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用菌》2015,(1)
<正>1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盖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草苫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2补水控湿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 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  相似文献   

2.
《北方园艺》2011,(5):50
由于冬季北方地区寒冷、干燥,给菇棚补水增湿还是很必要的。一般补水增湿的主要方式就是地面洒水、空间喷雾,墙壁喷水。补水增湿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水尽可能与菇棚温度一致,不要用寒冷的水。二是水尽可能不要喷在菇体上,特别是在原基、菇蕾期,由于这时菇体的生命很娇嫩,给它们"洗冷水澡",也会令它们"感冒"生病,甚  相似文献   

3.
张山起  吴风华 《食用菌》2004,26(5):21-21
平菇是目前我国主要栽培的食用菌。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来源广,所以深受生产者的青睐。根椐平菇生物习性及对外界环境的要求,其最佳发菌期在9~10月份,最佳出菇期在10~11月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其出菇管理一般都在温室内进行,此时平菇的菌袋已采收1~2潮菇,由于温度、营养、水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季菇棚有时发生死菇、不  相似文献   

4.
平菇冬季生料栽培,具有发菌速度快、时间短,能有效利用自身发酵温度发菌的特点。冬季栽培的平菇,出菇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通过菇棚温度的升降调控出菇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北方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冬闲时间,进行平菇冬季生料栽培,使冬季农闲变农忙,增加经济收入。根据多年的生产指导工作,总结出了一套全开放式的发菌培养模式,使发菌成品率达100%。  相似文献   

5.
为创造良好的菇场环境条件,以适宜香菇等菇类的生长需要,应用人工林地菇场,与人工菇棚进行研究比较。实践表明人工林地菇场能克服人工菇棚的不足,改善盛夏和寒冷冬季菇场中的生态条件,能明显提高香菇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可增加林木和菇木资源。在以香菇等菇类为主的段木和代料栽培中可大力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较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军 《西北园艺》2003,(11):30-30
光照宜强不宜弱。光照既是冬季增加棚温的重要方式,又是提高产量、改善菇质的重要途径。光照强度和时间宜根据菇棚的保温性能及天气状况而定。若菇棚的保温性能好,夜间温度可以维持在5℃以上,则棚顶的草苫可早揭晚盖,尽可能地延长白天的光照时间;反之,则白天菇棚的光照时间宜相应缩短。就天气状况而言,气温在5℃以下时,  相似文献   

7.
鲁力 《食用菌》2002,24(3):16
我地地处我国西北,冬季时间长而寒冷,每年冬季种菇,需用十来吨煤炭取暖保温,成本高.为节约开支,笔者改制了发菌房和出菇棚保温炉,改烧出过菇的废菌筒,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8.
双孢蘑菇越冬后的春菇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攻科 《食用菌》2007,29(6):8-8
菌床越冬后,到3月份气温逐步回升,当菇棚温度稳定在6℃以上进入春菇期管理。此时气候多变,菌丝衰弱,病虫害多发,须认真对待,以确保丰收。春菇管理前期应以提高棚内温度,调水保温为主,促进菌丝尽快恢复生长,出菇;后期要加大通风量,用足用好水,以降温保湿为主,防止死菇出现。  相似文献   

9.
贾博渊 《食用菌》2009,31(5):54-55
在我区城郊和农村,有很多集中连片向阳一面坡菜棚。近年来,菜农们更新观念,为增加收入,充分利用有限温棚,缩短歇棚时间,在棚内尝试菇菜轮作。但由于我地四季明显而短促,冬季寒冷,往往种菜耽误了菇,种菇误了菜,菇菜轮作很不理想。笔者从2004年起深入棚区,与菜、菇农多次探索、试验,总结了一套用阴阳棚同时栽培双孢菇及蔬菜的技术。一经推开,在我地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夏季秀珍菇闷棚催蕾期间,不同闷棚处理对出菇环境及秀珍菇子实体性状的影响,试验以有孔薄膜替代全封膜同时改进闷棚操作方法,设计3组不同盖膜处理。结果表明,与常规全封膜闷棚方法相比,利用有孔薄膜闷棚可使菌包发病率减少3.43%,生物学效率提高4.73%。  相似文献   

11.
我国南方由于自然气候条件比较适宜,采用塑料袋装木屑野外栽培香菇,一般秋、冬、春季都能持续产菇,而且容易获得高产。但在长江以北地区,采用这种袋栽方式,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往往因热量不足、湿度难以保证而长时间不能出菇。为此,我们从1987年开始,试用薄膜温床与地窖相结合的膜窖式菇畦进行冬季育菇的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部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种及材料菌种为中温偏低型7402,引自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培养料配方为棉籽  相似文献   

12.
高法暖 《食用菌》1997,19(6):25-26
北方地区,冬季栽培双孢蘑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既保证出菇房的温度在7~22℃,又不能直接受太阳光的曝晒,以满足双孢蘑菇的正常生长.1995~1997年我们利用冬暖式塑料大棚在冬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1 建菇棚 与北方普遍使用的冬暖式塑料大棚基本相同,只是在顶部和后墙留通气孔,孔距2m,顶孔和墙  相似文献   

13.
秀珍菇在自然温度条件下生长,菇农俗称"自然菇"。开袋时,沿着料面将塑料袋口割掉,露出料面让氧气透进袋内,保留原有菌种或原基,以免影响第一批菇的形成。开袋后,立即覆盖薄膜,或边开袋边罩膜,以防止袋口料面干燥,影响原基形成。然后罩膜3天,人为创造8~12℃的温差以刺激原基分化,再掀开薄膜,适度通风,2天后即可采收。在自然温  相似文献   

14.
王东海  凌霞芬  郭倩 《食用菌》2001,23(3):28-28
草菇是高温型食用菌。我市地处长江下游,常温下只有 6~ 9月能栽培草菇。近几年,我市广大菇农纷纷利用泡沫棚或泡沫房进行反季节栽培,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主要技术简介如下:1 品  种 V -2 3 8,我站长期保留种。2 菇房和泡沫棚搭建 ①菇房:室内菇房选用楼房的下层或中层平顶房,墙壁和墙顶钉上 2 5cm厚的泡沫板,然后再钉上一层薄膜,用毛竹搭 4~ 5层床架。②泡沫棚搭建:选择室外地势较高的地方以杉木方搭建菇棚,墙和房顶用两层 2 5cm厚的泡沫板(中间隔一层薄膜),内墙再覆一层薄膜。房顶一般用尖顶。大棚外…  相似文献   

15.
闫新发 《食用菌》2012,(1):36-36
香菇开花效益好,培养花菇要技巧,营养足、光照强、冬季育花好时光。 温度八至十八度,十至三月都适应,千晴天、地面干、棚内湿度是关键; 上限湿度六十五,下限三十棚门关;看棚外,量棚内,菇蕾开花有要点.  相似文献   

16.
林下种植双孢菇具有投资少、产量高、质量优、效益好等优点。双孢菇在生长过程中,人为浇水施肥、冬季保温措施、代谢排出的二氧化碳及废弃料,会促进林木的生长;而林地也能为双孢菇提供适宜的温度、丰富的氧气、良好的遮阴条件,延长双孢菇的采收时间。林下种菇实现了林、菇相互促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1选地建棚  相似文献   

17.
正1季即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最适温度是15~l8℃,因而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季节。温度太高和太低难于形成子实体。而且与平菇栽培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蕾若未能正常形成,将影响到第二潮的正常出菇。一般南方地区安排在10月下旬进行栽培更为适宜。北方地区可根据具体温度安排好季节。需要注意的是在风雪寒冷的冬季是难于出菇的。它以秋末冬初与春末夏初较适宜。2器  相似文献   

18.
长江以北地区,12月底至翌年2月底,气候寒冷,构造好、升温快、保温性能强或有增温设施的菇棚可出菇,但在控温、调水和通风等方面与秋菇、春菇管理有较大差异。11月初,气温逐渐下降,出菇量、生长速度、水分蒸发量也随之下降,应逐渐控制通风次数和通风量,减少喷水次数和喷  相似文献   

19.
施礼  徐向进 《食用菌》2005,27(4):49-49
近几年国内由于采取冷房低温刺激、夏季高温反季节栽培技术获得成功,使秀珍菇迅速成为食用菌夏季栽培品种之一。秀珍菇属中温型食用菌,原基分化温度在12~22℃,生长温度低于35℃,但温度超过30℃后随着温度的上升,菇质变差。畸形菇、次菇比例明显提高,甚至出现死菇、烂棒现象。为此,夏季反季节栽培秀珍菇,必须采取相关降温措施,使出菇棚的温度控制在35℃以下的出菇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1 菇棚的建造与消毒 1.1菇棚的建造:菇棚是蘑菇生长场所,要求保温、保湿、通风性能良好,能使空气进得来,排得出,棚内不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产生明显的影响,同时又要利于防治病虫害,便于消毒,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