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冰 《绿色科技》2014,(4):31-33
指出了土壤质量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关系,土壤肥力一直是农业关注的热点。对闵行南部试验田土壤进行采样分析来判断其土壤肥力,包括以下指标的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土壤EC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经分析表明:闵行试验田土壤水分含量都在95%以上,pH值微碱,EC值较低,有机质含量平均值为13.73g·kg-1,在10g·kg-1以上,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有效磷含量丰富。同时采集拟种植目标植物样品为风信子的鳞茎进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的测定分析,发现氮素含量最高,其次为钾和磷。由于闵行试验田刚刚开垦,土壤比较黏重,通气性差,养分含量低,根据以上土壤分析和风信子营养元素测定结果,闵行试验田土壤改造空间很大,因此提出了一些改良措施,为以后的植物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园林土壤这一概念进行了定义,分析了园林土壤的形成,土体构造、特性,并论述了园林土壤的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实地调查、土壤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GIS技术的应用,系统研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理化特性,包括颗粒组成、容重、孔隙度、土壤渗透性、pH、有机质、阳离子变换量、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以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绘制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质量主要指标分布状况专题图,评价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肥力质量和环境质量,揭示了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阔叶树种马占相思、木荷、红锥和针叶树种杉木、加勒比松5种纯林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结果表明:木荷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保水性特别好,但通气性较差。加勒比松林的土壤容重大,土壤毛管孔隙少,但非毛管孔隙多,因而土壤保水性差而通气性好。马占相思、红锥和杉木林的土壤容重较小,土壤的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比例协调,故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都比较好。各林分土壤呈强酸性,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和有效养分缺乏。  相似文献   

5.
人工沙棘林地土壤酶分布及其与土壤理化性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胡建忠 《沙棘》1996,9(2):22-28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10龄人工沙棘林地土壤酶进行了分析研究,土壤酶活性随立地、土层、地类呈现出较规律的变化;8种土壤酶中,脲酶、磷酸酶、转化酶、脱氢酶具有很好的肥力效应,在酶促作用中存在着共性关系,过氧化氢酶与肥力水平呈负相关;土壤酶活性总体水平与土壤综合理化性状间有着紧密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了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反映土壤综合肥力水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巨桉纸浆原料林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探讨了巨桉人工林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速效N、速效P、土壤有机质的浓度与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N、全P与林木胸径树高、材积显著正相关。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与土壤养分的线形回归方程,最佳数学表达式说明速效N、速效P是影响巨桉林生长的关键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7.
选择引黄灌渠清淤形成的沙丘作为研究对对象,采用标尺法分别观测了有林地及裸露地的土壤风蚀情况,同时分析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物理性状及水文状况,结果证明,植树造林能显著地改良土壤,减弱土壤风蚀,有林地比裸露地土壤贮水量增加9.98-31.85t/km^2,土壤风蚀深度降低40%以上。  相似文献   

8.
雷竹高效栽培措施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采样分析了高效栽培雷竹林土壤不同形态碳含量。结果表明:竹林土壤有机碳总量(CT)接近天然马尾松林,明显高于相邻板栗林地。雷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CMB)出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分别比马尾松和板栗林降低了23.12%和12.63%,连年施用化肥竹林CMB和CMB/CT下降幅度更大,近3a单用化肥竹园土壤CMB和CMB/CT比有机无机肥混施竹园降低了61.54%和58.82%,但随着覆盖年份增加,土壤CMB和CMB/CT有上升的趋势。雷竹园土壤活性碳含量(CA)以及CA/CT保持与天然马尾松林桢水平,近3a有机无机肥混施地块土壤CA和CA/CT是单施化肥地块的1.39和1.23倍,随着覆盖年份增加土壤CA也明显增加,但稳定态碳(CUA)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雷竹园冬季覆盖物补充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CWS)的库源,使土壤CWS上升,覆盖年份从1a到5a,土壤CWS增加了1倍,土壤CWS/CT也增加了0.75倍。雷竹土壤CT与CA、CWS之间,CA与CWS之间以及CT、CA、CWS与土壤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土壤CMB与CT、CA、CWS、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京低山地区土壤的理化性质和脲酶、过氧化氢酶以及多酚氧化酶的分析,探讨了供试土壤中3种酶活性状况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3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规律性;3种土壤酶活性间具有良好相关性,显示了3种酶在土壤生物化学过程中的共性关系;土壤酶活性同多种土壤性质呈现良好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全氮量对酶活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河阶地草地和麦田两种植被土壤的定位观测,评价了黄河阶地土壤涵蓄降水的能力。结果表明,黄河阶地土壤涵蓄降水的能力与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的渗透性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研究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效应可为在华东地区推行葡萄园生草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葡萄园行间自然生草、机械刈割、行内覆盖与行间行内均清耕进行对比,测定其对结果部位温度,土壤表层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生草降低了结果部位的温度,对照最高温度为37.5℃,而生草处理仅为33.8℃,有效避免了果实日灼的发生;自然生草行内土壤表层温差降低3.2℃,最高温度降低2.9℃,改善了表层土壤温度的稳定性;自然生草使春秋干旱时期行内土壤含水量升高;显著增加了行间和行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显著增加了行内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改善了根系生长发育和对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系统研究了江西大岗山连栽杉木人工林土壤性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1、2代杉木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相比,不论幼龄林还是中龄林,1代林均明显好于2代林;比较土壤酶活性,各林分也表现出相似的规律,即1代林土壤酶活性较高;而比较两代林土壤化学性质则发现,在幼龄林发育阶段各土壤因于指标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素等指标反而为2代林较高;但各林分发育至中龄林阶段后则有了较强的规律性,除土壤有效铁和有效铜外,其它所有指标均为2代林较低。  相似文献   

13.
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肥力最为重要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章综合论述了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做了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与土壤养分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泥质海岸盐碱地土壤经不同方式整地4年后,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外业调查与室内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台田、台穴、条田、大坑等方式整地后,土壤总孔隙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台穴整地增幅最大。但这4种整地方式对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没有实质性改变;和台田、条田、大坑相比较,台穴整地最大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的持水性能,而且土壤的三相比也接近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土壤重金属与土壤动物多样性抑制率的相关性。根据含重金属土壤动物多样性的生态毒性特性,将土壤重金属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抑制效应进行了分级,按照不同土壤类型对土壤重金属质量的要求对土壤重金属质量进行分级。利用土壤重金属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抑制率建立土壤重金属的评价标准并与现有评价标准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土壤重金属对土壤动物多样性抑制率建立土壤重金属的评价标准更能真实地反映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人工植被的土壤水分状况与水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综合阐述了不同的人工植被在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普遍存在着的土壤干化现象。文章着重介绍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在不同的土壤剖面层次、不同的季节,土壤水分存在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变异系数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当地土壤干化的程度和年内水分供需矛盾状况。利用人渗规律,增加水分循环的途径,使土壤干层水分得到补给,是避免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柯柯牙城郊防护林工程不同造林类型对土壤的影响,选取新疆杨林、苹果林、核桃林、葡萄林、香梨林、红枣林、沙枣+新疆杨混交林等7种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分对土壤pH、全盐、Na+、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林对土壤pH的改良作用最明显,核桃林对土壤全盐改良效果最好,降低了土壤66.7%的全盐含量。造林增加了土壤肥力,不同林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地(裸露沙地)(P<0.05),葡萄林样地土壤有机质(16.51±0.87 g·kg-1)含量和速效钾(736.3±20.7 mg·kg-1)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是对照样地同层土壤的17.20倍和5.67倍;香梨林的土壤速效磷(60.50±3.61 g·kg-1)含量最高,是对照样地的126倍。不同林分下植被的差异和不同强度的人工活动造成了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的差异性。土壤速效磷与土壤盐分及pH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含量不存在显著性相关。盐碱地土壤中盐分含量和土壤pH值高,造成...  相似文献   

18.
杉阔混交林地土壤肥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营造杉阔混交林是改良杉木林地土壤肥力,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林分稳定性的重要途径。综述了我国营造杉阔混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土壤养分循环、土壤养分贮量和供应状况的影响,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19.
管窥分形在林业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王赵  李劲 《热带林业》2005,33(2):31-33
针对土壤多孔介质结构的复杂性,从其结构形成的物理机制和Katz定律出发,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将土壤作为在统计意义上具有分形特征的多孔介质来研究,建立了分形维数定量化的函数式;试验应用扫描电镜法研究了土壤多孔介质断面微结构并算出分形维数。理论计算和试验测量结果都表明:不同经营模式人工林、天然林及混交林的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维数对林地土壤性质变化均有影响,土壤大于0.25mm的团聚体与水稳性团聚含量越大,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越小,土壤肥力越高,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与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之间存在显著回归关系。分形理论为林地土壤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季节性冻融是主要出现在高纬度与高海拔地区的引起土壤内部热量与水分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波动的过程。季节性冻融通过反复的冻结——融冻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降低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通过了土壤的淋溶作用和硝化作用,促进了溶解性有机酸的释放,改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从而导致土壤中酸碱度的增减以及碳氮磷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受到温度、水分的影响,使得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结构趋于动态过程。在综述季节性冻融作用对土壤理化与生物学性质影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应加强对青藏高原冻土区特别是藏东南高山林线地带冻土的研究与野外监测力度、原位研究以及在更大尺度土壤生态位下对冻融土壤的研究,这对于践行“两山”理论与开展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