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品种选择 架豆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耐热的品种,如特长双丰三号、双优八号等。  相似文献   

2.
玉米间作西葫芦种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玉米植株遮荫降温越夏栽培西葫芦,西葫芦8月中旬上市,正是蔬菜市场供应淡季,经济效益显著,同时玉米间作西葫芦加大了自身通风透光量,相应的提高了产量,玉米产量达700 kg/667 m2,西葫芦产量达1 800k/667 m2,产值达4000多元/667m2.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间作套种作用、玉米套种方式的基础上,从考虑选用玉米品种是否适合间作套种、间作套种玉米带宽控制适度、合理控制套种密度、加强肥水管理四个方面就间作套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论述,为地方农作物栽培实现丰产、高产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5.
玉米大豆带状间作机械化生产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肥城市通过高产示范及样板田建设实现示范带动,大力推动玉米大豆带状间作种植技术和配套农机具应用推广,实现了玉米、大豆协同高产和农民增收致富.一、玉米大豆带状间作发展现状肥城市在安庄镇双北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示范种植面积1000亩.  相似文献   

6.
根据冬小麦间作春玉米试验期内土壤温度和气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间作田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土壤温度与气温的关系做了拟合。同时对间作和单作田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发挥了2种农作物的优势,能够充分利用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本文对玉米和大豆间作套种的优势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具体栽培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1.材料与方法 2009年,祁县农技推广站在昭馀镇城南村布设了大豆间作玉米栽培模式试验示范,取得了阶段性效果。试验示范点设在昭馀镇城南村,由种粮大户郝振武具体执行,规模为5.76hm^2.试验地土壤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6%,速效磷22mg/kg,速效钾113mg/kg,碱解氮77mg/kg。  相似文献   

9.
大豆玉米间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间作模式下玉米干旱胁迫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在干旱地区建立玉米大豆间作模式的节水灌溉制度,在大型防雨棚中针对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的玉米生长情况进行干旱胁迫研究。【方法】设置3个土壤相对含水率,进行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试验,通过分析玉米叶片叶绿素量、生长特性、产量等因素,研究了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长的主要影响以及玉米和大豆之间的水分竞争情况。【结果】前期适当的干旱使玉米的株高和茎粗分别增加了6.24%、7.83%,对玉米叶绿素量积累也是有利的;在玉米生长旺盛时期,干旱导致玉米产量下降,适当干旱区域水分利用效率最大为1.39%。【结论】玉米在拔节—灌浆期对水分最敏感,在此阶段玉米和大豆对水分的竞争模式也最为复杂,在出苗中后期,适当干旱有利于玉米后期发育。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综述的方法,阐述了不同研究者所得出的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下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方面的研究结果,总结玉米-大豆间作系统优势。玉米-大豆间作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种植收入、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减少病害等方面具有优势。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未来发展中加大玉米-大豆间作在不同行距、不同株距的影响研究,要紧紧围绕粮食安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提高效益的综合目标,促进玉米与大豆间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间作套种模式的收获机械化问题;分别论述了套种区小麦收获机械化及套种区玉米收获机械化的问题;并阐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指出开发成本低、功能全、适台间作套种小联合收获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冬小麦间作春玉米土壤温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冬小麦间作春玉米试验期内土壤温度和气温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间作田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日变化特征,以及土壤温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土壤温度与气温的关系做了拟合。同时对间作和单作田土壤温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玉米花生间作中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过程中,对间作玉米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间作能够将玉米功能叶片内的叶绿素含量提升,转变叶绿素的构造,明显提升了净光合速率。间作令玉米提升了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饱和中最大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以及羧化效率,令CO2补偿点显著下降。间作显著提升了玉米生育后期单株干物质,加快籽粒成长,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当量高出其所占面积比时,体现出显著的间作产量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玉米间套种是提高种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因地制宜推广发展粮菜套种高效种模式,有利于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光能利用率;有利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内蒙古河套灌区间作模式的边际效应及该区域本土化玉米大豆间作技术模式,在滴灌条件下,设置4种间作技术模式(行比为2∶3、2∶4、4∶3、4∶4(T2∶3、T2∶4、T4∶3、T4∶4)),以玉米大豆单作为对照,对光合特性变化规律、种间竞争力及边际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作与间作玉米叶片叶绿素SPAD及氮质量比总体表现为大喇叭口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进入灌浆期又出现一小高峰,此时,T2∶3模式叶绿素SPAD及氮质量比与单作差异均不显著,大喇叭口期,分别较单作下降0.91%、5.07%,灌浆期,较单作分别提高5.09%、5.17%,且净光合速率均于吐丝期达到峰值,但T2∶3较单作下降缓慢,其它模式的特点是峰值低,出现早(大喇叭口期),降得快。T2∶3模式与单作大豆叶片叶绿素SPAD和氮质量比均在开花期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鼓粒期又出现一小高峰,结荚期与鼓粒期,T2∶3模式SPAD较单作分别提高2.32%、5.11%,氮质量比分别提高2.34%、5.77%,且净光合速率峰值出现晚(鼓粒期),其它模式峰值出现早,降得快,尤其T2∶4、T4∶3、T4∶4模式的中行更显著。因此,间作群体花后光合功能稳定期长是关键,是发挥间作优势的重要原因。仅T2∶3模式土地当量比大于1,达到1.38,且大豆的相对拥挤系数大于玉米,间作大豆侵占力、竞争比率均大于玉米,T2∶3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和竞争力,大豆相对产量增长大于玉米,是竞争优势种。T2∶3模式的玉米、大豆产量最高,分别为9705、2265kg/hm2,占系统产量的81.08%、18.92%。T4∶4模式的玉米产量与叶绿素SPAD、净光合速率具有显著的边际优势,而大豆仅光合速率表现边际优势,T2∶3模式的中行大豆具有光合优势。综上,T2∶3模式是内蒙古河套灌区适宜的间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7.
基于ISAREG模型的小麦间作玉米灌溉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ISAREG模型与种植模式相结合研究小麦间作玉米的灌溉制度。对间作条件下灌溉制度模拟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了预处理和验证,分析评价了小麦间作玉米的实际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小麦间作玉米的需水特性进行了多组合方案设计,分别得到了现状供水状况下和不受灌水日期约束时的优选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8.
在渭北黄土高原坡地建立24个径流小区,对玉米苜蓿间作、玉米单作、苜蓿单作、裸地降雨后侵蚀泥沙各养分含量进行测量和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损失量表现为裸地>玉米单作>玉米苜蓿间作>苜蓿单作;不同带宽间表现出随着玉米带宽的增大,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损失量也增大;不同坡度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损失量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间作下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硝态氮、铵态氮的损失量均小于玉米单作和裸地,但大于苜蓿单作。  相似文献   

19.
通过麦茬地种植白菜、萝卜等大众蔬菜,设置对照田种植玉米,采用统一常规管理,对试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得出种菜效益高于种粮效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1)合理轮作,改良土填。实行合理轮作,既有利于百台获得高产,还可改良土填,提高其有机质含量,使土填越种越肥,从而提高粮食及经济作物的单产.如旱地百合收后种1季小麦,小麦收后栽水稻,这样可使水稻增产20%左右,而轮作的百合产量要高于复种地的20%以上。(2)科学会种,提高效益。为了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可在百台地平合理实施科学的套种模式:秋季套种草蒸、萝卜、大白菜;冬季套种“苏州青”、“黑塔案”;春夏季套种瓜、果等,做到常年套种,季季收获,亩亩高产。百合地套种蔬菜瓜果的收入是否会单种的1~2倍。(3)选好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