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青枯病大面积发生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石  赵杨  李士东 《杂粮作物》2007,27(1):43-45
玉米青枯病也叫玉米茎基腐病,是由几种镰刀菌(Fusarium spp.)或腐霉菌(Pythium spp.)引起的危害玉米根和茎基部的一类土传真菌病害,是对玉米生产影响较重的病害。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病株率为10%~20%,普遍发生在玉米穗灌浆期。青枯病一旦发生,全株很快枯死,一般需要5~8d,快的只需2~3d。严重影响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炭疽茎腐病抗性遗传J.Toman等炭疽茎腐病是由禾谷刺盘孢霉(Collet-otrichumgaminicola)引起的,是美国和世界其他玉米产区的重要茎腐病害之一。70年代初,玉米炭疽病就很流行,尤其在美国东南部直到西北部的伊利诺斯州,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3.
玉米抗茎腐病育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玉米高产栽培中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是品种的根茎品质。而根茎品质中除了本身的形态特征外最重要的是对茎腐病的抗性。玉米茎腐病是一种致病菌种众多,土壤传染的病害。发病组织表现在茎秆,主要侵染途径则经由根部,故亦有通称为根茎腐病或茎基腐病。国内黄河流域玉米产区乳熟期发病时往往伴随整株突发性失水枯死症状,故又称为青枯病。世界玉米产区茎腐病均有发生,产量损失一般10%左右,最高可达30~50%。  相似文献   

4.
玉米抗镰刀菌引起的茎腐病的研究─—(B.Palasersic).HodowlaRoslin,AklimatyzacjaNasiennictwo,1993,Vol.37,No,3,61~69(英文)田间试验以测定玉米列,茎腐病的抗性,供测品系10个x4...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腐病(StaIk rot或Stem rot) 国内又称青枯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局部产区发生极为严重,且有逐步蔓延之趋势,已成为当前我国玉米生产和育种工作的重要课题。鉴于国内目前尚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为了有助于对此病的防治和研究,本文就国外对玉米茎腐病的研究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6.
玉米抗茎腐病菌源Gibberellazeae侵染的数量特征基因位点(QTLs)的勘测─—(W.E.Pe等),MolecularandGeneralGenetics,1993,Vol.241,N0.1/2,11~16(英文)为了解玉米抗茎腐病G.zea...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玉米镰刀菌穗腐病和茎腐病病原菌传染循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 sheldon )及腐霉菌(Pythium spp)中,可引起穗粒腐的只有禾谷镰刀菌及串珠镰刀菌两种。串珠镰刀菌是玉米穗腐病的主要病原菌,而禾谷镰刀菌是茎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其传染循环是由种子和土壤带菌诱发苗病,再导致茎腐病,又通过体外传染至穗部,发生穗粒腐。  相似文献   

8.
玉米抗茎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茎腐病是一种全球性病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概括玉米茎腐病的分布与危害、致病菌的类别与致病机理、抗病种质资源的分布与鉴定,介绍玉米抗茎腐病的遗传、抗病基因和抗病分子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数量抗性位点研究与应用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选用8个玉米种衣剂和硫酸锌、氯化钾等两种微肥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的影响进行相关研究。选用适宜的玉米种衣剂品种包衣处理玉米种子,可对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危害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茎腐病发病率最高可降低52.83%;合理增施锌、钾等适宜微肥可有效改善玉米植株自身对病害的抵抗能力,玉米茎腐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高可降低56.06%;种衣剂与微肥协同处理对玉米茎腐病的抑制作用总体呈现出效果叠加作用,发病率可减轻63.57%。推荐应用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50 g/L种菌唑悬浮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剂等对玉米茎腐病发生危害抑制效果较理想的种衣剂品种。  相似文献   

10.
Call.  MB 王疏 《杂粮作物》1993,(5):38-40,54
自70年代以来,玉米茎腐病[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Ces.)Wils.]被认为是威胁美国北部玉米生产的病害之一。而病害对玉米产量影响的报道很少。Perkins(1979)通过健株与病株的产量比较,测定了炭疽茎腐病(ASR)对36个杂交种产量影响,其范围是从增产11%到减产17%。Keller等(1986)  相似文献   

11.
针对辽宁省玉米生产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玉米茎腐病问题。利用当地36个品种,通过设置5个播期、4个施肥量、4-6个种植密度。研究播期、种植密度、施肥量对茎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旱茎腐病发病越重,不同品种对播期的反应程度不同:增施肥料、增加密度对茎腐病发病率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印度非衰老高粱对根腐和茎腐病原菌的品种反应R.I.Karunakar等高粱的根腐和茎腐病是由一群病原菌引起的一种复合病,在世界不同地理区域的病原菌有Macrophominaphaseolina(Tassi.)Goid.(炭腐茵)、Fusariummo...  相似文献   

13.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田间试验,研究了缺钾条件下钾素、氯素以及氯化钾对玉米不同抗性品种茎腐病的防治效果,明确钾素和氯素在氯化钾防治玉米茎腐病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钾可明显增强抗、感病品种抗茎腐病的能力,且对感病品种的防治效果优于抗病品种;施氯对抗、感病品种茎腐病防治效果均不明显。施钾明显增加了吉单180(抗病品种)、吉单327(感病品种)根、茎、叶部的钾素含量,在缺钾条件下,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具有更强的吸钾能力。分析发现,蜡熟期的根部钾素含量与玉米茎腐病的发生率相关最密切,相关系数r=-0.9218。土壤养分是决定氯化钾中钾素还是氯素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用玉米自交系综3、综31、5003、P9-10(Zea meys L)的幼胚所诱导的愈伤组织,在继代繁殖后一部分愈伤组织转移到含有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F.graminearum)毒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并进行变异体选择,现已获得了大量的抗毒素变异体再生植株,并有部分植株移栽成活。  相似文献   

15.
邹庆道  朱勇 《杂粮作物》2000,20(1):46-49
动用同工酶标记技术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攻的亲缘关系,以明确引起玉米穗、茎腐病的串珠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相亿性系数在0.86 ̄0.98间,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运用同工酶标记技术研究了沈阳、河北、北京等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的亲缘关系 ,以明确引起玉米穗、茎腐病的串珠镰孢菌是否存在寄生专化性或生理分化现象。结果表明 ,各地区玉米穗、茎腐病串珠镰孢菌同源性高、亲缘关系近 ,相似性系数在 0 .86~ 0 .98间 ,菌株间差异仅表现为个体间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正> 1 前言晚疫病、环腐病、黑茎病、青枯病及病毒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5种主要病害。其中病毒病发生最普遍,自70年代以来一直是困扰我国马铃薯生产的主要因素,引起马铃薯的退化,大幅度降低产量,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收获期对83个机收玉米品种进行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和植株抗倒性调查,筛选出对茎腐病表现中等抗病以上的品种49个,倒伏率≤5%的品种16个,≤8%的品种29个.综合各品种对玉米茎腐病抗性表型和倒伏倒折状况,筛选出25个适宜辽宁中部和北部玉米产区的机收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小麦抗茎腐病的遗传特性,利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结合苏麦3号/白免3号重组自交系群体2008、2009两年的茎腐病抗性鉴定数据,对小麦茎腐病抗性进行了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此群体的小麦茎腐病抗性是由两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的(E16), 主基因间有加性累加效应,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7.45(2008年)和-6.58(2009年),两个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为11.83(2008年)和10.4(2009年),互作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小麦茎腐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中等偏上,为70.88%(2008年)和71.24%(2009年),多基因遗传率在10%以下。以上结果表明,小麦茎腐病抗性主要是主基因遗传,且遗传率较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把小麦茎腐病抗性转移到农艺性状优异的品种中去,但在育种中应关注抗性基因间的互作效应,以便选育出优于抗性亲本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玉米茎腐病是世界性玉米重要病害之一。目前国内有发展加重趋势。主推品种大部分都较感染茎腐病,发病率在5%~70%。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国内对玉米茎腐病研究报导较多,存在一定的观点分歧。主要表现在病原菌的优势种,症状表现,分离技术,抗性鉴定接种技术等方面。本文作者通过参加玉米茎腐病“八五”攻关联合试验及结合以前所做的研究工作,本着遵重科学,求实的态度。对上述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同仁们进行商榷。求得比较一致的观点,以利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