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1988年6月末至7月初,在内蒙古大兴安岭乌尔旗汁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母树林内、对危害落叶松球果的花蝇进行了危害调查,球果受害率天然林为97.0%,人工林为99.3%,种子家害率各为73.2%,82.5%。经调查数据及各生境因子进行数量化多元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生境内,花蝇的危害率不同。花蝇对生境条件的要求具有双重性,即在大范围内需较高的温度,在小范围内需要温度低,湿度大的生境。花蝇发育 相似文献
2.
在大兴安岭地区种子园,连续12年调查了落叶松球果被害率及其相应气象因子,利用SPSS统计软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球果被害率的主要气候因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球果被害率与4月份平均气温X10、1月份最低气温X13之间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化学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落叶松种子严重短缺的问题,利用5%杀铃脲乳油、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20%杀铃脲悬浮剂、5%伏虫灵乳油和30%辛脲乳油等昆虫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球果花蝇的视觉诱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1996年在黑龙江省太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附近进行了落叶松球果花蝇(Strobitomyiaspp)的视觉诱捕试验。结果表明.黑胸球果花蝇为该地区的优势种.并首次发现了黄尾球果花蝇进一步探明了该地区落叶松球果花蝇的种团由6种组成。球果花蝇的种团结构及种群的雌雄性比在不同年份,不同林地有变化。挂于树冠上的蓝杯诱辅器诱捕效果优于设在树梢的黄板诱捕器,二者差异显著,挂于树冠南侧的蓝杯请捕器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三个方位。蓝杯诱捕器对雌雄蝇的诱捕效果因花蝇种群在不同年份的性比变化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6 ̄1997年,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科研技术推广站兴安叶松种子园内,研究了球果花蝇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并用抑食肼进行了防治试验。花蝇种团及其优势种黑胸球果花蝇成虫的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的旬平均气温较高的年份成虫羽化期短。羽化集中。产卵盛期为5月中旬,幼虫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从6月上、中旬开始,幼虫陆续发育成熟。雨天脱果落地化蛹,6月下旬为化蛹盛末期,研究了卵的有效积 相似文献
6.
落叶松球果花蝇是中国东北地区落叶松球果种子的重要害早。国内对这一种团的种类的组成,生物学特性,防治及测报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目前,在东北地区落叶松球果内已知有7种:黑胸球果花蝇,贝加尔球果花蝇,稀球果花蝇,斯氏球果花蝇,落叶松球果花蝇,黄尾球果花蝇,方氏球果花蝇。 相似文献
7.
落叶松球果的新害虫—斯氏球果花蝇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3年4 ̄6月、在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地区进行视觉诱捕落叶松球果花蝇的实验中,共诱捕到339只球果花蝇成虫,经雌、雄生殖器鉴定发现其中有斯氏球果花蝇(Strobilomyia svenssoni Michelsen),该种是落叶松球果的新害虫,为我国新记录,也是首次报道其寄主。本文简述了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一些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球果花蝇属双翅目花蝇科球果花蝇属昆虫,主要寄生于落叶松属植物。该文从花蝇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以及落叶松球果花蝇在虫蛹、幼虫、成虫的生长特点介绍了花蝇的发生规律,并根据其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10.
营林措施对落叶松球果花蝇危害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秋和1999年春,在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种子园内,研究了松土、喷施生物助长剂、除草等营林措施对球果花蝇危害的抑制作用。松土、喷施生物助长剂、除草的平均出种率较对照的1.62%分别提高1.77%、3.50%和3.30%。与对照相比,除草、施生物助长剂对球果出种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松土差异显著,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种子平均发芽率较对照的1.25%分别提高0.50%、19.00%和31.00%。与对照相比,除草、施生物助长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松土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1987年4月—7月,在同等立地条件下,对日本落叶松和长白落叶松无性系嫁接林分及未经嫁接的一般长白落叶松和日本落叶松林分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调查,通过对这三种林分达到工艺成熟时(做坑木)的投入与产出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嫁接林分达到工艺成熟时(做坑木),同未经嫁接的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相比。不仅可以提高单位面积木材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缩短轮伐期,还能解决日本落叶松种源不足问题,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长白落叶松初级无性系种子园的生长、形质、树冠、抗性、结实性状和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林的生长,树冠性状共15个因子进行了调查。通过各无性系树高、胸径、材织的方差分析和 SR 检验,对供试无性系进行排序,估算树高、胸径、材积的重复力分别为88.23%、89.18%、80.12%。通过对亲子(?)生长,形质性状的7个因子和冠幅、结实抗性性状的8个因子分别进行模糊聚类分析,选择出该种子园优良无性系32~#、13~#、22~#、27~#、31~#、30~#,占供试无性系的33.3%。采用 Spearman 秩次相关公式,对亲子代主要性状的15个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为种子园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及其在农业病虫害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某地区历年来水稻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历史资料,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与方法,对该地区1991年~1995年该病害发生程度进行了预测。经分析比较,其结果与实际相符,而且预报时间早、简单易行。这表明马尔可夫链预测模型在农业病虫害预报乃至农业上各种灾变预报中应用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人工落叶松与天然水曲柳混交林中树种关系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老爷岭生态站11林班次生林区撂荒地上人工栽植的落叶松与天然侵入的水曲柳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所设置的固定标准地内,分别以落叶松、水曲柳和其它阔叶树为目的树,调查半径1~6m内树木的株数和胸径;并以每株树为圆心测定最近8株树之间的距离、胸径和冠幅,获得基本数据。应用Alemdag模型计算竞争指数,并用方差分析和数量化模型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落叶松的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且落叶松与水曲柳之间的竞争相对最小。就试验地的条件而言,在20~30年生时每公顷保留2800株左右,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比以2∶1为宜,这样不仅可以改善林地条件,而且可以提高林分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回归预测技术应用广泛,方法理论较成熟;时间序列分析则是经济模型构造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实际应用中,两种方法都有局限性。作为这两者的组合,本文详细阐述了回归-时序(R-T)组合预测模型的建立,并用之对耕整机的发展作了科学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滕明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8(6):565-568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变化的GM模型,得出了灰色预测区间,并由此对面积作了中长期预测,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灰色聚类分析在农作物病害预测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聚类分析理论与方法,对农作物病害发生程度的预测预报技术作了新的尝试。经对850农场大豆籽粒灰斑病12年历史资料拟合,符合率达91.67%,对1992处1993年灰斑病发生与流行程度的预测预报结果准确,这对农作物病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8.
水稻纹枯病预测和管理模型——RSPM-1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SPM-1是一个用于连作早稻纹枯病预测和药剂控病管理的系统动态模型。该模型由早稻生长、病情进展预测、作物受害损失估计和用药管理决策四个子模型组成。组装成的程序系统,以早稻栽插期、氮肥用量、气象条件、起始病情等为驱动变量,在微机上运转后,打印出各期病情、稻谷减收率、应采取的防治决策和所得纯收益。 相似文献
19.
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数量成熟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直径分布的偏态指标及Weibull分布模型,分析现有落叶松人工林的结构状况,提出了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合理分布的理论参数和相应的经营措施。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分析林分生长过程,得出落叶松人工林的数量成熟龄,为合理经营利用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比较兴安落叶松红、白材在应用上的优劣。本文对与力学品质因数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木材超微结构与木材分子的研究,其结果:(1)红、白材的生长轮明显,早材管胞至晚材管胞急变。早材管胞腔大而壁薄、晚材管胞腔小而壁厚。红材晚材部分的几排管胞壁层最厚。管泡长度由早材向晚村逐渐增加,白材管胞平均长度大于红材管胞长度;(2)白材年轮较宽,年轮结构均匀,晚材率较低。红材年轮较窄,晚材率较高;(3)轴向管胞之间、轴向管胞与射线薄壁细胞之间、轴向管胞与射线管胞之间,均有不同类型的纹孔对。上述特征,在红、白材之间无明显区别;(4)交叉场纹孔属于云杉型,每一交叉区内有2~6个纹孔,多数呈2列排列,少数为单列;(5)红、白材的木质部均具有裂生树脂道,由泌脂细胞、死细胞、伴生薄壁细胞组成。但红材泌脂细胞数目多,白材少;(6)两种材的木射线均由射线薄壁细胞和射线管胞组成,但红材的射线簿壁细胞腔内树脂与无定形沉积物比白材多;(7)按两种材色,分别测量了早、晚材的管胞长度、径向宽度、胞腔径向直径、长宽比、壁腔比等6项指标,表明,主要差异是白材的管胞长度比红材管胞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