羊,对其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推进全株玉米青贮应用和肉羊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尼龙袋法对全株玉米青贮前后的营养成分和瘤胃降解性进行评价;饲养试验中选择4个不同品种的3月龄断奶健康公羔羊各30只,体重相近(27.6±1.7)kg,以品种差异分为4个处理,分别是小尾寒羊(SH),"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DH),"蒙古羊×小尾寒羊"杂交F1(MH)和"杜泊×洼地绵羊"杂交F1(DW),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羊,饲喂以全株玉米青贮为基础的TMR,精粗比25:75。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进行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测定。【结果】与青贮前相比,青贮后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DM含量、有机物(OM)含量和瘤胃降解参数的快速降解部分(a值)显著提高(P0.01),NDF含量、ADF含量和有效降解率显著降低(P0.001)。生产性能方面,不同组合杂交羊比小尾寒羊DMI有增加的趋势(0.05P0.1);杜寒和杜洼杂交羊ADG、FCR、胴体重、净肉重、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经济效益方面,各处理的饲料成本无显著差异(P0.05),杜寒和杜洼杂交羊净肉增重、产肉效益和生产利润显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P0.01)。【结论】全株玉米青贮适宜作为肉羊育肥TMR主要饲料来源,不同品种的肉羊均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其中,杜寒和杜洼杂交羊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而小尾寒羊和蒙寒杂交羊生产性能无显著差异。由此,杜寒和杜洼杂交羊更适合作为黄淮海农区肉羊育肥品种。  相似文献   

16.
以饲养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的澳洲白绵羊为父本,湖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测定试验母羊繁殖产羔性能及其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日增量、饲料消耗及饲料利用经济效益等,对澳洲白绵羊与湖羊的杂交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结果表明,澳洲白公羊与湖羊配种受胎率与湖羊纯繁(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参试杂交母羊的产羔率低于对照组,但羔羊成活率高于对照组。相同饲养条件下,澳湖杂交一代试验组(F_1)6月龄以及12月龄公羊和母羊总体平均体质量比湖羊对照组分别提高27.62%和23.02%,差异极显著,体高、体斜长和胸围也比对照组极显著提高。试验组F_1公羊初生~3月龄、3~6月龄和6~12月龄的日增量分别为325.36 g、332.51 g和356.24 g,显著高于对照组。F_1公羊周岁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34%和45.30%,显著高于对照组。F_1公羊初生~3月龄、3~6月龄、6~12月龄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费用分别为0.46元、0.99元和1.04元,所对应的对照组湖羊公羊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费用分别为0.58元、1.42元和1.70元,试验组F_1每100 g体增量饲料消耗低于对照组,饲料消耗成本下降,饲养效益提高。研究表明,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选择以澳洲白作为父本,湖羊为母本,是该地区理想的肉羊杂交组合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阿勒泰羊肌肉组织的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阿勒泰羊肌肉组织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y HC)I型肌纤维含量。[方法]收集8月龄阿勒泰羊、Texel羊和F1代肉羊肌肉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阿勒泰羊My HC I型肌纤维含量,并与Texel和F1代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阿勒泰羊My HC I型肌纤维含量与Texel肉羊、F1代肉羊差异显著(P0.05)。[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肉羊品种选育和肌肉品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采用垂直板高pH不连续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研究了策勒黑羊、和田羊、卡拉库尔羊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r)、血清白蛋白(A lb)三个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表明:策勒黑羊与和田羊、卡拉库尔羊的血清转铁蛋白(Tf)、血清白蛋白(A lb)位点基因型有差别,前白蛋白(Pr)位点基因型相同。计算了三种绵羊的基因型频率、基因频率,策勒黑羊与和田羊、卡拉库尔羊之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策勒黑羊与和田羊遗传距离最近,其次为卡拉库尔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