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鹿场所在地的自然光照规律,利用BASIC程序制定控光方案,控光期间增加光照374.1小时,总光照时间为1475.8小时,同时,应用适合鹿生茸的饲料配方,增茸剂和综合管理措施。其结果,试验鹿群脱盘和收茸均提前30~4o天,头茬茸产量提高14.1%~29.5%(P<0.05),75%的公鹿收获二茬茸。  相似文献   

2.
(1)控光养鹿增茸快建几个塑料大棚,占地面积约为125~225平方米,棚顶安上100~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照明度为500℃左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60天。经试验证明,控制光照养鹿,鹿可提前38~39天脱角生茸。为延长茸的生长发育期创造了条件。结果,公鹿头杈茸产量可提高0.88%~13.8%,特别是再生茸,次不但长出二杠茸,而且产量平均可提高2~3倍(290%~310%)。(2)腐植酸钠添…  相似文献   

3.
鹿茸的生长受多种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综合影响,在诸多外部条件中,提前人为增加光照时间,可使成年公鹿提前30多天脱盘生茸。生产实践中,我们利用这一技术使茸鹿提前脱盘生茸,并配合相应的增茸措施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将人工控光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光照强度对梅花鹿茸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露天电光源控制光周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光照强度对圈养梅花鹿鹿茸生长的影响。将165头雄性梅花鹿分组置于4种光照强度(I=150、300、450、600lux)下,每日人工增加光照时数为2.00 ̄6.75h,观测鹿茸生长发育的情形。在I≥300lux时,控光鹿群较对照鹿群平均提前27.1d脱角生茸和20.3d换毛;头茬茸平均增产率为21.47%,再生茸平均增产率为179.18%。故认为,采用  相似文献   

5.
1控光增茸养鹿户可因地制宜建筑几个简易塑料大棚,棚顶安上100~150瓦水银灯4个,灯高距地面约25~2.7米.每年从春季开始(最好从1月初开始),每天可增加光照时间6.8~9.5小时,增加光照的天数可在50~60天.  相似文献   

6.
从目前增产再生茸产量的报道看,在鹿脱盘前控制光照是最好的方法。泰荣前1985年报道了试验组比对照组再生茸产量提高310.67%。但是,在锯完头茬茸后再进行一次控光(延长日照时间),即在鹿生茸前期和生茸后期共进行二次控光时对再生茸产量的进一步增加有无影响,目前尚未见到报道。笔者于1990年2月到9月在吉林省松花湖实验林场鹿队进行了增产梅花鹿再生茸的两次控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养鹿生产中,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对茸用梅花鹿以后的鹿茸产量有着重大的影响,一旦此期饲养管理不当,会对今后终生产茸性能造成影响,减少产茸量。从而影响鹿群的总体产茸性能,严重地影响鹿场经济效益。因而,加强幼鹿断乳后到第二年春季生茸前期的饲养管理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正> 鹿茸为名贵中药材,现在主要从训养鹿获得,人工喂养的鹿群,要提高鹿茸产量,简捷的途径是饲喂增茸剂.本试验从改善鹿的营养入手,针对圈养鹿的特点,配制“增茸灵”在南京药用动物实验场进行了二个月的饲养试验,验证其增茸效果,现将试验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家一户的分散养鹿很难自配全价鹿用饲料的实际情况,我们推出适合一家一户使用的703B增茸料。用703B增茸料配制的全价鹿用饲料,既可降低单位饲料成本,又可促进鹿茸增产,提高养鹿效益。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茬鹿茸产量比对照组增产12.5%~38.5%;二茬鹿茸产量比对照组增产150%~400%;养鹿效益比对照组提高76.9%~117.1%。  相似文献   

10.
根据梅花鹿生茸期饲养特点和营养需要,设计配方生产出全价颗粒饲料A和全价颗粒饲料B,并结合鹿场常规饲料,对60只生茸期3岁成年公梅花鹿进行饲喂试验,记录采食时间。在收茸后,记录茸尺、茸重和茸质,评定茸的等级,探讨增茸效果;根据饲料成本,鲜茸产量和鹿茸价格分析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饲喂全价颗粒饲料可显著提高饲料的采食速度(P<0.01)和产茸量(P<0.05);在鲜茸品质方面,试验组比对照组优等茸比率提高15%~20%;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收入15.25%~25.84%。所以,全价颗粒饲料提高了梅花鹿的适口性,提高了梅花鹿的鲜茸产量和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可以在梅花鹿实际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鹿茸是养鹿生产的主要产品,每年脱换一次,头茬茸主要收获二杈茸(梅花鹿,每年6月下旬)和四杈茸(马鹿,每年5月底6月初),收获头茬茸后,于8月25日前可收获再生茸。如果头茬茸收获过晚或技术不得当,就不能生长再生茸。提高头茬茸的产量和质量对于养殖场是至关重要的,同时,提高再生茸的产量也可为鹿场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影响鹿茸生长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营养、环境、管理等方面,其中营养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药饲料添加剂对梅花鹿脱盘增茸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中药饲料添加剂(黄芪30g,大枣15g,神曲20g,麦芽20g,当归20g,何首乌20g,枸杞子20g,陈皮20g,桔梗15g,松针30g,淫羊藿20g,麦饭石30g,甘草15g),对80只梅花鹿进行了脱盘、增茸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提前16d脱盘,生茸期延长9d,头茬茸产量增加19.67%,再生茸增加11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草药增茸饲料添加剂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来,畜禽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应用实践中也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中草药添加剂在养鹿业上的应用,国内外未见报导。为研究中草药添加剂对养鹿的作用及效果,我们于1990年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中草药增茸饲料添加剂”研究课题。1.研究内容1.1 中草药增茸剂能否提高鹿茸产量。1.2 中草药增茸剂对鹿脱盘时间是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鹿和母鹿从每年9 ̄11月配种结束后,便进入冬季的休养生息阶段。鹿在冬季虽然不生茸产仔,但它却与下一年的生茸和产仔关系密切。所以在冬季若不提供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也就不会有高产的夏季。因此,搞好鹿的冬季饲养管理是提高养鹿经济效益和安全顺利越冬的重要一环。1公鹿越冬期的饲养管理公鹿的越冬期包括配种恢复期和生茸前期,从11月上旬到第2年3月下旬,正处于寒冬季节,鹿既不配种也不生茸,处于非生产季节。鹿由于配种期体能的消耗及季节性体重下降,体质相对较弱,在越冬期采食量增加,体质也恢复很快。对老弱病残鹿为防止冬季消耗死亡,应…  相似文献   

15.
一、科学饲养 (一)生茸前期 公鹿配种后体质瘦弱,又逢低温的春季,因此需要迅速恢复体况,为换毛和生茸提供物质基础。在饲养上应给以富含淀粉、矿物质和一定量蛋白质的饲料,其日粮配比:精料1.5~2公斤,多汁料1.5~2公斤,青粗料3~5公斤,石粉或骨粉30克,食盐25克。精料中禾谷籽实(玉米、高梁)占50%,豆类籽实及油饼类30%,糠麸类20%。增加精料时,应由少到多,每天定时投喂2次,青粗料可任其自由采食。  相似文献   

16.
养鹿的目的是为获取高产优质的鹿茸。要使茸鹿生产长足发展,必须依靠相关科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验的不断总结,为养鹿的各个环节提供科学的指导。影响鹿茸产量高低的因素除优良的品种、饲料质量、饲喂技术、管理水平外,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等)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诸多环境因素中,光照因素对鹿茸生长影响最大。从冬至到夏至,日照时间不断延长,(1~6月  相似文献   

17.
为使公鹿角盘提前脱落,延长鹿茸的生长期,提高鹿茸产量和经济效益,用脱盘1号中药饲料添加剂进行了促脱角盘及增茸效果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提前6d脱掉角盘,鹿茸产量显著提高(P<0.05),产量增加25%,特别是对于促进再生茸的生长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鹿茸是我国名贵的动物性药材,是养鹿生产的主产品,其生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营养条件是至关重要的。多数养鹿生产单位非常注重蛋白质和能量饲料的供给,但由于北方地区公鹿生茸前和生茸期缺乏青绿饲料,且粗、梢饲料品种单一,常由于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的不足而限制了鹿茸的增产。为了补充鹿饲料中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不足,提高公鹿体质,生产质好量高的鹿茸,我们根据鹿场土壤、饲料条件及鹿生茸的营养需要配制了供梅花鹿使用的完达1号增茸剂,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在黑龙江省8510农场种鹿场进行了对比和推广试验,均收到较好的增茸效果。  相似文献   

19.
梅花鹿茸鲜重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苏地区的梅花鹿为对象,研究分析了梅花鹿鹿茸重量与其年龄之间的相关性,以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9龄内梅花鹿的鹿茸重量与年龄呈正相关(r=0.767,P<0.05),它们之间线性回归方程为y=0.345x+1.186。梅花鹿3~8锯的鲜茸单产很高,平均水平达3.28kg/锯。公鹿鲜茸重的变异系数在2~6龄之间逐渐减小,7龄之后又有上升的趋势,其中以5~7龄的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6.2%、6.1%、11.7%。相关数据分析表明,梅花鹿公鹿在1~4龄内经济效益较差,从5龄开始获利,年获利逐年增加,这种趋势与梅花鹿的茸产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加权法对6 ~10 锯东北马鹿种公鹿四杈茸鲜重的选择差和提高百分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差为2.568 kg,种公鹿群平均鲜茸单产比同龄群提高了39 .2% ,均属高参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