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源危机”近年来已成为农业院校成人招生中的普遍现象,尤其是一些传统长线专业,如农学、植保、畜牧、园艺等。笔者认为造成“生源危机”的关键因素不是所谓的“人才过剩”、“轻农意识”等,而是传统的招生制度(包括招生规模、发展速度、考试制度、层次、专业设置等)已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市场经济招生模式。这种新模式如何建立有待于探索。据初步调查,目前农业院校在成人招生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在观念方面,仍然陈旧:“我来办,你来学”,“等米下锅”。市场调节意识淡薄,还未真正触摸到“社会人才大市场”的脉搏。 相似文献
2.
国家新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于2014年出台,其中关于深化高考制度改革旨在逐步突破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形成招考分离、双向选择的考录模式,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性与科学性。此轮改革对地方农业院校的人才选拔与培养工作必定会产生重要影响。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高校必须未雨绸缪,进一步明确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凝练办学特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以期在改革中赢得持续发展空间,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4.
5.
6.
7.
8.
按照党的十三大精神检查高等农业教育,可以发现在招生、分配、层次结构、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等很多方面需要加快和深化政革,其中招生这一环节是教育实践的起点,急需改革。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关于高等农业院校招生并轨改革的思考华南农业大学刘信洪《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提出,高校要实行招生并轨改革,1997年大多数学校按新体制运作,2000年基本实现新的体制转轨。由于高等农业院校长期以来存在“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因此... 相似文献
13.
14.
15.
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高校联结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自80年代初以来,高等农业院校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招生就业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和实践,如定向招生、招收实践生、面向农业中专对口招生、招收保送生、招收自费生和委培生以及“3—1—1”制综合改革等。逐步形成了“多方式招生、多规格培养、多渠道就业”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这些改革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农业院校的特点,成效是显著的。这些改革不仅推动了高等农业院校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也促进了高等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些改革措施已经扩展到其他科类,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院校的改革也为全国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农业院校必须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农业成人教育面临发展的契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如何,直接关系着经济建设发展的快慢。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匮乏(平均每万亩土地有6名科技人员),农民文化水平素质不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产品商品率低下,农业技术推广运用水平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在我国农村,尽管每年有同龄人的5%能升入大学、中专学习,但90%多的农村回乡高中生仍然需要接受培训和深造。近几年来,各地农业部门纷纷要求农业高校为本地区培养人才,就部属院校而言,1993年报上来的计划经国家教委审核后达8000多人,但仍不能 相似文献
19.
高等农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全国统筹规划和统一部署下,建国以来共培养了37万余人,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大批建设人才。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农村社会发展,我们的招生工作和所培养的人才已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现行的统一招生制度,统得过多,抓得过细,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是招生计划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其招生专业和人数,主要是根据各校的培养能力,即现有教师和校舍容量来确定,而不是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制订,因而造成毕业生分配的供需矛盾,社会 相似文献
20.
高等农业院校成人教育招生改革势在必行李鹏(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成人高等教育同普通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方面专门人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历史重任。就普通高等农业院校的成人教育来说,如何利用其办学条件,为地方经济特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