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防虫网防治地下害虫蛴螬至今未见报道,蛴螬在德江县及周边县猪苓产区发生普遍而为害日益加重,对猪苓的产量与品质影响很大,用形态观察鉴定为蛴螬,经野外防虫网扎袋栽培猪苓,对防虫网防治蛴螬技术进行了研究,发现防虫网栽培较传统无网栽培有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牛斌 《食用菌》2004,26(6):10-10
经两年实践表明,采用菌种栽培猪苓,投资小,繁殖快,效益好,适应范围广,温度要求宽,栽培季节长等优点。现在秦岭、巴山等山区大面积栽培,点种2个月后(春季)可见猪苓小菌核,5个月后菌核有板粟大,2~3年采挖,窝产鲜猪苓10kg左右,现将栽培猪苓的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苓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雷兆德 《食用菌》2004,26(2):38-38
猪苓是一种多年生菌类药材,呈不规则黑色块状,以地下菌核入药。生长期的猪苓有黑、灰、白3种颜色,生长过程是由白变灰再变黑,黑、灰苓既是商品药材,亦可繁殖,白色是膨大期的幼苓,无经济价值。猪苓是一种生长期长,生活方式较特殊的菌类。它的第1个生长周期(从孢子发芽到形成灰苓)靠自身分解并吸收木质素等营养,菌丝扭结形成小白苓,白苓  相似文献   

4.
杨燕  李富得 《食用菌》2012,(4):49-50
近些年猪苓价格不断上涨,极大的刺激林区群众种植的积极性,种用菌核价格不断攀升,目前鲜重达到160元/kg左右,许多想种猪苓者望种兴叹;纯猪苓菌种伴蜜环菌栽培法也称"猪苓伴活树栽培法",继猪苓菌核仿野生栽培技术后,这两年试验成功并推广的猪苓栽培新技术。在猪苓菌核不足的条件下,人工分离提纯,生产猪苓纯菌种作为猪苓种源,生产成本低,能迅速扩大种植规模,同时所产猪苓优质高产,能提高种植效益。现将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日,药用真菌猪苓的仿野生栽培和天麻的无性繁殖在内丘县西部山区的侯家庄乡喜获成功。目前,该县已发展仿野生猪苓和天麻试验园4 000平方米。猪苓、天麻是我国常用的名贵中药材,野生猪苓、天麻多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米的半阴半阳山  相似文献   

6.
黄庆林 《食药用菌》2013,(5):299-302
分析总结猪苓空窝的原因有选种不严或苓种退化,场地选择不当,蜜环菌退化或生长不良,栽培技术不完善,灾害性天气,病虫危害等。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为严把苓种质量关,按时培养优质蜜环菌材,选择适宜的栽培场地,精心栽种确保成活,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秦岭北麓猪苓无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猪苓别名野猪苓、猪屎苓、鸡屎苓,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无隔担子菌亚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多孔菌属。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有利小便、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1997,(2)
陕西佛坪县石墩河乡天麻、猪苓种植专业户雷兆财,出售高产杂交天麻种和猪苓种,并对外承包技术。天麻杂交种是用箭麻开花人工杂交授粉而成,比常规种增产12倍,比老法栽培提前2年收获。如天麻、猪苓立体种植,当年可收鲜品30~40kg/m~2,收入700~1000元。可室内外栽培,技术一学就会,  相似文献   

9.
不同海拔高度对半野生栽培猪苓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地野生灰苓和人工培养的蜜环菌材为材料,采用海拔高度为600~800、800~1 000、1 000~1 200和1 200~1 400m的4个栽种范围,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猪苓半野生栽培的适宜海拔高度。结果表明:猪苓栽种在海拔高度800~1 200m产量与经济效益均较好;栽种在海拔高度1 000~1 200和800~1 000m林区的猪苓产量显著高于1 200~1 400和600~800m的产量,其经济效益高近1倍。因此,猪苓半野生栽培时,建议在海拔高度800~1 200m范围内的丘陵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周林  郭尚  萧晋川  赵照林  刘欣 《北方园艺》2019,(11):143-151
猪苓是我国重要的药用真菌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运用正确经营策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特别是山区经济,为农民提供致富的技术。该研究采用资料分析、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整理民间的技术宝藏,汇总现有的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的经营策略。同时论述我国特别是山西省的猪苓种质资源分布和生境特性,分析山西省猪苓资源研究开发的过去与现状,找出限制和影响猪苓种植生产和农业利用的瓶颈问题。最后提出发展山西省猪苓生产经营的几点建议,以期为全国猪苓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1.
猪苓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苓为我国珍贵的中药材,菌核有利尿、抗癌等功效。随着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对猪苓产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加上野生资源匮乏,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利用适宜生态条件发展猪苓生产有着广阔前景。现针对猪苓的生物学特性要求,对猪苓的栽培环境、栽培方法与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猪苓栽培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猪苓栽培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猪苓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关良洲 《食用菌》2004,26(1):42-42
猪苓其地下块根茎是一种中药材,子实体味道鲜美,是极其难得的美味佳品。目前市场供应的猪苓主要靠野生,资源有限供不应求。近年来一些单位在进行仿野生栽培、与天麻同栽、菌核无性栽培等均取得成功,但仍然存在产量低,繁殖系数小,周期长(3~5年)、接菌率底等问题。笔者受天麻有性繁殖启迪对猪苓进行有性繁殖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猪苓林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Crifotaumbellatea(Pers.:Fr)Pilut],别名猪屎苓、鸡屎苓、地乌桃等。  相似文献   

14.
猪苓半野生人工伴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苓为我国著名的中药材,以菌核供药用。猪苓含有猪苓多糖和麦角甾醇等,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独特的疗效。猪苓多糖的抗癌作用和防治肝炎的作用被发现后,猪苓多糖新用途不断拓展,市场紧缺,猪苓产品供不应求。由于野生资源枯竭,导致猪苓后继延续乏力,产量大幅度减少,野生猪苓面临濒危。根据猪苓市场及价格呈逐年上涨的态势,进行了栽培,仅供同行与栽培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比较DNA序列分析不同猪苓菌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形态猪苓(Polyporus umbellata)菌核(猪屎苓、铁蛋猪屎苓和鸡屎苓)的rDNA(18S r DNA,ITS1-5.8S rDNA-ITS2)和β-tub1进行扩增、测序.序列分析表明:所得rDNA和β-tub1序列完全相同.以Neighbor-joining(N-J)方法构建ITS(ITS1-5.8S rDNA-ITS2)序列系统发育树,供试菌株同GenBank中收录猪苓(P. umbellata)类聚于同一分枝且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不同形态菌核的猪苓之间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6.
分析猪苓与蜜环菌和伴生菌的共生关系及关系的形成过程,介绍多种模式猪苓的苓种栽培法和纯菌种栽培法,从温度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说明栽后管理要点,并指出采收时间和采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猪苓是一种名贵的药用真菌,对乙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系统地讲述了猪苓的人工栽培技术,栽培的注意事项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以猪苓为试材,采用PDA培养基及袋料培养真菌的传统方法,对猪苓在不同培养条件下菌丝的生长及菌核形成情况进行了分析,采用划线法测量猪苓菌丝生长速度,用观察计数法对猪苓菌核形成数量、大小、位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最佳条件为25℃、24h黑暗培养、料水比1∶1.4(kg·L~(-1));最适合猪苓菌种袋料培养的培养基配方为木屑50%、棉籽壳30%、麸皮18%、石膏1%、生石灰0.4%、蔗糖0.5%、KH_2PO_40.1%;明确了不同培养条件对猪苓菌丝生长发育及菌核形成的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猪苓种苓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猪苓纯菌种的分离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彩萍  葛存梅 《食用菌》2011,(6):15-16,24
以采自中条山区的野生猪苓菌核为研究材料,通过对菌核不同生长阶段的白苓、灰苓、黑苓进行组织分离和菌丝体的纯化培养。结果表明:猪苓组织分离的最佳材料是灰苓菌核,白苓菌核次之,不宜采用黑苓菌核。母种菌丝体最适宜在以腐殖土浸出液制成的PDA加富培养基上生长,最适宜培养温度21-230C,最适宜pH6~6.5。原种培养基适宜配方是阔叶树木屑75%,米糠20%,腐殖土2%,石膏1%,磷肥1%,葡萄糖1%。  相似文献   

20.
猪苓(Grifola umbellate Pilat),是一种药用真菌,其药用价值在我国古代早有记载,是重要的传统中药。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以猪苓为原料的成品药不断开发,有关猪苓人工栽培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