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构耳、粗木耳、黄背木耳、白背木耳,属木耳科木耳属,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福建省漳州市生产白背毛木耳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  相似文献   

2.
白背毛木耳集约化立体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背毛木耳集约化立体栽培技术黄毅,谢宝贵,朱坚(福建农业大学福州金山350002)白背毛木耳是近年来引进的一个毛木耳新品种,它营养丰富,质脆嫩,口感优于普通毛木耳。该品种耳片面黑背白,商品外观性状好,是出口畅销品种,价格是普通毛木耳的1~3倍。我国目...  相似文献   

3.
白背木耳营养丰富,具有毛木耳的清脆性和黑木耳和柔软性,成分与黑木耳基本相似,是一种保健食品。白背木耳适应性广,抗杂强,产量高,管理粗放,且耐高温,是食用菌周年生产比较理想的配套品种。笔者利用香菇棚夏季栽培白背木耳,获得高产。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生物学特征 白背木耳是一种中温、恒温结实性菌类,较耐高温。菌丝生长温度3~35℃,适温25~30℃,于实体生长温度18~32℃,最适20—28℃。基质最佳含水量60%,菌丝白色,绒毛状,分校有横隔。多条菌丝体纵横交错互相缠绕为菌丝体。空气湿度在50%~…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1997,(2)
我场是漳州大型的白背毛木耳种植、加工厂家之一,占地3公顷,年种植100多万包木耳,拥有先进的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和加工设施。产品有:白背毛木耳,白色金针菇,猴头菇,鲍鱼菇等。销售日本、欧美一带,深受客户  相似文献   

5.
白背毛木耳属木腐性真菌,添加适量的氮源可以显著的提高木耳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膨化豆粕可以作为白背毛木耳的理想氮源,5%的添加量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膨化豆粕的添加量增加,污染率也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6.
2009年9月24日,江苏省农科院食用菌项目组应福建省漳州市农科所的邀请参加白背毛木耳和双孢蘑菇的病虫害防控讲座,随后走访了当地的毛木耳和双孢蘑菇栽培基地。在漳州市龙文区朝阳镇西洋村白背毛木耳种植地,发现毛木耳原种已有严重的木耳卢西螨(Luciaphorus aurlculoriae Gao et al.)(图1)为害,表现为菌袋收缩,  相似文献   

7.
福建漳州等地桉树木屑储备量非常丰富,开展尾巨桉木屑和豆粕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型基质栽培白背毛木耳新菌株43012和杂10,不仅可以节省原料成本,还可以提高木耳产量,经济效益好,该技术具有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广辟毛木耳栽培料的来源,我们于1986~1987年对四个毛木耳菌株在稻草培养基上,采用接液体种和固体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证明,毛木耳在稻草培养基上,用液体菌种接种,比固体菌种产量高,菌丝满袋早,杂菌污染率低。材料和方法(一)供试材料菌种有从广西科学院微生物实验厂引进的白兰、白背和黄背毛木耳,从上海嘉定县马陆菌种场引进的黑杂木耳。  相似文献   

9.
马陆为害毛木耳耳片的调查与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彩云  李勇 《中国蔬菜》2010,1(19):28-29
<正>江苏省丰县栽培毛木耳已有13a(年)的历史。近年来,丰县毛木耳栽培规模逐渐扩大。据初步统计,2010年栽培量约1.1亿袋。丰县毛木耳为白背木耳,其规模化栽培已成为丰县农业的亮点之一。笔者在调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背毛木耳"漳耳43-28"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在常规栽培料中添加30%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与对照处理的产量、经济效益、蛋白质、多糖、脂肪、粗纤维、灰分、氨基酸等各项指标,探讨了常规栽培料中添加杏鲍菇菌渣对白背毛木耳生产效益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栽培料中添加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可以提高木耳产量,平均增产22.92%,相对净收益增加54.21%;同时还可以增加其子实体中的粗蛋白、多糖、氨基酸含量,并可降低其中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改善食用口感,提高其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中质量较好的一个种,用棉籽壳、杂木屑栽培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生物效率可达70~100%,本研究是以蔗渣为主料的不同添加料栽培黄背木耳,取得了生物效率61.4~76.0%的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杨华义 《食用菌》2003,25(1):23-24
本试验利用菌草为主要培养料 ,以木屑为对照 ,进行栽培白背毛木耳试验 ,以期为开拓食用菌栽培新原料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供试材料 ①菌株 :白背毛木耳 7811、白背木耳 9343,从福建省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引进。②菌草 :芒萁、象草、类芦、斑茅、芦苇。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 4组 ,每组设 3个重复 ,共 12个小组 ,每小组 10 0袋。各组配方见表 1,培养基含水量 5 0 %~ 6 0 % ,pH5~ 6 .5。表 1 供试各组配方 (% )培养料 A1 A2 B1 B2菌草 87 87木屑 (对照 ) 77 77麸皮 1 0 2 0 1 0 2 0碳酸钙 1 .2 1 .2 1 .2 1 .2石膏 0 .80 .80…  相似文献   

13.
王鸿  刘芳秀 《食用菌》1993,15(6):9-9
为了寻求优质高产毛木耳新品种,我们在栽培黄背木耳的基础上,于1990年分别引进了白背木耳3039、粗木耳Au-2等四个新菌株,于1992年进行了出耳品比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一)供试菌株黄背木耳为本中心保藏菌种,白背木耳3039和粗木耳4034引自台湾,粗木耳Au-2引自广东,紫木耳引自上海.(二)培养料配方①母种采用PDA+麸皮培养基;②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为棉子壳77%,木屑10%,麸皮10%,石膏、磷肥、糖各1%,水分56.5%,用2%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1997,(3)
我所是专业从事以木耳、香菇等菌种研究为主的科技企业,所供菌种均是大面积栽培、选育、鉴定后的推广品种:①木耳:黑菊8号、秦巴60、燕耳、94-1号,耳片菊花状,朵大肉厚色黑,耐雨淋,点种当年出耳2~3潮,适宜浅、中、高山区栽培,周期架产5~15kg。另有毛木耳781、白背毛木耳、特大毛、台湾毛等。②香菇:段木种中温早熟品种有912,864。1303,日本大叶;中低温品  相似文献   

15.
<正>毛木耳与黑木耳同纲、同科,因背面长有绒毛而得名。其中背面长有黄色绒毛的称为黄背毛木耳,背面长有白色绒毛的称为白背毛木耳。毛木耳高产稳产,质脆肉厚,不但养分丰富,而且具有极高的保健药用价值。在使用段木、玉米芯等材料栽培成功后,山东定陶县经过多年探索,利用木糖渣栽培该木耳又获得成功。"木糖渣"是玉米芯(或甘蔗渣、农作物秸秆等)经酸水解提取木糖后的酸性废弃物,多为工  相似文献   

16.
毛木耳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又名白背木耳、黄背木耳,耳片黑色或褐色,背面有绒毛。它与黑木耳是同属不同种。耳片比黑木耳肥大,质地较粗硬,价值较黑木耳低。毛木耳具有很多优点:适应性广,不论山区或平原,都可种植;产量高,一般每百斤湿耳木可产干耳5~7斤;抗性强,对病虫害及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出耳快且产期集中,一般种后40天出耳,盛产期集中在5~9月。因此,很受群众欢迎,现已成为桂东、桂南及粤西地区食菌栽培中的主要品种。现就其栽培技术的几个主要环节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白背毛木耳栽培应对特殊气候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背毛木耳(Auricularia polytricha)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主要食用菌品种之一,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漳州市是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90%。白背毛木耳是福建省最主要的出口创汇食用菌品种[1]。2015年白背毛木耳生产较往年问题多,整体产量、质量降低,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生产季节  相似文献   

18.
随着食用菌代料资源的拓宽,木耳代料栽培技术也在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由于毛木耳适应性广,抗性强,产量高,易推广,在我们多年试验和栽培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摸索出了木屑袋栽毛木耳的高产配套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筛选复壮优良毛木耳品种 经我们多年的品种比较试验,初步筛选出Au897、杂交40、黄背毛木耳较为适宜木屑袋式栽培,其中以Au897、杂交40表现最好。这三个品种菌丝洁白、浓密、粗壮,生活力强,污染率低(污染率Au897为5.6%,杂交40为6.6%,黄背木耳为16.5%),平均生物学效率:Au897为137.68%,杂交40为114.08%,黄背木耳为123%。 (二)选择适宜的栽培季节 毛木耳系中温偏高品种,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28℃,而子实体在22~30℃范围内生长均良好。根据我省的气温条件,春耳期  相似文献   

19.
白背毛木耳,是20世纪90年代从我国台湾引进大陆的,具有很好的食、药用价值,一直是出口创汇产品。2010-2011产季,福建省龙海市白背毛木耳年栽培1400万袋,年产干耳770吨,是福建省白背毛木耳主产区,栽培技术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20.
陈文良 《食用菌》1992,14(3):13-13
大木耳(Auricularia maxima)子实体的质地明显比毛木耳软,吸水性较毛木耳强.为了探明其是很有前途的木耳种.干湿比和营养成份状况,为大面积种植大木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1989~1990年进行了这方面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