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用蚕品种越年种超期冷藏保护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3次冷藏法对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保护期限作中秋用种和晚秋用种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春用蚕品种秋制越年夏用种经3次冷藏后,于次年中秋蚕期饲养,养蚕成绩仍接近正常蚕种的水平。试验结果可为生产上越年蚕种的余缺调节提供借鉴。但是,本方法冷藏的蚕种在农村大面积的饲养情况,还有必要进一步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2.
<正>秋制种延长冷藏期限于第二年秋用(即秋制秋用种)已通过试验并应用于生产,有利于蚕种调剂供应,减少损失。那么春制春用种(即越年种)能否延期冷藏为夏用种,人工孵化种能否延期冷藏应用于生产?为了探明这些问题,我们做了各期蚕种丙_1胚胎有效冷藏期的试验,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春制秋用蚕种入库冷藏后,生产上有时因秋蚕饲养计划的改变,需种量减少,这时需要将已经入库冷藏的一部分蚕种中止冷藏,由库内取出改为越年春、夏用种。中止冷藏的期限是有限度的。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冷藏时间已经超过15d,有可能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在当年秋冬蚕种保护过程中再出卵发生增加;二是蚕种耐冷藏能力下降,来年春、夏季用种时催青死卵增多。中止冷藏的安全期限因品种而异,凡是越年性稳定,解除滞育速度缓慢的  相似文献   

4.
冯家新 《蚕桑通报》1995,26(3):46-47
越年蚕种冷藏标准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冯家新一、单式冷藏法如表1二、复式冷藏法亚.各期用种的复式冷藏标准如表22.夏用种提前改作春用种或延作早秋用种的复式冷藏标准。如表3表1蚕种单式冷藏标准表2各期用种的复式冷藏标准表3夏用种改作春用种和早秋用种的复式冷...  相似文献   

5.
延长滞育蚕种冷藏期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秋制越年夏用种延长作早秋用种冷藏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合理保护和冷藏蚕种,在生产上实行该冷藏技术并作为蚕种的应急调剂措施是可行的,但采用正交普通种延长冷藏期限比反交种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正> 我省越年蚕种根据蚕种供需情况,大部分采用中间补正冷藏法,作为春用种;另外,将一部分秋制种采用复式冷藏法,作为夏用种。近十年来,为便于蚕种计划调度,以减少蚕种损失,还将部分复式冷藏种推迟至7月甚至8月上旬出库,作为早秋用种。但由于冷藏期延长,影响孵化率,冷藏期越长,孵化率越低。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冷藏期限对复式种各品种孵化率的影响,我们对现行5对品种作了调查,每品种分若干样本,每个样本秤蚕卵1克,从5月25日起至9月5日止,每品种间隔10天出库1个样本,置于25~27.5℃中保护。然后逐次调查各品种的实用孵化率和普通孵化率(由于两  相似文献   

7.
2006年由于春期蚕种供应紧张,湖州市从广西区蚕业指导总站引进试养春制即浸种桂蚕一号7000张,装盒量为29000粒/张。其中3500张作为春期用种,3500张继续冷藏作为夏用种。为了测试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的太湖流域地区推广的可能性,我们对桂蚕一号蚕品种作了重点的观察和调查,现将试养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在常规冷藏技术的基础上,根据蚕卵生理特点,以拓宽春、夏、秋各期蚕种的冷藏、使用期限,使之能在适当范围内调节使用,达到满足生产需要和节余补缺,避免损失为目的。我们在1986~1988年分别作了夏用种提前作春用种使用;夏用种推迟作早秋用种;早秋冷藏浸酸后再冷藏移作中秋种使用;冷藏浸酸种提前浸酸后,用丁_2胚子短期抑制3~5日,集中配发等4项冷藏试验并大  相似文献   

9.
桑蚕新品种“广农三号”、“广农四号”自一九七七年推广以来,对我省蚕茧增产都起了良好的作用。但原蚕饲养难度大,原种繁殖系数低。为了克服制种的困难,平衡蚕种的供求,各蚕种场都在想方设法,在适宜和比较适宜的季多养多制蚕种,留存黑种入库冷藏,调节蚕种供应。历年来都已有采用秋制翌年夏用和春制夏用种来调整余缺的  相似文献   

10.
越年复式冷藏蚕种延期使用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平 《四川蚕业》2008,36(3):20-23
蚕种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无论是蚕种生产还是蚕种供求都存在较大的质量风险、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为了做好蚕种供需的余缺调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蚕种的库余损失,保证蚕农养蚕有可供应的蚕种,笔者于2003年对越年复式冷藏春用蚕种延期冷藏到当年夏季使用,越年复式冷藏夏用蚕种延期冷藏到当年秋季使用进行了试验调查,现将试验结果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 7532×781是我省1983年鉴定通过的一对夏秋用品种。该品种抗逆性较强,适合我省川东地区饲养,它是我省目前夏秋用品种的主要当家品种之一。1984年全省生产了305163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45225张;1985年生产了738112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130808张;1986年生产793090张,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97600张,三年共生产7532×781共1,836,365张,占全部夏秋用品种生产总数5,064,077张的36.3%,其中春制越年夏用种7532×781  相似文献   

12.
以前对秋制蚕种次年秋用有报道。为了解春制越年蚕种能否在次年秋季的生产中应用,将春制越年蚕种通过多次不同温度的冷藏处理保护250d左右,在次年秋季相同环境、相同条件下试养,调查孵化率、饲养成绩、产卵情况。其孵化率、饲养成绩、产卵情况都没有达到实用水平,与对照相比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孵化率、健康性、茧质成绩比较差、茧小、茧...  相似文献   

13.
宋锦江 《蚕桑通报》2007,38(3):59-60
越年种是指翌年春季使用的蚕种,包括春制春用种及秋制春用种。建湖蚕种场每年生产越年种约8万张,占全年生产任务的70%。2003~2005年江苏省蚕种公司对我场越年种孵化率调查,分别为99.06%,99.15%和99.21,位于全省前列,并呈基本稳定态势。我场提高越年种孵化率的方法及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利于蚕业生产上及时、有序地供应无毒蚕种,探究了春制越年一代杂交种在冬季浴消之前将滞育卵进行冷藏浸酸处理,对孵化蚁蚕进行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的可行性。采用该方法从抽样107个批次越年蚕种样本(7 g/批)冷藏浸酸孵化的蚁蚕中检出7个带毒批次,并且与同批次的母蛾及常规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结果一致。依据试验结果初步认为,应用此方法可以提前数月开展春制越年蚕种成品卵家蚕微粒子病检疫。  相似文献   

15.
无论华系或日系蚕品种,越年春用种中间感温后(丙_1~丙_2)用2.5℃冷藏90日作夏用种是可行的:冷藏130日作早秋用种是不可行的.采取春用种分批中感,是既可作春用种又可作夏用种的一项有效冷藏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毛林迪 《四川蚕业》2008,36(2):23-24
针对春制越年蚕种含多化性血缘品种不耐冷藏特点,以缩短5℃解除滞育冷藏时间,同时延迟中感处理时间,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以广东现行推广的蚕品种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广东的气候条件下,采取今春制明春用的处理方法是否可行。广东由于过去长期饲养多化性品种,甚少越年卵,所以对越年卵的冷藏方法研究也少,只是到了1984年以后,饲养二化性品种的比例增大,才逐步发展对越年蚕种冷藏方法的研究。但是,春制春用的保护及冷藏技术在广东仍然研究甚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春繁多余蚕种的改期使用。本试验表明,春制“新九”、“芙蓉”、“932”、“湘晖”、“7532”、以及“新九×7532”、“932ד7532”“芙蓉×湘晖”(含反交),产卵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用20℃~21℃保护,再用25℃~26℃保护10天,以后在24~25℃、相对湿度80~85%保种室保护至10月初,此后将室温逐步降至15℃,到11月中旬将蚕种放入3~4℃冷藏;冷藏90天后将蚕种中途感温,待胚胎达丙1多数、丙2少数时作第二次冷藏(30~50天)后出库供种。  相似文献   

18.
<正>越年种的冷藏是蚕种保护的延续,越年种冷藏保护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解除部分蚕卵的滞育,抑制部分发育过快的蚕卵,促使蚕种发育齐一;二是有利于蚕桑生产用种时间上的合理布局.我省单、复式蚕种一般在年末至元月上中旬陆续入库,单式种作春用,复式种作夏秋用,由于冷藏时间长,蚕种集中,  相似文献   

19.
<正> 江苏省蚕种公司冷库从1982年起将春制即浸一代杂交蚕种除部分作为夏用种外,另冷抑一定数量作为早秋用种,以解决早秋前期用种脱节的矛盾。其方法是:春制种于6月中下旬即浸后经18~20小时入库冷抑。先置于外库感受5—6小时的中间温度,然后再入内库,以防止发生白死卵。冷抑温度为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来,我库围绕如何提高越年蚕种冷藏技术和质量进行了探索。我们在生产中,加强科学测胚,按照蚕卵胚子不同发育阶段的特点,采用对不同性质的活性化冷藏温度和抑制性冷藏温度加以保护,对提高越年蚕种质量收到了较好效果。1987年,我库冷藏22个种场的春用种271个制种批,计455,376张,出库前试催调查,蚕种孵化整齐,经2天孵化完毕(去年同期3天)。总孵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