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1发病情况2007年6月上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某私人养鹅场鹅出现发病死亡现象。该场饲养有1000余只鹅,发病鹅均为30日龄左右的雏鹅,发病鹅占全群鹅的10%,死亡的鹅只占全群鹅的5%,于6月10日送来两只病鹅来我站就诊。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综合确诊为  相似文献   

2.
鹅并发李氏杆菌与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27日,安徽淮南上窑某养鹅户饲喂的270只,8日龄的雏鹅,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2 d后,死亡20多只,家中尚有40余只雏鹅发病.病鹅表现为结膜炎症状,精神沉郁,粪便稀薄呈灰绿色,肛门附着粪便,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脏颜色变淡,布满针尖状坏死灶,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该养鹅户饲养的前4批雏鹅均发生此病,多次到兽医院诊治,均未见效,故前来求治.为查明病因,减少养鹅户的损失,特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3.
鹅并发李氏杆菌与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3月27日,安徽淮南上窑某养鹅户饲喂的270只,8日龄的雏鹅,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2d后,死亡20多只,家中尚有40余只雏鹅发病。病鹅表现为结膜炎症状,精神沉郁,粪便稀薄呈灰绿色,肛门附着粪便,主要病理变化为肝脏颜色变淡.布满针尖状坏死灶,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输尿管内有白色尿酸盐沉积。该养鹅户饲养的前4批雏鹅均发生此病。多次到兽医院诊治。均未见效,故前来求治。为查明病因,减少养鹅户的损失.特对该病病原进行分离与鉴定。  相似文献   

4.
章红兵 《畜禽业》2001,(10):65-65
雏鹅是指出壳后30日龄以内的鹅.其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到20日龄时的体重已是初生体重的10倍以上;消化能力弱,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差;初生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十分敏感,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特别对冷的适应性较差;抗病力差,易感染各种疾病.冬春季节是饲养雏鹅的旺季,雏鹅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产性能.所以,雏鹅阶段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雏鹅沙门氏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宾西镇西川村刘某养鹅150只,10日龄雏鹅发病,用青霉素治疗未见好转,3d患病41只,死亡22只,于2003年5月29日来电话到县站咨询,我们于当日到刘某家进行诊治,经诊断为沙门氏菌感染,现将诊治过程汇报如下:1临床症状该鹅雏于5月16日购进,已注射小鹅瘟疫苗,购进后一直在火炕上进行分群饲养,育雏条件良好。病雏不饮水,不吃食,排白色稀便,肛门被粪便堵住,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症状;病雏瘦弱,生长缓慢。2剖检病变共剖检病死雏鹅6例,症状基本相似。身体消瘦;肝脏肿大,边缘钝圆,呈现灰色;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肠黏膜充血、出血,盲肠肿胀并有干酪样物;肾…  相似文献   

6.
罗文华  刘文 《畜禽业》2001,(6):64-65
鹅是一种体型较大,抗病力强的草食型节粮家禽,我国西南地区河流、湖泊、池塘密布,水草茂盛,适宜鹅群饲养.由于鹅生长快、耗料少,适应性强、管理方便,鹅产品价值高、销路广,农户养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1.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 雏鹅一般是指4周龄前的小鹅.雏鹅被毛稀薄,对外界温度调节能力差,消化器官和消化机能都不完善,所以体质娇弱,抗病力差.往往会因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雏鹅大批死亡.因此,雏鹅培养是一项艰巨而细致的工作,也是养鹅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五月中旬,川石乡某养殖场从福建武夷山市分二批购回雏鹅835只,饲养到37~53日龄时,发现部分鹅发病和死亡,通过疫情了解症状观察、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小鹅瘟。1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相似文献   

8.
2005年5月中旬,我镇某养鹅户发生一起雏鹅复方敌菌净中毒病例,死亡率达3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4年4月某饲养户饲养的300只雏鹅从7日龄开始发病,至10日龄已死亡66只。据主诉,该批鹅为便于保温在炕坊内育雏,饲料为青菜和雏鸡配合饲料,垫料为陈旧稻草。发病初期发现少数鹅精神不振、不食、拉稀、张口呼吸,零星死亡。用土霉素、禽病一次灵等治疗未见效果,反而发病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0.
田辉  王吉传 《畜禽业》2004,(8):23-23
鹅曲霉菌病多发生于5-35日龄的雏鹅,大多呈急性爆发,发病率、死亡率都比较高。主要是雏鹅吃了发霉饲料或在发霉垫料上饲养感染所致。2003年7月邳州市某养鹅专业户因使用堆积过久而发霉的木屑作垫料,引起雏鹅曲霉菌病,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9年10月6日,江苏省盐城市坎北乡潘某饲养樱桃谷肉用雏鸭2000只,发生重大死亡情况,经我站饲料检测、会诊,诊断为食盐中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军  梁凤 《畜禽业》2007,(12):37-37
<正>2006年3月份我县红窑乡一养殖户饲养1000只雏鸭,至14日龄发现小鸭约有1/4出现精神不振、两眼无神、不食、当日即死亡14只,发病较突然。死亡鸭带我处请求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牛亚硝酸中毒,是由于饲喂大量堆放数日青嫩草而引起的,现介绍一起牛亚硝酸盐中毒病例。以此参考。1发病情况贺州市某养牛场共养25头牛,2008年3月26日,该牛群突然发病,已有4头牛死亡。据饲养员告知,出现死  相似文献   

14.
<正>1发病情况2010年3月12日,我市某养鸭户引进樱桃谷鸭苗5000只,饲养至18日龄时有一部分雏鸭开始陆续发病,发病鸭先后采用盐酸环丙粉、速灭杀星粉饮水,并用禽霍乱灵粉、强力霉素粉拌  相似文献   

15.
1发病情况2004年4月某饲养户饲养的300只雏鹅从7日龄开始发病,至10日龄已死亡66只。据主诉,该批鹅为便于保温在炕坊内育雏,饲料为青菜和雏鸡配合饲料,垫料为陈旧稻草。发病初期发现少数鹅精神不振、不食、拉稀、张口呼吸,零星死亡。用土霉素、禽病一次灵等治疗未见效果,反而发病率急剧上升。2症状精神萎顿、打瞌睡、拒食、多饮水、有的拉灰白色、绿色混有泡沫稀便;呼吸困难、张口伸颈、有的鼻端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喙端色泽变暗;有的表现神经症状,摇头、头颈不随意屈曲、两腿抽搐或麻痹。病程长短不一,大致1~6d。3病理变化心脏变圆,心壁松弛,…  相似文献   

16.
<正>小鹅瘟病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常引起雏鹅大批死亡,严重影响养鹅业的发展。小鹅瘟病,是由鹅细小病毒感染,是雏鹅的一种出血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症状特点以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下痢,有时出现神经症状,死亡率高,并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经卵垂直传播。因此,要搞好小鹅瘟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确保养鹅业的健康发展。1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且发病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近年来,1月龄以上鹅发病的病例增多。病鹅、带病鹅群及隐性感染的成鹅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小鹅瘟在我国各地均有流行。  相似文献   

17.
1 强弱分群关 由于种蛋和孵化技术等多种因素,雏鹅(0~30d)强弱差异较大,必须分开饲养,以免弱雏因吃食、运动迟钝而被挤死、压死、饿死.  相似文献   

18.
<正>小鹅瘟和雏鹅的大肠杆菌病是小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这两种病混合感染的病例在临床诊断中易被忽视,往往是取其一而诊治。1病原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和一种烈性、败血性传染病。病毒存在病鹅的肠道、内脏组织、脑、血液中。主要侵害4~6日龄的雏鹅,最迟可达20日龄。主要是神经和消化道症状为特征。此病传播快速,死亡率达70%~95%,有的达100%。发病时无特定的季节性,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和外界因素如:卫生消毒、饲养管理、动物本身的数量等等都有关。而大肠杆菌病是一种能以多种病型表现的疾病,它的发病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临床上以原发或继发于其它病出现。  相似文献   

19.
魏国华 《畜禽业》2003,(10):44-45
猪亚硝酸盐中毒,是由含硝酸盐的青绿饲料因贮藏、调制方法不当而使其所含的硝酸盐转变为剧毒的亚硝酸盐,被猪采食后,引起的中毒病。猪亚硝酸盐中毒可发于各种年龄段,严重病例不表现任何症状,猪突然倒地死亡;稍重病例表现为发抖、痉挛、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多在1~2h内死亡。笔者几年来,采用蓝黑水配合VC和50%葡萄糖溶液治疗猪亚硝酸盐中毒,治疗22头,除1例因中毒时间长而未治愈外,治愈21头,治愈率达95.5%。现将治疗经验报告如下,供同行参考。1病因亚硝酸盐中毒常见于猪,牛有时也见发生。家畜发生亚硝酸盐中毒,主要是由于饲料及饮水中所含硝…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春季以来,我县塔山库区周边、徐山、夹山、吴山、黑林等乡(镇)的农户饲养太湖鹅、雏鹅发病死亡,感染鹅群使用过小鹅瘟疫苗防疫,发病雏鹅用小鹅瘟血清,投服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驱虫药治疗,均不见效,故采集病料送检定为鹅副粘病,现将发病症状和治疗情况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 经现场调查了解,发现病鹅群均属库区游牧,因年年放牧,草质低劣,草源污染严重,草场粪便腥臭,发病时间4~7月份,发病鹅日龄最小在3~5日龄,最大150日龄,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反映,有的鹅群死亡率高达100%,随着鹅群日龄增大,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