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一、机械化旱作农业技术基本内容及配套机具 旱作农业区主要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作物种植业,因为降水有限,水资源数量少、作物水分亏缺量大,土壤耕作措施以纳水保墒为中心,采用"纳秋水、增春墒、保秋墒、抗春旱"的耕作措施,建立土壤水库,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相似文献   

2.
土壤耕作制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拉动链.因此,长期以来我省广大农机、农业科技工作者,始终对土壤耕作制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以松为主,松、免、耙、旋碎茬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在种植业方面向前跨越了一大步.随着科技进步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发展,农机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要如何发展和提高土壤耕作制,使其更加适应旱作农业的特点和质量效益型农业的内在要求,是摆在农机科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齐哈尔市地处黑龙江省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多风沙地区,十年九春旱,以往靠人力畜力相结合进行扣种、埯种,耕作粗放,作业效率低,出苗质量差是造成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齐市地区无霜期短,春天多低温、干旱的自然条件,采用机械化精少量播种技术,是提高效率,争积温、抗低温,抵御灾害,减少损失,降低劳动消耗,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西部风沙干旱半干旱区幅员面积大,耕地面积多,该区域积温、光照、无霜期相对充足,但降水偏少,土壤贫瘠,风沙扬尘现象突出,土壤沙化、碱化和风蚀日趋严重,严重制约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建立技术路线明晰、技术流程简洁、技术模式易学易用的保护性耕作推广理念和原则,是吉林省保护性耕作面积稳步扩大和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基于...  相似文献   

5.
秸秆富含提高土壤肥力所需的N、P、K等多种营养元素,它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繁衍,促使土壤松软,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所以推行秸秆还田对建立生态农业,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然而,传统的秸秆还田靠人工将秸秆铡短,经旋耕机旋耕后还田。因在农忙季节,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且埋草效果差,耕作质量不理想,不够符合插种要求,所以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铧式犁耕作方式在新疆的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这种耕作方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尉犁县塔里木乡建立了试验田,研究冬小麦保护性耕作体系对作物产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含水量,保护性耕作对地温的降低作用应该引起重视,免耕覆盖的保护性耕作体系可以在尉犁县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1抗旱耕作法(1)垄作。垄作是一种行之有效并长期沿用的防旱防涝耕作法,具有提高地温、防止风蚀等作用。据测定,垄作比平作可增产14.2%,土壤风蚀量可减少90%以上。(2)砂田。砂田就是用砂覆盖农田地面,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据调查测定,春旱时砂田土壤  相似文献   

8.
深松与增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松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中的一项措施,是保水抗旱、储存雨水的耕作方法,由于多年联合整地旋耕作业,其耕深只有14~16cm,土壤形成坚实的犁底层,造成雨水不能迅速渗入地下储存,农作物根系浅,吸不到深层土壤的水分,作物抗倒伏能力和抗自然灾害能力下降。春旱时秧苗生长缓慢,造成  相似文献   

9.
正土壤耕作是根据作物发育和生长对土壤的要求及土壤特性,利用机械或非机械方式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和理化性状而采取的一系列耕作措施。土壤耕作对改善土壤环境,协调土壤中各肥力因素间的矛盾,充分发挥耕地生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采用适宜的土壤耕作技术,对减轻劳动强度、节约能源、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模式下,取消铧式犁翻耕,深松作业是代替铧式犁翻耕的有效技术措施,也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保护性耕作主要靠作物根系和蚯蚓等生物松土,但在实施保护性耕作的初期,土壤的自我疏松能力不足,由于作业时机具及人畜对地面的压实,有些土壤还是有疏松的必要,但不必每年深松。深松机械化技术是指使用深松机械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使雨水渗透到深层土壤,增加土壤蓄水能力,且不翻动土壤,不破坏地表植被,减少土壤水分  相似文献   

11.
自1999年开始,山西省偏关县在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秸秆覆盖、少耕、免耕的基本原则下,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全县2079km^2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7%,水分利用率增加了23.5%,土壤有机质共增加了0.08g/kg,全氮增加了0.11g/kg,增收节支为630元/hm^2,增幅在23.8%。6年来,偏关县积极探索出了适合当地乃至高寒地区一年一作种植玉米、谷子、糜黍、豆类、油料轮作倒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农机具之友》2005,(2):42-42
该系列机型(配套动力:55—360马力)对土地实行最大限度的保护性耕作。首次采用鹅掌式全方位深松部件,作业原理为平切抖动土壤,土壤不翻转,上下层不混层,减少水分流失,利于增产。一次进地达到播种状态,减少进地次数,减少支出,耕幅宽、效率高、牵引功率小、油耗低。建立黑色土壤水库,更好地利用秋冬雨、雪水,以利于抗春旱,保全苗,为秋季的丰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文章论述了宿根蔗生产可减少农机进地次数和作业环节,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育地力,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的条件和内在要求;提出了对科学管理宿根蔗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推广的五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原冷凉地区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践及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近年来农业部着力推广的一项新的农业耕作技术。冷凉地区“西北风沙源头区”保护性耕作带项目实施中,通过技术整合、机具改进后,试验示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技术体系在一年一作春小麦、甘蓝性春油菜种植方面得到进一步完善,因地制宜采用机械措施在免耕播种作业中形成种沟,有效地解决了高寒地区春旱缺墒和雨水聚集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知识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原因由于传统农业的过度耕作,加剧了旱作地区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提高雨水利用率,是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又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是发展旱地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的办法。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特征是不采用铧式犁翻耕土壤,用30%以上的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免耕播种施肥,配以深松和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保护性耕作的主要好处(1)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由于作…  相似文献   

16.
免耕播种法从专业的角度讲,就是保护性耕作种植方法,是不使用铧式犁翻耕土壤,且以地面有秸秆覆盖物为标志。基本要求是在秸秆覆盖的地面上,尽可能少的搅动土壤进行直接播种,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和层次。免耕播种有节能、省工、增产的效果,且对防止土壤侵蚀和保持水土方面有显著作用。免耕播种利用作物、土壤生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之形成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一是生物耕作代替机械耕作;二是秸秆覆盖代替翻土覆盖;三是化学除草代替中耕除草。  相似文献   

17.
庄稼长的好坏,关键是看土壤是否疏松,是否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水分和热量,而土壤中的营养、水分和热量是靠疏松的土壤耕层保证的。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作物生长的理想环境——上实下虚的土壤结构。从这一理论出发,本质上要求对土壤必须进行深松。由于传统耕作习惯的原因,多年用机械连续翻耕,实行的是浅层耕作,形成20cm以下犁底硬土层,造成作物生长的严重障碍,并易旱、易涝。要想打破犁底层,必须有大功率动力机械才能解决深松问  相似文献   

18.
一、耙秸轮耕土壤耕作制的建立 鉴于当前在粮食作物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矛盾,我们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条件下,以机械化为手段,采取秸秆直接还田的“培肥”和以耙代耕、耙耕交替的“少耕”相结合的方法,创建了在翻耕基础上,连续耙秸两年,翻耕一年,以三年为一周期的耙秸轮耕新型土壤耕作制。 多年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粑秸轮耕土  相似文献   

19.
铜川市地处陕西渭北旱塬,属关上平原向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种植制度以一年一作冬小麦和春玉米为主,干旱多发、土壤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因此,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肥力是实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免耕为对照,研究茶园机械耕作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单螺旋有机肥耕作施肥机耕作(YG)、单螺旋颗粒肥耕作施肥机耕作(KG)、C-6耕作机耕作(CG)、KM3CG-30茶园翻耕机耕作(FG)5种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30cm土层土壤紧实度、容重、孔隙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相比,单螺旋有机肥耕作施肥机、单螺旋颗粒肥耕作施肥机耕作深度最深,对0~30cm土壤紧实度、土壤总容重、孔隙度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且单螺旋颗粒肥耕作施肥机作业效果略优于单螺旋有机肥耕作施肥机;C-6耕作机耕作宽度最宽,对0~10cm土壤总容重降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