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7 毫秒
1.
陕西省渭南市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农业结构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同时受到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两个方面的巨大冲击.在严峻形势面前,渭南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紧迫性已愈来愈引起广大农民、农业科技人员和各级政府的极大关注,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合渭南农业实际的现代农业结构模式,对推动和优化渭南市的农业结构,促进渭南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意义.但从渭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来讲,要实现渭南农业结构的根本变革,无疑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作者根据长期的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工作实践,就渭南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提出几点看法,愿同农业科技同行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
农技推广部门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中坚力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起着先导和主体作用,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显而易见的,广大农民也是交口称誉的.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传统的服务手段、方式、方法,很难再适应新的形势的发展.农技部门必须重新认识自身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的地位和责任,适应新的形势,寻求合理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三个要素都处于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威胁之中。自1979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后,农村保险得以恢复,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创立的农村保险制度,并未能解决好如何满足农业、农村及农民保险需求的问题。在目前经济转轨  相似文献   

4.
农民知识化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由过去的以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和资源双重约束。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的农民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能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工作方法,用行政命令强迫农民进行结构调整,而只能加强宏观调控,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最终还是要靠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农民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农业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5.
1 实现我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1 .1 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僵化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农业体制是我国农业国际化的制度障碍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表明 ,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实行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适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生产力现状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 ,自从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我国农业依然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各种制度 ,这些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发展的要求。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大规模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 ,由于分散的小规…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振兴农业、发展农业,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的共识.70年代末,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农民成为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市场机制成为农业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在利益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科学技术日显重要.步入90年代特别是中后期,我国农业开始由"政策先导型"向"科技先导型"转轨,发展农村经济,更加迫切需要农业科技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农业科研、教育、生产部门分割、相互脱节的旧体制,导致搞科研的不了解生产,农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愿意下农村,现有的不少良种和新技术难以得到推广。体制上的“两张皮”,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一大障碍,必须尽快消除。实行农科教结合,就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以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文化技术素质为手段,把经济发展、科技推广和人  相似文献   

8.
新疆农业科学院拥有11个科研试验场站,耕地面积2.5万多亩,它是科研院所在不同农业生态、区域内科研工作延伸的基础。多年来,科研试验场站立足于不同农业生态区域的农业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学试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普及和宣传农业科技知识,为当地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农村科技示范骨干,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的转化,为当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科技支撑。但是,作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科技工作机构,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其发展速度和能力与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农业科研院所必须对传统农业生产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科研模式进行调整,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并肩负起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历史重任。农业科研院所只有适应改革形势及不断变化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纵观共和国60年发展历程,前30年着力构建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后30年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营体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经验教训表明,推动农村经管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将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必须着力于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必须构建适应农村经管的组织保障。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切实保障亿万农民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农村经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1.
纵观共和国60年发展历程,前30年着力构建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管理体系,后30年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营体制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革,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经验教训表明,推动农村经管事业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尊重广大农民的首创精神,必须将维护农民权益放在首要位置,必须着力于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必须构建适应农村经管的组织保障。完善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切实保障亿万农民合法权益,是新时期农村经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2.
江津是一个农业农村比重较大的县级市,幅员面积3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46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00万。“八五”时期,江津的粮食、生猪、水果、水产品等产量就进入了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流通渠道已荡然无存,生产和市场山现了严重断档,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现代农业建设受到了严峻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进一步调整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突出“四个强化”,狠抓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把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结合起来,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应该主要归功于实行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但是,在变化了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走合作制的道路.家庭经营仅仅是合作经济的细胞,而不是合作经济本身.实践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是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创新和完善.首先,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未改变家庭承包经营的性质,而且可以在原有体制下发展规模经营;其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与原农村经济条件下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各有其责、相辅相成;再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满足农民流通需要,新政权大力发展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对农民日常生活有着深远影响,它不仅便利了农村商业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把农村经济逐渐纳入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供销合作社运行过程中,它对于农民日常生活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县、乡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是国家在基层的农技推广体系,它直接面向农民、农村和农业,从事最基层的农技推广工作。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时期按行政区域设置、行政方式操作、计划模式运行的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已越来越难以与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区域化、特色化要求及农民强烈的增收致富愿望相适应。近年来,甘肃省积极探索和建立基层农技推广新的建设体制和运行管理机制,在全省积极开展跨乡镇区域性专业农技推广站建设。自2000年以来,在省农牧、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投资600多…  相似文献   

16.
<正>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安排特点与优劣势政府部门、私人部门和农民自我服务组织构成了我国现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农技推广体系始终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础力量。农业部门的多功能性,农业技术的公共物品性和外部性,以及农产品的社会属性等特点决定了公共部门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具有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地位。但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技推广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重点针对农村经济现状,对农村经济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为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议。一、农村经济发展现存问题探讨1.农村经济发展主体老龄化趋势严重改革开放前,中国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严格限制了人口转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村和农业发展中出现了农民工、末代农民、农业的低效益、农村边缘化等一些新的问题.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在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减少的背景下,一些基本的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脱节,农业现代化水平滞后.提出解决“三农”问题,要继续推进城市公共物品的供给、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要把落后的村庄改变成具有现代服务功能的新村.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已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高效农业转变,而如何加快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热切关注和关心的问题。30年来,农村的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速猛,不少难题通过群众实践都已创造性地解决了。但是,目前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还有待于研究和探索。一、当前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经济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昭通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但发展还不够充分,还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促进新时期农业产业化科学发展.新时期,农业经济工作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依法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提供体制保障和机制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