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侵蚀红壤区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的土壤肥力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重建植被是土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主要途径之一。选择适宜的人工植被对快速恢复侵蚀土壤质量具有重要参考意义。主要研究了侵蚀红壤人工栽植马尾松林、胡枝子林和樟树林近20年后不同土层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综合评价了这3种不同植被类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植被恢复的侵蚀红壤养分含量都显著增加,胡枝子林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高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土壤;从以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权重计算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标值(IFI)来看,胡枝子和马尾松林土壤IFI值都显著高于樟树林地;在土壤剖面构造上,胡枝子林地表层和亚表层厚度显著大于马尾松和樟树林地。综合来看,对侵蚀红壤肥力重建效果最好的为胡枝子,其次为马尾松,再次为樟树。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59、34和24年生马尾松纯林及其混交林共6种林分,设立20m×20m样地,通过在0~60cm土层取样,分析同林龄林分、不同林龄林分间的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生林的土壤含水率和容重均高于其他林地,早生林土壤孔隙度最高,各林地土壤pH值都在4.45~4.75之间且变化不大。同林龄34、24年生混交林土壤酸性以及有机质、全P、全K含量均高于同年生纯林,但速效P、K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林龄方面变化不同。尽管土壤指标变化不尽相同,但34年生马尾松林土壤养分含量优于其他林分。  相似文献   

3.
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秋香  邹杰  黄芳英  丁晖  徐海根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74-10876
[目的]了解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肥力的变化。[方法]采集广西柳州马尾松林及马尾松砍伐后种植桉树林下土壤,通过室内分析和比较,研究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结果]桉树取代马尾松林后,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和速效K含量保持不变,碱解N和速效P含量有所提高,土壤pH有所改善。桉树林下土壤综合肥力没有降低,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结论]桉树取代马尾松后,土壤肥力没有发生退化,桉树生长后期土壤综合肥力反而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有效集成专家系统、模拟技术以及现代森林经营管理方法的基础上,以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为对象,以Windows为操作平台,以Visual Foxpro为主要开发工具,研制开发出了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综合经营专家模拟系统,该系统由主控模块、知识库管理模块、林分经营专家系统模块、系统模拟模块、输出输入模块组成,可为湖南省马尾松飞播林的综合经营服务.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土壤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和马尾松单层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复层林林地的立地效应。结果表明: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的土壤容重比马尾松单层林低,而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持水量却高于单层林;复层林的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水解N、速效P、速效K、交换性Ca2+、交换性Mg2+等均比单层林高。显然,营造马尾松肉桂人工复层林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马尾松人工林地力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林下不同混交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尾松林下混交火力楠、红叶树、木荷林分及马尾松纯林土壤肥力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混交林分年凋落量有明显差异;成林马尾松混交阔叶树后,林地土壤水分状况,孔隙状况、土壤结构及渗透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且林地表层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土壤酶活性加强。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闽南桉树主要种植区的土壤肥力状况,对其6个县市桉树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呈酸性,与全国土壤养分分级标准相比,林地土壤全N、全K和有机质含量中等,全P含量中等偏下,速效养分含量偏低,其中速效P缺乏最严重,可能成为桉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闽南主要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物理性质一般,土壤较为紧实,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差。6个不同桉树种植区中,以长泰、南靖种植区林地的土壤肥力相对较好,云霄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较差。总体来说,闽南桉树种植区林地土壤肥力一般为Ⅲ~Ⅳ类地,处于中等偏下肥力水平,建议通过施肥补充林地养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最佳栽培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取样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密度对林地土壤N、P、K和盐基总量的影响。[结果]随着土层加深,除pH值和全K外,各密度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土壤表层(0~20 cm)中的有机质、全N、全P、速效N及速效P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各指标峰值均出现在3 333株/hm2密度。[结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密度与地力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且4个密度中以3 333株/hm2密度最利于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土壤养分的循环累积。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2代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贵州省龙里林场哨上工区同一造林地上前后2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密度试验林11年生和17年生长情况的调查测定资料,进行2代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立地指数16m左右,立地质量中等的造林地,以3种不同密度连续栽培的2代马尾松人工林,第2代林分的平均树高和优势水平均高,均接近或超过第1代林分.所分析的几个土壤养分指标大多数项目均是第2代林分高于第1代林分,基本上未出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地力衰退现象.因此,试验研究地区立地指数在16m左右的造林地,第1代马尾松人工林采伐后,可以再次营造第2代马尾松人工林.表3参15  相似文献   

10.
利用贵州省龙里林场哨上工区同一造林地上前后2 次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密度试验林11 年生和17 年生长情况的调查测定资料, 进行2 代连栽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水平以及土壤养分状况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在立地指数16m 左右, 立地质量中等的造林地, 以3 种不同密度连续栽培的2 代马尾松人工林, 第2 代林分的平均树高和优势水平均高, 均接近或超过第1 代林分。所分析的几个土壤养分指标大多数项目均是第2 代林分高于第1 代林分, 基本上未出现生产力水平下降和地力衰退现象。因此, 试验研究地区立地指数在16 m左右的造林地, 第1 代马尾松人工林采伐后, 可以再次营造第2 代马尾松人工林。表3 参15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黎蒴栲混交林土壤肥力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广东省国营增城林场的马尾松、黎(?)栲混交林与马尾松纯林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理群数量、生化强度和酶活性等肥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土壤肥力因素中,混交林育群,纤维素分解作用、蛋白酶活性,混交林与纯林有显著差异;而这两类林地土壤微生物生理群数量及其生化强度的季节性交化规律大致相似,但养分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12.
华南地区3种典型人工林的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华南地区木荷、湿地松和尾叶桉林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养分、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林地的土壤容重分别为尾叶桉林>湿地松林>木荷林,总孔隙度为木荷林>湿地松林>尾叶桉林,土壤毛管持水量分别为木荷林>尾叶桉林>湿地松林。木荷林地的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相对较好,湿地松林的土壤通气性一般而保水性差,尾叶桉林地的土壤保水性一般而通气性较差。3种林地呈强酸性。木荷林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 N、碱解 N 和速效K含量最高。全P和速效P含量为尾叶桉林地 >木荷林地 >湿地松林地,而全K含量为尾叶桉林地 >湿地松林地 >木荷林地。木荷林地的土壤固氮菌和解磷菌数量最多,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高,在3种林分中的综合土壤肥力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分布特征直接影响土壤生产力的高低和生态恢复的途径和方向,探讨不同退化次生林土壤肥力状况特征,为实现维持和提高滇西北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土壤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并结合相关方法,对滇西北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采伐云杉、冷杉后自然生长的典型林分土壤pH、有机质,全量及速效氮磷钾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区土壤pH值范围为4.55~5.46,呈酸性,随着土壤深度加深,pH值无显著变化;不同退化林分类型和不同层次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同一林分类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林分类型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差异显著,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全钾含量在不同林型之间无明显规律;土壤肥力因子相关分析显示,不同退化林分类型各个土壤肥力因子之间存在较为紧密的相关关系,可以用来综合反映土壤肥力水平;6种退化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综合得分分别为3.06、-2.27、-0.04、-0.13、0.14、-0.75,土壤综合肥力大小为退化高山栎灌丛退化桦木林退化大果红杉林稀疏云杉+冷杉林原始冷杉林退化杜鹃灌丛。【结论】不同林分类型对土壤肥力状况影响差异显著,林分类型差异导致土壤肥力状况各异,其中退化高山栎灌丛土壤综合肥力最好,退化杜鹃灌丛土壤综合肥力最差。可根据不同退化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研究结果建立科学的土壤培肥及林分结构调控体系,为滇西北退化次生林的生态恢复合理配置与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生态公益林是以发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探讨生态公益林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及生态公益林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本文从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监测样地中选取6种处于发育中期阶段的典型林分类型(常绿阔叶林、马尾松林、毛竹林、杉木林、湿地松和针阔混交林)33块样地,测定其土壤化学性质,并用方差分析(ANOVA)探索林分类型和土壤层次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同时比较同一林分类型内不同土壤层次和同一土壤层次不同森林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土壤指标进行降维,计算各林分类型的PCA综合得分进而排序土壤肥力状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速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逐渐降低,而pH值、全氮和全磷均无显著变化。同样,除常绿阔叶林A层的有效磷和针阔混交林A层的速效钾分别显著地高于杉木林和马尾松林外,其余同一土壤层次不同林分类型间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第1主轴(35.9%)主要代表速效养分含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其中速效氮、速效钾和有机碳的因子载荷值较大;第2主轴(15.4%)主要代表全量养分和pH值的变化;土壤肥力状况排序为:毛竹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湿地松林。结论从保育土壤的角度来看,不同林分类型的肥力状况将为生态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此外,相对于人工针叶纯林,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有利于土壤养分的积累,因而建议针对人工针叶林进行补植改造,朝向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方向转变,从而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从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及涵养水源的角度,对巢湖低丘3种森林类型和1个新造未成林地的土壤肥力和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阔叶林、毛竹林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养分状况;马尾松林能提高土壤有效P含量;各森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贮水量大小依次是:阔叶林(16.91 t·hm-2)>毛竹林(7.653 t·hm-2)>马尾松林(2.83 t·hm-2)>新造未成林地(2.721 t·hm-2);土壤持水量大小依次是:毛竹林>阔叶林>马尾松林>新造未成林地;阔叶林和毛竹林较马尾松针叶林有更好的涵养水源功能,是退耕还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6.
在杉木采伐迹地营造马尾松(A)、木荷(B)纯林及混交林(C)试验,经过15a的经营管理,对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胸径、枝下高、树冠、蓄积量,分别比马尾松(A)、木荷(B)纯林的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15.11%、8.24%,胸径粗21.89%、10.30%,枝下高大29.7%、7.38%,树冠大7.83%、19.73%,单株材积大30.77%、57.69%,蓄积量多32.32%、57.87%。土壤肥力测定:马尾松木荷混交林(C)的土壤N、P、K养分含量,比马尾松木荷纯林(A、B)的土壤N、P、K养分含量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掌握东莞四个村落风水林土壤基础养分特征,为风水林土壤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东莞市金橘村、大沙村、鸡翅岭村和杨梅坑村等4个村落风水林群落的土壤基础养分及相互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风水林土壤基础养分主要调查指标为土壤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以及土壤pH值和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通过研究发现,各风水林基础肥力状况的变异性不一致,变异程度较大, 4个村落风水林的土壤基础养分质量总体上处于中等或以下水平,说明风水林日常受到比较频繁的人为干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一定能对K起到积累作用,在林分抚育过应考虑增加K肥的施用。【结论】风水林日常受到比较频繁的人为干扰,需要在林分抚育中增加K肥施用才可以实现K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兴安落叶松林的生产机理,文章以大兴安岭地区现有不同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应用土壤农化分析的常规方法对各林分类型的土壤水分、pH、有机质、全N、全P、全K、速效N、速效P、速效K含量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土壤pH除溪旁兴安落叶松林pH在中性范围,其它显酸性;土壤水分随着土层厚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层次土壤水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林分类型下的土壤肥力存在较大差异:同一林型的表层土壤因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养分指标均有明显的差异,其它兴安落叶松林土壤肥力达到中上等养分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合适的林药复合种植模式,在昆明市海口林场选择华山松+滇黄精、油橄榄+滇黄精、核桃+滇黄精3种不同林药复合种植模式,1.5年后对3种林药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滇黄精复合模式林地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全钾提高较为明显;油橄榄+滇黄精复合模式对林地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余指标差异不明显,土壤总体肥力变化也不明显;核桃+滇黄精复合模式林地土壤除速效钾和全钾含量提高外,其余指标含量均下降。林下种植滇黄精对土壤理化性质有影响,且不同林分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以华山松+滇黄精复合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不同林型土壤C、N、P、K的化学计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别山东南缘3种马尾松林型0~60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区马尾松林的可持续发展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尾松林龄为22年的马尾松纯林及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内各设置样地3块,采用5点取样法分层(20cm为1层)取样,并测定土壤有机C、全N、全P、全K含量,比较不同林型各土层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马尾松各林型0~60cm土层土壤有机C、全N、全P和全K含量均表现为马尾松×枫香混交林马尾松×麻栎混交林马尾松纯林。2种混交林各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高于其纯林,其中混交林表层(0~20cm)土壤有机C含量较纯林增加了1.9倍,全N含量较纯林增加了2.6倍;土壤全P、全K含量变异性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07和0.10,在不同林型及不同土层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3种林型土壤C/N、C/P、C/K、N/P随土层的加深均有所降低,其中马尾松纯林表层土壤C/N显著高于混交林,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表层土壤C/P、C/K和N/P较马尾松纯林分别提高了44.22%,45.83%和57.59%;C/N、P/K较稳定,变异幅度小,变异系数分别为0.20和0.07,属弱变异;C/P、C/K、N/P、N/K变异系数均在0.2~0.5,变异幅度较大,属中等变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有机C与全N、全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K含量相关性较小;土壤全N与全P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44;土壤全K与土壤全N、全P含量相关性均不显著。【结论】大别山区马尾松针阔混交林较马尾松纯林有效提高了林地土壤有机C、全N含量及C/P、C/K、N/P和N/K值,且表层土壤养分含量提高更显著,而森林类型的改变对土壤中P、K元素含量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