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评估荒山土地用作建设用地的适宜性程度,以乌鲁木齐市荒山为例,应用修正的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采用Arc GIS 10.0的空间分析模块,综合考虑了坡度、坡向、交通等多项因子,并对不同因子赋予权重进行叠加,得到适宜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1前期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对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影响很大。2地质和地貌条件对荒山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影响。3不可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比重最大,占总面积的54.90%,不宜建设用地的比重占总面积的20.52%,可用于建设用地开发的面积,仅为4.39%,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的20.19%。评价结果可为乌鲁木齐市建设用地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2.
西北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了绿洲城市的健康发展。基于乌鲁木齐市1995-2010年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构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① 地表水是乌鲁木齐市的主要水源,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11.20×108 m3,人均水资源量远低于新疆平均水平。水资源开发率持续快速增长,用水总量甚至已超过区域当年来水总量。② 用水总量呈波动增长,2010年达10.89×108 m3,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用水部门,但近年来农业用水比例有所下降,工业与生活用水逐步增加。③ 水资源本底条件和开发利用程度显著恶化,利用效率和管理能力则迅速改善。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在波动中逐渐下降,其中人口快速增长、经济高速发展、水资源污染加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绿洲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及其环境建设初探——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城市环境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根据干旱区绿洲城市的环境特点,提出其环境功能区划的原则及其划分方法。在分析乌鲁木齐市环境特点及其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本市的实际现状和未来发展,提出了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和环境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程度的生物物理评价方法。阐述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模型,设计了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4年乌鲁木齐市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3.424389hm2,而生态承载力只有0.358905hm2,人均生态赤字为3.065484hm2,该市处于生态不可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5.
干旱区绿洲城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以乌鲁木齐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乌鲁木齐为例,利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的城市化进程和生态环境响应的耦合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在乌鲁木齐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过程中,空间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作用最为明显,社会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相对小一些,而人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关联度仅为0.59,对于干旱区绿洲城市来说人口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生态环境对城市化的束缚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水、土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胁迫效应,资源能源、生态条件对于城市化的制约和限制作用最为明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对于城市化进程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生态环境污染对于干旱区绿洲城市的胁迫作用相对较小。最后得出结论:乌鲁木齐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目前正处于缓慢变化阶段,属于逐步磨合型。 相似文献
6.
王爱辉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5):19-24
绿洲生态系统是支撑绿洲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要素.文中基于城市化与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的作用机理,从人口空间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生活城市化、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环境抗逆水平六个层面构建干旱区绿洲型生态城市建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典型绿洲型城市奎屯市的实际情况,着重探讨了其城市化与生态化动态耦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的检索、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来,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耕地减少,园地、建设用地增加,未利用地减少,土地利用强度明显提高,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过于集中,引起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区域内水土流失,土壤污染,水质恶化,大气污染严重,热岛效应显著,地质灾害频发等。但在个别区域合理的土地开发利用取代了生态价值较低的未利用地,使得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建议对快速发展的特大城市乌鲁木齐市,不必强调集中连片扩展,可采取分散集中布局的模式,将耕地或果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加以保护,继续加强周边荒山的绿化,以缓解建设用地和绿色用地的矛盾,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从农业、生态以及建设用地三方面入手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RS和GIS技术及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等方法建立各级指标的评价模型,并采用"三维魔方"矩阵组合法对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基于网格系统实现评价结果的可视化空间表达。以山西省汾阳市为例,对所建立的模型与相应的技术方法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市土地划分为生态林业用地区、生态农业用地区、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业生产区和经济发展建设区5个区域,占地面积分别为345.26、219.50、396.52、80.52、136.68 km~2,占全市比例为29.3%、18.6%、33.7%、6.8%、11.6%。结果与该县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表明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绿洲城市自然景观空间格局与城市生态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建立在荒漠背景之上,绿洲城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城市自然景观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本文以乌鲁木齐为研究对象,借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在ERDASINMAGINE和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进行景观要素的划分,从绿地斑块组成和格局以及城市自然廊道系统方面分析乌鲁木齐市的景观空间格局的特点及生态环境现状,提出:绿洲城市生态建设中应注重绿地系统内部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扩大绿地景观面积,适当提高林地比重,增加绿地组成多样性;改建河流廊道,充分发挥河流廊道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聚集地,是人群聚集的区域,市民是城市环境最直接的感受者.评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除了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外,更应以市民的感受为基础,以市民的满意度为重要标准.文中在对国内部分城市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满意度的概念,设计了环境综合整治市民满意度调查表,并针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综合整治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00份.调研结果显示,2014年乌鲁木齐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满意度指数总得分为3.821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评估结果为良.研究表明:市民满意度调研反映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及其存在的问题,可以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进行有效地评估.市民满意度分析是评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方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分析——以新疆奎屯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典型干旱区绿洲型城市经济增长与主要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关系的计量模型,选取新疆奎屯市1991-2008年有关经济环境数据,并对其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奎屯市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之间没有呈现发达国家所描述的"倒U"(EKC)型关系,除了工业废水污染整体上有改善的趋势外,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二氧化硫(SO2)、工业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绿洲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以新疆克拉玛依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园林绿地系统健康的内涵,结合干旱区绿洲城市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克拉玛依市为例,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目标,从系统结构、功能等角度入手,选择群落水平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树种组成结构、树木年龄结构、景观功能、生态功能、植被的适宜性、土壤状况、绿地管理和灌溉水状况10个评价因素及32个参评因子构成评价体系,对研究区35个样地进行评价,判断其是否健康。运用专家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确定参评因子权重,指数和法用来建立评价模型。累积频数法用来对健康指数分级,划定健康、亚健康、非健康范围。评价结果显示,健康绿地样地10个,面积为2.92 hm2,占样地总面积的28.63%,亚健康绿地样地21个,面积为6.48hm2,占样地总面积的63.53%,不健康绿地样地4个,面积为0.8 hm2,占样地总面积的7.84%。根据影响绿地系统健康因素的综合判定,克拉玛依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总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评价结果对科学指导干旱区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以宁夏中部干旱带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30 m×30 m的栅格为基本单元,运用RS和GIS技术,对原始影像数据进行解译、提取、运算和分析,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得到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模型(HEI),并对适宜性的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① 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居环境适宜性指数介于16.05~84.90之间,整体生态适宜性较高。空间格局表现为:除东北角少数乡镇外,从西南方向到东北方向适宜性逐渐提高,从南到北适宜性逐渐提高。② 研究区发展受水资源限制较大,适宜性地区沿灌渠和水系呈带状分布。高度适宜区占7.64%,较适宜区占11.49%,一般适宜区占27.42%,临界适宜和不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3.45%。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人居环境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宁夏境内生态移民区选址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展及驱动机制——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张掖市为例,基于多时相Landsat MSS/TM/ETM数据和GIS技术,采用人工目视解译和空间叠加方法,提取1977年、1987年、2000年和2010年张掖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数据信息,分时段重点分析33 a间城市扩展强度、城市重心转移、城市形态、扩展方位及其侵占其他用地情况,并揭示了张掖市扩展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张掖市建设用地扩展了3倍,尤其是2000年以后,城市用地扩展趋势最为明显,占用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和居民点、工矿用地.②目前,城市扩展主要表现为外向扩展和内部填充为主,城市形态趋于紧凑,城市重心总体向东北方向偏移,东北部、西部和南部是城市扩展的主要方位.③自然地理条件对城市扩展起约束和导向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其有促进作用;政府的决策和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扩展的规模和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基于“精明增长”的城市空间扩展——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明增长"是美国应付城市蔓延提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模式。然而,我国城市在空间扩展中也出了不同程度的蔓延。本文在分析兰州城市人口增长、产业和空间扩展现状基础上,指出了兰州城市在空间拓展中出现的问题,借鉴"精明增长"理念为兰州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与城市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23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综合性协调度评价方法构建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两系统的协调度,并对各年份的协调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1998-2002年间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度均处于低水平的协调阶段,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于2003年达...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GIS的半干旱区旗县域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以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内蒙古托克托县为研究对象,针对半干旱区旗县域农用土地存在的问题,利用 研究区2002年遥感影像及有关图件与资料,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参照FAO 土地评价体系,应用AHP(层次分析法),通过9657个评价单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综合 分析,完成研究区农用土地适宜性评价,提出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限制条件及用地对 策。 相似文献
18.
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方法探讨的基础上,构建了乌鲁木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依据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乌鲁木齐市1999年-2007年的统计和临测数据,运用信息熵确定权重来加权求和,对乌鲁木齐市人居环境动态发展进行定量评价.以建设优质的人居环境为目标,结合城市规划提出了优化乌鲁木齐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人居环境适宜性评价是个综合的多学科集合,它不但包括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还包括社会经济适宜性。文中借助GIS平台,系统的归纳了国内外人居环境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基于DEM数据、NDVI数据、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人口和GDP等要素的栅格数、以1km×1km的栅格尺度直接反映了南疆地区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地形、气温等各种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在空间上的适当结合分布对南疆人居环境的发展和分布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2)南疆地区大部分地区受到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人居环境适宜性中一级适宜区(最好适宜区)的面积最少,占全研究区的3.092%,二级适宜区占7.15%,三级区占8.39%,四级适宜区和五级适宜区的面积最广,占全研究区的81.17%,表明自然环境基础十分恶劣;3)研究区内除了现已开发利用的绿洲面积以外现未开发的交错带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居环境发展的潜能,但是此地区的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在今后的发展规划当中需要大量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利用遥感软件对1987年,1997年2期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乌鲁木齐市的景观分类和景观格局变化图,并运用Fragstats软件对2期的景观格局做出定量评价,计算斑块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等景观指数;同时利用单窗体法提取各期LST(陆地表面温度),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发现:①城区面积的扩大使城市热岛效应在强度和面积上有加强的趋势;②尽管绿地面积变化不大,但其破碎度增加,使城区与绿地相混合程度提高,导致特高温区域面积减少;③由于水体斑块数的增加,使更大范围的城区在水体影响下局部温度降低,但由于自然水体面积有限,且总体呈减少趋势,使得郊区、水库区域明显增温,与城市中心区域温差逐渐缩小.由此,针对研究区的具体情况,提出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