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樟子松是我国北方主要造林树种,也是良好的园林绿化和水土保持树种。过去樟子松造林一般用裸根苗,但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较低,且造林季节受限制,而容器育苗造林技术可以在干旱山地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活率,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樟子松是北方干旱地区造林先锋树种,适应范围广,在荒山荒地造林中得到普遍应用。樟子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高,要想保证其造林的成活率,提高其生长量和林分质量,必须选择合适的育苗技术,进行科学培育与种植。文章介绍了樟子松播种育苗和容器育苗技术,阐述了苗期管理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引进的14个地理种源樟子松造林成活率、生长节律及生长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为本地区樟子松造林的种源选择及樟子松经营提供了理论论据。  相似文献   

4.
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包括苗床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浇水、防虫鸟、装容器袋以及防病虫害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容器苗带土移植能够很大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培育出优良品质的樟子松苗,能够对林业的发展、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及优化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樟子松具有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耐贫瘠等优良生物学特性,是我国北方珍贵的、优良的造林树种。文章从樟子松的采种时间、采种母树的选择、球果脱粒,育苗地选择、育苗过程及管理,樟子松容器苗的培育、出圃以及樟子松大苗、容器苗造林等几个方面介绍、总结了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是一项实用高效的林业造林生产技术,对半干旱固定沙地较为适宜。文章介绍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技术,旨在提高樟子松育苗成活率,并在当地推广此项技术。  相似文献   

7.
樟子松容器育苗的关键技术环节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20世纪70年代在榆林引种成功,现已成为榆林市造林的主要常绿树种。樟子松大面积造林用的主要是三年生容器苗,因此苗木的培育直接影响造林的成功。樟子松容器育苗是一项投入大、工序多、技术性很强的育苗技术,要大规模稳定生产樟子松容器苗必须要熟练把握种子的质量、苗圃地选择、营养土配置、苗床整理、催芽、播种、苗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落叶松幼林地营养杯苗木补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北方地区较耐寒且速生丰产的树种 ,对土壤要求不严 ,材质较好且用途广泛 ,其中松属的华北落叶松属坝上地区的乡土树种。由于坝上春秋气候干旱 ,部分造林地块立地条件较差 ,新造林的成活率一般在 70 %~80 %,给补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经过近年的育苗造林摸索 ,发现容器育苗中用塑料营养杯成本最低 ,采用容器育苗补植比常规裸根补植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 ,节约了种源 ,为坝上地区造林工作提供了一项简单适用的技术。1 营养杯苗木的培育1 .1 营养土的配制及营养杯的规格将熟土与大粪肥按 3∶1的比例混合均匀后 ,用辛硫磷、硫酸亚铁和水…  相似文献   

9.
山地樟子松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要点赵仁义(河北省尚义县林业局,河北尚义076750)1育苗地的选择育苗地要选在造林地附近、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浇水条件、管理方便的地方。2整地作床先将地整平,然后作成长6m、宽1m、四周埂高0.25m的苗床,床内深翻0...  相似文献   

10.
侧柏耐干旱、耐贫瘠,是我国北方常用的生态防护树种之一.为提高困难立地条件侧柏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实际造林中常利用容器育苗造林技术.从种子采集处理、苗床制作、播种、苗期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侧柏的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在造林时间、整地、栽植方式以及栽植后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侧柏造林技术要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 流动苗床育苗的应用1 .1 流动苗床育苗 流动苗床育苗是区别于中心苗圃育苗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育苗方式。中心苗圃育苗是选择一个适合育苗的地方 (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在一个造林区域较中心位置 )建立苗圃 ,集中育苗 ,供各地造林用苗 ,黑龙江省各林业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具有生长迅速、不苛求土壤、耐寒抗旱、少病虫害等特点。因此,樟子松巳成为我县荒山荒地造林、人工林更新、低质林改造的比较理想的树种之一。但是目前樟子松种子远远满足不了造林、育苗的需要,已成为发展樟子松的一大困难。为了及早解决种源问题,于1978年分别将南屯基、仁合等林场近1000亩樟子松人工林改建为母树林。经过几年的技术管理和经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樟子松耐寒性和抗旱性强,是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内蒙古地区干旱瘠薄的山地、草原和风沙地营造水土保持林、防护林、固沙林以及用材林的重要造林树种。为扩大樟子松造林面积,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通过人工套袋育苗,在苗圃培育 1~ 2年,再上山进行造林,能够提高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一、樟子松人工套袋育苗圃地选择 1.位置选择:背风向阳,靠居民区附近,并且劳力来源要充足,水源要充足,交通方便的地带做苗圃地。 2.土壤选择: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呈中性或微酸性比较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上…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营养袋育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忠学 《中国林业》2012,(12):37-37
容器育苗作为大田育苗造林的方法已被广泛采用,而原有的容器育苗技术致使种子萌发率较低,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采用新的技术进行育苗造林已成为该行业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不同的试剂方法,对樟子松容器育苗进行了研究,为造林育苗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日照较长,与造林地较近、有良好排水灌溉的平坦地作苗圃。选一年贮藏樟子松种子、高锰酸钾、ABT3号生根粉。将樟子松种子用45℃的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是沙区较有前途的造林树种,但育苗困难较多。近年来,我们在伊克昭盟东胜县就育苗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现总结如后。一、圃地准备适时播种我盟沙区最大的特点是蒸发量大于降水量5-10倍(蒸发量2,000-2,500毫米,降水量250-400毫米),土壤多偏碱性。一般苗圃地应注意选择在pH值7.5以下的沙壤土为宜。苗床应筑成高低床合并式,  相似文献   

16.
油松、樟子松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瘠薄等特点,是东北地区用材、绿化、防护、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应用油松、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可以缩短苗木出圃时间,延长造林季节,春、夏、秋三个季节均可造林;苗木质量好,产苗量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明显高于裸根苗. 一、做床 1.选地 做床前,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便于作业的地块作为容器育苗基地. 2.做床 根据实地大小做成长10~15米、宽2米、高30厘米的苗床.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甘肃宕昌县土壤瘠薄、干旱、高寒等立地条件差的沙土山区造林绿化,多年来进行了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樟子松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实践,发现容器育苗具有提高苗木发芽率和保存率、节约种子、造林成活率高、起苗运输方便等优点。为此,对其容器育苗技术、造林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实践结果表明:采用容器育苗与造林技术能够为本地区培育优质壮苗,可提高每亩产苗量25%以上;提高造林成活率15%~20%。对确保造林提质增效、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和官鹅沟5A级景区绿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黑松。近年来,随着容器制作技术的提高及其容器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容器苗造林已成为干旱山区、沙化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容器苗栽植后没有缓苗期,生长快,扎根好,抗旱、抗寒能力强,造林成活率高。现将自己多年来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樟子松为松科松属常绿乔木,喜光,耐寒,抗旱,喜酸性土壤,适应性强。在干燥瘠薄,岩石裸露,沙地,陡坡,均可正常生长,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自1999年起,赤峰市敖汉旗林业局开始组织培育樟子松容器育苗,通过实施容器苗造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延长了造林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建设优质高效的林业生态体系。现将樟子松容器育苗技术要点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针叶短小、根系深长,耐旱、耐寒、抗风性强,是北方营造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的重要树种。针对北方干旱瘠薄阳坡、沙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低,多次造林不成功的现状,木兰林管局结合生产,开展了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技术研究。用山皮土配制营养土,选择2 a以上合格苗培育容器苗上山造林较常规裸根苗造林方法大幅度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缩短了缓苗期,促进了幼树生长,保证了一次造林,一次成林,是一项成功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