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初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和农用稀土复配剂,初步研究了复配剂对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剂可降低株高,延缓衰老;使结瓜期叶片中比叶重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强;对黄瓜产量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以复配剂A3B2进行处理的效果最佳,增产幅度高达27.04%;促进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提高了单瓜重,其次是单株结瓜数。  相似文献   

2.
后期营养调控对食用优质稻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在湖南宁乡以优质早籼稻中鉴100、两系杂交稻组合香两优68和优质晚籼稻中香1号为材料,通过穗期喷施不同复配调节剂处理,研究了后期营养调控对产量和稻米品质性状及相关生理特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后期营养调控可提高植株体内保护酶(SOD,POX)活性,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促进灌浆结实,有利于产量和品质的形成,并在2000年试验基础上,从早稻7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2种(M6,M7),晚稻5种复配剂中筛选出了1种(Q2)集延缓衰老、提高产量、改善品质于一体的复合调节剂。  相似文献   

3.
90-09是GA3,4pu-30和硼等微量元素组成的复配剂,于杂交水稻抽穗期喷施,能有效延缓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的降解,地片衰老进程减缓,促进水稻增产。研究其对叶片内源激素,蛋白质和核酸含量影响绵结果表明,90-09能显著地减缓叶片衰老期间内源ABA的增加和内源ZRs,GAs及IAA的减少。  相似文献   

4.
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水稻汕优63离体和连体叶片为材料,研究了4PU-30对水稻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的影响。4PU-30对水稻离体叶片和抽穗后连体叶片的衰老有明显的延缓效应。叶片中活性氧清除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变化表明,4PU-30能延缓叶片衰老过程中SOD和CAT活性的下降,减缓O·2产生的速率和MDA的积累,这是其延缓水稻叶片衰老的主要生理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不同外源激素对二晚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齐穗期喷施3种外源激素(GA3、6-BA、BR)对二晚生长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测定了剑叶的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与SOD、CAT活性等与衰老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3种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的衰老都有延缓作用,并能提高结实率,最终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其中以6-BA的效果最好。但外源激素对水稻叶片衰老作用的延缓具有时效性,大约2周左右。  相似文献   

6.
以当地主栽品种辽棉23号为供试对象,通过统计黄叶率和SPAD值两种方法,分析了棉花专用型壮苗剂和增产剂对棉花早衰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制剂在中期的防效高达51.9%,后期仍达11.3%;SPAD值统计结果表明药剂处理能显著提高棉花中上部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延缓叶片衰老;药剂处理能显著提高铃重,抑制株高。  相似文献   

7.
鲁绪才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9):3761-3762
叶片衰老将导致细胞内部激素失调、光合能力下降等,作物产量提高也因此受限。6-BA是一种CTKs类物质。它可作为活性氧清除剂使叶片衰老得以延迟。不同作物种类对6-BA的衰老延缓效果也不同。通过外施或增加体内CTKs的含量都能增强作物抗逆性和提升作物产量。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调节内源CTKs含量从而延缓叶片衰老的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8.
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水杨酸与叶片衰老的关系。[方法]制备0(CK)、0.25、0.50、0.75、1.00、1.25、1.50 mmol/L的水杨酸溶液,研究水杨酸对离体小麦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随着浓度的增大,水杨酸对小麦叶片叶绿素、非可溶蛋白含量降低的延缓效应增加,1 mmol/L为最适浓度。水杨酸能有效延缓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非水溶性蛋白的降解,抑制衰老前期MDA的积累,提高衰老前期SOD活性,处理48 h时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结论]水杨酸与离体小麦叶片的衰老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度延缓了植物体的衰老。  相似文献   

9.
复合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某些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麦不同生育时期,采用不同复配方式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了其对小麦叶片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能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SOD活性,对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小麦抗逆性有重要作用;同时各个处理均减少了不孕小穗数,增加了穗粒数,其中以拔节期喷施多效唑混缩节胺和孕穗期喷施表油菜素内酯混赤霉素效果最佳,可使小麦相比对照增产21.1%。  相似文献   

10.
以后期易早衰的春光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抗早衰剂对杂交早稻后期叶片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抗早衰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维生素C含量,降低功能叶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明显提高早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延缓早稻的衰老,达到增产的效果。在4个不同抗早衰剂配方中,以抗早衰剂4号的效果最好,比喷清水对照增产10.0%,抗早衰剂1号次之,比喷清水对照增产9.0%,达到极显著或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植物激素对叶片衰老的调控及在切花菊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玉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50-11452,11459
从不同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和激素间相互作用对叶片衰老的影响方面综述了植物激素对叶片衰老的调控,并阐述了其在切花菊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小麦品种川麦30、川麦107为材料,探讨不同剂量(0、10、20、40 mg/kg)烯效唑干拌种对三叶、七叶、旗叶叶片衰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干拌种提高了不同叶序叶片衰老期间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比值、全氮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了MDA积累量及积累速率,叶片衰老期间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速率减慢,在衰老后期烯效唑处理较对照叶片具有较高水平的氮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得以延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小麦灌浆过程中旗叶光合、抗氧化代谢与氮素营养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进一步揭示其关系。【方法】试验选用多穗中粒(MM)型品种藁城8901(GC8901)和大穗大粒(LL)型品种山农1391(SN1391),设12 g N•m-2(LN)和24 g N•m-2(HN)2个氮肥处理,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色素含量、氮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抗衰老酶活性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小麦开花后旗叶氮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开放的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量子效率(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在花后14 d左右开始下降,光系统Ⅱ的最大光化学效率直到衰老末期才有小幅下降,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呈上升趋势。旗叶光能的吸收和利用之间存在矛盾,这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与MM型小麦品种GC8901相比,LL型品种SN1391群体较小,籽粒灌浆后期旗叶的光合色素含量高,光系统Ⅱ的活性下降慢,净光合速率高;同时,抗衰老酶活性下降慢,膜脂过氧化程度轻。氮素水平对2个品种籽粒灌浆过程中旗叶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不同。LL型品种SN1391表现为,增施氮肥后旗叶光系统Ⅱ的开放程度和实际光化学效率提高,热耗散降低,净光合速率提高;旗叶的SOD、POD、CAT和APX活性均提高,膜脂过氧化程度降低。增施氮肥后MM型品种GC8901光系统Ⅱ活性下降,用于热耗散的能量增加,光合速率降低;抗氧化酶系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程度加重。【结论】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光能吸收和利用间的矛盾是促其衰老的重要原因。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旗叶生育后期的光合及抗氧化代谢存在显著差异。施用氮肥对小麦旗叶光合、衰老特性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相似文献   

14.
水稻氮素供需差与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采用去穗和疏花方法调节稻穗氮需求量 ,研究了水稻氮素供需差 (NSDB)对不同叶位叶片氮转运和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NSDB <0的条件下 (对照 ) ,植株上部 4张叶输出氮素 ,叶片正常衰老 ;随NSDB提高 ,顶部叶片尤其是顶 4叶的氮素输出显著减少 ,叶片MDA含量下降 ,SOD和CAT酶活力提高 ,上位叶与下位叶之间的叶色差缩小 ;当NSDB >0以后 (去穗 ) ,上部 4叶的氮积累量不仅未减少 ,相反还有显著的增加 ,叶片的衰老进程被延缓。研究证实顶 4叶叶色受氮素供需差的影响最大 ,当土壤供氮不能满足库需氮时 ,顶 4叶叶色浅于顶 3叶  相似文献   

15.
冷型小麦表观性状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连续多年试验研究表明 ,在相同的试验处理条件下 ,小麦品种的温度型不因年份、试验、栽培因素的改变而逆转 ;小麦冠层顶三叶各叶位的叶色消褪和失绿面积变化存在显著的温度型间的差异 ,这种差异随叶位的降低和衰老的加剧而逐渐增大 ;小麦开花后芒的衰老程度与开花后天数的关系符合幂函数方程 ,不同温型小麦芒的衰亡状况从花后 2 0天开始有明显差异 ,冷型小麦芒褪色和衰亡的速度比暖型小麦慢。在育种实践中 ,可考虑将冠层温度、冠层叶片和芒等表观性状有机结合 ,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冷温材料 ,选择冷温后代  相似文献   

16.
两种高产小麦旗叶自然衰老过程中生理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以新品种高产小麦—宁麦8号和宁麦9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自然条件下旗叶全展后各种生理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旗叶全展后,宁麦8号与9号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净光合速率两者都在14d后开始迅速下降。2种小麦SOD活力自全展21d内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POD活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中期略有下降,且2种酶的变化速度8号都比9号要快。由于SOD、POD活性变化的不均衡,导致O2-在体内迅速积累,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加深,MDA含量不断升高,叶片迅速进入衰老。宁麦8号叶片中O2-的累积速度高于9号,这与其叶片比9号早衰相一致。在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POD可能比SOD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寻可精确指示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的优良方法及适宜性指标,明确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为玉米精确高效栽培技术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于2020年春、夏两季在江苏大丰(33°12′ N,120°28′ E)稻麦原种场开展田间试验,以苏玉29(SY29)为材料,基于不同施氮量(0、67.5、136.5、205.5、274.5、343.5 kg N·hm-2)构建6个叶氮浓度差异群体(N1—N6)。采用Logistic模型对吐丝后12种与玉米穗位叶衰老相关的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动态进行拟合,对比分析不同衰老相关指标指示衰老进程的精准性。【结果】 Logistic公式y=(a-d)/(1+(x/c)b)+d对12种叶衰老相关指标变化动态的拟合趋势、拟合度R2整体优于前人所用Logistic公式y=a/(1+e-b(x-c))。基于多指标分析,春、夏玉米穗位叶衰老启动分别发生在吐丝后18.8—29.1($\bar{x}$=25.8)d、17.5—28.2($\bar{x}$=23.9)d,快速衰老发生在吐丝后30.5—37.9($\bar{x}$=34.4)d、28.0—35.7($\bar{x}$=31.8)d,衰老终止发生在吐丝后40.6—54.1($\bar{x}$=45.9)d、38.3—47.0($\bar{x}$=42.1)d。春、夏玉米由吐丝至衰老启动的25.8 d、23.9 d内有效积温分别为392.9℃和477.6℃;春、夏玉米由衰老启动至衰老终止的20.1 d、18.2 d内有效积温分别为360.0℃和284.0℃。基于指标分类分析,相同衰老阶段内,生理指标所指示的衰老特征时间的正态分布σ值大于形态指标,春、夏玉米结果一致。丙二醛(MDA)、总叶绿素、叶绿素a、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蒸腾速率(Tr)所指示衰老特征时间的变异系数(CV)均小于5%;MDA、总叶绿素、果糖、葡萄糖含量及净光合速率(Pn)所指示衰老特征时间与各阶段时间均数的均方根误差(RMSE)均小于2。【结论】 Logistic公式y=(a-d)/(1+(x/c)b)+d可作为准确拟合叶衰老指标动态变化的数学工具。春、夏玉米穗位叶分别在吐丝后26 d、24 d左右开始衰老,于34 d、32 d左右衰老速度达到峰值,于46 d、42 d左右进入功能性死亡的末端衰老阶段,有效积温是影响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重要因素。MDA、总叶绿素、果糖、葡萄糖含量是表征玉米穗位叶衰老进程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18.
Premature senescence in crop production,especially occurred at the late growth stage,generally results in a reduction in yield and quality.Therefore,it is beneficial for yield and quality to properly delay senescence of plant tissues during the late developmental stage.In this study,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chlorophyll content and photosynthetic rate were gradually decreased along leaf growth progression,and the rates of reduction were promoted by drought.Based 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total eight,five,seven,and five kinds of organic compounds that put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tissue senescent progression were identified in leaves,fruit branches,petals,and sepals,respectively.It was found that the identified organic compound,such as α-pinene,β-pinene,and pentadecane were present in different tissues.Among the total ten organic substances identified to be related with the leaf senescence,half were specifically detected in the drought treatment.These results suggest some biochemical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the leaf senescence are distinctly regulated by drought.The identified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tested tissues showed three types on the performance pattern based on the contents along with the senescent progression,including gradually increasing,decreasing,and a curve with one single peak.Thus,during the senescence process in tissues,a subset of metabolic substances occur modifications on the quantities,reflecting a complicate biochemical reactions are initiated via the senescence signals.Further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t organic substances will be helpful for elucidation of the tissue senescence mechanism at the biochemical level and provide a new insight of the senescence signaling transductions in cotton.  相似文献   

19.
叶片衰老与细胞透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成长植株和小麦幼苗为试材,研究离体叶和不离体叶在衰老过程中细胞透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论来自水稻成长植株或小麦幼苗的离体叶细胞透性随着叶片衰老逐渐增加;不离体叶的细胞透性在衰老进程中却保持稳定状态,只是在临近死亡时才急剧增加。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叶片处于不同条什下,对衰老过程中细胞膜受到的损伤修复能力不同所致。故用离体器宫为试材测得的试验结果对衰老问题进行分析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