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松阳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名茶之乡、中国绿茶集散地。茶产业是该县的农业支柱产业,也是出口创汇的优势农副产品。为适应国内外新的市场形势的需要,解决控制茶叶病虫为害和农药残留的技术难题,松阳县开展了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茶树主要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就是深入贯彻"绿色植保"理念,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大力推广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等防治技术,辅之于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治,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2.
茶树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实现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利用物理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创造有利于茶叶生产、不利于病虫为害的生态环境,使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达到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本文总结2017年陕西省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为维持茶园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茶园栽培管理中以喷施化学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仍是目前茶树植保上一种重要手段,它的优点是见效快,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较小等。但是,单纯依赖和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将会引起病虫区系变化加剧,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且越来越严重。“三R”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茶叶农药残留增加,害虫抗药性提高,天敌的大量杀伤和害虫再猖撅。结果破坏了生态平衡,污染了环境。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无公害茶叶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就给茶树病虫科学治理和茶叶农药残留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目前广…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当前人们对环保及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如今在茶叶生产与加工过程中,应用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有了明显变化,其要求在做好环保工作的基础上,要实现对茶叶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结合矿物源农业的适量应用,从而尽可能避免化学合成农药,从而确保茶叶品质。本文拟从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分析入手,结合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的具体技术应用,从而探究无公害茶叶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的相关价值。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农药在茶叶病虫害的防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是,有机磷农药会在茶叶、各类环境基质、动植物体,甚至是人类身体中残留富集,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以有机磷农药残留物降解为切入点,主要分析有机磷农药在茶叶产品的残留现状,深入探讨现阶段有利于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预处理和检测的技术,针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物的降解方法,归纳了茶叶中有机磷类农药的分析和降解,这对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保障人们的环境和食品安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潘建义 《茶叶》2003,29(4):228-229
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全国茶区一个热点 ,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当前山区茶农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但是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一些技术问题 ,特别是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无公害茶叶的发展 ,亟待解决。本文根据丽水市无公害茶叶生产实践 ,就山区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有关技术作一阐述。1 山区茶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思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应实行综合防治 ,即从茶园生态系的整体平衡来考虑 ,不要只局限于防治对象 ,既要考虑当时当地的病虫种类 ,还要考虑到未来和环境保护 ,既要考虑当前的利益和效益 ,更要考虑长远的影…  相似文献   

7.
叶冬梅  吴丽珍 《茶叶》1990,16(3):24-26
针对山区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在搞清茶园主要病虫种类及发生规律与主要天敌种类的基础上,采取了综合的防治措施。从试验示范到大面积实践,均表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减轻了病虫为害,茶叶产量有了不同程度提高,农药成本平均降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讲述了余庆小叶苦丁茶的基本概况与病虫害防治现况,提议提升生态调控,害虫防治,物理防治和化肥预防的协调使用,增加绿色防控学习培训幅度,标准小叶苦丁茶专用型农药的经营,提高小叶苦丁茶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效能,确保贵州省茶叶种植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茶树病虫害对茶叶生产有较大的影响,据估计,因病虫为害,茶叶产量每年要损失10%~15%,同时还严重影响茶叶质量.因此,茶树病虫防治历来是茶叶生产上的重要管理措施.随着工业的发达,茶树病虫防治已由传统的农业措施防治过渡到使用农药的化学防治,并且形成一套相应的技术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11,(7):32-32
6月11日,由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办、重庆综合试验站承办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茶园替代农药效果示范现场观摩会”在重庆市永川区召开。现场观摩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病虫害防治研究室主任陈宗懋主持。  相似文献   

11.
化学防治是当前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正确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有效防治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园经济效益的关键。部分农药由于性质稳定、残留高,有的具有强烈异味,有的尚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在茶园施用将会严重影响到茶叶品质和出口贸易,还会污染环境并危及人体健康,这类农药不适合在茶园中施用,属于茶园禁用农药,为了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的重视,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茶园禁用农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朱俊庆 《茶叶》2004,30(2):103-103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当今茶叶生产的热点。在无公害茶园的病虫防治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才能降低农药残留,使茶叶中的农残符合无公害茶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第5讲 有机茶园病虫害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强 《中国茶叶》2001,23(1):34-35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又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暴发,不仅是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4.
IPM技术,是以预测预报为基础,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为中心,有效控制病虫危害和农药残留为目标,通过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将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穿于水稻生产的全过程中,因此它是实现水稻产品无公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日照市茶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开始实施茶叶农药残留新标准后 ,农残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 ,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新形势下 ,为了进一步了解日照市茶树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 ,为制订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提供依据 ,特进行了此调查。调查采取现场观察和咨询相结合的方法 ,共调查了 1 1个乡镇的 2 0个种茶村约 3 0余人。现将调查情况总结如下。1 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据调查 ,我市种茶 3 0多年来 ,茶树病虫害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病虫害防治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 .1 病虫害发生种类增多通过调查发现 ,随着种茶时间…  相似文献   

16.
松溪县无公害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是我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做好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是我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2005-2006年我们在松溪县河东茶场建立了无公害茶叶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现将示范区建设措施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茶叶生产丰产丰收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由于农药品种多,见效快,效果好,工效高,因此,化学防治是目前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中重要的一环。但是,如果不合理使用农药,除了会产生诸如污染环境、杀伤害虫天敌、致使害虫产生抗药性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石硫合剂是一种矿物源农药,在茶园中正确使用不会对茶叶造成污染,而且它是一种广谱保护性杀菌剂,既能抗病,又能治虫,并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效果好等优点。秋冬季利用石硫合剂封园不仅能防治茶园病虫害,而且对第二年的病虫发生有预防作用,在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的生产中,是非常值得提倡的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无公害茶叶及其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经济市场除了看重产品的生产量,更看重产品质量。无公害茶叶作为近年来投入发展生产的经济作物,得到了社会市场的认可,并且越来越需要像无公害茶叶这样的产品,体现了我国对绿色食品、食品安全的严格要求与重视。由于无公害茶叶生产过程中要求众多,病虫防害也是其中一项巨大的任务,在无公害茶叶培育中病虫害更加严重,所以需要通过传统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革新变化,得出适应无公害茶叶的防治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茶叶质量安全关系到千万消费者的健康,推广应用茶树病虫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是实现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保障。为此,做好茶园科学安全用药尤为重要,其主要措施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利用物理防治,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创造有利于茶叶生产、不利于病虫为害的生态环境,使茶叶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达到优质、安全、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