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黄牛繁殖率和受胎率,提高后代的基因性状,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得以推广应用。冷配改良技术应用是否科学、规范,是影响黄牛冷配改良效果的重要因素。为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掌握黄牛冷配改良技术要点意义重大。该文分析黄牛冷配改良技术优势及黄牛冷配改良技术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2.
鲁西黄牛与其杂交牛育肥性能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西黄牛、西鲁(西门塔尔×鲁西黄牛)、利鲁(利木赞×鲁西黄牛)育肥试验中,西鲁、利鲁和鲁西黄牛的日增重分别达到1204,1117,1058 g,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分别为5.98,5.38,6.15元.西鲁、利鲁的日增重和单位的增重饲料成本与鲁西黄牛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试验证明,利用肉牛杂交改良鲁西黄牛,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当代畜牧》2007,(4):36-37
鲁西黄牛、西鲁牛(西门塔尔×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鲁西黄牛)育肥试验中,西鲁、利鲁和鲁西黄牛的日增重分别达到1204g、1117g、1058g,每增重1kg的饲料成本分别为5.98元、5.38元、和6.15元。西鲁、利鲁的日增重和单位的增重饲料成本,与鲁西黄牛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证明鲁西黄牛利用肉牛杂交改良,可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4.
我省地方良种黄牛选育工作,在中共山东省委和人民政府领导和支持下,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委员会的指导下,经过各级领导和广大养牛战线上的科技、饲养人员的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全省黄牛存养量达到了232.56万头,地方良种牛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也有所发展和提高。全省有鲁西黄牛49.2万头,比1978年增长了36%。渤海黑牛已达到二万余头。鲁西黄牛各项体尺均超过1974年,而且还高于五十年代中期,是解放后  相似文献   

5.
为加速尼勒克县黄牛冷配覆盖面,尽快提高新疆褐牛优良率,增加养牛效益,解决熟练黄牛冷配技术人员少、缩短配种时间、减少人力消耗、提高黄牛冷配效果等问题,通过近两年的摸索,我们在2012年7~8月,采用前列腺素两次注射法诱使牛同步发情在黄牛冷配中的试点应用,受胎率达到79%,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对榆林市神木县地区和延安地区相同营养水平下的298头利木赞牛改良陕北本地黄牛F1代及陕北本地黄牛的体重和部分体尺指标进行了测定,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陕北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陕北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初生牛的平均体重公牛43.95 kg,母牛41.1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126.5%、120.78%,改良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对甘肃静宁一些地区发情季节可繁黄牛普遍出现的不发情症状,随机选取50头适繁黄牛,应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技术进行授精,并补充亚硒酸钠维生素E,共有36头受胎,受胎率达到72%。结果显示,应用同期发情技术可提高黄牛受胎率,为应配黄牛在繁殖季节能够适时发情配种,解决空怀难题,提高黄牛受胎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靖宇县地处长白山腹地,林下草地资源丰富,适合草食型养殖业的发展。靖宇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养牛业,使我县的养牛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畜牧技术人员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黄牛,淘汰劣质公牛,使我县黄牛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黄牛人工授精技术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黄牛人工授精覆盖率达到90%以上,但还存在着屡配不孕的现象,给养殖户造成了损失,影响了黄牛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28日,甘州区畜牧管理站邀请甘肃省家畜繁育中心、区畜牧兽医局专家,对全区从事黄牛改良和技术服务的132人进行培训。本次培训主要针对当前全区肉牛养殖业发展现状,就黄牛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黄牛受胎率等进行全面培训。培训内容紧贴生产实际,会后组织了统一考试,对成绩合格的服务站点核发了《种畜禽经营许可证》。培训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到了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甘州区是全省牛产业大县,2012年全区肉牛存栏量达60万头,适繁母牛23万头。多年来,全区黄牛改良工作一直保持着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全区黄牛改良率达到98%,总受胎率保持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研究利木赞牛改良民和县浅山地区当地黄牛的效果.[方法]在民和县浅山区选择相同营养水平和管理模式下的267头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F1代与本地黄牛的体重、体尺进行测定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木赞牛与民和县浅山区本地黄牛杂交F1代的体高、体长、胸围和髋宽均比本地黄牛有所提高,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4月龄时利本F1平均体重公牛426.42 kg母牛389.41 kg,分别比本地黄牛提高90.21%、82.7%.[结论]在民和县浅山地区用利木赞改良本地黄牛,生产杂交的肉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缩短牦牛的饲养周期,提高出栏率和养殖效益,本试验将牦牛、犏牛和本地黄牛在相同条件下舍饲153天,其增重分别达到58.67±19.80、90.70±12.85 kg和54.33±8.98 kg,犏牛在生长速度上极显著高于牦牛和本地黄牛。舍饲育肥牦牛、犏牛和本地黄牛的增收效益分别为220.56、1 134.37元和-95.79元。舍饲育肥即能提高牦牛和犏牛的生长能力,增加牧民收益,又能减轻当地草场压力,对高原草地畜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牛人工授精率低是阻碍我县黄牛改良的重要因素,而影响黄牛人工授精率的主要因素是母牛发情鉴定不准确。根据母牛的生殖生理和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通过直肠触摸卵巢卵泡的发育情况,判断成熟卵泡的准确排卵时间,并确定适时输精时间,增加了可受精卵子和精子的相遇机会,达到了提高受孕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自1975年西安建立协作组,1979年在南阳成立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以来,已有10个年头。我区黄牛选育工作10年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农牧渔业部、省农牧厅,以及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亲切关怀支持下,得到顺利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数量大发展、质量大提高。截止目前,黄牛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08万头,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适龄母  相似文献   

14.
黄牛改良是提高农牧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可以改良和优化黄牛品种,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在黄牛改良过程中常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黄牛改良的效果,本文简述了黄牛改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以提高改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牛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是一项先进的繁殖技术(以下简称为冻精技术),是大量节省种公牛、加速黄牛改良、培育新品种和提高肉、乳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加速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它技术性很强,每一个操作环节都必须严格要求。为了达到大发展、全改良、提高受胎率的目的,特制定一套冻精技术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6.
郧巴黄牛是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优良地方品种,是竹山县独具特色的一大优势产业。发展这一优势产业,就必须打造郧巴黄牛品牌,达到引领、助推全县畜牧业发展的目的。本文着重阐述了打造郧巴黄牛品牌的基础、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国地方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在去年举办黄牛育种讲习班的基础上,为普及养牛科学知识,提高地方良种黄牛饲养水平,迅速提高良种黄牛质量,按照1981年工作计划,于今年5月18日至6月8日在南阳地区黄牛研究所举办了为期21天的黄牛饲养讲习班。学习内容以家畜饲养原理和饲料为重点,并配合“反刍动物营养”的专题讲授和实习实验、参观、讨论等环节,使普及与提高、理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黄牛的生产性能,增加养殖效益,大通县从2001年引进并使用皮埃蒙特肉牛冻精对当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截止2002年10月冷配黄牛2926头,已产皮埃蒙特杂种牛2195头。结果显示皮埃蒙特杂交牛出生重29.47千克,比当地黄牛出生重22.42千克相对提高31.67%,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体重分别为175.27千克、306.67千克和427.29千克,比当地黄牛相应月龄分别提高65.19%、84.22%和86.09%。因此,皮埃蒙特杂交牛的生产性能高于当地黄牛。  相似文献   

19.
我市牛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历程,由二元级进杂交改良发展到三元肉牛杂交生产,黄牛冻配点219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目前,年黄牛冻配改良达到5万头,牛的良种率达到90%以上,黄牛改良工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利木赞与湘西黄牛和湘南黄牛杂交改良的F1代牛杂交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利木赞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重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利木赞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重3.28kg、11.05kg、12.82kg、20.47kg和31.92kg,分别提高了16.57%、10.31%、6.99%、9.29%和12.26%;利木赞F1代杂交牛初生重和各月龄体尺均显著高于湘南黄牛与湘西黄牛(P0.05)。利木赞与湘西黄牛的杂交F1代初生、6月龄、12月龄、18月龄和24月龄的体高分别较湘南黄牛的F1代提高了18.70%、5.64%、6.40%、7.52%和6.18%;胸围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22.81%、5.50%、3.63%、3.75%和4.70%;体斜长较湘南黄牛F1代提高了15.30%、5.97%、3.90%、7.58%和7.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