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上世纪70年代初,我对家乡叶县农村的回忆就一个字:饿!那时我没有太大梦想,只盼着有一天顿顿白面馒头随意吃该多好呀!听妈妈讲,当时我爸的愿望是从田里干完活回家,杂面馍能吃饱就行。梦想很丰满,现实红薯干。那个年代,我家每天早上喝能照出影子的红薯干稀饭,中午和晚上大都是野菜粥,偶而吃一顿用野菜和泡黄豆做的懒豆  相似文献   

2.
每年小满节气前后,乡下老家便能听到一种酷似人语的鸟叫声,母亲告诉年幼的我,鸟儿在问:"麦天咋过?"并要我以"麦天吃白馍"来回答。那时,农村生活特苦,吃白馍是最幸福的事。  相似文献   

3.
正吃过晚饭,我正要出门找小伙伴玩耍。忙着洗刷餐具的母亲叫住我说,等会儿咱们一起搓玉米。生产队分到家里的玉米棒子,全都堆垒在卧室里半空架设的竹棚子上。哥哥问母亲,今晚咱们搓白玉米还是黄玉米?母亲说,这段日子咱们吃的是黄玉米面,也该换个口味儿了,就搓白玉米吧!哥哥拿来木梯子,蹬上了竹棚子,用背篼装好玉米棒子,再递到母亲手里,估摸着取下来的玉  相似文献   

4.
<正>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已经试过无数种减肥方法了,都没有用,减完了又会反弹回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对于减肥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方法错误,当然收不到减肥的效果。误区1:不吃饭只吃菜就可以减肥很多人以为只吃蔬菜不吃饭就能减肥,这是最常见的误区。虽然一碗白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已经60多岁了.从年轻时起就经常患口腔溃疡,且反复发作.严重时舌面上、口腔内侧黏膜上都是溃疡面,非常痛苦. 四五年前,我开始吃黑芝麻.当时只是觉得年纪大了,吃点黑芝麻能够增加维生素E,可以乌发、抗衰老、通便.吃了不太长的时间,大约也就是半年吧,无意中我发现自己的口疮发作次数越来越少了,心里觉得很奇怪.难道是年龄大了身体有变化了,还是黑芝麻在起作用?我的这个疑问,一直没有找到明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她缓缓地推开房门,后背微微地弯曲,满面的皱褶,在暗黄的肤色上有着指甲大小的色斑,下垂的眼袋,一圈圈,仿佛岁月的年轮,她把全部的老展示在我面前。从什么时候开始,母亲变得如此的苍老,那一头青丝是怎样染白的?仿佛一夜梨花迅速袭来,用似雪般的白淹没了一切。母亲叹气的样子会把我带到童年,记忆中的母亲性格直爽,动作轻灵麻利,不是眼前这份缓慢的模样。那时生活在农村,父母是一所中学的老师,我们是非农业户口,没有土地,种不出粮食,按月领到的一点细粮,几乎让我一个人吃了。三个孩子中我年龄最小,哥姐都大我很多,于是我被娇惯成了公主,好的东西自然我得到的最多,其他的人吃的是粗粮,只能在节日里或者每个月固定的几次改善伙食的日子里,他们才会吃到细粮。其实粗粮也不够吃,偶尔还会煮些玉米和红薯兼做主食,就着清汤寡水的炖菜吃下去。  相似文献   

7.
妈妈太笨了     
正我带5岁的儿子去餐馆吃早点,见餐桌上分别摆放装有酱油和醋的白瓷瓶,瓷瓶上分别写着"酱油"和"醋"的字样。我想检验一下儿子的认字能力,便问:"宝宝,你知道这两个瓶子哪个装的是酱油哪个装的是醋吗?"问题刚说出口,我就有点内疚,毕竟儿子才刚上幼儿园,这么复杂的字,对于他来说还是挺难的。谁料儿子只是朝两个瓶子扫了一眼,就果断  相似文献   

8.
<正>朋友老方患高血压病已有多年,一直都是服降压药进行控制,但又怕药吃多了身体更不好,他就来医院找我,看看我有什么好办法能帮他解决。我询问了一番,了解到老方之前为了控制好血压,一直坚持清淡饮食的习惯,盐也不多吃。最近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住了,时不时就会开开荤,弄点美味佳肴,这样,盐吃得多了,血压也就不怎么稳定了。了解了老方的情况,于是我给老方提供了一个偏方,让他每日吃了咸东西后,再吃一根香蕉。这样既可以享受口福,又能保持血压稳定了。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家不但在吃得好的问题上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在吃得美、吃得妙、吃得特等问题上越来越讲究了.也就是说人们不仅要吃到好的食物,还要吃到的美食最新鲜、最奇特、最营养.就像近些年种植的日光温室香椿,从立冬一直能吃到翌年五一节,倍受人们喜爱,老少皆吃,市场上供不应求,集市上、网络上销售火热.种植方法极其简...  相似文献   

10.
《百姓》2003,(3)
为什么下岗工人常常衣食无着,而农村进城的打工仔、打工妹却不但能在城里找到活干,大部分人还能省点钱寄回老家?要说条件,前者不但文化水平总体上要高一些,而且不用交房租,不用花钱办暂住证,一般也不会受到无理敲诈。有一则英语故事,很形象地说明了其中的道理。有一个人自称他不用刀枪就能捕获野猪,别人都不信。他于是带他们去看,结果使他们大吃一惊:他捕获了一大群,都是活捉的,都被他圈起来了!圈起来了不算,这些野猪还很听他的话,甚至放它们走它们都不走!崇拜得五体投地的人们向他求教捕获的方法,他说:“我最初发现野猪时扔一些玉米给它吃,它不吃,我就走远一点,于是它开始吃,但吃一颗玉米抬头看我一眼。第二天我又在同一个地方扔玉米,那只野猪来了就吃,但仍然不时地抬头看我一眼。到第三天这只野猪吃玉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我担任山西省阳泉市委驻盂县仙人乡第八批农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回忆当年,思绪万千……就餐。当时在乡下有一种说法:下乡干部来了吃上点儿,拿上点儿就走。我听后心里不是滋味,感到能不  相似文献   

12.
峨眉山市万亩苦竹笋特色之乡,生产的新鲜苦竹笋具有肉白脆嫩、微苦带甜、清香可口的特性.由于苦竹笋产笋在4~7月份,产笋期仅4个月,为使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可口的苦竹笋,广大消费者盼望能学习掌握一点加工贮藏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13.
豆花珍珍饭     
缺吃的年代,有玉米面吃是殷实人家.把玉米磨成针尖一样的颗粒,黄的,白的堆在一起,闪亮闪亮的,不叫珍珠,我老家叫珍珍.这叫法现在一想起,感觉就像叫一个殷胖的女人,洁白、干净. 清晨,天蒙蒙亮,母亲要把一簸箕玉米磨成珍珍.母亲把一簸箕玉米倒在磨台上,牵了磨房外站着的枣红马,轻轻把拉磨的套子架在马背上,把磨杆咕噜咕噜推到马屁股后套好.母亲走到马前,把眼罩给它戴上.枣红马静静站在磨房的阳光里等待母亲做好这一切.母亲一拍马的肩膀,喊一声:“走”.枣红马慢悠悠摇晃铃铛,慢悠悠在磨道上来回转,玉米面筛糠一样磨下来.阳光在悠悠的铃铛声中慢慢升起.  相似文献   

14.
萝卜干     
<正>我记事的时候,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一家八口人都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一入冬,再想吃时令鲜菜已不大可能,再说也没钱买。因此,咸菜就成了饭桌上整个冬季和春季的家常菜。咸菜吃多了,胃里的油水就少,能吃顿青菜,特别是有鱼、有肉打打牙祭,就感到特别满足,特别幸福。母亲是个心灵手巧的人,她不仅承包了家里和田里  相似文献   

15.
5月16日,笔者看到河南汤阴县白营乡农民刘水源把刚刚从乡办孵化场购买的2000余只肉鸡苗放进了他家的养殖栏。刘告诉笔者:“汤阴县白营信用社信贷员今年先后三次上门帮我出点子,我选的这个项目3个月以后就能见效。”  相似文献   

16.
无私的母爱     
华凯 《新农村》2007,(4):29-29
上世纪60年代,我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逢年过节才能杀一只鸡吃。吃鸡时,大家都喜欢吃鸡肉,唯有母亲只吃鸡头。我们让母亲吃鸡肉,母亲说:“我喜欢吃鸡头。”她吃得津津有味。母亲这么喜欢鸡头,以后每一次杀鸡,我们就互相叮嘱:“把鸡头留给妈。”后来,母亲生了大病,医生说很难治好了。在母亲临终之前,我们让她好好吃一顿喜欢吃的鸡头。我正准备去买,母亲却拉着我说:“别浪费钱了,其实我一点也不喜欢吃鸡头。”我诧异地问:“那你为什么每次杀鸡都吃鸡头呢?”母亲说:“傻孩子,妈怎么能跟你们抢肉吃?”这么多年来,我们竟然一直以为母亲真的喜欢…  相似文献   

17.
追忆袁勤迹     
今日是冬至,在这个没有冬意的中午,我还没有吃汤圆,这是南方人的习惯,据说吃了汤圆就又长了一岁.我们又长了一岁,不知是喜是悲,在我的心底里涌出一个熟悉的名字,袁勤迹,我熟悉尊敬的老袁,她在天堂里有没有吃汤圆?她应该是快乐的,因为她在我的回忆里是永远不会褪色,也永远不会老的.  相似文献   

18.
2008年,62岁的李占德很是反常.村里先是传出他买冰箱的消息,紧接着他又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最近传出他还买了个电饼铛,插上电,就能吃上烙饼.  相似文献   

19.
过年的味道     
不知不觉中,光阴又从指间溜走,眼看就要过春节了.如今的我们,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只有穿过岁月的河流,才能找到那过年的味道. 记得从喝完腊八粥起,我就开始了“扳指头”盼过年.那时的日子,好像特别的长.每一个年,都让我望眼欲穿.等闻到远处飘来炸肉丸的诱人香味,我就再也控制不住了,整天围着家人要提前吃.可是,不管我怎么纠缠取闹,母亲总要等到大年三十的午后.也许她是考虑女儿多,怕炸早了吃不到初五吧.  相似文献   

20.
吃凉拌海带能缓解咽部炎症,买回海带,充分洗净,然后上锅隔水蒸透、晾凉,取适量切成细丝,用酱油、盐和香油拌匀就好了。一天吃30克到50克就可以,重在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