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榆黄菇的三种高产栽培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榆黄菇的蔬菜露地立体栽培模式、露地简易菇棚覆土栽培模式、林地仿野生栽培模式等3种栽培模式,并结合它们所产榆黄菇子实体形态、生物学效率、经济效益进行观察和测试比较,认为榆黄菇林地仿野生栽培模式所产子实体形态好,生物学效率和经济效益最高,其次为露地简易菇棚覆土栽培模式,最差的为蔬菜露地立体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21,(5)
采用枝条菌种、棉籽壳菌种、液体菌种三种不同类型的菌种栽培榆黄菇,以筛选出栽培榆黄菇的适合菌种类型。结果表明,从菌种制作到栽培袋菌丝满袋,枝条菌种、棉籽壳菌种和液体菌种分别为37 d、55 d和28 d;应用棉籽壳菌种或枝条菌种的栽培袋三潮菇生物学效率相当,比液体菌种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3.
汉方浸膏4号药渣栽培榆黄菇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正鲁 《食用菌》2010,32(5):41-41
以汉方浸膏4号药渣为原料采用熟料袋栽法栽培榆黄菇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料组分药渣含量的提高,榆黄菇菌丝发菌速度和鲜菇产量降低。当栽培料组成为药渣30%,棉子壳60%,尿素2%,过磷酸钙1%,玉米芯4%,玉米粉3%时,榆黄菇菌丝的生长速速、长势、鲜菇产量均高于纯棉子壳料,生物转化效率达106.7%。  相似文献   

4.
金顶侧耳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照传统不亲和性因子测定方法,通过真、假锁状联合的有无,鉴定6个金顶侧耳菌株的不亲和性因子,结果表明,金顶侧耳菌株具有不亲和性因子多样性的特点,6株金顸侧耳菌株除蕈谷2号榆黄蘑与张榆具有相同的A1A3B1B3不亲和性因子外,榆黄P103、RYH1、RYH2、榆黄菇分别具有A1A2B1B2、A4A5B4B5、A4A6B4...  相似文献   

5.
摘要:为降低榆黄菇的栽培成本,开发利用新型栽培基质,以桑枝木屑代替部分棉籽壳,设置3种不 同桑枝木屑添加量(10%、20%、30%)的栽培配方,探究添加桑枝木屑对榆黄菇生物学转化率和子实体 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配方中,添加10%桑枝木屑(棉籽壳32%、桑枝10%、玉米芯42%、麸 皮10%、豆粕5%、生石灰1%)栽培的榆黄菇生物学转化率最高,为88.76%,子实体中脂肪、可溶性膳食 纤维、碳水化合物和粗多糖含量较常规栽培配方分别提高了16.7%、112.5%、150%和44.7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用菌添加剂研究推广较快,为进一步提高榆黄菇的生物产量,在对现有主要食用菌添加剂了解、比较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蒽肥,菇乐、菇壮素、氨基酸多元微肥四种有代表性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在榆黄菇拌料生产上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四种添加剂无论是单一施用或混配施用,均能明显促进榆黄菇菌丝生长,提高其产量,以每50kg培养料添加15ml氨基酸多元微肥或20ml菇壮素或混配添加5ml蒽肥 125ml菇乐 5ml菇壮素增产效果显著,榆黄菇生物效率均在155%以上,高出对照20%以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菌糠对五种蘑菇的化感效应及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木耳菌糠对平菇、秀珍菇、榆黄蘑、鸡腿菇、杏鲍菇等五种菇类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分析结果,选用黑木耳菌糠有促进作用的平菇菌株和化感效应不明显的秀珍菇菌株进行出菇试验。采用传统木屑78%培养料配方为对照,按照黑木耳菌糠替代木屑质量比为15%、30%、45%、60%、78%的五个配方处理,进行平菇和秀珍菇出菇试验。结果显示,当利用30%黑木耳菌糠替代木屑栽培平菇和秀珍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达到最高值,均与对照以及其它处理差异显著。当菌糠替代量高于45%时,平菇产量低于对照,菌糠替代量达到60%时,生物学转化率低于对照的生物学转化率;黑木耳菌糠的添加,对秀珍菇的单产和生物学转化率的提高均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榆黄蘑栽培条件,利用海鲜菇菌糟来栽培榆黄蘑,根据食用菌生长特性、浓密程度以及生长周期等作为衡量指标,并测定其中的粗多糖、蛋白质及脂质含量,探究出海鲜菇菌糟栽培榆黄蘑的最优培养基为:海鲜菇菌糟60%、棉籽壳30%、麦麸5%、玉米芯2%、蔗糖1%、石灰粉2%、p H值7、含水量65%,为榆黄蘑的综合开发以及工厂化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适宜广西利用桉树皮栽培的秀珍菇优良菌株,对9个秀珍菇菌株在PDA及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菌株是秀珍菇yz、秀珍菇1号、秀珍菇1671和秀珍菇705;除秀珍菇705需进一步验证外,其他为本地保存应用菌株,可直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以榆黄菇1号为试材,以真姬菇菌渣为主要栽培料,研究了栽培榆黄菇的配方。结果表明:真姬菇菌渣:木渣:棉籽壳:麦麸=40:40:10:10比例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2.
对11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长速、农艺性状、子实体形态特征、生物学效率等方面做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猴头泰山-3表现最好、其次为猴头猴冬、猴头3008、猴头泰山-4。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适宜在桂东南地区栽培的秀珍菇品种,对引进7个秀珍菇菌株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各菌株菌丝生长情况、原基形成时间、子实体形态、出菇温度、生物学效率等。试验结果表明罗秀1号菌株在供试菌株中表现最佳,适合在桂东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不同培养料栽培榆黄蘑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分别以蔗渣、稻草、闽牧42和象草为主料栽培的榆黄蘑,试验结果表明以蔗渣为主料栽培的榆黄蘑生物学效率最高为1.17,其次是杂交饲用甘蔗闽牧42和象草分别为1.01和0.91,稻草最差,仅0.47。试验表明蔗渣、闽牧42和象草是栽培榆黄蘑的优质培养料。  相似文献   

15.
榆黄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菇又名金顶侧耳 ,玉皇磨 ,黄蘑和元蘑 ,是东北地区野生食用菌之中的上品。子实体覆瓦状丛生 ,菌盖基部下凹呈喇叭状 ,边缘平展或波浪状 ,鲜黄色 ,老熟后近白色 ,直径 2~ 13cm ,菌褶白色。菌柄偏生 ,长 1 5~ 11 5cm ,白色 ,常数个或数十个菌柄连生一起。该菌有浓郁香味 ,味道鲜美 ,营养丰富 ,可以入药 ,有滋补强壮作用。1 榆黄蘑对环境因子的要求1 1 温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温度 6~ 32℃ ,适温 2 3~ 2 8℃ ,34℃以上生长受抑制 ;出菇温度 16~30℃ ,最适 2 0~ 2 8℃ ,为适宜春栽品种。1 2 湿度 榆黄菇菌丝生长时 ,要求培养料含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探明泰山野生硫磺菌(Laetiporus sulphureus)生长的生态环境,采集野生硫磺菌种质资源并进行驯化栽培,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硫磺菌新菌株1个,即硫磺菌泰山-2,其生物学效率为33.38%,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草菇品种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观察了45个草菇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情况,以及供试草菇品种生育期情况、蛋形期子实体农艺性状以及生物学效率等。通过初筛、复筛试验,结果表明,V0045和V0014两个菌株表现较好,可大面积推广示范。V0045菌株子实体形态好,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平均11 d,比其它菌株提前2 d~5 d。产量以头潮菇为主,平均产量为2 990 g.m-2,生物学效率为13%,比对照提高9.93%,但菌膜厚薄及开伞难易均居于中等;V0014菌株菇体大,平均单朵商品菇重量为46 g.朵-1,菌膜厚,不易开伞,产量与生物学效率较高,分别为3 035 g.m-2、13.19%,比对照提高11.6%,但子实体形态较差,菌丝生长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18.
王莹 《中国果菜》2008,(1):40-40
榆黄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食药兼用,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栽培工艺简单,易推广,生物效率高,在我省有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为了寻求高产、稳产栽培模式,提高榆黄菇的生物转化率,增加种植效益,进行了熟料、半熟料栽培榆黄菇产量对比试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棉籽壳、稻草或木屑为原料,驯化栽培鸡枞菌、榆黄蘑,筛选其最适栽培配方及栽培条件。结果表明:鸡枞菌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39%、稻草40%、麸皮17%、玉米粉2%、石膏2%,榆黄蘑最适栽培配方为棉籽壳22%、木屑60%、麸皮16%、石膏2%;在出菇温度为15~26℃,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时,2种配方的生物学效率分别为43.5%和108.9%。鸡枞菌、榆黄蘑子实体蛋白质含量分别为32.8%、42.9%;糖含量分别为26.7%、21.2%;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4%、1.8%。灰分含量分别为7.0%、6.9%。  相似文献   

20.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