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湖区,棉花生长期间适逢雨季,常受多过程涝渍胁迫。通过测坑试验发现棉花受多过程涝渍胁迫后减产严重,涝渍程度可用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来描述,棉花相对产量(Ry)与涝渍因子(SFW、SEW50、SFEW50) 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水利建设要实行分级负责制。总的原则是,大江大河的治理以国家为主,中小河流与湖泊的治理以地方为上.城市防洪由当地政府负责,小流域治理以当地群众为主。@对大中型水电建设项目,要努力筹措资金以保证c开工的重点项目,同时也要量力而行,避免引】建设。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解决最紧迫的问题,提高投资效益。要特别重视水利工程的挖潜、配套、更新、改造问题。@水利作为基础产业,要讲究集约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要研究和建立水利滚动发展的机制.要制定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产业政…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位居长江中游。境内雨量充沛,河流湖泊密布,水利资源非常丰富。但在解放前的反动统治时期,水利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水旱灾害却日趋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解放后十年来,我省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贯彻依靠群众,勤俭治水的方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江汉平原大力培修堤防,并在1952年和1956年先后兴建了举世闻名的荆江  相似文献   

4.
股票原理在湖泊点源污染排污管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票原理在湖泊点源污染排污管理上应用的基本思想是:以目前市场经济中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一股票来对湖泊的水环境容量进行最有效地分配。把湖泊的水环境容量划分成若干等份,并以股份的形式(即排污权)发放到市场,各有污染排放要求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排放量到市场上购买相应的排污权。通过流通和优胜劣汰,来实现对环境容量最有效地利用。政府通过调节水环境容量的发放量,能够在宏观上有效控制水体的等级。  相似文献   

5.
三江平原为国家商品粮基地,洪涝灾害严重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红兴隆垦区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地低湿、微地形复杂,由于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洪涝灾害繁频发生。以红兴隆垦区为典型,阐述该垦区治涝原则及标准,以及分区的治涝对策。  相似文献   

6.
“四湖”是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的别称,流域内湖泊众多,其中较大的有四个(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因而得名“四湖”。该流域上游为丘陵区,约2360km~2,中、下游为平原湖区,流域总面积11547km~2,地处荆江(长江)北岸,汉江及东荆河南岸,受洪、涝、渍、旱多种水患之害。在自然状态下,流域下游直接与长江、东荆河相通,中、下游地区除了许多彼此相连,形同蜂窝状的民垸之外,就是洪泛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流域的开发始于50年代初。到目前为止,流域治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完善堤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无棣县是一个畜牧大县。由于天然草场载畜量较低,近几年对其进行了技术改造,采取了以水利为重点,农、林、牧相结合的措施,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旱、涝、碱综合治理,改造滨海盐渍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以无棣种畜场人工牧草工程为例,介绍以水利措施为主的人工牧草盐碱地改良示范工程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三峡枢纽修建后对洞庭湖治理方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述了历史上长江与洞庭湖的复杂关系及治理过程,提出三峡枢纽修建后根治洞庭的设想和水利、交通等的具体布置方案,并描述了洞庭湖根治后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历史上长江与洞庭湖的复杂关系及治理过程,提出三峡枢纽修建后根治洞庭湖的设想和水利、交通等的具体布署方案,并描述了洞庭湖根治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应用灰色系统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黑龙江省东、中、西三个地区的治涝工程的治涝减灾效益、治涝垦荒效益及副产品效益做了动态量化分析,其结论是合理的,方法是可行的。文章旨在为该省“八五”计划中的水利规划、农业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低温冷害是危害我省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其发生频率高,危害时间长、范围广,减产幅度大。但只要把抗御低温冷害的水利和农业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大大降低低温冷害造成的影响,较大程度地发挥我省自然资源潜力,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省农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累了很多有效的抗御农作物低温冷害的水利和农业技术措施,尤其在水田的种植技术和水管理方面,抗御低温冷害效益显著,且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1 建国以来水利设施建设回顾建国初 ,房县无一座水库 ,农业生产条件极差 ,旱、涝、虫、冰雹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为了改变农业生产条件 ,县委、县政府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当作治农安民的根本措施来抓。从5 0年代初修建联观水库开始 ,全县修建中、小型水库及小型塘堰、引水渠道、河堤工程的序幕正式拉开。进入 70年代至 80年代 ,我县水利设施像雨后春笋般星罗棋布地在全县范围内相继建成 ,共修建各类水利设施 5 16 2处 ,其中 ,中型水库二处、小(一 )型水库 13处、小 (二 )型水库 5 9处、山塘 16 2 872处以及其它工程设施。房县现有耕地面积 3…  相似文献   

13.
引江济淮工程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缓解当地水资源短缺,提高工程利益等问题,向河南段供水的重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引江济淮工程供水侧及需水侧未知的情况下,利用菜子湖、巢湖和瓦埠湖的调蓄能力反向优化渠首引江水量,正向优化分水口门的取用水过程,采用模拟模型和正反双向优化模型分层耦合的形式,依据水量平衡原理来构建引江济淮工程中长期水量调度模型。针对来水情况和用水需求两部分构建典型年调度情景集合,基于不同水平年各湖泊来水预报结果,口门需水过程及工程约束条件,采用引入自适应参数修正机制的差分进化算法及逐步优化算法进行求解,以此制定引江济淮工程年水量调度方案。以2030年规划水平年丰水年为例对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及常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分层耦合水量调度模型优化了湖泊调蓄过程并对湖泊水位进行约束,故该模型在引江水量、受水区缺水量及湖泊利用程度方面效果更优。结果显示,该模型在满足分水口门用水计划的基础上,降低了湖泊弃水量,同时湖泊末水位偏差值较小,逐旬水位变幅多保证在0.1 m内并使湖泊处于高水位运行状态。该模型得到的年水量调度方案能有效的利用当地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引江济淮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平原湖区通常有两种排水方式。一种是将涝水直接提水外排的一级排水方式;另一种是在较低地区建小站(二级电排站)将涝水排入河网或湖泊,再由一级电排站提排出江的两级排水方式。一级排水方式适用于排水面积小,扬程不大的涝区;对排水面积大,地  相似文献   

15.
平原圩区水干河以下存在众我圩垸,其中大量低洼圩垸内部涝水不能自排入干河,需靠二级泵站抽排。文章针对这类圩区特点,建立了包括排水沟网布置、沟断面尺寸、湖泊和二级泵站规模的数字模拟模型,并提高了模型试验和多目标决策的方案优选方法,实例研究表明,模型仿真性能好,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长江河口地区地势低平,长期以来涝渍和盐碱一直是本区农业生产发展的潜在威胁。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三峡水库对长江流量的季节性调蓄,将影响河口地区的土壤水盐动态,其影响关系较为复杂数值模拟综合结果表明:秋季积盐量大于春季脱盐量;影响程度由河口沿江向上逐渐减弱,离海越近,影响程度越大;从横向上来看,离江越近,影响程度越大,特别是距江4km范围内的区域,土壤产生积盐和次生盐渍化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7.
平原圩区排水干河以下存在众多圩垸,其中大量低洼圩垸内部涝水不能自排入干河,需靠二级泵站抽排。文章针对这类圩区特点,建立了包括排水沟网布置、沟道断面尺寸、湖泊和二级泵站规模的数学模拟模型,并提出了模型试验和多目标决策的方案优选方法。实例研究表明,模型仿真性能好,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8.
根据省委提出苦战三至五年根本改变河北省自然面貌的号召,必须大搞技术革命,加速实现四化(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当前的任务是要立即突出的把大搞水利运动,当作农村工作的中心,大战两个冬春,从根本上解除我省的旱涝洪灾害,达到全面灌溉旱涝保丰收。目前我省在水利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建立了机构、划分了战线进行布置工作。各专、市、县都开过了有书记、公社党委和水利部门参加的  相似文献   

19.
湖北是我国最早引进节水灌溉实用新技术的省份之一,经过二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促进湖北农业上台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同时,也探索并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一是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节水灌溉工作,将其视为农村水利集约化经营的有效途径,放在农村水利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来抓,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为湖北省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二是把人才培训作为关键来抓,选派了一批又一批事业心强、肯钻研的年轻人参加全国节水灌溉技术骨干培训班,省内也不…  相似文献   

20.
淮北平原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带,是我国涝渍灾害严重的典型区域之一。针对涝渍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随性和连续性的特点,在本区进行的综合防御涝渍灾害的组合排水技术采用了统筹防御,连续控制的综合措施,实行涝渍兼治。经过二年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明沟与暗管、沟井洞、地下排灌、工程与生物措施等适宜于本区的组合排水形式,可因地制宜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