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老芒麦 ( Elymus sibiricus)和诺丹冰草 ( Agropyron desertorum cv.nordan.)种子生产田进行了分期施氮试验和微量元素喷施试验。结果显示 ,春季施氮肥是保证牧草种子获得高产的首要条件 ,而抽穗期再追施一次氮肥可进一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量。 0 .0 5浓度的硼、锰、锌、钼在牧草抽穗期喷施后 ,均产生负效应 ,造成种子减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不同成熟度的老芒麦 ( Elymus sibiricus)和诺丹冰草 ( Agropyron deserto-rum cv.nordan)种子含水量、百粒重和萌发力进行了测定 ,以了解种子成熟度与种子质量的关系 ,为生产中确定收获时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两种牧草种子的萌发力分别在花后 1 0天和1 5天左右开始具有 ,并随着发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到生理成熟期达到最大。种子的休眠程度与发育程度有关 ,老芒麦种子的休眠程度随着种子成熟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冰草种子在蜡熟期时休眠程度明显加深 ,随后又减弱。根据种子成熟过程中水分含量、种子重量以及萌发力变化 ,确定冰草种子的适宜收获时期为水分含量在 1 8% - 2 0 %左右时 ;老芒麦种子的适宜收获时期为水分含量在 40 % - 45 %之间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旱作对水稻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产量与氮磷营养的关系,通过温室微区试验研究了传统水作(CT)、覆膜旱作(FM)和裸地旱作(LD)下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氮磷累积、氮磷收获指数、氮磷生理利用效率等的差异。结果表明:旱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稻生长,降低了稻谷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中的千粒重受旱作影响较小;FM处理的稻谷产量比CT处理下降6.47%,但未达显著差异,另外,氮、磷累积量均没有受到明显影响;然而LD处理产量的下降幅度则达14.9%,且氮磷累积量均明显下降;与氮磷生理利用效率相比,水稻氮磷收获指数对旱作敏感程度更高,FM和LD处理均显著低于CT处理,其中,LD处理下降程度更大。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产量与氮素营养的相关性要高于与磷素营养的相关性。总之,FM处理能有效降低旱作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调控好氮、磷营养,特别是氮素营养有利于旱作条件下水稻生长及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4.
在施有机肥及氮、磷化肥的旱地,用WSC种衣剂处理小麦种子,可增加小麦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及其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能力,使小麦幼苗生长量,尤其是地下部生长量显著增加,旗叶叶绿素含量明显提高,使亩有穗数及亩穗粒数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不同施肥条件下,WSC种衣剂增产效果以化肥区最高,有机肥区次之,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区较低,无肥区增产效果最低,因此旱地施WSC种衣剂应主要用于长期单施化肥地块为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磷钾处理条件下研究红枣光合特性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组合对枣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以及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磷钾适度的条件下,随着氮素施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先增后减,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峰值和最小值都随氮素施入量的增加而升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值在日变化的各个...  相似文献   

6.
于2012—2014年在宁南旱塬区布设旱地冬小麦垄膜沟播试验,研究了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水平对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产量和水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集雨(R)和传统平作(B)两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置高(N+P:270+180 kg·hm~(-2))、中(N+P:180+120 kg·hm~(-2))、低(N+P:90+60 kg·hm~(-2))和不施肥4种施肥水平。结果表明:集雨种植模式在冬小麦生育前期可以显著提高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两年的平均产量较平作提高了10.57%(P0.0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3.83%,肥料农学效率提高了54.99%(P0.05)。施肥对冬小麦生育期土壤水分有明显影响,冬小麦生育前期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土壤贮水量呈增加趋势,生育后期土壤贮水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无论是集雨还是平作种植模式,各施肥处理的冬小麦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但相邻肥力梯度间增幅随施肥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高肥处理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但较中肥处理增产幅度不显著(P0.05),集雨种植中肥处理的肥料农学效率最高,两年平均为3.91 kg·kg~(-1)。由此认为,集雨种植模式配合中量施肥(N+P:180+120 kg·hm~(-2))可显著提高半干旱区旱作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浇水施肥对华北驼绒藜生长及种子生产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浇水、施肥 (尿素 )、喷 KH2 PO4 和喷丰产素及其不同组合对华北驼绒藜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施肥 (尿素 )可以明显提高华北驼绒藜种子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cv. Xinmu No.4)为材料,采用3414施肥试验方案,研究氮、磷、钾配比施肥对苜蓿的产量、品质、根瘤菌数量等的影响,以期为苜蓿生产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配比施肥能够提高苜蓿产量,氮、磷、钾配施的产量均大于对照,合理配比施肥增产高达92.02%;氮、磷、钾配施能够改变苜蓿品质性状,如60kg·hm~(-2)尿素+90kg·hm~(-2)过磷酸钙+30kg·hm~(-2)硫酸钾(N_1P_2K_1)组合,其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最高,分别为18.45%、9.61%,中性洗涤纤维最低,为28.65%,均与不施肥差异显著;施肥能够促进苜蓿根瘤菌生长,提高养分吸收利用率,如不施肥根瘤数量最少,全氮、全钾含量最高的是N_1P_2K_1,其钾肥的利用效率也最高,为56.77%。综合成本-效益分析认为,试验区一年生苜蓿的最佳施肥配比是60kg·hm~(-2)尿素+90kg·hm~(-2)过磷酸钙+30kg·hm~(-2)硫酸钾。  相似文献   

9.
优化施肥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利用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 ~ 2010年,在宁夏引黄灌区分别以宁春11号和宁春16号小麦为供试作物,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OPT)和习惯施肥(CON)对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表观评估了土壤—小麦体系氮素平衡.结果表明,相对于CK处理,OPT和CON都显著提高春小麦籽粒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并促进籽粒N和地上...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更为适合的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于2017—2019年在宁夏暖泉农场开展大田试验,采用三因素对比设计,设置3种不同水稻节水灌溉方式(保墒旱直播MDDS、播后上水旱直播IDFS及覆膜滴灌旱作FMDI),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方式对水稻土壤理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FMDI分蘖期0~10 cm土层日平均地温3 a平均较IDFS和MDDS增加1.7℃(P<0.05);FMDI节水效果明显,在灌溉水平为80%田间持水量条件下,依然可以保持较高的土壤含水量(3年分别为20.1%、19.9%及20.3%);MDDS和IDFS土壤紧实度分别比FMDI平均高出1.74倍、1.77倍;FMDI处理连续3 a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较其他2种耕作处理均有显著增加;FMDI处理有显著增产作用,其3 a经济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最高,与MDDS相比,FMDI的水分利用效率3个年份增幅分别为54.0%、60.0%和56.0%。综上可知,覆膜滴灌旱作(FMDI)方式为适宜该地区水稻种植的蓄水保墒、增温稳温、培肥地力和高产高效的土壤耕作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1.
六种根茎类禾草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6种根茎类禾草的种子产量构成因子作了研究 ,并通过测试单穗种子数、结实率、千粒重及单位面积种子产量等指标对其种子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由结果可知 ,巴顿牧冰草的种子生产性能最高 ,茹莎娜牧冰草的种子生产性能最低 ,其它 4种牧草居中。  相似文献   

12.
新疆棉田化肥资源施用与产出效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相关农业统计和农户调查资料,对新疆棉花生产中化肥施用与产出效率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8 a来新疆棉田化肥投入量在400~450 kg/hm2之间徘徊.当前新疆棉田平均施用水平为429.1 kg/hm2,其中氮、磷、钾养分比例为1:0.63:0.027各地区棉田化肥分配很不平衡.棉田投入化肥的种类较单一,其中二铵为187.1 kg/hm2,占棉田化肥投入总量的44%,尿素为183 kg/hm2,占化肥总投入量的45%.新疆棉田化肥产出效率大都在2.9~3.7 kg/kg(棉花/化肥)之间,其中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兵团略高,为4 kg/kg(棉花/化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等地区较低,分别为2.8,2.5 kg/kg(棉花/化肥).最后对新疆棉田化肥投入应采取的宏观管理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阿维菌素3种农药和科云昆虫诱食剂混用,对于防治大白菜制种田蚜虫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药后1、3、7d的防效比其单用提高8.64~11.77、1.88~8.77、4.34~9.34个百分点,且蚜虫死亡高峰期分别提前了2、4、2d。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和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多功能复混肥对甘肃河西内陆灌区制种玉米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确定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随着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团聚体、EC(电导率)、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含量随之增大,而容重和pH在降低.多功能复混肥施肥量与玉米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产量呈正相关,与单位肥料增产量呈负相关.随着施肥量增加,玉米边际产量、边际利润呈递减趋势,施肥量在1875kg· hm-2的基础上,再增加施肥量,收益出现负值.多功能复混肥与玉米产量间肥料效应回归方程是:y=3043+1.0109x-0.0002088x2,经济效益最佳施肥量(x0)为1875 kg.hm-2,玉米预测产量(y,)为5672 kg· hm-2.在风沙土上施用多功能复混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提高了制种玉米的施肥利润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沙丘部位和不同结皮类型对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采用萌发法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不同部位生物结皮类型的种子库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沙丘部位和结皮类型种子分布特征有一定的规律性:藻类结皮的种子数量、丰富度和多样性均显著高于地衣和苔藓结皮。生物结皮从藻类到地衣和苔藓的演替,有降低种子数量和种子多样性的现象。在不同沙丘部位,沙丘顶部流沙的种子数量和多样性较低,与丘顶流沙相比沙丘底部的藻类结皮显示出较高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沙丘底部的地衣和苔藓结皮与丘顶流沙相比未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背风坡中部的藻类结皮种子多样性较高,显著高于迎风坡中部的藻类结皮。  相似文献   

16.
荒漠化地区优良种质材料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 2 7.3 % ,占西北地区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整个地区以沙漠、戈壁为主。地域总体特点是 :高、寒、旱、瘠 ,干旱缺水是制约西部生态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严酷特殊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林业生态环境建设 ,就必须加强林木遗传育种、种质资源选择、种植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设置传统耕作(CK)、深耕(DT)、粉垄30 cm(F30)和粉垄50 cm(F50)4种耕作措施进行试验,分析了粉垄耕作对马铃薯生理特性、叶片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土壤水分含量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垄耕作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其中F50处理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在0~20 cm和20~40 cm土层较处理F30...  相似文献   

18.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分析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 秸秆覆盖3种覆盖物对旱地棉田土壤环境、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调节土壤温、湿度,协调水热资源利用的同步性;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