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黑 龙江省小麦诱变 育种的成就。15 年间共育成了 8 个 小麦新品种,占同期 全省推广品种总数的 13.1% ,累计种植面积 100 多万 hm 2 ;诱变育种手段多样化。有6 0 Co - γ射线、快中 子照射、3 2 P内 照射、辐射与组织培 养结合等;诱变对 象多样化。有 F0 种子处理、 F1 种子处理, 纯系种子 处理、组织培养中幼穗、幼胚及成熟胚处理等。育种方法上有辐射与杂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远缘杂 交育种相结合、辐射与生物技术育种、纯系诱变育种 等;对小麦诱变育种中的诱变因素、诱变 环境及不同诱变 处理对 象的诱变 效果进行 了研究; 获得了 优质、抗 根腐病、赤霉病、病毒病、白粉病 突变 系,丰富 了种质 资源。并对小麦诱变育种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的EMS诱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1%的EMS溶液处理“中薯2号”试管苗茎段材料,通过对诱变材料再生过程的观察、再生苗试管培养观察及棚栽阶段的生理指标统计分析,研究了EMS对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茎段组织化学诱变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EMS能够有效渗入生长点细胞;经EMS处理后试管苗生长量显著小于对照,再生植株和组织器官发生变异;试验证实1%(v∶v)浓度EMS处理4h以上具有明显的诱变效应,可以应用于今后马铃薯诱变育种。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60Co-γ辐射对淮山药主要性状的诱变效应,开创淮山药育种的新路径,以南方生态型淮山药品种桂淮5号零余子为材料,开展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研究,并根据育种目标对辐射第一代(M1)的变异性状进行选择。结果表明:(1)一定剂量范围内60Co-γ射线对淮山药零余子发芽、成苗有极显著的抑制损伤作用,辐射剂量与发芽率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0.8776x+103.37,据此其半致死剂量、临界剂量分别为60.8 Gy和72.2 Gy;(2)40 Gy辐射处理对淮山药零余子M1代群体萌芽及生长发育没有抑制作用,相反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3)辐照处理诱导零余子M1代群体块茎增长增粗、增加单薯重量。(4)辐照处理诱导零余子M1代个别单株块茎丛生分枝,薯形由长柱形变异为不规则的块状,单薯重量大幅度提高;100 Gy处理尤为明显,出现机率达到了该处理收获株数的90%。(5)辐射处理诱导零余子M1代出现具有双胞薯明显变异的单株...  相似文献   

4.
“茶树的诱变效应及技术指标”是农业部“七五”重点子专题“茶树人工诱变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承担研究任务,五年来通过对不同品种茶籽及插穗进行辐照和理化复合诱变技术研究,首次建立了茶树的辐照剂量及剂量率效应模型,阐明了茶树体内有关内源物质与辐照致敏的关系,确定了理化复合处理茶树的高效诱变育种新技  相似文献   

5.
采用NaN3对甜叶菊离体培养的茎段进行诱变处理,通过对各处理下的再生苗进行SRAP检测,建立其离体诱变技术体系。结果显示,较低浓度的NaN3(3 mg/L)诱变处理对再生苗伤害较小,随着诱变浓度的增加(3~7 mg/L),茎段死亡率也逐渐增加;SRAP分子检测发现,再生苗的DNA序列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变化,最高多态性比率为54.2%(3 mg/L处理20 d)。结果表明,较合适NaN3离体诱变技术体系为3 mg/L处理20 d。  相似文献   

6.
离子束处理甜菜杂交种当代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培育和改良具有优质、高产的作物新品种是品种选育和资源利用的重要研究内容。本研究以甜菜杂交种为处理材料,用N+离子作为诱变源,用35kev的能量,分别以40次、60次脉冲,注入剂量4×1016/cm2、6×1016/cm2进行激发诱变,甜菜杂交种的产量、含糖率均有明显的提高,为甜菜杂交种处理获得当代效应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离子束辐照对茶树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束注入是80年代兴起的一种新型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由于注入的离子具有高线性能量转移值(LET)和高电离峰(Bragg峰)等特殊的物理性质,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率先探索研究了氮离子注入对作物的诱变效应,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为了探索适用于茶树诱变育种的新型诱变源,寻找更为有效的茶树诱变技术,本文研究了氮离子束注入对茶树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8.
离子束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创的研究领域,是育种方法学的重要创新,以其独特的诱变机理和较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受到关注。近年来,低能离子束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源,首先在我国用于作物诱变育种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离子束的作用、特点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2004年起,利用低能氮离子束注入剥去种皮的棉花干种子后,观察研究诱变后代的生物学效应,以期为离子束诱变育种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和方法1.1材料选用北疆推广品种(品系)陆地棉新陆早17号(X-17)、133-1。1.2方法供试种子经硫酸脱绒、晒干、精选、风干,…  相似文献   

9.
突变体为基因分离和克隆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材料。在前期预实验基础上,本研究用1.0%(体积分数) EMS浓度下对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石系亚1号种子进行4 h、5 h、6 h和7 h的诱变处理,对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TM-1种子进行5 h、6 h、7 h和8 h的诱变处理,筛选出半致死、苗期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的处理时间。1.0%EMS溶液处理下,石系亚1号和TM-1种子的最佳诱变时间分别为6 h和8 h。同时利用该诱变条件进行田间较大规模的诱变处理,结果发现植株发芽率明显低于温室条件下的发芽率,并且出现了一定数目的畸变植株。该研究为后续棉花突变体的构建及突变性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糠稷已成为我国局部水稻田主要恶性杂草之一。明确糠稷的种子萌发和出苗特性,探索化学防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室内及温室试验,测定了温度、光照、盐和渗透胁迫、水层深度、土层深度对糠稷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并评估了水稻田常用苗前封闭和苗后茎叶除草剂对糠稷的防效。【结果】1)糠稷种子在20/10℃(昼/夜)~35/25℃温度范围萌发率均大于95%,且光照/黑暗交替处理的萌发率大于持续黑暗处理。糠稷萌发率随水势降低而下降,-0.35 MPa的水势对其种子萌发的抑制率达50%。250 mmol/L NaCl处理后糠稷萌发率大于50%,表明其耐盐胁迫能力较强。2)糠稷仅能在0~0.5cm土层深度萌发出苗,播种深度大于0.5cm时未见其出苗。水层大于2 cm时糠稷幼苗无法长出水面。3)在田间推荐剂量下,丙草胺、丁草胺、噁草酮、丙炔噁草酮和双唑草腈苗前土壤喷雾对糠稷防效100%,氯氟吡啶酯、五氟磺草胺、双草醚、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可防除95%以上2~4叶期糠稷,在糠稷6叶期时选用噁唑酰草胺和精噁唑禾草灵,防治效果亦可达到90%以上。【结论】明确了环境因子对糠稷种子萌发和出苗...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诱导油用亚麻雄性不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试验用链霉素等5种抗生素地油用亚订品种(系)陇亚8号、9410、9033的种子进行浸泡处理,诱导雄性不育突变体,对获得的不育材料进行特征特性观察以及育性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5种抗生素的均能均发有和亚麻雄性不育突变,变剂种类,处理浓度油用亚麻品种是影响诱变效果的重要因素。(2)9410诱变处理获得3株不育株,其M2表现育性分离,诱变不育性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12.
等离子注入诱变对菜用大豆品种出苗及遗传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不同剂量N~+注入对菜用大豆出苗率及后代遗传变异的影响.以12个菜用大豆品种为材料,用等离子注入法以3种不同剂量的氮离子(N~+)处理后研究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差异以及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N~+在6×10~(16)、8×10~(16).、1×10~(17)3个剂量下均显著降低了菜用大豆种子的出苗率,但F测验的结果显示3个剂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品种间的出苗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后代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当代产生变异,出现叶片增大,植株变高,豆荚变长变宽等变异,但在变异株的后代中没有表现出来;另外发现有些植株虽在诱变处理当代没有表型变异,但在后代中出现丁株高、花色与叶形等方面的分离.  相似文献   

13.
花生激光和γ射线不同诱变处理的育种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花生诱变育种效果,选用了4 个花生品种,各用激光和60Coγ射线组合的9 种处理,以不处理为对照, 进行诱变育种效果研究。从照射剂量看,激光720m j+ γ射线250Gy、γ射线250Gy 和激光2160m j+ γ射线350Gy 等3 个处理效果较好,各育成1 个新品系进行产量鉴定,其它6个处理均未育成品系;从诱变源看,激光+ γ射线处理最好,育成2 个品系,次之是γ射线,育成1 个品系,激光较差,未育成品系;从品种效应看,处理海花1 号最好,育成2个品系,次之是处理白沙1016,育成1 个品系,处理花37 与鲁花10号未育成品系。  相似文献   

14.
猪屎豆是重要的农业植物资源,在绿肥、饲用和药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开发潜力,然而目前关于猪屎豆的品种培育还处于空白,生产上缺乏优良品种导致生产性能参差不齐的问题突出,开展多倍体育种研究可为今后猪屎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培育新品种奠定材料基础。本研究以二倍体猪屎豆为实验材料,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素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猪屎豆露白种子进行多倍体诱导,探讨秋水仙素对二倍体猪屎豆的诱变效果,并利用流式细胞倍性检测和根尖染色体核型分析对诱变后代的倍性进行检测,进一步比较分析二倍体和同源四倍体的气孔和保卫细胞大小以及叶片和种子形态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秋水仙素处理抑制了猪屎豆种子胚根的生长和下胚轴的伸长,使种子胚轴发生诱变而缩短变粗。研究发现以100 mg/L的秋水仙素浓度浸泡12h时猪屎豆种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33%,总体效果最佳。与二倍体相比,同源四倍体植株叶片下表皮的气孔长度和宽度、保卫细胞长度和宽度显著增加而气孔密度显著降低;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叶片宽度和叶柄宽度显著增加,而叶片长度和叶柄长度显著缩短;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叶形指数显著减小。此外,同源四倍体植株所获种子较二倍体显著增大,种...  相似文献   

15.
化学诱变及其在玉米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综述了化学诱变育种的基本原理,详细分析了诱变剂的种类、作用机理、诱变材料的选择、处理方法等,比较了传统化学诱变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G(或EMS)-石蜡油溶液诱变方法的优缺点。作者认为,化学诱变方法在特用玉米育种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对比不同品种、不同诱变方法和剂量的诱变效果,以便给大豆诱变育种和突变体库构建提供有效途径,对4个东北春大豆品种黑农48、黑农84、绥农52和绥农42进行~(60)Co-γ辐射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诱变处理,调查分析其M_1和M_2代出苗率、成株率、不育性、蛋白、脂肪及其它农艺性状。研究发现各品种对不同诱变方法反应敏感度不同,黑农48对辐射诱变敏感度高,黑农84、绥农52和绥农42对化学诱变敏感度高。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M_1代均会对各品种不同性状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多数由生理伤害造成。两种诱变方式对品种诱变影响各具特点,辐射诱变具有明显的苗后致死性,而且对不育性影响更明显;化学诱变更温和,M_1代成株率更高。两种诱变M_2代的出苗率、成株率、不育性、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及其它农艺性状趋于相同,但辐射诱变在叶型、分枝、黄化株、育性等方面的突变率比化学诱变高,这些变化特点的研究可为诱变育种或者构建突变体库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紫外(UV)诱变方法对黑曲霉进行诱变,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对氯嘧磺隆的降解率,系统研究了黑曲霉经紫外诱变后对氯嘧磺隆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紫外(UV)诱变黑曲霉总变异率随UV强度和辐照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受时间影响较大,对黑曲霉最佳的紫外(UV)诱变条件为UV强度30 W、辐照时间150 s,此条件下黑曲霉的正变率为35.16%;紫外(UV)诱变可以显著提高黑曲霉降解氯嘧磺隆的速度,在UV强度30 W、时间150 s时黑曲霉对氯嘧磺隆的降解速度最大,氯嘧磺隆半衰期为7.76 h比原始菌株(24.86 h)缩短17.1 h。最终筛选出降解能力提高最显著的菌株H1,其降解能力比原始菌株提高73.16%,且连续培养10代后降解率均在89%左右,降解性能及生长速度稳定,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8.
大豆育种一直以系统选育为主 ,随着生物技术发展 ,各种现代育种手段不断应用 ,70年代以后 ,人们采用理化诱变方法 ,培育出了铁丰 18、2 8、诱变 3 0、科丰3 4、诱处 4号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品种 ,证明诱变育种是大豆育种中的有效手段之一。为此 ,从 1992年以来通过辐射 ,平阳霉素化学诱变剂处理大豆品系及低代材料 ,对辐照敏感性、突变性状、突变率及稳定性等进行了初步研究。1 材料与敏感性1 1 材料选择1993年、1995年分别选择了本地品种、引进品种、杂交二代材料进行辐照敏感性鉴定。1 2 处理方法用 1 6万、2 2万拉德 (Rad)的γ射线与…  相似文献   

19.
国外蓖麻育种与遗传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蓖麻遗传育种研究十分活跃,尤其杂种优势利用进展很快。为推动我国蓖麻育种向纵深发展,现将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以供借鉴。 (一)诱变、品质、抗性育种 诱变育种 Athma,P.等人(印,1982、1984)利用甲基磷酸乙脂、一乙基硫酸醋、水合肼及γ—射线对不同品种进行诱变处理,发现诱发突变谱与品种、诱变剂以及处理时期有关。植株高度的改变是最普遍的突变效应。供试三个品种有两个产生了育性和半矮秆突变。其中一个品种在子叶期、减数分裂期和配子体时期以2000—4000拉德的γ—射线照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太空诱变处理TK1代与对照苎麻171(未进行太空诱变处理)之间的差异,对其中23株成功出苗的太空诱变处理TK1代与对照进行农艺性状测定,分析比较其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太空诱变处理明显降低了苎麻171种子的出苗率,而太空诱变处理TK1代与对照相比,两者皮厚和纤维强度基本一致,而有效株率、单蔸生物量、鲜皮出麻率和纤维细度呈递减趋势,株高和茎粗呈上升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太空诱变处理TK1代中纤维强力差异极显著,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茎粗、单蔸原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68和0.60,而纤维细度除与皮厚呈极显著正相关外,与其他指标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