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螺旋喂入割前脱粒微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丘陵山区小地块水稻机械化收割的需要,设计了一种双螺旋喂入、纵置滚筒式割前脱粒水稻联合收割机,整机由履带底盘、双螺旋喂入装置、纵置式摘脱装置、输送清选装置和切割铺放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割前脱粒收获方式,整机功耗低,体积小,总损失率小,对田间道路适应性强,非常适合丘陵山区小块水稻田的水稻收获。  相似文献   

2.
1.正确选择油菜联合收割机 选择和使用油菜联合收割机应考虑收割机的性价比.宜选用兼用机型,即通过更换一些部件、装置能实现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收割的机型,这样能降低购机及使用成本,提高机械作业效益.如可以更换专用割台的履带自走式全喂入稻麦、油菜联合收割机,专用割台是在原稻麦联合收割机割台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而成的,即加长割台,降低拨禾轮转速,增大直径,增加侧边纵向切割装置.凹板、风扇及筛子等结构参数和运动参数也有所改变.另外,机械收割油菜后可将油菜秸秆粉碎,作为有机肥料直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3.
脱粒装置是联合收割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整机和其它部件的工作性能。参考国内外各类脱粒分离、清选装置的组成特点及改进思路,分析了现阶段各种梳脱式割前摘脱联合收割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上复脱分离、清选装置的相关参数及工作环境,考虑到梳脱式联合收割机收获工艺与传统全喂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明显不同,对割前摘脱联合收割机上的复脱分离、清选装置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对提高我国现阶段联合收割机的工作性能,加速新老产品的更迭,以及新型脱粒装置的研制具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1概述珠江-15BS联合收割机是珠江-15自走式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的系列产品。该机器具有双层切割装置,特别适用于收获高产、秆高的稻麦。在要求低割茬和含杂率低的地方也很适用。因为珠江-15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将割台所切割下来的作物,全部通过中间输送装置送入脱粒装置,所以在收割高产秆高的稻麦,并按农艺要求低割茬作业时,生产率明显下降。为此,珠江-15BS联合收割机应运而生。2珠江-15BS联合收割机的整机结构及参数该机整机结构见图1。图1 整机结构组成1双层收割台 2中间输送 3脱粒清选装置4底盘 5电气液压系统 6发动机  该…  相似文献   

5.
正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保持了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由于其独特的作物夹持,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使其在收割方式,脱粒质量,功耗方面明显好于全喂入式机型,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几年来,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在全国广大农村使用的越来越多。因此,为了提高联合收割机的生产效率,减少作物收获损失,保证收获质量,就要按照规定对其进  相似文献   

6.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以其独特的作物夹持方式、脱粒方式和相应配套技术的应用,从而在脱粒质量、功耗等方面明显好于全喂人联合收割机.但是,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在收割作业中有时会出现脱粒不净的现象,为此下面介绍一下预防脱粒不净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1小型全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迅速得到推广浙江省自1994年起,小型全喂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在研制开发成功后得以迅速推广。据宁波市统计(996年拥有量占全省的43.7%),该机1995年仅71台,占总量的6.0%,1997年增加到1456台,占总量的51.4%.在1997年新增的m59台联合收割机中,小型全喂人自走式占到90.5%,达958台;半喂人式机由于没有廉价适用机型已全面萎缩;全喂人背负式机开始停滞发展,部分桂林IV型机,农户自行把割台部分拆下改装为履带自走式.2小型全喝人自走式联合收到机适合农家使用(l)机型小.该类机型外形尺寸,长度…  相似文献   

8.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是指割台切割下来的作物仅穗头部进入脱粒滚筒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机保持了作物茎秆的完整性,减少了脱粒、清选的功率消耗,并且作业效率高,油耗低,节约能源。本文介绍了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漏割和收割作物输送困难的故障原因与排除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联合收割机的收获工艺过程是将带穗作物茎秆切割下来 ,然后通过输送装置把作物输送到脱粒和清选装置 ,脱粒、清选负荷很大。尤其是收割水稻时 ,因为水稻产量高、含水量大 ,极易造成堵塞、脱粒不净、损失率高 ,且谷粒难以分离。为解决传统联合收割机的收获工艺问题 ,近年来 ,梳脱(又称割前脱、捋穗、撩穗等)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由于采用了先脱粒后切割与传统相反的收获工艺 ,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1)生产率高 ,尤其是当作物潮湿时 ,收获效率可显著提高。(2)可获得完整的茎秆 ,做副业加工原…  相似文献   

10.
谷物联合收割机工作时,降下收割台,分禾器插入谷物,把待割的与不割的谷物分开。待割谷物在拨禾轮的作用下,进入切割器被切割,继而被喂入装置送入后面的脱粒、清选装置。  相似文献   

11.
上海ⅡB—A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是在上海ⅡB型收割机的基础上,对脱粒清选机构进行改进,增加了双圆筒筛清选装置的改进机型。它与上海—50型、上海—504型等轮式拖拉机配套,能完成麦类和水稻等作物的收割、脱粒、清选、装袋等联合作业。它是我县联合收割机中的主要机型。为了使用好该机,我对该机主要部件的调整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联合收割机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机械故障,但机手只要掌握排除故障的技巧,有的在短期内就能恢复收割工作。 秸杆夹粒多原因:麦子过于成熟,加之秸杆过于干燥;脱粒部件瓦筛开度大。排除技巧:①缩小脱粒瓦筛间隙,上筛开度保持不大于2/3,下筛开度一般不小于1/3。②机到地头就迅速升起割台,大油门送脱槽内剩余麦子。  相似文献   

13.
周威 《农机具之友》2009,(12):48-48
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收割作物,一次作业可完成切割、脱粒、分离、清选、进仓和卸粮等工序,但是机具在作业过程中,南于机手操作使用和调整不当,往往会增加作物的损失(如落粒、切穗、脱不净、漏粮和漏割等)。在实际操作中如能把握好技术措施,可以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4.
联合收割机的总损失包括:割台损失、脱粒损失、分离损失和清洗损失四部分。(1)割台损失:拨禾轮将麦杆拨贴到割台,切割后通过搅龙送到输送系统,此阶段的损失为割台损失。如小麦过熟,拨禾轮齿与麦穗拨碰易造成落粒。此种作物应在早晨或傍晚收割,即早晨露水干了之后再出车,晚上露水下来之后再收车。在这段时间收割,不但作业效率高,而且跑粮损失电较小,就可避免割台损失。(2)脱粒损失:作物湿度大、脱粒滚筒转速不够、凹板间隙过大、联合收割机前进速度过快、割台喂入量过大等都会造成脱粒损失。  相似文献   

15.
联合收割机是一种集收割、脱粒、分离、清选、集粮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式作业机械。按喂人方式可分为全喂入与半喂入式,按行走动力可分为自走式和背负式(也称牵引式),按行走装置可分为轮式和履带式。有全喂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全喂入背负式联合收割机、半喂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等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中小型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在收割作物时,有时会出现脱粒不干净的现象,影响收割的质量,造成浪费,用户不满意。本文分析了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的作用,找出脱粒不干净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在实际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捋穗式稻麦联合收割机是一种新型的稻麦联合收割机械,它采用的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收获技术(割前脱粒技术)对稻麦进行联合收获。这种机具主要由脱头(用于捋穗)、脱粒机、割晒机、粮仓和行走部分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作业时脱头中的捋穗滚筒将田间直立秸秆上的籽粒梳脱下来,再经输送筒输送到脱粒机中进行复脱、清选,洁净的籽粒被输送到粮仓中。同时,割晒机将秸秆切割铺放成行,割后的秸秆保持完整状态,便于回收利用。 用割前脱粒的收获方式代替传统的全喂入及半喂入式收获方式,是收获工艺的一次革命。由于籽粒直接从秸秆上梳脱…  相似文献   

18.
许斌  付君  郭超  程科 《河北农机》2011,(3):56-58
为解决传统联合收获机的收获工艺,割前脱粒收获工艺成为收获机械研究的一个方向,割前脱粒采用先脱粒后切割方式。综述了小麦联合收割机割前脱粒滚筒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详细阐述了脱粒滚筒、径向风扇等核心部件的设计及参数选择。  相似文献   

19.
由于现有稻麦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损失率高,湿割、湿脱、湿分离效果差,特别不适应高产水稻的割脱要求,尤其对长江三角洲的麦稻连作区,一般都配置两套机型收获.即增加农本,机械利用率又不高,已严重制约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由农业部南京农机化研究所设计,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机械厂试制的4LS~200梳脱式稻麦联合收割机已完成第一轮田间性能试验,在进行第二轮样机试验后将于年内定型。该机突破了传统联合收割机的设计原理,对作物籽粒先行梳脱,随后再割倒茎杆并铺放成条。脱粒、清选装置中仅有不含茎杆的籽粒和穗头进入作业,…  相似文献   

20.
割前脱粒主要强调的是先摘脱谷粒后切割茎秆的工艺方法。分析收获机械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对割前脱粒收获机械脱粒部位工作过程中的物理现象进行一定的分析,简要阐述割前脱粒收获机械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