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吕丹丹 《吉林农业》2011,(3):29+31-29,31
文章通过构建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依据对苏北淮安市涟水县225位稻农的调查,分析了稻农对转基因水稻的认知、种植意愿和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稻农种植水稻的时间、稻农的家庭收入、转基因水稻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以及国家主权的危害、高产等都对转基因水稻的种植意愿有着正的或负的显著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转基因水稻种植和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稻作为凌海市的主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为了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的优良新品种,同时为稻农选择品种及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2010年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10个新品种,安排了2个点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3.
<正>水稻作为凌海市的主产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为了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的优良新品种,同时为稻农选择品种及大面积推广提供可靠的依据。2010年凌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了10个新品种,安排了2个点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稻农禀赋对低碳农业技术采用的影响,基于对浙江省水稻主产区稻农的抽样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回归模型等方法,研究稻农禀赋对其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稻农个体禀赋中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村干部对其低碳技术采用行为呈显著正向影响,而稻农年龄则呈显著负向影响;稻农生产禀赋中是科技示范户、参加培训次数越多、水稻种植规模越大的稻农采用低碳农业技术的概率越高。建议从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升稻农资源禀赋和提升低碳技术精准性三个方面促进稻农低碳农业技术采用。  相似文献   

5.
探索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对于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传统散户和江苏省种稻大户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分析两类稻农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异同。结果表明,影响传统散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家庭人均年收入、现有住房价值、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影响种稻大户采纳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因素分别是受教育程度、水稻种植面积、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提供机械补贴、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是共同的影响因素,性别、家庭人口数、现有住房价值只影响前者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水稻种植面积、是否提供机械补贴、土地流转只影响后者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纳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两类稻农的受教育程度;促进两类稻农积极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在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时应将传统散户中的男性稻农作为先行推广目标,坚定不移地对种稻大户提供农业机械补贴;审慎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农户对稻作方式的选择已经成为影响江苏省乃至全国水稻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江苏省苏南、苏中及苏北地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调查数据,运用AHP法构建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评判系统,对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更倾向于选择直播稻,影响农户稻作方式选择意愿的主要因素有稻作方式的劳动力投入量、农户对水稻种植态度、稻作方式劳动强度、水稻生产服务组织发展水平、农户水稻种植规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机插稻推广应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稻农"双改单"行为反映了农户水稻种植模式选择动态变化过程,既受经济历史条件的影响,也受地块本身特征的制约。基于长江中下游地区4省稻农入户调查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从地块层面的微观视角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稻农常用的种植模式及其种植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有单季稻和双季稻2类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和社会化服务节约了稻农劳动时间,农户倾向于种植双季稻。地块特征是影响稻农种植模式选择的重要因素,丘陵水田、离家距离近、土壤质量高、非冷浸田地块,农户倾向于种植双季稻;灌溉条件差和机器通达程度低,农户倾向于种植单季稻。家庭可用农业劳动力少和种粮商品化程度低,农户倾向于种植单季稻。因此,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可以从提高水稻综合机械化率和社会化服务水平、土地整治和培育种粮大户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近5年来水稻平均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占粮食作物面积和总产的28%和38%左右,水稻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稻农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省工节本许多稻农们采用了较为粗放的水稻抛秧、直播的种植方式。但就全国大多数稻区来讲,推广普及水稻机插秧技术仍是提高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提升水稻种植综合效益的可靠技术路径。1水稻机插秧技术技术分析水稻机插秧具有作业效率高、能满足水稻种植农艺要求、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农村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为提升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采用长江流域12个省(直辖市)的1430个农户水稻生产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和效率损失模型,对比经营特征和区域特征等因素,分析农户不同年龄段特征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长江流域水稻种植农户老龄化现象普遍,农忙时节劳动力相对不足;受体力及人力资本限制,老龄劳动力的技术效率高于年轻农户;增加当前结构劳动力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并不能有效带来水稻种植产出增加。对比看来,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劳动力平均技术效率水平最高;下游地区中年农户技术效率水平最稳定,部分地区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仍有提升空间。老龄农户当前流入土地比率大于年轻农户,但未来土地流转倾向低于年轻农户;文化程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人次、专业协会、农资经营部门和农技推广部门等变量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而是否为村干部、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兼业情况、基层信息服务站及地方政府等变量则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建议】应客观认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因素对稻农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从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劳动力回流、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健全农业信息发布机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稻农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基础产业,我国水稻种植技术发展也日趋成熟,在科技发展下,农业发展技术也取得了长足进展。相比传统人工栽培,机插技术不仅有效地降低人工投入、还能使该地区水稻达到高产高效的效果。以我国苏北地区水稻机插技术为例,分析了当前机插技术对水稻的种植优势,阐述了机插水稻的种植要点,总结了水稻机插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步骤及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水稻生产30年地域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佴军  张洪程  陆建飞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6):3446-3452
【目的】分析江苏省1980—2009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探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对江苏省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影响,为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09年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探讨江苏省近30年水稻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近30年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快速减少,苏中地区略有减少,苏北地区快速增加;水稻单产区域差异减小,苏南地区水稻单产优势逐步削弱,苏中地区成为当前江苏省水稻生产的单产优势地区,苏北地区与苏南地区、苏中地区的单产差距逐步缩小;苏南地区水稻总产在江苏省的比重不断下降,苏北地区在全省水稻生产中的比重明显上升。【结论】种植结构调整和耕地面积变化是江苏省水稻种植面积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其中种植结构调整是主导因素;水稻单产的区域变化是耕地质量变化、气象因子和社会因素等综合影响的结果;苏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了该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的下降和单产优势的削弱,促使江苏省水稻生产的重心由苏南地区逐步转移到苏北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描述统计法和Probit模型对苏南和苏北2个区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水平、人均耕地面积、家庭收入、特殊社会经历是影响土地征收意愿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在提高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农民受教育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人口非农就业、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等方面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地域格局特征,采用遥感、格网和Morans Ⅰ指数等方法对江苏省近年小麦生产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江苏省小麦种植面积都存在很强的地域聚集效应,且聚集和连片程度逐年增强。至2017年,小麦面积高聚集区集中分布在淮河和灌溉总渠以北,徐州以东,低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苏州以西; 2013年以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大幅度压縮了小麦生产规模,苏中地区较大幅度削减了小麦生产规模,苏北小麦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苏南地区小麦调减范围主要集中在宁镇扬丘陵区,苏中调减的是里下河养殖区,苏北调减的是徐州、连云港丘陵山区。2013年以来江苏省小麦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宜江苏小麦生产的地域空间格局。上述结果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Based on the land use change data obtained from me interpretauon of remote sensng images in 1985,1995,2005 and 2008,the research applie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arkov chain and ESDA method,and took cultivated land patch as the basic unit of landscape.A comprehensive measure of the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was made in Jiangsu counties and its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ecology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①The overall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Jiangsu Province presents that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are low,the interior of the west is high,the fragmentation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Jiangsu is high,while the fragmentation of mid-Jiangsu is low.②The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most area of southern Jiangsu and midJiangsu showed an upward trend,while the fragment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northern Jiangsu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from 1985 to 2008.The degree of agglomera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s weakened continuously,the area of high value agglomeration is decreasing and the trend of "polarization" is weakening.③Topographic condition is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ifference pattern.The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cultivated land and the scale of urban land use plays a role on the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index,among them,the chang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scale has the most significant effect on cultivated land fra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5.
江苏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的路径与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农业生产化肥减量施用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利用1996—2015年江苏省农产品成本收益汇编资料和农村统计年鉴面板数据,研究江苏省主要粮食作物(籼稻、粳稻、小麦、玉米)和经济作物(油菜籽、棉花、桑蚕茧和蔬菜)的种植面积、化肥施用总量和化肥施用强度对农业生产减量施用化肥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14年江苏省的化肥施用强度以桑蚕茧和蔬菜作物最大,分别为50~60kg/667m~2和40~50kg/667m~2;棉花和粳稻其次,为30~40kg/667m~2;小麦、玉米和中籼稻第三,为20~30kg/667m~2;油菜最小,为20kg/667m~2左右。2)2014年江苏省的小麦、粳稻、蔬菜和其余5种作物的播种面积分别占总播种面积的30.72%、24.83%、16.61%和27.84%,化肥施用量分别占其总用量的25.21%、27.58%、21.71%和25.5%。3)针对江苏省化肥施用现状,提出了降低化肥施用强度、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增强作物轮作体系等化肥减量施用可行路径。4)化肥减量施用措施的重点是控制小麦、粳稻等粮食作物,蔬菜、桑蚕茧等经济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并优先控制苏北地区农作物的化肥施用强度,完善减量施肥的相应法律法规,加强化肥施用量制度的建设,运用市场机制等完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仇文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15-12718
当前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农村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苏中地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策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7.
苏北沿海地区啤酒大麦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北沿海地区具有啤酒大麦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其是全国优质啤酒大麦主产区之一。通过对啤酒大麦科学施肥原则的阐述,提出了当地优质啤酒大麦科学施肥的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对苏北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苏北农民的收入呈现来源多元化、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与江苏其他地区相比,收入差距在逐步拉大;苏北农民市场参与和外出就业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苏北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毛广雄  柏娟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5121-5123
由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苏北城市化水平滞后于江苏全省,呈现出城市化水平低、结构性矛盾突出、城市辐射能力弱等基本特征。剖析苏北城市化水平滞后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并从实际情况出发,建议选择集中城市化发展模式,加快工业化进程,积极培育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等措施加快苏北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翁爱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899-2900
劳动力素质是苏北与苏南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的最主要因素。只有抓好苏北农村基础教育和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才能全面提升苏北农村劳动力素质,这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