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土保持植物——芨芨草对土壤养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然植被下土壤为对照,通过对芨芨草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钾、土壤有机质及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了解芨芨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芨芨草对土壤有机质及全量养分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土壤速效养分的含量,并能提高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及降低土壤pH值。 相似文献
2.
艾比湖湿地泥炭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艾比湖湿地泥炭土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分析化学的手段,对泥炭土壤中的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等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测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现出较强的表聚性,养分含量中有机质含量较高;其它养分含量较低;泥炭土壤中表层土壤有机质与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存在显著相关性,泥炭深层土壤的有机质与碱解氮、有效磷相关性较强;空间变异特征显示,土壤各养分指标均表现为中等空间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3.
土壤微生物是农田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维持微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中调查采集了银川平原147个农田土壤样品,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细菌多样性及区域分布特征,并采用相关分析、方差分解分析(VPA)等方法分析了空间、气候、土地利用和土壤性质等21个环境因子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性显著,银北样区(YB)土壤细菌Pielou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银南样区(YN)。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和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是银川平原农田土壤细菌优势菌群,不同菌群在样区间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纬度与Shannon指数呈正相关,全盐、全钾和速效钾与Shannon指数呈负相关,土地利用方式与优势菌群相关性最强,全盐与拟杆菌呈极显著正相关。VPA分析表明土地利用方式、纬度、土壤含水量、容重、机械组成、全盐和全氮对土壤细菌整体群落结构具有显著性影响,土地利用方式和全盐的整体解释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银川平原沟渠边坡土壤理化性状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银川平原沟渠边坡植物群落的生态序列更替,在沟渠边坡从堤坝顶部到坡底设置了A区、B区和C区3个样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结合经典统计学方法,对沟渠边坡土壤含水量、全盐、pH值、有机碳(SOC)、碱解氮(AN)、有效磷(AP)等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植被的相互反馈机制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银川平原沟渠边坡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A区、B区、C区的土壤含水量依次呈现递增变化规律;A区、B区、C区的pH值分别介于8.18~10.37、8.29~9.79、8.08~9.75之间,盐碱化程度较高;土壤全盐表聚效应显著,其中以B区0~10 cm土层富集效应最显著(P0.05),形成了明显的"盐带";SOC、AN、AP分别在B区的0~30、0~30、0~10 cm土层富集效应显著(P0.05),形成了明显的"肥区"。土壤理化性状间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的空间差异,其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是植物群落更替效应的本源,进而影响了土壤理化性状。土壤资源的空间异质性和植物群落的生态序列梯度相伴而生、相互制约,共同维护着银川平原沟渠湿地的植物多样性和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5.
银川平原不同类型盐渍化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相关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研究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程度盐碱地土壤酶活性及其分布特征,文中采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及比色测定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了银川平原不同类型及盐渍化不同程度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养分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碱化土壤pH值和盐化土壤全盐含量的增加,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1)。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碱化土壤显著高于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不同类型土壤间差异不显著。0-20cm深度土壤酶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碱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8月>6月>9月;碱化盐化土壤转化酶活性、碱化土壤脲酶活性、盐化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季节变化表现为随着取样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即9月>8月>6月。碱化、盐化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全钾、碱解氮、速效钾含量之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及肥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不同类型草地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用相关分析探讨了土壤理化特征、土壤机械组成对不同草地类型群落物种组成、生物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分布大致是矮嵩草草甸:粉粒>细砂粒>粘粒>粗砂粒;高山嵩草草甸:细砂粒>粉粒>粘粒>粗砂粒;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细砂粒>粉粒>粘粒>粗砂粒;金露梅灌丛:粉粒>粘粒≥细砂粒>粗砂粒。矮嵩草草甸、高山嵩草草甸为粉砂质粘壤土,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为壤土,金露梅灌丛为壤质粘土。矮嵩草草甸、高山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土壤颗粒分布相对比较均匀(除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外),主要集中在<0.5mm的范围内,土壤粘粒含量普遍大于20%。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以及土壤物理特征均影响着高寒草甸不同草地类型土壤质量和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和养分状况是判断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维持的关键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以银川平原为例,分析了荒漠绿洲主要土壤类型即淡灰钙土、灌淤土、风沙土、潮土的地带性分布、机械组成及分维数、肥力特征等异质性表现。各土壤类型的平均分形维数大小顺序是:灌淤土>潮土>淡灰钙土>风沙土;分维数的大小确切地反映了银川平原主要土壤的组成和质地。0-80cm范围内各土壤类型的垂直分维特征表现为:淡灰钙土和风沙土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分维值也随之变大;潮土分维值的垂直分异则表现为0-40cm的分维值较高,土壤深度>40cm后分维值随之下降;灌淤土质地均匀一致,分维值变化很小。灌淤土和潮土的全N含量明显高于淡灰钙土和风沙土,除风沙土外,其它3种土壤类型的全P含量相差不大,荒漠土壤的全K含量都比较高。除风沙土,灌淤土、潮土、淡灰钙土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表层向下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且灌淤土和潮土的土层厚。主要土壤类型的形成和发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最后针对土壤的异质性特点,提出土地利用的分区建议。 相似文献
8.
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9年,对松嫩平原耕作草甸区中小型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894,P﹤0.05)。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个体数量和类群数量水平方向变化趋势基本是从呼兰向嫩江递减,即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Sorenson相似性系数表明各样地之间的相似程度都比较高,几乎都在极相似以上。中小型土壤动物个体数量、类群数量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r_(0.01)=0.936,r_(0.01)=0.912),与地温呈显著正相关(r_(0.05)=0.910,r_(0.05)=0.943)。CCA排序分析表明,弹尾目与地温值和全磷相关性显著,真螨目与pH值相关性显著,寄螨目与速钾相关性显著。DG指数变化趋势是从呼兰到嫩江递减。螨类和弹尾类比值大于1(A/C=1.58),表明该区域土壤生态系统不健康,土壤动物群落不稳定。笔者认为,与多样性指数相比,DG指数更适合测定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的土壤动物群落。 相似文献
9.
富锦市湿地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养分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8):167-174
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以2012年富锦市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富锦市土壤表层(0-20cm)中有机质(SOM)、全氮(TN)、有效磷(AP)、速效钾(AK)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空间置换时间法,研究了不同开垦年限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富锦市土壤养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变异程度均为中等变异,各土壤属性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结构分析表明,4种土壤养分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受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克里格插值结果表明,富锦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有效磷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速效钾含量由西向东逐渐减少。在本研究的时间尺度内,有机质、全氮、有效磷的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变化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速效钾含量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的趋势,在开垦50年以上的地块,速效钾平均含量最高为202.44mg/kg。研究表明,富锦市土壤养分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土壤养分性状出现退化现象。掌握土壤养分的时空分布状况,对保证区域农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同沙漠化程度高寒草甸的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黄河源区由于过度放牧,引起高寒草甸不同程度的沙漠化。随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容重和pH值逐渐升高,有机碳(SOC)和全氮(N)逐渐降低。在不同土壤层的分布中,容重和pH值的分布特征为:0-10 cm<10-20 cm<20-30 cm,SOC和全N的分布特征为:0-10 cm>10-20 cm>20-30 cm。适度放牧有利于SOC和全N的积累,过度放牧容易引起土壤沙漠化,阻碍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水分扩散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水平土柱入渗法模拟研究了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小叶章湿地土壤的水分扩散过程以及水分扩散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各土层的含水量与Boltzmann常数分别符合不同的关系曲线,且差异主要与粘粒含量和基质势有关;各土层的Bo-ltzmann常数自表层向下依次降低,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草甸沼泽土各土层的水分扩散率存在较大差异,0-20cm土层最高,30-40cm土层最低;草甸沼泽土与盐碱化沼泽土、人工湿地水稻土的水分扩散率存在显著差异,原因与不同类型土壤各土层的理化性质及理化过程有关;草甸沼泽土各土层的水分扩散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均呈指数增长曲线变化,且表层土壤的增长曲线相对较陡。 相似文献
12.
银川平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宁夏银川平原4个气象站1961-2006年气象观测资料,对季、年值时间序列进行气候变化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平原近46a低层和高层年平均气温均呈增温趋势,低层比高层增温时间滞后,冬季增温幅度最大,低层各季增温均非常显著,高层春季、秋季、冬季增温显著;年平均最高和平均最低气温也均呈增温趋势,平均最高气温秋季、冬季增温显著,平均最低气温春季、夏季、冬季增温显著;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各季降水量增减变化不显著;年日照时数呈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13.
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种群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以银川平原湖泊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设置了4个水深梯度,即Ⅰ(0~5 cm)、Ⅱ(5~25 cm)、Ⅲ(25~50 cm)、Ⅳ(50 cmⅣ150 cm),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分析,探讨芦苇种群生物量、株高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对不同水深环境的响应,分析不同水深梯度株高与生物量的协同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深对生物量、株高的影响极显著(P0.01),生物量随着水深的增加呈现波动增加趋势,株高对水深增加的响应为非线性正相关;不同水深梯度对生物量、株高的累积速率表现出不同的极显著差异(P0.01)。各水深梯度生物量累积在时间序列上为单峰形曲线,株高变化规律为先单调上升后维持不变。水越深生长速率越快,生物量和株高的累积效应越明显;芦苇种群对水深梯度变化的生态适应能力并非线性,水深过高(50 cmⅣ150 cm)或过低(0~5 cm)对芦苇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水深(5~50cm)株高与生物量的耦合程度高,芦苇长势良好。该研究为确定芦苇生长最佳水深阈值区间和有序推进银川平原湖泊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银川平原植被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银川平原内部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根本的影响因素则是土壤中的水盐运移与水盐平衡,而地形及微地貌条件对于土壤中的水盐运移过程具有控制作用,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发育。文中以银川平原为研究对象,借助遥感数据中的植被指数方法定量地描述该地区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空间分布,通过与数字高程模型的空间叠加与复合分析,合理地揭示了银川平原由于土壤盐渍化在不同地貌中的发育特点而产生的植被空间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5.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高寒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的环境特征,以及环境对群落的影响,高寒矮嵩草原甸分布区域,年平均气温较低,一般〈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0℃,年内≥10℃的积温不足100℃,持续天数〈10天,这里年长水量约为580mm,多分布于牧草生长季的5-9月,占年降水总量的80%,土壤含水量较高,且表层大于深层,年内表现春季植物返青融湿期,雨季植物生长水分波动下降期,雨季末期植物枯黄水分上升期和冬季土壤冻结 相似文献
16.
污灌对土壤-植物体系中养分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就污灌对土壤-植物体系中有机质及N、P、K等的含量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灌可使土壤K素的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27.0%,但由于氨的挥发、硝化及反硝化作用易造成氮素损失。土壤-植物体系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净化能力。0~60!的土层对有机质、N、P有一定的富集作用,有利于植物吸收利用。而植物对K素的吸收利用率较低。植物对养分的吸收积累顺序为叶>根>茎,P>N>K素。从不同植物的吸收情况来看,榆树对养分的吸收则明显优于苹果树和山桃。相关分析表明:表层土壤中有机质与N、P、K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湿地农业发展的渍涝治理模式,农牧、林农复合系统发展模式,湿地合理利用的复合生态系统模式,在富锦市、同江市和抚远县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模式多还不够完善,甚至因理论和技术上的缺陷并不适用。本文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和优化模式建议,以期对区域湿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湿地的合理保护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天山北麓呼图壁县的草甸盐土区域,进行了由农业、生物、化学及水利相结合的综合改良措施.改良试验结果表明:改良地速效Mn含量在1.59~4.90 mg/kg,分布特点是:前期0~15 cm>15~30 cm≥30~60 cm;中期0~15 cm≥15~30 cm>30~60 cm;后期为0~15 cm>15~30 cm>30~60 cm.草木樨结合施有机肥和石膏,有牧草植被生长时0~60 cm内速效Mn含量有小幅度减少,而无植被时速效Mn在15~30 cm,30~60 cm内明显增加.总量在767.51~914.42 mg/kg,分布特点是:0~15 cm>15~30 cm>30~60 cm.Mn总量微弱增加,增加率均小于15%.单种草木樨结合施有机肥促进总量Mn在0~30 cm内积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