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菊花  冬梅 《西藏农业科技》2006,28(4):19-20,10
矮败小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带领课题组,历经10余年,成功创制的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小麦的第二代产品,是首创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育种技术。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可以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进而使群体得到改良,极大地提高育种效  相似文献   

2.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矮败小麦的创制太谷核不育小麦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原基因符号为Tal,它雄性败育彻底,不育性稳定,异交结实率高。  相似文献   

3.
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药剂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药剂对诱导太谷核不育矮败小麦孤雌生殖的影响很明显,诱导结实率为0.06%-2.28%。单生化因子以10mg/L吲哚乙酸,复生化因子以100mg/L对氯苯氧乙酸 50mg/L肌醇 10mg/L2,4-D,诱导效果最好。施药方法以喷施3次的效果最好。通过后代纯系鉴定,孤雌生殖后代在遗传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4.
《农业科技通讯》2006,(8):59-6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仪式在淮阴所隆重举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张保明书记与省农科院常有宏副院长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淮安)”揭牌。矮败小麦是利用我国特有的遗传资源太谷核不育小麦作材料,以“矮变一号”为标记供体,集太谷核不育小麦雄性败育彻底和“矮变一号”降标作用强的特性于一体的一种新型小麦育种工具。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矮败小麦在选育育种材料、建立目标性状基因库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矮败小麦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矮败小麦创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虎渠  刘秉华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12):4127-4131
 阐明矮败小麦创制的过程和其在小麦育种上应用前景,提出矮败小麦育种应用的理论和方法,探讨小麦雄性不育在杂种优势育种上应用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育种专家、博士生导师刘秉华研究员,因在小麦育种历史上作出划时代贡献,而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他历经数年研制成功的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是小麦遗传育种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使我国小麦育种技术研究实现了革命性突破,被认定属国际首创,达世界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俗话说,"麦倒一把草"。往年,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石庄镇的农民在临近夏收时,最怕的就是大风—"病虫害还有治,可风太大了干脆就绝收啦!"当地农民王扶林最近对记者说,"我近年种的小麦‘轮选987’  相似文献   

9.
矮败小麦利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特征特性及其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11.
矮败小麦是我国农业科技界的一项开天辟地的、带有重大自主创新性的科技成果。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育种,可以使数十个甚至上千个亲本的基因进行大规模的反复重组,并不断优化,进而使群体得到改良,极大地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2.
13.
“矮败”小麦是通过太谷核不育基因Ms2(Ta1)和“矮变1号”矮秆显性单基因Rht10紧密连锁而成的附加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对其有关生物学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对“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除不育穗开花状况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穗相似而和普通小麦明显不同外,其余习性均和普通小麦品种基本相同,“矮败”小麦的柱头生活力也长达1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4.
《山西农业科学》2015,(12):1715-1717
太谷核不育小麦作为小麦特异种质资源,是理想的遗传改良工具。总结了山西省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及其衍生种质矮败小麦在品种选育、种质创新、基础研究和群体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取得的育种成就,并提出今后利用矮败小麦开展轮回选择、培育优异新品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附加系89—2343(AABB 4D/4E)与普通小麦7739—3(2n=42)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附加系(2n=43)。选用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育成了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13份矮败蓝粒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蓝粒矮败不育株占22.1%,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77.7%.可能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且连锁紧密;但不同轮回亲本,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7.
矮败小麦雄性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矮败小麦中的可育株和不育株进行了小孢子发育过程的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矮败小麦可育株的花药及花粉的发育与一般小麦相同,具有正常的发育过程。而不育株则表现明显的不正常,败育现象从花粉母细胞分化后直到二核期都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四分体形成以后的小孢子释放期。不育株花药组织发育异常,绒毡层常提早解体,中层组织常发生异常加厚且解体较晚,药隔组织形态结构异常。矮败小麦的雄性败育过程与太谷核不育小麦基本  相似文献   

18.
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和矮秆基因 Rht10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其独特之处在于不育株接受任一非矮秆父本的花粉,后代总是分离出一半矮秆不育一半高秆可育。这在遗传育种中有极其重要的实用价值。为了利用好这个宝贵材料,我们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40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父本四年内连续回  相似文献   

19.
矮败小麦是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材料,它接受非矮秆品质的花粉,后代分离的矮秆株性为雄性不育,非矮秆株为雄性可育。矮败小麦在轮回选择和矮化育种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隔离区内用对氯苯氧乙酸(CPX)、激动素(KT)、秋水仙素(Col)、二甲基亚砜(DMSO)、马亚酰肼(MH)和乙烯雌酚等药剂诱导“矮败””小麦群体的不育株孤雌生殖,连续22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处理药剂中,500mg.L^-1CPX+100mg.L^-1KT+2%DMSO的诱导效果最好,其次是0.2%Col+2%DMSO.小穗剪疑后用药处理比不剪颖处理的诱导结实率高,药剂一套袋可明显提高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