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应用作者提出的立地分类理论,系统及方法对四川柏木进行了系统的立地研究,将四川柏木的栽培区划分为三个分区、并进一步划分了立地类型组和立地类型,为四川柏木的科学培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树干解析,生长锥取样测试、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柏木木材生长和材质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柏木木材速生期持续50年以上,初始形成心材的年龄为13—16年,木材最大密度出现在20—25年间。人工林较同龄级天然林分蓄积高11.7%,速生期提早5—10年,最大密度提早5年。心材量与年龄间呈显著线性相关(r=0.9464),其色泽多型现象被认为是与木材内含物氧化过程有关,而后者受制于年龄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柏木人工林系统生物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就四川省川北地区的柏木人工林系统的生物生产力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年龄,立地和林型的生物生产力与影响林冠生物量结构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抑制柏木生长的原因,提高柏木生产力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Pinus koraisensis)木材材质进行系统测定、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间伐对木材材质有很大的影响,间伐林的管胞长度、管胞直径、纤丝角、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抗劈力和冲击韧性大于未间伐林;间伐林木材晚材率、生长轮密度、壁厚、壁腔比、抗弯强度和局部抗压强度小于未间伐林。其中管胞直径、生长轮宽度、壁厚、壁腔比、抗变强度、顺纹抗压和抗拉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强度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间伐能显著地提高木材力学性能。采用综合坐标法,对间伐与未间伐人工林红松木材材质进行评定,其材质的综合性能和纸浆材性能未间伐林好于间伐林,建筑材料性能间伐林好于未间伐林。  相似文献   

5.
种群对白桦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不同种群白桦木材密度,抗弯强度,硬度等主要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种群间木材力学性质存在显著差异,种内材性变异较大,在白桦材质改良时,种群间和种群内个体的选择都是必要的,材质综合评估表明,内蒙古金河,吉林露水河白桦种群材质最优,可作优良种群进行定向培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从北美引种的3种美国红橡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弥补我国家具和室内装修优质木材资源不足的现状。【方法】以引种的14年生(幼龄期)美国红橡纳塔栎(Quercus nuttallii)、舒玛栎(Quercus shumardii)和水栎(Quercus nigra)为研究对象,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木材的密度、干缩性、冲击韧性、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等基本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树种木材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美国红橡幼龄材气干密度、体积气干干缩率、冲击韧性、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分别为0.725~0.767 g/cm~3,9.650%~10.622%,216.59~255.14 kJ/m~2,45.57~54.44 MPa,104.24~105.40 MPa,7.11~7.77 GPa。3种美国红橡种间弦向全干干缩率差异极显著(P≤0.01),而种间径向全干干缩率和抗弯强度均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红橡幼龄材气干密度与抗弯强度极显著相关;顺纹抗压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极显著相关,与抗弯强度显著相关;抗弯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极显著相关。3种红橡材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纳塔栎和舒玛栎的材性略优于水栎。与其他栎属树种成熟材相比,引种的美国红橡幼龄材的大多数指标均接近其他栎属成熟材水平。【结论】3种美国红橡木材都属于高强度、高等级木材,材性优良,可作为制作家具和室内装修的优质用材。  相似文献   

7.
南带产区不同立地类型间的杉木木材解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解不同立地类型杉木木材解剖上的差异,为杉木速生材的定向培育及材质改良提供更为充分的理论依据,该文采用宏观、微观的方法,以广西国营高峰林场12~13年生的杉木木材为试材,于2001—2003年研究了南带产区不同立地类型(南坡、山谷、山脊、山顶)间杉木木材解剖上的差异. 结果表明:①生长轮宽度及晚材率差异显著. 生长轮宽度径向变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纵向变异随着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而晚材率的径向、纵向变异规律均不明显. ②管胞双壁厚及壁腔比差异显著,而长度、宽度、长宽比差异不显著. 各解剖因子径向变异模式相似,而纵向变异规律较为复杂.③微纤丝角差异不显著. 径向变异均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小,纵向变异呈“大—小—大”的模式. ④组织比量差异不显著. ⑤气干密度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柏木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态木材学的研究在范畴上要做到学科间、内外部测试手段间、理论估计和实际测量间相结合;重点是确认材质变异状况;技术路线要体现结果可靠、因事制宜、以简代繁的原则。使用的方法组合为:随机抽样结合典型正交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生长轮材质测定、模型估计。  相似文献   

9.
间伐强度对水曲柳木材材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水曲柳木材材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对水曲柳木材的纤维长度和胞壁率无显著影响;对生长轮宽度、晚材率、生长轮密度、木材硬度有显著影响;材质综合评定表明重度间伐的林分木材材质最优,轻度间伐林分材质次之,未间伐林分材质相对较差,可采取间伐的培育措施对水曲柳林木进行定向培育。  相似文献   

10.
不同预热温度下形成的层状压缩木材,因压缩层位置差异形成的不同结构及预热温度本身的变化均会引起力学性能变化。以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弦向板为材料,采用水热控制方法,通过改变预热温度获得了压缩层位于表层至中心层的不同结构的层状压缩木材。对其表面硬度、木材硬度、抗弯弹性模量与抗弯强度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木材表面硬度显著升高(P < 0.01),较对照的增加率为3.9%~57.2%,而木材硬度则极显著降低(P < 0.001),较对照的增加率为8.6%~38.5%。这个结果与压缩层随着预热温度升高,逐渐由表层向中心层移动形成的表层下0.32和2.82 mm厚度范围内木材的平均密度变化以及高温的作用密切相关。②随着预热温度的升高,弦向弯曲弹性模量逐渐增大,径向弯曲弹性模量逐渐减小;抗弯强度先增大,150℃后逐渐减小;但抗弯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预热温度下形成的层状压缩木材的力学性主要受其结构的影响,其次是温度的影响。控制压缩层的位置出现于木材表层,同时提高压缩层的密度,可获得力学性能更好的层状压缩木材。  相似文献   

11.
不同初植密度人工兴安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人工兴安落叶松林为例.对3种不同初植密度 L21(1. 5 m × 2. 0m)、 L22(3. 0 m × 3. 0 m)、 L23(2. 5 m× 2. 5 m)林分的人工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性向变异进行比较研 究。结果表明:①生长速率.晚材率、以及气干时径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均表现为:L23>L21>L22;全干时径 向、弦向和体积干缩率均表现为:L23>L22>L21。②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晚材率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生长 轮密度和干缩率则表现为差异十分显著。③力学性质指标中.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和横纹全部抗 压强度差异显著.而且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局部抗压和横纹全部抗压强度的平均值表现为: L23>L22 >L21。采用综合坐标法分析.L23林分树木生长速度较快.晚材比重大.主要力学性质好.木材材质较好.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和材质的影响,该文以小黑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3种初植密度下林木生长特征和木材材质的差异,并建立了基于林木特征因子的材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初植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胸径、尖削度、径高比明显增大,枝下高降低,而树高受初植密度影响不大;初植密度对木材材质影响也不同,随着初植密度的减小,抗弯弹性模量(MOE)、抗弯强度(MOR)有降低趋势,而湿心材、边材面积,幼龄材、成熟材面积,以及幼龄材、湿心材比例均明显增大;基本密度不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MOE、MOR、湿心材、幼龄材面积等材质指标可用树木特征因子及初植密度进行较好地预测,而木材密度的预测效果很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伐倒木取样的方法,对帽儿山、凉水、加格达奇3个地点31年生长白落叶松种源的生长、密度以及抗压、硬度、抗弯等14个性状进行测定,通过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稳定性分析等方法筛选出优良的建筑材种源。结果表明:3个地点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差异极显著。材积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6.43%,基本密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0.11%。整合几种分析方法筛选出穆棱、天桥岭这两个种源为优良建筑材种源。两个优良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基本密度、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弦面硬度、径面硬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的平均值为19.02 m、20.67 cm、0.320 m3、0.440 g/cm3、0.539 g/cm3、36.79 MPa、3293.54 N、3423.34 N、148.54 MPa、15.04 GPa,与3个地点种源平均值相比分别增产2.348%、3.261%、7.353%、1.614%、2.366%、1.589%、2.399%、1.613%、2.765%、2.566%。  相似文献   

14.
间伐强度对人工落叶松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山实验站的人工落叶松林为例,试验分析了重度间伐,轻度间伐和未间伐3种间伐强度对人工落叶松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伐对于人工林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大影响,影响程度与间伐强度有关,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中,生长轮宽,生长轮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横纹(全部、局部)抗压强度和冲击韧性等指标与间伐强度呈现正相关,所以适度间伐不仅能提高木材力学性质,而且可以加速树木生长,起到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修枝对红松人工林林木生长和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修枝与未修枝的红松人工林林木棰长和木木材力学性质等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红松人工林生长速率、生长轮宽度、晚材率都是修枝林分大于未修枝林分,茯中只有晚材率差异显著;主要力学指标中除顺纹抗压强度,均是修技林分大于未修枝林分,其中只有抗弯强度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人工林刺槐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刺槐作为我国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被广泛应用于北方人工林种植,深入研究刺槐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为刺槐人工林建设经营以及木材的高效精细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对采自于山东省东营市刺槐林场的4株不同树龄人工林刺槐沿树干等分成0.65 m长若干小段并顺序编号,测定和分析每段木材的物理性质(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力学性质(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径向全部抗压强度、横纹弦向全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以及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并通过SEM电镜扫描图对各段木材的微观构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刺槐木材的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全部抗压强度(径向、弦向)、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均随树龄的增大而增加,随树干位置增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将木材气干密度与顺纹抗压强度、横纹(径向、弦向)全部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分别进行线性和幂函数拟合,两种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试验结果,拟合度R2值为0.865~0.895。各段木材化学组分中纤维素含量随树龄及树干高度位置的变化规律与木材各项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相似。木材的微观构造中导管占比率随树龄增大而减少,随树干高度位置增加呈现出先减后增的变化规律。结论10年生、15年生、20年生、25年生刺槐木材的气干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均为中级以上,是良好的家具和建筑用材。在利用时应充分考虑不同树龄木材和树干不同位置的差别。密度作为影响木材力学性质的直接要素,可根据相关方程通过刺槐木材的密度值估算部分力学性质的数值。刺槐木材纤维素含量与木材各项宏观力学性质相关度很高,而木材导管占比率的差异则从微观构造上揭示了木材密度变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熏蒸处理对木材颜色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氧硫化碳(COS)、溴甲烷(MB)和硫酰氟(SF)分别在3种不同质量浓度下对落叶松材进行熏蒸处理,用色差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电子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红外光谱分析(FTIR)对熏蒸前后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和官能团变化进行表征。结果发现:1)使用3种熏蒸剂处理后,落叶松材的颜色均发生明显变化,其中COS熏蒸处理对试样的明度(L*)、红绿轴色度指数(a*)的影响最小;2)落叶松材经过COS熏蒸处理后,顺纹抗压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均下降,其中顺纹抗压强度下降最明显,在熏蒸剂质量浓度为124.2 g/m3时,顺纹抗压强度下降幅度达13.09%,而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分别下降9.38%、8.66%;经MB、SF熏蒸处理后,试样的顺纹抗压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均无明显变化;3)熏蒸后的落叶松材表面微观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COS熏蒸后木材表面的S元素和SF熏蒸后木材表面的F元素分布密度均有所增加;4)在落叶松红外光谱图中,经MB、SF熏蒸后,碳氧双键和碳氢键明显增多;COS熏蒸后,半纤维素上的碳氧双键伸缩振动减弱,芳香环骨架上的碳氧双键的伸缩振动加强,木质素相对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明确玉米穗轴机械强度变化规律及其对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的影响,为提高玉米收获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设置品种大区鉴选试验,对各品种进行分期收获,历次收获均以相同粒收机械与农机操作人员实施,同步调查玉米穗轴形态、含水率、干物质积累、力学特征以及籽粒含水率、机收破碎率等指标,研究玉米生育后期穗轴机械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穗轴机械强度与籽粒破碎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收获期推迟,玉米籽粒和穗轴含水率逐渐降低,而穗轴8 cm和全长抗折断力及籽粒破碎率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籽粒含水率低于20.1%时,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率随穗轴抗折断力提高呈极显著的指数增加趋势;当籽粒含水率高于20.1%时,破碎率与穗轴全长抗折断力呈极显著的指数模型关系,与8 cm抗折断力的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穗轴抗折断力与穗轴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与穿刺强度、干重、单位长度干重、单位体积干重呈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穗轴单位长度干重对抗折断力的贡献最大。【结论】玉米穗轴机械强度是影响机械粒收籽粒破碎的重要因素之一,生育后期穗轴干物质积累和含水率是影响穗轴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杨树溃疡病菌为弱寄生菌,具潜伏侵染特性.因此,适地适树、培养壮苗健苗和保证造林后及时返苗成活是杨树溃疡病可持续控制的关键,其主要措施有:选用抗病树种,划定主要造林杨树种的抗病适生区和杨树主要栽植区溃疡病发生的危险等级( 重发区、常发区、偶发区、安全区) ,采用主要包括在造林中尽量减少水分损失,施用防病促生剂、诱导剂,根据造林地生态条件及经营强度分别采用带干、去梢、修侧枝及截干几种不同的造林方法等各种措施提高杨树的抗病性.造林后加强抚育管理及病虫监测.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长轮材质分析方法估测木材的力学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为试材,采用生长轮材质分析和数量化理论的方法,研究了生长轮宽度、晚材率、树龄(生长轮在卡对干中的年龄)和气干密度等四因子与木材主要力学强度:顺纹抗压,顺纹抗拉,抗弯弹性横量,冲击韧性和端面硬度等六项指标的相关性,并分别获得了它们的相关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