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梳理了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对几个主要的中国农业物种的论述,再以中国古代农书中关于动物与植物选种与繁殖的相关论述作为补充,以期进一步丰富人们对达尔文进化论关于动物与植物能够在人工选择下发生变异的进化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素有农业古国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植物起源中心之一。很多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包括绚丽多彩的花卉和金鱼在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从野生动植物中驯养和培育出来的。古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农业实践中,创造并积累了异常丰富的生产经验,这些经验世代相传,经过农学家总结提高,著有种类繁多的农书,这是我国先民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来自生产实践的农书,不仅指导我国历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就是在世界农业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对各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受到各国农史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3.
《三农纪》中的植物保护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氽 《农业考古》2000,(1):240-247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导师周肇基教授的悉心指导,谨此致谢!陈朝氽,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 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出版了一本以记述四川地区大农业为特色的农学巨著《三农纪》,作者张宗法,四川什邡人,是一位长期务-农,熟悉农业生产并对农业技术颇有研究的知识分子。他说“法也生长农家,终身吠亩,与鸟兽同其休息,与草木共春秋,业业小人而已。”(1)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知识分子写成的农书,重视描述的客观性和内容的实用性,把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经验知识反映在该书的内容中.形成了一部有四川地区特色的大型农书…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是个农业气象发达的国家,气象学一直为农学家所重视。古代的主要农书中都有气象学的内容,如王祯《农书》有“授时篇”,徐光启《农政全书》有“授时”和“占候”各一卷,还有几种有关农业气象的专著,如元末娄元礼的《田家五行》、清末梁章钜的《农候杂占》等。对于气象学的研究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因此中国古代的气象学带有农业气象学的性质。本文的目的是把中国古代有关农业气象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近代的研究作一概述,对于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或许有某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月令体裁的农书源远流长,在整个农书中又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所谓月令体裁的农书在这里是泛指用月令,时令以及岁时记等以时系事的一应有关体例写成的农书,除了全书整个结构,并对其中主要部分采用了这种体例的农书也兼所论及。分析这些农书先后之间的继承关系,比较这些农书的内容,找出各该农书所具的特点,不仅有助对加深对这些农书的理解,还可进而从中看到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一些侧影。  相似文献   

6.
赖作莲 《农业考古》2001,(3):108-111
宋元时期是传统农学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北方旱作传统农学理论及耕作技术日臻成熟,而 且南方农业也突飞猛进。这一时期上承隋唐五代,下启明清两朝,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进程 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阶段。“要了解古代农学发展的过程及其基本情况,最完整的资料还是要依据古农书”(1) 。当时农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农书空前增多。王毓瑚先生的《中国农学书录》中,收 入宋代以前的农书仅有六十多种,宋元时期突增至一百三十多种。宋代农书有105种,元代 则出现了三部好书:王祯《农书》,《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是农书…  相似文献   

7.
已故著名农史学家、植物生理学家、西北农业大学教授石声汉先生,中晚年潜心祖国农业遗产整理,精校通释《齐民要术》、《农桑辑要》、《农政全书》等多部大型古农书,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成就,并以英文版向国外传播,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为进一步弘扬石声汉先生农史学思想、治学精神和研究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发掘农业文化遗产,继承我国农业优良传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由西北农业大学、中国农史学会联合有关五个专业学会及陕西省有关方面共二十多个单位共同发起纪念石声  相似文献   

8.
<读书敏求记>在版本目录学研究中历来颇受重视,但未见有学者对其中著录农书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研究,文章由此入题,考察了<读书敏求记>中农书的分布及其特征,以凸显其在研究我国古代农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郑琪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79-15580
根据古农业文献记载内容的范围,将中国农书分为综合性农书和专业性农书两大类,并进行了相关分析,以期古为今用,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陈(甫方)《农书·祈报篇》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甫方)《农书》是继《齐民要术》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古农书,成书于南宋,全书共三卷,约12000多字,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陈在前代农学家和自己实践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当时南方水田农业的生产经验和技术成就,其《农书》被农史学家称为一部综合性农书,国内外较多学者都对之做过专门研究,主要着眼于书中所载的农业技术,农业思想以及农业管理进行讨论,成果不菲.  相似文献   

11.
经学方法与古代农书的编纂——以《齐民要术》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有重要影响的农学巨著,《齐民要术》的农学研究方法深受传统儒家经学方法的影响,其采用的“采捃经传”和“验之行事”的农学研究方法同儒家的经学方法———既崇尚经典又重视实际考证的儒家经学传统是一致的;《齐民要术》之后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的研究方法与儒家经学方法之间也存在类似的一致性,而《齐民要术》本身对这些农书的影响亦是儒家经学方法影响作用的体现。因此,对儒家的经学方法的运用成为《齐民要术》及其之后我国古代几部大型综合性农书之间一脉相承的农学研究传统,古代农书的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明显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日本传统农书(江户农书)在其国内制度变革、日中农学交流等多重因素的促动下于封建社会的最后阶段最终问世,并在江户时段内获得了长足发展。江户农书尽管受中国农书影响较深,但在创作编写方面坚持引用与独创并重,强调风土考辨与因地制宜,形成了以地方性种植农书为主体的结构特点以及作物技术科学详尽、农业思想丰富可贵、本土色彩鲜明的内容特色。与同时期的中国清代农书相比,日中农书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农书类型、理论水平、创作主体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曾雄生 《农业考古》2003,(1):152-156
有迹象表明 ,王祯在《农器图谱》中不仅沿用了曾氏《农器谱》的名目 ,而且也大量地保留了曾氏书中的内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我“钱门”中的“薅鼓”一节就直接引述了“曾氏薅鼓序”。王祯不仅沿用了《农器谱》的正文部分 ,就是宋人周必大为《农器谱》的题辞 ,王祯也加以引用。周必大为周氏《农器谱》题序中有关于牛耕起源的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 ,王祯在稍作删改后 ,悉数收入《王祯农书》的“农桑通诀”和“农器图谱”之中。南宋·周必大 ,曾氏农器谱题辞(文忠集 ,卷五十四 ,文渊阁四库全书 )王祯农书·农桑通诀·牛耕起本(王毓瑚校 ,王祯农…  相似文献   

14.
《补农书》是明末涟川沈氏作,清初桐乡张履祥辑补,反映明末清初浙西地区(主要是嘉、湖,其次是苏、松、杭)农业生产状况的一部农书。现行《补农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为沈氏所著,称《沈氏农书》;下卷为张履祥撰写。《补农书》形成于明末清初,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经营地主。经营地主的代表人物沈氏、张氏为指导地主进行有效生产经营,总结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及自身生产经营之道而作《补农书》。“该书是中国古代一部难得的注重经济效益分析,为经营地主提供经营管理知识的重要农书。”(1)尽管经营地主…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是陕西农书创作的一个高潮期,这种繁荣发展的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灾害的频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一时期陕西农书的产生过程及其主要内容进行整理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陕西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特点,对这一时期陕西农书的创作动机及其编撰内容都有着明显的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刺激了陕西农书的创作,并使后者在内容编排上具有明显的自然灾害防治倾向,其农书技术体系进一步完善。明清时期频发的自然灾害,促进了陕西农书内容的丰富和发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王锐  任秋华 《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79-180,184
采用最小面积法,总体计数法和样方计数法等方法,对新乡市和郑州市不同地点7种不同绿化植被类型和对照地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1年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了城市绿化植被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种类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数据分析表明:植物不同种类多样性之间相关性不明显,只有草本植物和植物总的多样性有明显的相关性;动物不同种类多样性之间相关性较强,不同种类动物多样性均对动物总多样性有明显正相关;乔木层决定着鸟类的多样性,尽管他们之间没有明显的正或负相关性。人为对城市绿化地植物种类的选择,已使城市绿地不同植物种类多样性的相关性几乎完全破坏;城市绿化中应选择乔木树种,尽可能避免大面积单纯草地绿化。  相似文献   

17.
《农桑易知录》撰者郑之侨故里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中国古代农学史,广东人著述的农书并不多见,故清代潮阳人郑之侨所撰《农桑易知录》能流存至今就尤显珍贵了。其书虽在光绪《潮阳县志》、张之洞《书目答问》、《清史稿·艺文志》、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等书有著录,但传本极为罕见(1),且国内对《农桑易知录》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并存在某些误区。如对撰者生平了解不多,有的文章说,其“生卒年失载”;二是对农书所载农业生产技术反映的地域尚有不同意见,如有的说书反映清乾隆时期广东农业状况,有的则持批评态度。为使《农桑易知录》研究工作的顺利、深入进行,首先有必要对撰者家世、生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主要考察了东亚的日本农书的形成及其特征。作者认为在东亚,中国农书对日本农书的形成产生过影响。同时作者指出,日本农书有两大特征:其一是强调植物也有灵性:其二是强调了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饲养家畜有数千年的历史,因而积累了很丰富的饲养经验。关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选择何种饲料,饲喂何种家畜的先进经验是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的。现将由我国古代农书中收集的有关资料,加以整理并分段叙述于后。  相似文献   

20.
旱地农业中,耕种技术研究是个不断发展的世界性课题。从1950年代起,旱地农业出现了重大的技术变化。少耕、免耕在一些国家从开始试验发展到广泛实际应用。中国旱农技术起始很早,在古代农书中汇聚着极其丰富的经验,其中因地制宜、不违农时、耕、种、创造土壤疏松表层、品种选育、种子处理、节水灌溉、土壤用养结合等特别宝贵。作者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应遵循古为今用的精神,认真汲取古代农业生产和农学体系中的有益内容,使之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