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源于2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原因:一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环境过度消费所导致的恶化,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环境消费需求的提高。针对环境恶化和环境消费需求提高的尖锐矛盾,运用哲学的思辨方法,揭示环境伦理对第三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规范、设计和发展模式的理性选择,得出了环境伦理可以有力支撑资源环境保护的结论。参7 相似文献
3.
4.
6.
7.
8.
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陆续出台,河南省农村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农村经济发展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日趋严重。深刻剖析河南省农村环境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防治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及措施,以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湿热岩溶山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十分独特的地域单元。自然资源独特多样,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人地关系紧张。基于资源环境一体化理念,本研究设计湿热岩溶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模式框架,并应用于广西大新县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提出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锰矿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和清洁能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等若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传统的种植观念没有根本转变的边远山区乡镇如何发展农业经济呢?该文作者通过调查分析,认为: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打破单一种养的经营模式,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培植优新产业的做法是发展新型农业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山区效益农业模式潜存着剥夺和变相剥夺农民的动机和机制,难以成为农村繁荣、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机制。包含着多个层级的股份合作制体制,是山区效益农业蓬勃发展的生命之源。保证能人资源成为个体农民的代言者是个体农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参8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城镇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不仅会影响城市化的进程,还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协调好城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3.
14.
15.
农田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系统地评价农田景观质量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例,采用SBE法、SD法对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农田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结合SBE法、SD法进行农田景观评价得出评判者的景观美景度值及心理感受评判结果科学客观;2)背景建筑、作物整齐度对农田景观美景度贡献率最大,分别达到28.01%和27.7%,其他景观要素贡献率从大到小分别为植物层次、农田破碎化程度、田埂线、坡度及场景整洁度;3)SD法评价要素中视线开阔度(P=0.000)、愉悦感(P=0.000)与景观美景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色彩纯净度(P=0.029)、种植方式(P=0.013)、新奇感(P=0.011)呈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福建甚至南方类似景观的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17.
浙南红树林现状分析及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树林是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温度是制约红树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将有利于红树林的分布向北扩移。浙南红树林开发前景广阔,浙南沿海地区有着漫长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宜林地面积达4280.4hm^2,通过人工引种红树或半红树,在浙南建立具有防护功能、净化功能以及观赏功能等海岸防护林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浙南作为中国红树林人工引种北界的温州西门岛为例,历史上红树林面积超过10.0hm^2,但受堤塘改建、围塘养殖和海岸工程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仅剩0.2hm^2。近年来,浙南各级政府都在加大红树林移植投入,但都还未成林。通过分析这些年浙南红树林引种试验结果,发现除了温度之外,种植红树林所面临的主要威胁因子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近岸海域水质污染严重;②人为的损害;③海洋生物的危害;④滩涂养殖的影响;⑤近岸海域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提出加强浙南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一些建议,即加强红树林宣传教育,制定保护条例,注重浙江红树林科研人才培养与保护队伍建设,加速红树林湿地的生态修复进程,开展红树林保护研究,旨在为引种造林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把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建设提到了当今的重要议程,着重强调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各个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今后相关部门与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深刻的现实和深远意义。众所周知人类既是环境灾难的制造者,也是环境灾难的受害者,更是环境灾难的治理者。西方国家生态观念与意识较为强烈.人们多数采用与选择适宜的绿色生活方式来实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从分体现西方国家的文明与素养。值得借鉴的是怎样如何结合西藏实际情况保护西藏的碧水蓝天,建设美丽西藏将是本文论述的观点,在第四十二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环境日”来临之际。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组建了新型事业科研单位一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我将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在保护与促进高原生态环境的循环与发展方面阐述自身的学术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生态农业建设的基本要求出发,对宁夏南部山区的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宁夏南部山区的农业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小杂粮优势产业,走生态型农业道路.同时在生态农业建设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强化农田基本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运用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技术,对环境和物质能量的供应及其运移、转换过程加以调控,建立生态系统良性物质循环体系,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达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