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耀武 《科学养鱼》2005,(10):56-57
在池塘养鱼的生产中经常会出现鱼类浮头,尤其是精养高产鱼塘,鱼类放养密度较大,投饲、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质多,耗氧因子也多,更容易发生鱼类浮头。浮头就是鱼类无法维持正常的呼吸活动,被迫上升到水面利用表层水进行呼吸,出现强制性呼吸的现象。泛塘是严重浮头并出现大批鱼类死亡甚至全部死亡的现象。它们能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正确分析鱼浮头的原因,识别鱼浮头的预兆,对加强日常管理,及时抢救池鱼有重要意义。一、浮头的原因1.缺氧造成的浮头缺氧引起的浮头一般发生在高温季节,半夜和凌晨较为常见,主要是池塘水体中溶解氧缺乏。引起…  相似文献   

2.
如果养鱼生产中遇到在池水溶氧很高的情况下鱼仍有浮头现象发生、鱼的血液呈褐色和鱼不耐运输等现象,就要及时测定池水中总氨氮和亚硝酸盐的含量,以确定鱼是否得了褐血病。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三分鱼,七分水。可见养殖水体的调节对养鱼非常重要。当鱼池水质清淡时,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不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当水质肥浓时,鱼类饵料生物多,长得快,但在夜间常会发生缺氧浮头,甚至有泛池死鱼的危险。如何通过人为措施进行调节,培育肥水,调节溶氧,是养殖者不可忽视的重要技术。水质优良的标准是“肥、活、嫩、爽”。现将一年四季鱼池水质调节措施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侯传宝 《内陆水产》2001,26(8):36-36
夏秋季节,水温高,鱼池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易发生鱼缺氧浮头现象,甚至造成死鱼事故的发生。防止鱼浮头是夏秋季养殖工作的重要内容,现介绍有关技术,供养殖者参考。 1鱼浮头的原因 1.1天气 天气不好,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弱,溶氧供不应求,易造成浮头事故的发生;此外,下午或傍晚雷雨后,池塘水急剧对流,也易发生浮头。 1.2水质 因水质过肥或败坏,水中有机质耗氧多,也易造成浮头及死鱼事故的发生。 1.3鱼池条件 鱼池底质淤泥较多,残饵、粪便等物质腐烂消耗大量的氧气,也会使池水缺氧,鱼…  相似文献   

5.
池塘中的鱼因缺氧将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俗称“浮头”,此时鱼处于挣扎求救状态。有一定养殖经验的人,若按时用增氧机增氧,一般不会使水中溶氧量低到如此程度。但由于某种原因一旦出现浮头,就应立即增氧急救,否则鱼会死亡。本人设计了一套鱼浮头时自动启动增氧机的应急装置,经室内试验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夏季高温季节,高产池塘极易浮头引起大批死鱼,造成损失,所以要高度重视,加强管理。 一、浮头原因 1、高温季节雷阵雨后上层水温骤然下降,比重加大而下沉,溶氧被底层有机物消耗。下层水上升,溶氧得不到及时补充而缺氧。常伴有有毒气体如硫化氢上升,毒害鱼类,尤其底层淤泥厚的池塘有毒气体更多。  相似文献   

7.
《科学养鱼》2001,(8):47-47
在成鱼精养池塘中,一般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时,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高,水中有机物质和耗氧因子多,鱼类常因缺氧而到水面吞食空气中的氧气,称“浮头”,严重浮头时,发生大批池鱼死亡,称“泛池”。池塘鱼为什么会发生浮头甚至发生泛池呢?浮头的原因:①天气变化,在炎热的晴天下午突然遇大阵雨或南风天突然转吹北风时,就会使池水表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底层水温高,比重小而上浮,池塘上下水体形成对流,带动池底腐殖质上浮,腐殖质氧化时大量耗氧,使池水在短期内因缺氧而导致鱼类浮头或死亡。②光照不足,连续…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条件下。呼吸频率的高低和鱼出现浮头时间的迟早,可反映鱼对水中溶氧适应力的大小。芙蓉鲫在两次服用中草药及草鱼持续服用一段时间中草药后,其呼吸频率均比对照组鱼低(平均低8次/分)。从试验开始到鱼出现浮头的时间,试验鱼比对照组晚(6~11分钟),同时,出现浮头时水中的溶解氧试验组比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9.
第二篇罗非鱼无公害养殖基本的关键控制技术 一、利用生物增氧结合增氧机满足罗非鱼对溶解氧的需求 1、溶氧对罗非鱼的影响 罗非鱼对水中缺氧具有较强的敏感性:通常水中溶氧下降至2mg/L,鱼类则开始出现浮头现象,但它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强,其窒息点为0.07~0.28mg/L;当DO〈I.6mg/1时,罗非鱼摄取食量减少,饲料系数比在2.2mg/1时约高一倍。因此,池塘中的溶解氧对罗非鱼非常重要,不能因为罗非鱼不浮头死亡就不开增氧机,开增氧机不光是救命,更重要的是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鱼类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产》2001,302(1)
在春季,午后阳光充足、气温较高时容易发生浮头。症状是鱼类感到呼吸困难,浮在水的上层,不时将口伸出水面吞取空气。浮头严重时,鱼还会窒息死亡。 这种春季鱼类浮头多是由于氨中毒造成的。 引发氨中毒的主要原因是: 1.池塘老化、池底有机物过多。有机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造成鱼的浮头; 2.投饵过多,残余饲料分解产生氨,使水体中的氨浓度过高,导致鱼体浮头; 3.池水过瘦,水中浮游植物量较少。由于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植物少,则溶氧低,氨氮就不能通过氧化作用变成无毒的亚硝酸氮,从而氨在水中积累造成…  相似文献   

11.
溶氧是池塘养鱼产量及效益的主要制约因素,近几年,三峡库长吻娩基地对增氧机的使用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出增氧机不只是在鱼浮头缺氧时开机的“救命机”,而是通过实际体情况,适时开机,使水中溶氧达到4.5毫克每1升,满足鱼类健康生长之需要,从而达到高产高效,成为“增产机”。  相似文献   

12.
每当春夏之交、晴转阴时,往往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这时不但适当减少当日的施肥量,而且还要密切注意鱼类活动情况,严防鱼浮头严重时泛塘死亡。一旦发现鱼严重浮头时,必须及时抢救。在无增氧机条件下,可用如下土法:①大量向池塘中冲入新水。②向池塘中泼洒黄泥食盐水,每亩用黄泥、食盐4千克加水调匀后全池泼洒。③池塘一边排水,一边加注新水。  相似文献   

13.
做好鱼浮头的防治鱼浮头对养鱼户来讲,在短时间内可致鱼大批死亡,我市1995年就有七八户,因停电未能及时采取增氧措施,造成巨大损失。为此,我们必须做好鱼浮头的预测。防治、应急工作。鱼浮头一般多发生在四月中旬至九月下旬间,其主要原因有:①下午或傍晚雷阵雨...  相似文献   

14.
在高密度放养的鱼塘中,由缺氧而引起鱼的浮头或泛塘死亡现象一直是养殖者所忧心的问题。目前国内监测鱼浮头的工作一般都是依靠人工观察或用溶氧测定仪测定。而溶氧测定仪的传感器不能长期连续地置于水中,且每次使用前都得进行各参数的调零和校核,所以很少将它用来预报缺氧。各地养殖单位很需要一种能够及时地自动监测鱼浮头的报警装置,以适应科学养鱼和增产、高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食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其用途也是非常广泛.如鱼类病害防治、鱼类人工繁育及商品鱼远途运输,还可以用来增加水中的溶氧、防止浮头.食盐成本小,来源广而易购买,并且符合无公害水产养殖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6.
方旭 《齐鲁渔业》2012,(2):34-35
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悬浮的有机物、残饵、粪便以及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耗氧因子多,极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稍有疏忽即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引起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泛池”。泛池给生产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注意防止鱼类浮头和泛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精养鱼池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多,水中有机物和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因缺氧而浮头的现象。稍有疏忽,即可能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即泛池。泛池会给生产带来极为严重的损失。因此,在鱼的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预防鱼浮头和泛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1.鱼类浮头的预兆(1)天气:根据天气预报和当天天气情况预测。如夏季傍晚下雷阵雨,天气转阴;或遇连绵阴雨,气压低、风力弱、大雾等;或久晴未雨,鱼类吃食旺盛,水质浓,一旦天气变化,第二天早晨均可能浮头。(2)季节:4~5月份水温逐渐升高,投饲量增大,水质逐渐转浓,如遇天气变化鱼容易发生暗浮头。此外,梅雨季节也容易引起浮头;夏季有时天气变化较剧烈,容易引起浮头。(3)水色:水色浓、透明度小,如遇天气变化,易造成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水中耗氧大增,引起泛塘。(4)鱼类吃食情况:检查食场时,发现饲料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吃完,而又没有发现鱼病,说明池…  相似文献   

19.
根据鱼类发生缺氧的症状,可将其分为三类:1、突出性缺氧。水中溶氧极少,鱼大批迅速死亡。这种现象生产上很少出现。2、急性缺氧。生产上常见的浮头、浮塘现象,均属此类,先是鱼出现呼吸增强加快、游动活跃、上下跳跃等兴奋症状;接着出现痉挛、横卧不动等麻痹症状,最后死亡。3、慢性缺氧。症状虽不如上述明显,但易使鱼疲劳,影响生长发育。后两种情况生产上  相似文献   

20.
鱼类浮头的原因及防止泛塘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岳松 《内陆水产》2005,30(7):45-46
高密度养殖鱼塘由于放养密度大,投饵施肥多,水中耗氧因子多。容易发生鱼类缺氧浮头的现象。塘鱼一经浮头。对其体力损耗很大,直接影响其摄食生长,故有“一日浮头三日不长”之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如果措施不当可能由于严重浮头而造成大批鱼类窒息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泛塘。泛塘给养殖者带来的损失极为严重。因此,夏秋季,在鱼类主要生长季节,必须时时注意防止鱼类严重浮头和泛塘发生。这是池塘养鱼日常管理中最突出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