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野鸟在流感的生态学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70年代起,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对野生鸟类及候鸟的禽流感监测做了长期系统的研究工作。自1961年首次从野禽体内分离到H5N3禽流感病毒后,所有15个H亚型和9个N亚型的A型流感病毒都在野禽群体中分离到,特别是野鸭、海岸鸟及海鸥等水禽,从野生迁徙性水禽中分离到禽流感病毒的几率远远超过了其它禽种。经多年的调查和研究,已知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其所携带的流感病毒是各型流感病毒的祖先,野生鸟尤其是鸭乃流感病毒巨大的储存库。故研究野生水禽及候鸟禽流感对防治禽流感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禽类养殖业的发展,一些潜伏性安全问题也日益暴露。诸多养殖企业不了解规模化饲养条件下弊病发生的特点,存在大量问题和隐患危害。水禽的抗病力强是相对的,正是这样造成了一些人对水禽疫病防治这一至关重要问题的麻痹大意,以至于在不少地方出现水禽群疾病的暴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专家指出,水禽易感性差,多为阴性感染或带毒。水禽流感在水禽群流行的速度比鸡群快,尤其是比产蛋鸡群快的多,一个水禽群在3天~5天内能全群感染。其原因与不同禽类的饲养模式有关。群养模式的水禽,被病禽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染的场地、水源、饲料成为重要传染源,加速传播的速度。通过病禽、尸体、禽肉以及羽毛收购和家禽交易等方面加大速度和范围,给水禽业造成巨大损失。鸭是禽流感的主要病毒宿主,带毒的禽能将病毒大量排出体外,通过不同的途径将其传播。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鸟和水禽的粪便是重要的病毒源。污染水域的水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AIV,其在22度水中可保持感染性达4天以上,在0度水中可保持感染性30天以上,还可通过粪便—口腔途径,或粪便—泄殖腔途径感染,并在体内不断传代。由于水禽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肠道型,其复制主要是在肠道和呼吸道,因此病毒能以较高滴度从粪便中排出而污染水域及其饲养场所,表明水禽具有传播禽流感病毒非常方便的途径。国外对水禽流感监测、病毒分离鉴定及基因分析表明,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鸡源流感病毒,均可从水禽(主要是鸭)中分离到,可见水禽是流感病毒巨大的储存库,水禽在禽流感的发生及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对于水禽流感,目前尚无可靠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不主张治疗。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又是中亚一印度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目前记录到的鸟类有189种.2005年5月青海湖流域发生H5N1型禽流感疫情,造成大量在青海湖繁殖栖息的候鸟死亡.刚察县是环湖重点县,禽流感防控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有效的防控措施势在必行. 1 防控工作难点 多种传染源和传播途经加大禽流感防控困难.禽流感的传染来源较多,可以来自感染或发病的家禽,也可来自野生鸟类、迁徙的水禽等.病毒通过禽类的分泌物、排泄物和尸体及其他物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4.
严峻的禽流感疫情形势,给家禽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禽流感防控已成为当前养禽生产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现就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总结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1当前禽流感发生的特点1.1候鸟发病和迁徙传播成为当前禽流感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由于候鸟迁徙,将病毒传播全世界。这是当前世界各地发生禽流感的主要原因。过去候鸟(主要是野生水禽)带毒而不发病;不会使过多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散播产生新疫区。随着病毒的变异,现在候鸟带毒且发病,候鸟自身大量繁殖病毒,不仅自己死亡,而且在迁徙中大量散毒,使地面上养禽业和其他易感禽、鸟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东北地区辽宁边境2015年和2016年候鸟迁徙概况、禽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并收集辽宁边境7个城市的野生候鸟栖息地雁鸭类、鸥类、鸻鹬类候鸟咽肛拭子、鹭鸟粪便、观赏鸟等野鸟相关样品300份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辽宁边境地区的野生候鸟和水禽未携带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6.
随着禽类养殖业的发展,一些潜伏性安全问题也日益暴露。诸多养殖企业不了解规模化饲养条件下弊病发生的特点,存在大量问题和隐患危害。水禽的抗病力强是相对的,正是这样造成了一些人对水禽疫病防治这一至关重要问题的麻痹大意,以至于在不少地方出现水禽群疾病的暴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专家指出,水禽易感性差,多为阴性感染或带毒。水禽流感在水禽群流行的速度比鸡群快,尤其是比产蛋鸡群快的多,一个水禽群在3天~5天内能全群感染。其原因与不同禽类的饲养模式有关。群养模式的水禽,被病禽排泄物及分泌物污染的场地、水源、饲料成为重要传染源,加速传播的速度。通过病禽、尸体、禽肉以及羽毛收购和家禽交易等方面加大速度和范围,给水禽业造成巨大损失。鸭是禽流感的主要病毒宿主,带毒的禽能将病毒大量排出体外,通过不同的途径将其传播。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鸟和水禽的粪便是重要的病毒源。污染水域的水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AIV,其在22度水中可保持感染性达4天以上,在0度水中可保持感染性30天以上,还可通过粪便—口腔途径,或粪便—泄殖腔途径感染,并在体内不断传代。由于水禽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肠道型,其复制主要是在肠道和呼吸道,因此病毒能以较高滴度从粪便中排出而污染水域及其饲养场所,表明水禽具有传播禽流感病毒非常方便的途径。国外对水禽流感监测、病毒分离鉴定及基因分析表明,无论是哺乳动物还是鸡源流感病毒,均可从水禽(主要是鸭)中分离到,可见水禽是流感病毒巨大的储存库,水禽在禽流感的发生及传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对于水禽流感,目前尚无可靠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因此不主张治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家禽的饲养量迅速增加,无论是鸡还是水禽都要进行强制免疫。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许多家禽如鸡、火鸡、珍珠鸡、鸭、鹅等均可感染发病,但以鸡、火鸡、鸭和鹅多见,以火鸡和鸡最为易感;鸭和鹅等水禽的易感性较低,但可带毒或隐性感染。传染源主要为病禽的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病毒可长期在污染的粪便和水中存活。鉴于以上流行病学特点,加之在对沈阳市大量的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中发现,抽检的水禽、散养户禽及活禽交易市场禽的禽流感免疫抗体水平较低,禽流感易感动物要想做到百分百的有效防制还存在很多漏洞,对防控  相似文献   

8.
乔健 《中国家禽》2004,26(14):41-42
禽流感的传播为粪便、污染器具、病死鸡的接触传播.以及气溶胶(微滴)或暴露于病毒污染物的间接接触传播。尚未发现垂直传播但病鸡产蛋带毒。对鸡胚的致死率高。最初的感染源常见异种禽如鸭,野生禽类特别是迁徙水禽。禽流感传播速度快,有时间隔几个鸡场发病。  相似文献   

9.
由于水禽流感病毒主要是嗜肠道型,其复制主要是在肠道和呼吸道,因此病毒能以较高滴度从粪便中排出而污染水域、饲料、饮水、设备、笼具、蛋筐、衣服及其饲养场所,而人员的流动与消毒不彻底,通过病禽、尸体、禽肉以及羽毛收购和家禽交易等方面加大速度和范围,就可导致病毒的快速传播。水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昆虫及乌和水禽的粪便是重要的病毒源。污染水域的水不经浓缩即可分离出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在22℃水中可保持感染性达4天以上,在0℃水中可保持感染性30天以上,还可通过粪便—口腔途径,或粪便—泄殖腔途径感染,并在体内不断传代。专家强调指出,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所有亚型的流感病毒都可从水禽体内分离到。我们在对正常水禽进行流感病毒的监测过程中发现,可以从表现正常的水禽禽体内分离到H5N1、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给这两种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隐形传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造成了H5、H9亚型流感病毒在人们的麻痹中流行。同时还发现一株来源于正常禽群的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可能来源于H7亚型流感病毒,可能是一新的自然重组病毒。等等这些都给养禽业造成隐性危害。而且,水禽对流感病毒的免疫有不同与鸡等陆生家禽的机理,如同样的禽流感疫苗在鸡体内可产生高且持续时间长的特异性抗体坚强抵抗外来病毒的侵害,而水禽产生的抗体却效价低且持续时间短,据此可以看出水禽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虽以体液免疫为主,但水禽流感的细胞免疫绝对是不可忽视的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专家提示养殖企业(户),特别是病死水禽接触过的水,不能随便排放,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后再排放。由于水禽可带毒和隐性感染,所以畜禽不能混养,鸭、鹅与猪混养将有可能更容易导致禽  相似文献   

10.
正一、水禽流感防疫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水禽流感历史1878年Perroncito首次报道在意大利发生,并称为"鸡瘟"。1901年Centanni﹠Savunozzi发现了该病是由"可滤过"的病毒引起的。1955年Shaffer证实了该病毒是A型禽流感病毒。1972年Slemons证实了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储存库。从水禽(主要是鸭、雁、鸥等)已分离到H1-H16、N1-N9各血清亚型的禽流感病  相似文献   

11.
陈福勇 《中国家禽》2007,29(24):1-4
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禽类病毒性传染病.可引起鸡、火鸡以及其它禽类,特别是迁徙水禽的感染,主要侵害各种鸟类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产生从无症状或温和症状到高度致死性的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国际兽疫局(OIE)列为A类疫病.禽流感给世界养禽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多次发生的禽流感病毒直接感染人并致人死亡的事件,使该病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禽流感的防控研究工作,其中在禽流感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2.
<正>禽流感病毒通常由候鸟中的野鸭、野鹅和鹭类携带,这些携带者本身不会受到病毒的侵害。禽流感病毒呈世界性分布,其易感动物种类很多,包括鸡、野鸭、天鹅、雁等。野生鸟类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邛海湿地位于我国候鸟迁徙西部通道的重要节点,是我国高原内陆地区水禽候鸟繁衍和越冬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候鸟迁徙的中转驿站,每年有大量候鸟从西伯利亚及青藏高原迁徙而来。这些候鸟的来临意味着给邛海湿地带来了潜在  相似文献   

13.
雁形目和鸻形目鸟类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正粘病毒科)的自然宿主.水禽中野生雁类(雁形目)的迁徙距离达数千公里.从野生雁类中分离出禽流感病毒的成功率很低.本研究旨在检测俄罗斯境内以及青藏高原营巢繁殖的不同野生雁类的禽流感病毒,分析所得数据后进一步明确这些鸟类在病原体传播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来自俄罗斯境内9个地区以及青藏高...  相似文献   

14.
据全国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办公室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  介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 天,最长时间可达21d。 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  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毒 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 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  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 是否有应激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2004年实行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V,简称禽流感)强制免疫以来,禽流感基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十几年的防控过程中,禽流感疫情仍然不断发生,引起这种情况的因素较为复杂。其中水禽(鸭、鹅)在禽流感的发生、传播、流行、变异和跨种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水禽(鸭、鹅)是禽流感病毒重要的传播媒介,是禽流感病毒的储存器、放大器和混合器。它们既可以携带多种亚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又能长期储存陆禽(鸡等)来源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促使禽流感病毒重组。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野生水禽和鸡,将禽流感病毒的传播放大。通过接触野生水禽,可促使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远距离传播。研究水禽在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对我国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二十年来我国水禽生产增长速度迅猛,鸭、鹅等水禽肉的比重在逐年上升,我国鸭、鹅存栏量、屠宰量、鸭鹅肉蛋产量等均居世界首位。养殖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面广量大,同一水域可能承载多群来源不同的禽群,使疫病的防制难度增大,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水禽饲养环境不能相对封闭、隔离,缺乏完整的免疫、消毒、隔离、监测、无害化处理等标准化管理制度,一旦发病,传播快,防治难;使养殖户损失惨重。美国科学家2005年7月18日指出,正在发生变异的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可能以鸭子等水生禽鸟为传播媒介。鸭子感染病毒后的症状不明显,而且感染病毒时可能看起来还很健康,而病毒对人类和其他鸟类的杀伤力却没变,这给防范疫情传播带来困难。此外,鸭子被病毒感染后即使存活下来,其排泄物、分泌物等还带有大量的病毒,能在较长时间内传染其他动物。另外,由于水禽主要是户外饲养,与候鸟及其粪便接触频繁,候鸟带毒比较严重,对水禽的威胁很大。美国艾奥瓦大学研究人员2007年的报告中指出,野生水禽会将禽流感病毒直接传染人类。可见,要控制和消灭陆生家禽流感首先要控制和消灭水禽流感。  相似文献   

17.
李晓冰  华育平  张进 《野生动物》2008,29(3):135-137
2007年秋我们从迁徙水禽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中分离出一株H6N1亚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Mallard/Heilongjiang/301/2007.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非结构蛋白基因(NS)进行了全序列的扩增,并在GenBank中的序列进行比较,发现A/Mallard/Heilongjiang/301/2007属于欧亚系禽流感病毒,此株病毒NS基因与duck/Hokkaido/Vac-1/2004 H5N1株NS基因同源率高达98.5%,可能与北海道地区禽流感病毒具有共同起源.另外此株病毒NS基因在263~277位并没有发生15碱基的缺失,所以应属于等位基因A,亚系Ⅰ型.  相似文献   

18.
D.Karunakaran 报道,现已证实野生水禽是自然界中最大的 A 型流感病毒带毒者。其中,特别是候鸟可迅速地在世界各地散播各种各样的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在这些鸟只的肠道中繁殖,因而大量的病毒被排入湖泊和池塘  相似文献   

19.
<正>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感染鸡、鸭、鹅等家禽和候鸟等动物,人亦可感染禽流感病毒,它的传播途经主要是候鸟迁徙地及水禽水网。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现了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公元前412年古  相似文献   

20.
<正>流感流行现状野鸟在禽流感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迁徙的水禽是目前公认的世界范围内流感爆发和流行的重要传染源。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禽流感的分布明显受饲养模式和饲养环境、水禽的分布、野禽的迁栖路线和季节等因素影响。我国地域较大,有三条世界性的候鸟迁徙路线经过,给我国防控禽流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H5亚型禽流感依旧是2.3.4.4分支的病毒为主,属于高致病性,死亡率较高。H9亚型禽流感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对鸡表现为低致病性,虽有不同小的分支,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