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就40%戊唑醇·多菌灵悬浮剂配方进行了研究,对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及消泡剂等进行了筛选试验,确定了较优配方:戊唑醇30%,多菌灵10%,TERSPERSE2208 4.5%,硅酸镁铝0.9%,尿素3.5%,TanaformS 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配方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等特点,冷贮和热贮稳定性合格,无明显分层现象,流动性良好,悬浮率>90%,有效成分分解率<1%,各项指标均符合水悬浮剂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出防治香蕉叶斑病的适宜药剂,选用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 g/L丙环唑乳油、50%氟环唑悬浮剂共4种杀菌剂,运用田间喷雾的方法,开展香蕉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处理防效最好,2次施药后14 d的防效为84.54%;其次是250 g/L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3.37%;250 g/L丙环唑乳油有效成分225 g/hm2处理防效为71.65%;50%氟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225 g/hm2防效最差,为71.35%。由此说明,18.7%丙环唑·嘧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168.3 g/hm2可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  相似文献   

3.
在室内生测验证具有明显增效的基础上,按照悬浮剂的制备工艺和技术指标控制试验的要求,进行了配方筛选试验,确定了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的配方:29.7%灭幼脲,0.3%阿维菌素,1%NNO,4%农乳1600#,1%农乳500#, 1%凹凸棒土,1.2%拉开粉,0.1%黄原胶,5%乙二醇,0.3%硅酮类,水补至100%。配方产品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质量技术标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阿维.灭幼脲悬浮剂以有效成分180~220 g/hm2防治甘蓝小菜蛾,防效可达73.39%~80.19%吗,优于或等同于1.8%阿维菌素乳油(8.1 g/hm2)、20%灭幼脲悬浮剂(225 g/hm2)的防效,持效期达14 d。  相似文献   

4.
韩凤英  杨慧  杨向黎  秦永梅  刘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0):125-126,140
[目的]筛选白菜软腐病安全、经济、高效的杀菌剂。[方法]采用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4种药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33.5%喹啉酮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第3次药后,4 0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和5 00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对大白菜软腐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均在88%以上;其次为2 000、1 0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和2 500、1 25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防效均在84%以上。500 mg/L 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 mg/L 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1 250 mg/L 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在80%以上;25%氨基·乙蒜素微乳剂的防效较差,极显著低于其他各药剂处理。[结论]本着安全经济有效原则,生产上田间推荐使用剂量是33.5%喹啉酮悬浮剂1 000~2 000 mg/L;47%春雷·王铜可溶性粉剂1 000~1 250 mg/L;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 250 mg/L。  相似文献   

5.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种不同杀菌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研究杀菌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杀菌剂比单剂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3%,极显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较好,2年结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为66.1%。发芽率和出苗率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后能够极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对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小麦白粉病有效防控的药剂,特选用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40%氟嘧菌酯悬浮剂等9种杀菌剂,进行了不同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均有一定的防效,病叶率防效为40.00%~99.31%,病指防效为53.97%~99.42%。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悬浮剂525 mL/hm2、4%四氟醚唑水乳剂1 171.5 mL/hm2、40%环丙唑醇悬浮剂225 mL/hm2、42%苯菌酮悬浮剂300 mL/h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较好,经先后4次调查,病叶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防治附子病毒病、霜霉病、白绢病和根腐病,筛选出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药剂,选用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亿cfu/g)、异菌脲悬浮剂(500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 g/L)、22.5%啶氧菌酯悬浮剂、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6%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和吡唑醚菌...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结冷胶、碳酸钙、多聚磷酸钠、柠檬酸为单因素,制备悬浮溶液,评定不同因素对悬浮体系的悬浮能力及稳定性等性能的影响.并以结冷胶、碳酸钙、多聚磷酸钠、柠檬酸为试验因素,选用L9(34)正交试验,通过对产品的感官评定与方差分析,得出用结冷胶制备悬浮体系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结冷胶0.015%、碳酸钙0.04%...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筛选防治水稻稻曲病高效安全药剂,明确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及对水稻的安全性,开展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45%丙环唑水乳剂、300 g/L苯甲·丙环唑乳油、430 g/L戊唑醇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井冈·枯芽菌可湿性粉剂和1%蛇床子素水乳剂等8种常用杀菌剂防治水稻稻曲病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8种供试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化学杀菌剂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生物类杀菌剂,其中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用量168.75 g/hm2处理对水稻稻曲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4.1%,对水稻的保产率达8.2%。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在生产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但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以延缓稻曲病菌产生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17600IU/mg苏云金芽孢杆菌浓悬浮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常用的农用助剂,通过正交试验对苏云金芽孢杆菌17600IU/mg浓悬浮剂配方进行了研制。结果表明,240g80000IU/mg苏云金杆菌原粉,4g苯甲酸钠,40g木质素磺酸钙,10g硅酸镁铝,加水定容至1000mL,搅拌均匀,调节pH值至4.5,用砂磨机研磨1h,得到的产品悬浮率为90%,流动性、分散性均较好,生物效价为20365IU/mg,(54±1)℃的恒温箱中热贮两周后生物效价为15624IU/mg,生物效价分解率为23%。  相似文献   

11.
12.
Copper in hai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受铜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方法。[方法]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受铜浓度胁迫的微生物进行筛选分离以及驯化。[结果]分离得到4种不同菌株,其中MD1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4 000 mg/L,MD2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6 000 mg/L,N1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1 000 mg/L,ML菌株的铜耐受极限为8 000 mg/L。经TAS-990F火焰原子分光光度计检测后其对铜离子吸附能力依次为10.420、16.884、9.764、23.309 mg/g。[结论]ML菌株能较好地生成菌胶团,可作为耐铜微生物工业化生产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铜浓度下玉米间作豌豆对土壤铜的吸收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玉米间作模式对铜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玉米||豌豆和玉米单作种植模式对不同铜浓度(0、100、200、400、600 mg·kg-1)处理下玉米地上部与地下部的铜含量与铜累积量、铜富集与转运系数、土壤全铜和有效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间作和单作模式中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高的处理均为铜浓度200 mg·kg-1,而玉米地上部铜含量最低的处理在单作模式下是铜浓度600 mg·kg-1,间作模式下是100 mg·kg-1。相同铜浓度下,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模式,其中降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降幅为49.4%;而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下部铜含量均显著高于单作模式,其中增幅最大的为铜浓度100 mg·kg-1,增幅为105.4%。间作模式的玉米地上部富集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而地下部富集系数均显著高于单作。从种植系统整体来看,除铜浓度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处理中间作玉米铜累积量均低于单作玉米,但差异不显著。除铜浓度0 mg·kg-1和400 mg·kg-1处理外,其余各铜浓度处理下,间作玉米富集系数均低于单作玉米,且所有间作模式的玉米转运系数均显著低于单作玉米。相同铜浓度下,不同玉米种植模式对土壤全铜和有效铜没有产生显著影响。总的来说,玉米间作豌豆能增加玉米地下部铜含量,降低玉米地上部铜含量,在提高间作系统总的铜累积量的同时,降低了铜元素从玉米地下部向地上部的转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大棚土培盆栽试验研究4个不同品种西兰花对Cu的吸收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中添加Cu浓度的提高,西兰花花球和根部中的Cu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不同浓度处理下,花球中的Cu含量高于根部;4个品种西兰花花球的Cu含量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均呈线性正相关;4个品种对Cu吸收能力表现为"耐寒优秀">"台绿1号">"浙青95">"海绿"。综合而言,西兰花是对Cu吸收富集能力较弱的作物,在铜污染区可以作为低积累的蔬菜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日粮铜水平对鹅血液和组织中铜含量的影响,试验将1周龄的四川白鹅随机分为4组,1、2、3、4组分别饲喂铜水平为39.55,127.60,194.75,255.22 mg/kg的日粮,在鹅4,6,8,10,12周龄时对血液、肝脏、胸肌和皮下脂肪中的铜含量进行测定,然后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分析日粮铜水平、周龄与性别三因素对鹅血液和组织中铜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对鹅血液、肝脏中的铜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2组(饲喂铜水平为127.60 mg/kg日粮)鹅胸肌铜含量显著高于1组(饲喂基础日粮,铜水平为39.55 mg/kg) (P<0.05),4组(饲喂铜水平为255.22 mg/kg日粮)鹅皮脂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另外,周龄对鹅血液、肝脏、胸肌和皮脂中的铜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性别因素对鹅血液和组织中的铜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铜暴露对小鼠海马组织铜含量、铜代谢相关酶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为深入研究低剂量铜暴露的神经毒性作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选择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小鼠饮用蒸馏水,试验组在饮用水中添加0.13 mg/L氯化铜,连续饮用3个月,研究长期低剂量铜暴露对小鼠海马组织中铜含量、铜代谢相关酶表达及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海马中的自由铜及结合铜含量均显著升高,而铁、锌、钙离子含量在海马中均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海马组织中铜蓝结合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蛋白硝基酪氨酸水平显著升高,8-羟基脱氧鸟嘌呤荧光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长期超低剂量铜暴露可导致铜在脑组织中聚集,但不影响铁、锌、钙和镁的含量;长期低剂量铜暴露可导致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形式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代谢的影响。选取40只75日龄的健康雌性银狐,随机分成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甘氨酸螯合铜(Ⅰ组)、蛋氨酸螯合铜(Ⅱ组)、硫酸铜(Ⅲ组)、柠檬酸铜(Ⅳ组),添加水平以铜计均为30mg/kg,基础日粮中铜含量为5.47mg/kg。4组雌性银狐分别饲喂添加不同铜源的日粮,预饲期7d,试验期57d。结果表明,不同铜源对育成期雌性银狐铜采食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Ⅳ组略高于其他组;对粪铜排出量、铜消化率均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Ⅰ组粪铜排出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铜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Ⅱ组和Ⅲ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与Ⅰ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毛铜沉积量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Ⅳ组最高,然后依次是Ⅰ组、Ⅲ组、Ⅱ组;对全血铜无显著性影响(P0.05)。本试验条件下,从铜消化利用与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育成期雌性银狐日粮中添加柠檬酸铜更有利于铜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9.
铜胁迫下垂序商陆的生长响应和铜富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在Cu胁迫下生长响应及其对Cu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低浓度Cu处理对垂序商陆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Cu≥900mg/kg时胁迫作用才明显表现,株高和根长开始降低,且耐性系数均>0.8,表明垂序商陆对Cu有较强的耐性。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u的最高含量分别为74.74mg/kg和44.58mg/kg。植株地上部和根部Cu的最高累积量分别为134.59μg/株和107.47μg/株。除Cu最高浓度处理外(1 200mg/kg),各处理迁移系数均大于1,表明垂序商陆有较强的将Cu从根部转运到地上部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