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80年以来,我区群众自发留圃营造了大面积泡桐林,面积达20.5万亩.为了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1985~1989年对留圃泡桐林的生长规律、速生程度、合理密度及经济效益等开展了试验研究. 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在太康县城关镇程庄村,总面积9.88亩,其中留圃林5.78亩,植苗林4.1亩(对照),土壤为两合  相似文献   

2.
刺槐是辽西干旱地区主栽树种之一,深受群众喜欢。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能表现出其速生特性;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地块,配合以人为措施,也能郁闭成林。朝阳林场,从60年代起营造刺槐林8.6万亩,由于1980—1983年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大量刺槐干枯死亡,造成每亩活立木不足60株的林分,占刺槐林的1/3以上。尤其严重的是,直到1984年,这种死树趋势并未终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导致全林毁灭的危险。为拯救这些刺槐林,不浪费地力,提高林分质量,根据林场实际情况,我们从1984年秋开始,对刺槐林更新复壮  相似文献   

3.
刺槐耐旱耐瘠薄,生长迅速,深受群众喜爱,是辽宁西部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先锋树种之一。1958年以来,本地区营造的大面积刺槐水土保持林,已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现将刺槐水土保持林效应的调查和定位试验研究,初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刺槐水土保持林的营造和生长情况辽宁西部地区很多社队,在山水田综合治理中,大力营造了刺槐水土保持林。造林立地条件以侵蚀部位来划分,主要有分水岭防护林  相似文献   

4.
刺槐薪炭林实验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安市引种刺槐做薪炭林,经与当地产柴量高的矮林柞和紫穗槐作生长对比,单位面积产柴量刺槐是柞林的1.6倍,是紫穗槐的2.1倍。从1980年开始推广营造,1990年已经营造剌槐薪炭林14.9万亩。并且在邻近的通化、柳河、辉南、梅河口等市县进行了推广。  相似文献   

5.
今春以来,甘肃省党、政、军领导率百名厅、局长到兰州市北滨河路,参加第三个“甘肃植树周”义务植树劳动,当天共栽植刺槐、云杉200株,国槐380株。兰州市正、副市长每人捐款500元,在皋兰县忠和乡王家坪栽植“市长林”。目前已经植树2600多株。中国农业银行的50万名员工捐款50万元,在定西县实施3万亩“农行万亩员工林”项目,近千名群众参加了今年先期启动的3000亩示范工程。省军区永靖县城南山绿化项目  相似文献   

6.
刺槐低产林改造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站位于凌源县东南部,所辖三家子、天盛号、四合当、五家子、四官营子、牛营子等六个公社,总面积达100余万亩,站内现有国合林总面积达69422亩,有油松、刺槐、杨树和落叶松等树种,刺槐林面积为20285亩,其中成林面积8017亩,幼林1568亩,低产林10700亩。刺槐林占国和林总面积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7.
延安县甘谷驿公社代家沟生产队认真落实毛主席关于“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伟大指示,自1969年起,坚持“自采、自育、自造”的方针,在营造各种经济林木的同时,已集中营造刺槐林770亩,人均3.8亩,并且做到了造1亩,保存1亩,成林1亩。林木长势喜人。1975年5月调查,50亩6年生刺槐林每亩保存98—156株,全部  相似文献   

8.
刺槐以其成活容易,生长迅速,抗虫害性强等特点颇受群众喜爱。多年来,各林场、乡村农民都非常重视刺槐的造林工作,营造了大面积刺槐人工林,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十年代营造的刺槐林逐渐进入近熟,成熟林阶段(刺槐近熟林21 ̄25年,成熟林26 ̄30年,过熟林30年以上),树林老化,生长降低,濒临停止,只有对这些林分进行合理利用和改造,才能加快更新造林步伐。  相似文献   

9.
以品种、密度和整地方式为试验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各因素不同组合对刺槐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整地方式对刺槐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提高刺槐造林成活率的首选培育方案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全面整地;其次为普通刺槐,栽植密度1.5 m×1.0 m,穴状整地植后扩穴。3种不同整地方式单位面积造林成本差异不大,以机耕整地造林成本最低,穴状整地栽植后扩穴成本最高。  相似文献   

10.
加强林权档案管理 促进集体林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市以绿色江苏建设为契机、以“绿色银行大行动”为抓手,强势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实现了森林资源总量、森林资源质量和林业效益三增长。2003~2007年,高邮市共营造成片林面积12.5万亩,平均每年造林2.5万亩,栽植各类树木2000多万株;1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已有250多家。为有效地保护广大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高邮市从2003年5月份开始,着手开展林权登记发证工作,与此同时,认真做好林权登记发证档案的建设,为高邮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刺槐萌芽林的调查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槐侧根发达,萌蘖力强,可进行萌芽更新。但如更新措施不当,则难以成林。为促进刺槐萌芽林生长,特对宿迁市黄墩,赵埝林场在80年代更新的刺槐萌芽林进行调查和分析,其结果如下。 1 调查地基本情况 1.1 林地自然概况 宿迁地处淮北平原,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雨量927mm,年平均温度14.1℃,无霜期210d,年均地温16.8℃,属黄泛冲击平原区,土壤主要有黄潮土、棕潮土、垛田土等,土壤比较肥沃,适宜刺槐树生长。 1.2 刺槐林萌芽更新的方法 黄墩林场于1982年11月到翌年2月中旬更新刺槐106亩,2月底全面松土,萌芽后禁止放牧,并及时做好防治蚜虫、疏除过多萌条等抚育管理工作。赵埝林场于1983~1988年先后在闫河、邳洪河大堤上更新刺槐林234亩,然后进行挖蔸、松土等抚育管理工作。 为了保持合理密度,促进正常生长,在初期留一定植株,到秋冬季节进行抚育透光伐,伐除部分弱小及分布不均的萌条(每亩保留300株左右),3年后再伐除1/3(每亩保留200株左右),6~7午后再伐除部分长势差的林木(保留每亩120~150株左右)。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沟壑区刺槐能源林造林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刺槐能源林培育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不同栽植密度和不同覆盖措施对苗木成活率、苗木质量指标影响显著。在四个供试品种中,普通刺槐、四倍体刺槐和速生槐在当地均有较好的生长适宜性,但以普通刺槐,采用1.0 m×1.5 m的栽植密度,并用塑料薄膜覆盖为最佳培育方案,苗木成活率最高,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13.
应用聚类分析对我省刺槐林生态气候区区划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辽宁剌槐林分布概况刺槐原产美国。本世纪初从欧洲引入我国青岛、大连等地。由于刺槐生长迅速,材质坚硬,萌蘖力强,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已成为我省营造速生用材林、薪炭林和水土保持林的重要树种之一。由于刺槐用途广泛,经济效益高,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在我省发展很快。据1975年林业“四·五”清查统计,全省刺槐林193.2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3%,并且在我省各地均有栽培(见表1)  相似文献   

14.
我区自1962年引种油橄榄以来,特别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大成绩,截止1979年底,全区整片营造油橄榄成活保存面积达3.5万亩(计50多万株),为发展规划面积25万亩的14%。城固县柑桔育苗场1965年栽植的2.7亩油榄橄,年平均亩产最高达1720.4斤,最高株产(贝拉)达233.3斤。亩产、株产均创全国先进水平。垣山林场1973年种植的城固32号油橄榄,1978年株产达68.5斤。地区园林站1976年栽植的自育实生苗,4年即开花结果。实践证明,油橄榄在我区生长好、结实早、产量高、含油率  相似文献   

15.
我场于1973年春在云乐观工区21号小班营造了一块檫树速生丰产试验林,面积64亩,位于海拔700~800米高的山岭北坡,坡度为20~30度,土质属石灰岩山地中层黄壤土,整地全部是2×2尺的等高撩壕.造林密度分8×7.5尺和10×10尺,即每亩100株和60株两种.苗木都是高1.2尺左右的一年生苗.造林后搞了两年间作,种了三季,即玉米——马铃薯——生姜.第三年已郁闭,以后每年挖抚一次.  相似文献   

16.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是遂宁市柏木林区的主要食叶害虫。自1987年以来,发生面积越来越大,虫口密度也逐年上升,为了达到控制虫灾的目的,通过4年的实地调查和防治试验,了解蜀柏毒蛾在遂宁市的分布状况和发生规律,总结出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 遂宁市所辖两县一区均有蜀柏毒蛾发生,主要分布在射洪县、蓬溪县和市中区的有柏木生长地方。1991年全市有120个乡(镇)发生越冬代蜀柏毒蛾危害,面积39.14万亩,其中危害严重的10.5万亩;15~30年生柏木林平均虫口密度80~250头/株,最高达到1746头/株,有虫株率96~100%。  相似文献   

17.
前几年,在杉木基地造林中,我们强调初植密度控制在167~240株(株行距 5×5、5×6、6×6)。这样的密度是否合理呢?我们对本县一九七二年以来营造的部份杉木林进行了调查。 五山林场东瓜廊林班一九七四年营造杉木林200亩,初植密度平均每亩326株。一九七八年底选标准地实测,平均胸径7.1厘米,平均高4.5米,每亩蓄积量4立方米,已郁闭,  相似文献   

18.
营造株行距1*1m、1*2m,2.5*3m不同造林密度的白检试验林,1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植密对林分的高生长影响不大,但对胸径生长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泗阳县南方型杨树林分栽植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泗阳县南方型杨树林分调查结果表明 ,栽植密度对杨树生长量的影响十分明显 ,经济效益差异也很显著 ,建议对林龄 (或树龄 )未超过 4a的栽植密度不合理的林地进行密度调整。具体做法 :对 4m× 7m的成片林 ,每隔 3株间伐 1株 ;对小片林 ,若栽植的是 3行 ,将其株距进行调整 ,保持每株营养面积 30m2 左右 ;若栽植的是 3行以上 ,对密度为 1 5m× 1 5m和 2m× 2m的进行间伐 ,使其成为 6m× 6m的株行距 ,对密度为 2 5m× 2 5m的进行隔株隔行间伐 ,将其调整为 5m× 5m呈三角形的配置模式。对双行杨树 ,尽量将其株行距调整接近 4m。对林龄超过 5a以上 ,栽植密度不合理、生长又较差的林地或“四旁”林 ,可在采伐后按适宜密度重新栽植  相似文献   

20.
在四川盆地通过引进国内外薪材树种和选择乡土薪材树种,进行栽植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从引进的8个新材树种中,选择出任豆为适宜生长的树种,新银合欢、黑荆、荆为为适宜部分地区生长的树种;从13个乡土薪材树(草)种中筛选出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马桑、卵花甜茅等为比较优良的薪材树(草)种。桤木、刺槐、马桑等薪炭林的合理造林密度为10000株(丛)/ha;麻栎、栓皮栎为6000~7000株(丛)/ha;印花甜茅以行距1m为宜。桤木、刺槐、麻栎、栓皮栎等薪炭林,始伐年龄不超过5年,轮供期3~6年;马桑薪炭林始伐年龄为3~4年,轮伐期2~3年、印花甜茅栽植1年后平茬,以后每年采收。合理的造林密度、始伐年龄、轮伐期,能使选择的几个树种提高生物产量1.0~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