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基因抗虫棉新型专用调节剂的研究开发,主要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化控研究组首创的定向诱导、双向调节、三段调控理论。通过该理论筛选和开发出了可使棉花增产、改善品质和增加抗逆性的调节剂新产品——棉太金,创建了促进转基因抗虫棉丰产性和抗虫性协同表达的化控栽培技术体系,有效地保障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稳产高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蒋玉峰  胡新燕 《种子》1999,(5):71-72
转基因抗虫棉是指携带入工分离、构建、导人的外源目的基因并在体内表达且稳定遗传。自身合成一种或几种对某些害虫有毒杀作用物质的棉花。在抗虫基因方面研究最多、进展最快的是Bt基因、我国的农业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始于80年代初,经过3个五年计划特别是国家“863”计划的实施,基因工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棉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在生产上有极大的使用价值,已经进入商品化释放阶段,但是转基因抗虫棉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必将影响抗虫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问题。为了使转基因抗虫棉这个高新技术产…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转基因抗虫棉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存信 《种子》2002,(1):62-63
本文论述了由于棉花害虫为害严重必须进行防治,而化学防治失控必须开辟新途径,利用棉花自身抗虫性是最佳选择,转基因抗虫棉已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还分析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现状,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转基因抗虫棉育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4,(4):33-33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制转基因抗虫棉,1996年首次获得抗虫棉基因的发明专利,2002年由位于安阳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我国唯一一所国家级棉花研究机构),成功培养出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截至目前,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已培育转基因棉品种300多个。  相似文献   

5.
佟屏亚 《种子世界》2005,(10):11-14
2005年6月,农业部宣布,中国转基因抗虫棉从科研到推广均取得长足进步,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从2001年的167万hm^2增加到2004年的367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2/3,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面积占70%,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2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张宝红  丰嵘 《作物学报》1998,24(2):248-256
本文在介绍转基因抗虫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评述了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价值,指出了转基因抗虫棉抗性的持久性,时空性,安全性等问题,从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培育多种类型的抗虫品种轮换种植或混系种植,选用特异启动子或理经因素调控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筛选广谱性抗虫基因培育广谱性抗虫棉花和采用农业技术措施改善棉田生态环境延长转基因抗虫棉的使用寿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性和持久性的几种策略,从而为转基因抗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抗虫棉是我国唯一获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本文对抗虫基因的分离与转基因棉株的获得及抗虫棉的抗性原理进行了探讨。转Bt基因抗虫棉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对棉铃虫的抗性,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保障我国棉花稳步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主要针对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的时空性问题,棉花不同生育期、植株部位、不同害虫世代抗虫性的变化,抗虫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结构的影响,害虫对抗虫棉毒蛋白的抗性,抗虫棉抗性基因的漂移以及抗虫棉子产品的生物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降低转基因抗虫棉潜在生态风险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王仁祥 《棉花学报》2003,15(3):180-184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开发和利用。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是Bt基因和CpTI基因。这两种基因已被分别或同时导入棉株中并获得了一批有发展前景的转基因棉花品种,其种植面积占棉花总面积的比例由1996年的0.35%上升到2000年的30%。目前在我国推广种植的抗虫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虫性的时空变化大、害虫抗性、抗虫范围狭窄、抗虫强度差及抗虫棉的安全管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主要有寻找和筛选广谱抗虫基因,采用特异启动子和诱导表达启动子,培育转多基因抗虫棉,加强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管理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0.
<正>产量徘徊,次要害虫迅速上升,转基因抗虫棉是否落伍了?专家指出——我国第一代抗虫棉是1997年从美国孟山都公司引进的"转基因抗虫棉33B",十多年来,经诸多科研部门的不断努力,至今已培育出数百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江苏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