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方法研究——以桂林市为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采用遥感解译地域分类和聚类分析归类方法,对桂林市土地利用地域分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地貌是明显区域,两种方法分区结果基本一致;2)区内地貌类型基本一致区域,应以聚类分析地域归类为主;3)地貌类型过渡区域,应采取遥感解译地域分类和聚类分析地域归类相结合方法,并考虑土地利用本来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2.
黑土区向来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大范围的关于黑土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主要利用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化探资料应用GIS分析了黑龙江省黑土区环境地球化学空间特征。研究得出:黑土区大部分微量元素的含量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某些重金属元素如Pb等出现多个高值,反映了污染范围广而分散的特点;某些植物必需微量元素如Zn、Mo显现出不足的趋势,这对本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应当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法,才能够突出风景园林所具备的功能和优势,不同地区具有的地域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将地域特征融入到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能够突出地域特色,提高观赏性。基于此,对地域特征的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地域特征给风景园林设计带来的影响,提出以地域特征为导向的设计方法,以期为风景园林设计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正逐渐成为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环境教育理念的融合应用可以更好地强化其科技示范与科普宣传的窗口作用.三峡枢纽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设计以环境教育理念为指导,依托区域优质资源,坚持"游览中体验,参与中学习"的设计思路,多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土、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在营建大...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农业环境监督管理探讨——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条件。近年来,由于工矿企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加之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给农业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阐述了湖南省农业环境现状,提出了农业环境主要的污染源及其危害,分析了农业环境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业环境监督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平面环境设计是园林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从平面线性设计、平面几何形的运用以及平面铺装文化3个方面浅析园林环境设计中平面铺装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及设计艺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壤容重、孔隙度和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压实对土壤水分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土壤存在严重的压实退化现象,土壤容重和孔隙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的压实程度。随着压实程度的增加,土壤的田间持水量增加,萎蔫点含水量增加,而土壤的最大有效水含量却明显减少。所以,压实土壤对水分的调节能力下降,使其上生长的植物更不容易获得水分供应。  相似文献   

8.
以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为例,阐述了平原区城镇环境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农村工业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但是,几千年来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近年来急功近利的经济发展速度,造成当前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本文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比较发达的吉林省中部地区为例,通过资料收集和走访调查,分析了当前该区农村环境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广生态厕所、倡导自然农业以及普及农业生态工程等对策和措施,将对吉林中部农村甚至全国的部分农村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综合评测广东省各地级市乡村振兴水平及其子系统发展水平,探究其在2017—2021年的时空演变特征与影响机制,为乡村振兴工程的持续推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5个子系统构建测算体系,运用TOPSIS法测评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运用冷热点分析法探究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与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各因子交互作用规律。[结果](1)研究时序内,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小幅度上升,同时研究单元的演变类型以等级跃升为主,珠三角地区始终为高值单元聚集区。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相对一致,但研究单元的类型演变存在明显差异。(2)研究时序内,研究单元的各类属性整体上均以热点聚集为主要联系类型,且各属性的高值聚集区始终是珠三角地区。(3)2017—2021年,广东省乡村振兴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财政支撑、产业优度和经济基础,各因子的交互类型在两个研究年均为非线性增强或双因子增强。[结论]研究时段内广东省乡村振兴水平呈现小幅提升,各子系统发展水平则具有不同的演变态势,但均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同时乡村振兴是多元要素共同驱动的...  相似文献   

11.
高超  陈财  罗纲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3):359-368
基于1961—2019年淮河流域140个气象站点的日尺度降水数据和2000—2016年的月尺度的地表温度(LS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表征气象干旱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挑选确定冬小麦不同生长期的典型干旱年份;利用表征农业干旱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借助Landsat-8数据提取淮河流域冬小麦...  相似文献   

12.
贵州喀斯特环境特征与石漠化的形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阐述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分布,石漠化现状、发展趋势及危害,从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覆盖以及土壤和土地利用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特征,另外又从人口、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等方面描述了社会环境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在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形成中的作用。得出结论:贵州喀斯特自然环境从各自侧面奠定了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基础,在其上叠加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则加速了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最后又探讨了石漠化防治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木薯的特征特性,主要生育期,以及对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徽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皖南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维数D介于2.6717~2.9117之间,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与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粘粒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2)用分形维数代替土壤颗粒组成来研究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它可以较好地作为水稻土肥力特性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山体土壤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东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是流域水文及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研究流域山体土壤水分布规律对防治土壤侵蚀、控制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广东省东江流域内具有不同覆被、地形、土壤特征的典型山体,利用TDR测定山体不同位置的土壤含水率,分析土壤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体不同坡位至上而下、所覆土壤垂向由上到下土壤粘性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增强。地形及地表覆被变化是影响东江流域土壤水分分布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稀少的山坡,土壤水分分布主要取决于山坡地形变化,呈现由山体上部向下部逐渐增加,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有植被覆盖的山体取决于植被覆盖程度,植被覆盖程度高的山坡表层土壤含水率大。研究成果为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取综合评价法,将人居环境分为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固废环境4项评价因子,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对区域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进行定量分析。一方面,对西安市长安区及长安区5个子区域的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另一方面,分别对长安区5个子区域的4项评价因子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西安市长安区人居环境质量满意度值为0.595 5,满意度良好;对4项评价因子满意度顺序为: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废环境。对长安区5个子区域的满意度顺序为:小居安村>沣峪口>长安区广场>长安科技产业园>西北大学南校区,且5个子区域对各评价因子的满意度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菊春燕  刘志辉  周绪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3):174-176,180
应用分形理论,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水系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从分维数上揭示了这两个研究区内水系空间分布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了该地区水系网络结构简单的原因,及其流域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水系现状进行了探讨,为分形理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从生态安全的概念、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等方面,对生态安全研究进行了评述。以湖南省为案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生态—环境整治及建设能力3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空间格局大致从东向西,从南向北逐渐降低,但局部地区有差异。说明生态环境质量是湖南省农业生态安全空间分异的基础,但资源—生态—环境压力及整治、建设能力等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空间格局。提出了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流—洪泛区环境系统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流和洪泛区具有水文和生态上的密切联系而构成一个统一的环境整体,由此提出了河流—洪泛区环境系统的概念,并从整体性、异质性、开放性、复杂性、脆弱性等方面对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洪泛作用对于河流—洪泛区环境系统整体性的维系起着重要作用,环境系统的异质性体现在空间尺度上的异质性和时间尺度上的异质性2个方面,环境系统具有开放性,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环境系统呈现出复杂性和脆弱性。  相似文献   

20.
资源环境承载力定量分析——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国范围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开展生态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生态型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对其客观准确的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区域调研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当地发展特点,在ESI模型和状态空间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秦巴山水源涵养区为例,对区域的生态现状承载情况及资源开发利用与污染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从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角度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区域环境健康状况;采用2010年的区域统计相关数据分析了其空间序列的资源环境承载分布情况,探讨了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压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该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生态承载力指数最低的县市只有0.135;生态承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中南部生态承载力指数较高,最大值为0.795;水源涵养能力和固碳吐氧能力是生态承载力空间分布差异的主控因子。研究区社会经济压力指数较高,最高地区达到0.517,表明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压力大;资源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相互关系分析表明,区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社会经济压力指数的主控因子是单位面积工业三废排放量、人口密度、能耗指数和单位面积生活污水排放量。研究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南部较大,少数"超载"区域指数值高达6.790,承载力分布特点总体中部好于周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大影响因子是年平均气温、植被覆盖度和单位面积生活污水排放量。脱钩指数分析显示生态或社会经济发展单方面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影响较小,为"相对脱钩";发展压力受植被覆盖度和生活污水排放量等影响大,但是总体仍处发展稳定阶段,需要分区域制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