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农业科学》2010,(4):716-716
<正>连作常规晚粳稻宁82、春江063,单季常规晚粳稻秀水134、秀水12、浙粳37,连作杂交晚籼稻协优702、协优2226、培两优612、钱优2号、协优中1号、九优9号,单季杂交晚籼稻川香优3203、川农优527,单季常规晚籼稻黄华占,单季籼粳杂交稻甬优12、甬优13,单季杂交  相似文献   

2.
王宾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213-215
分别对河南省的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玉米、大豆和小麦6种粮食作物的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及物资服务成本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晚籼稻的生产成本最高,大豆的生产成本最低;中籼稻人工成本费最高,小麦人工成本最低;晚籼稻的物资服务成本最高,大豆的最低.在生产成本中,早、中、晚籼稻及小麦的生产过程中物资及服务成本占比较高,占比均超过60%,而玉米和大豆的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基于此现状,提出了控制河南省粮食作物成本的一些措施,以期为后续的生产提供指导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长江下游稻区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产量与生育特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华占"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黄新占"与"丰华占"杂交育成的新品种,2010~2011年,奉化市对该品种进行了试验、示范,增产幅度达30%以上,并对其品种特性及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最终结果表明,蔺草茬晚稻完全可以用"黄华占"品种替代"玉占"品种。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近年选育了一大批优质常规籼稻品种,为了更好地扩大这些品种的示范与推广区域,特征集了湘晚籼10号、湘晚籼17号、玉针香、创香5号等共计15个品种(系),以湘晚籼13号为对照,在海南省三亚市作晚造种植,进行优质籼稻品种在三亚市的生态适应性研究。试验表明:创香5号、农香18、天龙香103、黄华占等品种表现突出,可在试验地区域进行试种与小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6.
一、籼油占 “籼油占”是2006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的优质、高产晚籼稻新品种,江西省2006年开始引进种植。  相似文献   

7.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品质对不同灌溉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于2018—201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上高创新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的大田试验,水分处理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Ⅰ)和间歇灌溉(AWD),供试品种为优质食味籼稻泰优871与普通食味...  相似文献   

8.
不同粳稻品种在江西不同生态区的农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个杂交籼稻(II优83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在江西3个生态区(新建、抚州和吉安)开展对比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更具产量优势,晚粳比中粳表现更好。新建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19日,各点均为30 d秧龄)均为杂交晚粳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特别是5月30日播期的杂交晚粳平均产量达到10.95 t/hm2,显著高于对照籼稻。抚州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29日)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常规晚粳、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之间无显著差异。吉安点5月30日和6月9日播期均是对照籼稻产量最高,杂交中粳最低;6月19日和6月29日播期分别是杂交晚粳和杂交中粳产量最高,但均与对照籼稻无显著差异。新建和抚州点均为5月30日播期产量最高,而吉安点6月9日播种最佳。新建点两个播期均是来自浙江的粳稻品种产量最高,但与来自湖北的品种和对照籼稻之间均无显著差异。抚州和吉安点不同来源地的粳稻品种产量随播期的不同表现不一。因此,江西发展粳稻生产的适宜地区应该主要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及以北地区,品种应该以杂交晚粳为主,品种的引进以从纬度相近的浙江省为宜。  相似文献   

9.
野丝占是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溪野占10/中二软占杂交育成的早、晚(早稻中熟、晚稻早熟)兼用优质高产感温型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经  相似文献   

10.
粤优938由江苏农科院,用优质不育系粤泰A与优质恢复系R938配制而成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奉化市位于浙东沿海地区,水稻分布在沿海、平原、半山区和山区多种生态类型.沿海、平原地区以双季稻为主;山区、半山区以单季稻为主.该品种于2002年引入奉化市试种,多年种植表现突出,主要优点为省肥,生长繁茂性好,米质优,米饭适口性好,穗大粒多高产,耐旱力强等.适宜在山区、半山区水利条件差的靠天田和土壤肥力中下田块种植,深受农户欢迎.现为奉化市山区单季稻杂交籼稻的当家组合之一.该品种的主要特性和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2001~2004年592份水稻主栽及区试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分析,明确了江苏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现状。结果显示,2001~2004年中抗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32%、46.5%、57.7%、59.5%,感病的品种(组合)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8%、33.3%、33.7%、21.1%。表现高抗纹枯病的品种较少,说明江苏省仍然缺乏高抗水稻纹枯病的基因。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组合)对纹枯病的抗性差异较大,其中以常规籼稻、杂交籼稻、杂交中粳、中熟晚粳和早熟晚粳等对水稻纹枯病的抗性较好,中熟中粳、迟熟中粳对纹枯病的抗性较弱。  相似文献   

1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选取净收入、产投比、化肥生产效益、劳动生产效益、产出能、人体营养满足度6个指标,对地处红壤丘陵区的江西奉新县的新型种植制度进行了多目标综合评价。从粮食安全角度分析,与常规种植制度比较,当季粮食作物产量并没有发生较大变化,而全年粮食产量有较大变化:从纯收入来看,扬花萝卜-金丝搅瓜-晚籼稻的纯收入最高,为25650元/hm^2;从产投比来看,油菜-早籼稻-晚籼稻的最高,为4.02;从化肥生产效益来看,冬闲-饲料稻-晚籼稻的最大,为19.82元/kg;从劳动生产效益来看,冬闲-饲料稻(养猪)-晚籼稻的最高,为56.19元/工。综合评价前三位是:冬闲-饲料稻(养猪)-晚籼稻、扬花萝卜-金丝搅瓜-晚籼稻、冬闲-青饲玉米(养牛)-晚籼稻,其加权关联度分别为0.7933、0.7834和0.7420。所得结果与当地调查的实际情况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高产、优质常规晚籼稻品种“外引7号”在江西滨湖地区的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湘晚籼17号水稻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中熟常规晚籼稻,2008年通过湖南省审定(湘审稻2008035),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在长江下游作双季晚稻种植的产量和生育特性,为筛选适宜长江下游双季晚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水稻研究所实验农场,以高产晚籼稻品种(IR)为对照,并选择大面积应用的常规粳稻(IJR)、杂交粳稻(HJR)和籼粳杂交稻(IJHR)品种,研究比较晚季温光条件下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籼粳杂交稻和晚籼稻在产量、生育期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籼粳杂交稻产量(8.3—10.0 t·hm~(-2))显著高于其他晚稻类型,分别增产2.9%—29.3%(晚籼稻),30.9%—35.3%(常规粳稻)和13.4%—14.0%(杂交粳稻);常规粳稻产量最低,较晚籼稻分别减产24.0%(2017年)和1.2%(2018年);而杂交粳稻与晚籼稻产量差异随年份不同而不同。与晚籼稻相比,籼粳杂交稻有效穗少、穗型大、库容高、千粒重和结实率相似;而常规/杂交粳稻则表现为有效穗近似,千粒重大,穗型小。全生育期总体上表现为籼粳杂交稻杂交粳稻常规粳稻籼稻。与籼稻相比,粳型(籼粳杂、常规和杂交粳稻)水稻营养生长期变化较小;穗发育期略有缩短(1—6 d),而灌浆期显著延长(12—22 d);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显著提高,其中主要贡献来自灌浆期的延长。(2)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将供试双季晚稻产量构成与生育特性降维为主成分一(穗粒型因子,37.7%)和主成分二(生育期因子,24.7%)。结果表明籼粳杂交稻为少穗多粒、长灌浆期;晚籼稻为穗粒兼顾、短灌浆期;常规和杂交粳稻的品种特征无显著差异,均为多穗少粒、长灌浆期。(3)相关分析表明,双季晚粳稻产量与每穗粒数(R~2=0.607,P0.001)、库容(R~2=0.779,P0.001)和灌浆期(R~2=0.505,P0.001)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此外,与双季晚籼稻相比,双季晚粳稻产量对环境变化较敏感,品种间、年度间变异系数较大,这就需要品种的属地化和因种栽培。【结论】双季晚稻"籼改粳"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延长灌浆期,从而提高全生育期温光资源积累量。与其他类型水稻相比,籼粳杂交稻产量高,表现为大穗型、高库容及长灌浆期,更适宜于长江下游双季晚稻种植。选用籼粳杂交稻,对于提高双季晚稻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率、保证双季稻生产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气象条件总体偏差,稻谷产量出现转折的可能性增大,市场看涨预期增强。同时,受供需形势影响,目前稻谷市场"粳强籼弱"特征显著。粳稻价格不断走高,与籼稻价差持续拉大,面临短期高位调整;中晚籼稻需求疲软,市场供给充裕,价格上涨后劲不足。粳稻市场寡头竞争格局日趋形成,资金流入增加,秋粮上市后出现非理性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8个杂交籼稻组合和10个常规籼稻品种早、晚两季的若干米质特性表明.所有供试品种精米中各米质性状指标分别为:蛋白质含量6.95%-8.65%,平均7.71%;氨基酸6.900%-8.405%,平均7.631%;必需氨基酸2.364%-2.931%,平均2.719%;直链淀粉15.135%-23.550%,平均21.323%;糊化温度(碱解值)4.455-6.985,平均5.413,同时比较了早、晚两季栽植的杂交籼稻与常规籼稻在上述各种米质性状指标间的差异,并研究了各米质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正>在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下,2018年新产中晚籼稻价格整体坚挺。传统节日消费旺季带动米企、贸易商等市场主体备货热情高涨,大米流通量增加,短期行情趋好。托市政策提振中晚籼稻价格整体稳定近期新季中晚籼稻价格整体保持稳定,部分区域价格小幅调整。托市产区新季中晚籼稻市场仍以托市为主,价格相对坚挺,部分区域优质中晚籼稻粮源减少,带动价格走高。大米加工企业存在补库需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统计学原理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浙江省杂交晚籼稻丰优9339产量及其各生长期降水量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浙江省杂交晚籼稻丰优9339产量的C/(C_0+C)为0.762;各生育期降水量的C/(C_0+C)在0.78~0.98,都具有很强的空间相关性。浙江省杂交晚籼稻丰优9339产量变动在6268.00~8664.00 kg/hm~2。产量为7873~8664 kg/hm~2的高值区分布在浙北的杭嘉湖平原一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95%。产量在7466~7848 kg/hm~2的次高值区分布在浙江北部、东部一带,以及浙西的衢州地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5.8%;少于7466 kg/hm~2的产量低值区位于浙江南部和浙江中部一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25%。浙江省杂交晚籼稻丰优9339播种育苗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为86.00~105.00 mm,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7.25%;分蘖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在40.00~58.00 mm,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52%;拔节孕穗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为54.00~74.00 mm,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42%;灌浆成熟期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为56.00~71.00 mm,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6.42%。偏相关分析表明在浙江省境内,拔节孕穗期的降水量对杂交晚籼稻丰优9339产量负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因此这个时期栽培上要特别重视水稻田间水分的管理,努力延长水稻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  相似文献   

20.
对2010年参加广西区常规优质籼稻组区试的25个品种的12个主要品质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5个参试品种中没有1个品种7项指标全部达到国标一级(GB/T 17891-1999),垩白米率、垩白度偏高和直链淀粉含量偏低是限制广西常规稻米质提高的主要因素,同时晚籼稻的稻米品质高于早籼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与垩白米率和垩白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的主成分为碾磨因子、蒸煮因子及外观因子。稻米品质性状间的聚类分析表明:广西常规籼稻品种的品质性状之间的同质性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