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治疗鱼病用渔药的种类很多,其作用各有特点,病害控制需要根据病症合理选择。药物控制疾病本身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药物的使用,机体可能出现相应的改变,如病情好转,说明药物有效;病情无变化,说明药物效果不好或无效;病情恶化,说明用药不当或失误,机体出现新的征兆,则有可能是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要想控制水产病害,到底选用何种药物?我们应当遵循有效性、安全性、方便性和经济性原则,规范用药,杜绝禁用渔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2.
邓国东  陈荣信 《畜禽业》2000,(11):54-54
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来防治畜禽疾病,对于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然而不合理用药、盲目滥用药物不但起不到治疗疾病、控制疾病发展的作用,反而会引起疗效下降或消失、动物中毒、耐药性产生及药物残留等多种不良后果,并使治疗费用增加。因而,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达到杀灭病原微生物、控制感染并防止不良后果发生的目的。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用药呢?  相似文献   

3.
康惠 《内陆水产》1995,(12):26-27
一、药物的相互作用 各种药物单独作用于机体都会产生一定的药理效应。当多种药物合并使用时,由于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或副作用减轻,也可使药效减弱或出现不应有的毒、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探讨将两种或多种药物不论通过何种途径给予(相同或不同途径,同时或先后)在体内所起的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4.
田洁莉 《黑龙江水产》2006,(2):25-25,27
在鱼病的防治过程中,给药方法不同,机体吸收的速度不一样,药物达到体内的浓度也有区别,药物效果就不一样。因此,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渔药按药理作用分类,通常可分为:环境改良剂、消毒剂、抗微生物药、杀虫驱虫药、中草药、生物制品、检查诊断药品及其他辅助性药物等。渔药的基本功能是(1)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2)消灭、控制敌害和改善环境;(3)增进机体健康、增强机体抗病力和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6.
1.宣传预防在先的观点。鱼类一旦发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丧失食欲,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它也就不起作用,已经发病的鱼是不易治好的。鱼类发病后使用药物之所以能控制病情,是因为采用的药物对尚未发病的鱼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故在水产养殖上更显得防重于治。池鱼发病以后如果治疗太迟,鱼病就会迅速蔓延,给治疗带来困难。2.宣传价廉有效药物。吹响哇酮(痢特灵)对多种疾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有广谱及较强的抗菌作用,有促进鱼类生长的作用,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无副作用,毒性较低,使用安全。在国外常按0.l…  相似文献   

7.
高氟水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是人、畜正常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的氟对机体牙齿、骨骼的钙化、神经兴奋的传导和酶系统的代谢均有促进作用,但氟过剩与缺乏均可导致疾病。Hirano(1996)研究证明过量氟可引起肺、肾细胞周期的改变和诱导细胞的凋亡;Maylin(1987)甚至发现氟可通过母体胎盘危及子代。为了控制高氟水的危害,防治工作已开展近20年,但从全国地氟病监测数据分析,防治工作不容乐观:饮水型氟斑牙患者仍有30%,甚至有的地区病情呈加重趋势。为此,本文就高氟水的污染危害、危害机理、危害控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认清氟危害以及…  相似文献   

8.
虾疾病就是当病因作用于虾类机体后,引起机体的新陈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从而扰乱虾的生理活动。广义的虾病是指虾的生长停止;狭义的虾病是指虾的体表或内部器官、游泳或活动、摄食或成长,同正常的虾不同。生病的虾通常表现为:摄食减少、活力下降.生长缓慢。对于一个健康的机体来说一方面要求有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则一定要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如果其生活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虾生长的变化或虾体机能因其它原因引起变化而不能适应环境条件时,就会导致虾病的发生,所以,虾体发病是机体和外界因素双重作用的结果。为了便于说明,下面…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我区正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但是部分养殖户由于不了解科学养殖技术,在养殖过程中一出现病害就乱用药,往往事与愿违,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现介绍几种名优水产品养殖防病用药极限浓度,仅供参考。一、鳜鱼药物极限量鳜鱼对敌百虫、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福美砷、氯化铜等较敏感。前三种药物0.2毫克/升以上就会造成鳜鱼不同程度的死亡;1.5毫克/升以上的福美砷,0.7毫克/升以上(pH<7)的氯化铜也能造成鳜鱼中毒死亡,因此,在鳜鱼池中不使用这些药物。二、乌鳢药物极限量乌鳢对硫酸亚铁十分敏感,因此在乌鳢的…  相似文献   

10.
水产养殖中使用药物是避免不了的,药物是人类与水产动物病害作斗争的重要武器,也是增进水产动物机体健康,促进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手段。药物的使用不仅要对症下药,施用的科学方法也非常重要。实践中往往遇到疾病判断准确,用药效果不佳的现象,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使用中未能根据水产动物的生理特征、水质情况、药物形状、病程阶段进行合理施药造成的,下面就水产用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四、临床用药的不良反应及其监测 (一)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概述渔药不良反应是指合格渔药在正常用法用量条件下出现无效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简称ADR(Adverse Drug Reactions)。渔药不良反应的范围包括: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当前绥化市的大部分养殖户在鱼病防治时使用药物饵料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有一些基本的用药方法和措施都没有掌握好,致使在鱼病防治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病,往往延误病情或产生一些药物毒害,通过几年来在生产中总结经验,提出一些具体措施和办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先见 《现代渔业信息》2004,19(12):38-38
病毒防治技术是大菱鲆养殖生产中的一个关键技术。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菱鲆研究专家认为,大菱鲆的疾病防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建议应首先从营养、水质控制和育苗工艺上下功夫;其次是加强鱼类免疫增强剂和育苗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最后才是开展有针对性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渔用药物是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品种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这里特介绍几点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的正确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防治鳖病过程中,用浸泡法给药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常用方法。但近年来许多地方浸泡后出现不少死鳖或效果不佳的现象。其中原因笔者认为与不注意方法有关。为此谈谈用浸泡法给药防治鳖病的注意事项。一、掌握准确浓度浸泡法给药通常是在高浓度药液下进行的,所以药物浓度一定要计算称量准确。有些地方凭经验估摸着用药,如果是高性能的药物,就难免会出问题。正码的方法是把算好的药物用天平准确称量后用干净水在一个特定的容器中化好备用。而浸泡时则应用光滑无死角的塑盆,再根据浸泡鳖的规格、密度大小用勺子把药水根据需要自分到浸泪的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00,293(4)
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令许多养殖户烦恼。因为甲鱼发生疾病后即使使用药物治愈但对甲鱼生长有很大的影响。有些爆发性疾病用药物也难以控制病情,导致甲鱼大批量死亡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通常甲鱼等养殖品种的发病是由于营养缺乏以及环境应激,造成甲鱼等机体免疫力下降,继而被病原体感染发病、甚至死亡。基干这种情况,佳纬公司开发研制了一种增强甲鱼免疫力的药物——免疫多精。免疫多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种活性酶、多种维生素、核糖、矿物元素、生长素、磷脂、糖类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营养素,可以…  相似文献   

17.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药物防治是鱼病防治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科学选用鱼药十分重要,选用鱼药应坚持四条基本原则:1有效原则: 这是选择药物的首要原则,要求对症下药。使用的药物能够有效地控制鱼病直至痊愈,如细菌性烂鳃病可用漂白粉、红霉素、氯杀王等药物进行治疗。2最小有效量原则: 药物达到一定剂量或浓度时才产生效应,这种剂量或浓度称为最小有效量。鱼体能够耐受而不显中毒症状的最大剂量为最大耐受量,即极量,引起中毒的剂量叫中毒量,剂量再大些可引起鱼类死亡,这个量称致死量。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最大耐受量之间的称为治病量,又称安全范  相似文献   

19.
余丰 《水利渔业》2006,26(3):72-72
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引起催产亲鱼死亡的主要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亲鱼在产卵生殖过程中体力消耗大,加上催产药物的副作用,使亲鱼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如果鱼体受伤严重.各种病原体会趁机侵染鱼体,引发疾病,导致亲鱼死亡;二是亲鱼的体质差。性腺发育状况欠佳。或是催产时水温变化幅度较大,以及催产药物的使用剂量不当(剂量过高或过低),亲鱼不能正常产卵或发生难产.并由此引起自身生理活动失调而死亡。  相似文献   

20.
生药炮制是指根据生药的性质与医疗、调剂和制剂的需要而进行的一类特殊加工方法和技术。是祖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古称炮炙、修事或修治,有着悠久的历史。生药炮制可以达到: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烈性或副作用;缓和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提高疗效;改变药物作用取向,引药入经;便于调配、制剂和服用;纯净药物,利于贮藏;除臭矫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