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对适于金针菇F81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筛选研究,结果表明,其适宜的液体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麸皮2%、KH2PO4 0.1%、MgSO4 0.05%、VB10.1ug/ml、VB20.5ug/ml;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6~8,培养温度25℃,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2.
白色金针菇F81液体菌种培养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白色金针菇F81菌种培养的液体培养基为:玉米粉2 %、麸皮2 %、KH2 PO4 0 .1%、MgSO4 0 .0 5 %、VB10 .1μg/ml、VB2 0 .5 μg/ml;适宜摇瓶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值6~8,培养温度2 5℃,培养时间8d。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的液体菌种。[方法]从工厂化生产的菌株与二级液体菌种培养基的筛选,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的优化及金针菇液体菌种在工厂化生产的应用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在4个金针菇工厂化生产菌株中,金针菇工厂化生产的液体菌种开发宜以F白"18"为出发菌株;二级液体菌种的培养基宜为马铃薯15%、麸皮7%、蔗糖2%、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05%;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0%,转速150 r/min,温度23℃,pH自然,发酵罐培养时间结束点和适宜的菌龄均为144 h;在工厂化生产应用中,液体菌种较固体菌种发菌速度快,生产周期缩短9 d,生物转化率提高了6.38百分点。[结论]该研究可为金针菇工厂化生产所需液体菌种的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索好飞  王兰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744-5745,5818
[目的]为了改变金针菇生产周期长、常规消毒药剂残留量大、对人体的刺激严重等缺点。[方法]试验设置臭氧消毒+液体菌种、甲醛消毒+液体菌种、臭氧消毒+固体菌种、甲醛消毒+固体菌种4个组合处理,以甲醛消毒+固体菌种为对照研究比较了臭氧和液体菌种的应用技术。[结果]臭氧+液体菌种组合比对照菌丝长满培养袋时间短10 d左右,产量和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污染率下降。[结论]液体菌种和臭氧消毒在金针菇生产上是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两种金针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叶会 《农技服务》2009,26(6):69-69
以两种液体培养基的配方进行研究,通过对比试验和分析得出了两种配方的优缺点及使用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金针菇杂交19为材料,在发酵罐中采用通气式培养的方法,对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的适宜温度、pH值、溶氧量等环境因子分别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建立了生物量与温度、pH值之间的回归模型,明确了最适宜的温度为22.3℃,pH值为6.36,溶氧量的下限为正常值的10%。据此建立了金针菇菌种液体培养生物量随时间的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是城乡居民喜食的一种功能食品。本试验采用深层发酵法培养金针菇液体菌种,然后将菌种接入固体栽培料中,观察它的出菇情况,为缩短发菌周期,在本地区合理栽培金针菇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1金针菇菌种购置及生产用主要设施设备 1.1主要设施接种室、培养室、操作室、贮藏室,其面积大小以生产规模而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究新型菌种,推进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的进程。[方法]首先对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的最佳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之后,对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和常规液体菌种的菌丝形态、菌丝球浓度、还原糖含量、基质降解酶活力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最佳原料为木屑粉。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菌球浓度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68个·mL~(-1),且菌球浓度远高于常规液体菌种。金针菇固体液化菌种还原糖含量在第4天达到最大值18.626g·L~(-1),比常规液体菌种提前1天;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漆酶的活力均在第5天达到最大值后趋于平衡,且培养期间均高于常规液体菌种。[结论]固体液化菌种在菌球数量、基质降解活力和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常规液体菌种。  相似文献   

12.
采用白金针菇8903菌株进行工厂化袋栽生产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白金针菇对未处理的木屑的消化吸收能力差,菌丝培养中后期易吐黄水,原基偏黄,推迟开袋5~7 d,菇体基部淡黄,产量低,品质差;新鲜蔗渣营养丰富,子实体产量质量均优于长期露天堆放蔗渣;菌包料高14 cm可满足营养需求;光照(40 W日光灯)20~24 h可提高平整度,又可增产和提高品质;白金针菇对黄色光较敏感,绿色光次之,而对红色光则不敏感,以黄色光诱导效果佳。  相似文献   

13.
发酵工业菌渣代料栽培金针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发酵工业废弃菌渣栽培金针菇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添加工业废弃菌渣的金针菇生长速度快,长势好,生育期短,子实体商品性状好,金针菇产量、生物学转化效率及子实体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高39.5%、22.5%和3.64%,其重金属含量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低盐固态发酵酿造酱油风味较差的问题,通过后期添加优选的嗜盐乳酸菌和耐盐酵母,进行有机酸发酵和醇酯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酱油多菌种混合阶梯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质水解完成后,浇淋盐水降温,接入1%的乳酸活化种子液,在35℃下有机酸发酵7d;有机酸发酵完毕,浇淋盐水降温,添加0.5%的鲁氏酵母种子液,15 d后按1∶1的比例加入蒙奇球拟酵母种子液,醇酯发酵35 d.在此工艺条件下酿造的酱油,无论是感官指标还是理化指标都比未添加乳酸菌、酵母菌以及仅添加乳酸菌或酵母菌发酵的酱油好,其乳酸和总酯的含量明显提高,甚至可与日本特选酱油相媲美.  相似文献   

15.
以甜高粱茎汁为原料,采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对其进行发酵生产酒精。当甜高粱茎汁液糖浓度为28.0g·100mL-1,以酒精得率为指标,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确定甜高粱茎汁中营养盐的最适添加量为(NH4)2HPO40.20%、MgSO40.10%、CaCl20.10%。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酒精得率可达到93.0%,酒精度可达14.1%(v/v)。  相似文献   

16.
榆黄蘑液体菌种的发酵工艺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 ,作为液体菌种应用时 ,榆黄蘑发酵培养的适宜碳源为葡萄糖和玉米粉 ,适宜氮源为酵母膏和豆饼粉 ,最适培养温度 2 5℃ ,4 8h前为其适应期 ,4 8~ 96h为增殖生长期 ,其后生物量既可达 30g·10 0mL-1(鲜重 ) ,经检验合格的醪液便可作为液体菌种利用 ,较传统固体种定植早 ,萌发点多 ,发菌速度快  相似文献   

17.
催产药物和剂量的选择是实现鱼类规模化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12目116种)催产药物种类、剂量等的使用情况,总结鱼类人工繁殖机理及催产药物使用的一般性方法和规律,并指出新养殖种适宜催产药物、包埋缓释技术和基因调控等是未来催产药物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主要养殖经济鱼类人工繁殖生产和科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寻找金针菇新的栽培原料,增加红麻种植的经济效益,进行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试验。通过测定不同营养条件下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率和生物学效率,确定红麻副产物栽培金针菇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红麻副产物培养基pH为 6.5,培养基中含麻骨50%、氮源30%、水分67.5%,且添加0.5%石灰粉、0.5%碳酸钙和1%白糖时栽培金针菇的生物学效率最高,达111.0%;红麻骨培养基上的‘金杂19’出菇齐,生物学效率可达106.7%,‘长白201’出菇早,色泽好,生物学效率约为101.6%。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的深层液体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菌株的发酵曲线表明,培养48~96 h为其增殖生长期;茵龄试验表明,80 h摇瓶菌种活力优于100 h和130 h者;发酵罐中试培养中,65 h生物量即达33.7 g·mL-1(鲜重);醪液作为液体菌种,产量及菇形正常,发茵期缩短1/3,且现蕾期较早,从醪液中可提取营养浓缩液及粗多糖粉.浓缩液含氨基酸555.38mg·100mL-1,多糖含量≥6.0mg·mL-1,可溶性固形物≥13%,急性毒性试验证明无毒,重金属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动物实验证明其具有显著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20.
稀土微肥在金针菇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使用不同浓度的稀土微肥拌料按常规栽培金针菇的试验,结果表明:农用硝酸稀土浓度为50 mg/kg时,促进菌丝生长、出菇整齐,产量较对照提高26.1%.用50 mg/kg稀土微肥处理过的金针菇,菌盖小,菌柄长而粗,菌柄基部呈淡黄色至褐色,经济性状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