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压力蒸汽热处理木材生物耐久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樟子松和柞木分别在常压和压力蒸汽下进行高温热处理,比较了两种热处理材与常规对照材生物耐久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温热处理特别是压力蒸汽处理,可以更显著地改善木材的耐腐性,耐腐等级可由对照材的Ⅳ级(不耐腐),提高为Ⅰ级(强耐腐,樟子松)和Ⅱ级(耐腐,柞木)。热处理可以有效减轻蓝变菌对木材的侵害,但不能防止或减轻木材表面的霉变。在热处理材表面涂刷油性防水涂料,是防止表面生霉的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通过化学方法、材面色差分析法、扫描电镜观察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了白桦木材的蓝变和黄变,探讨了变色的原因及主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白桦蓝变材的变色是由变色菌侵蚀木材引起的,变色深入木材内部。木材薄壁细胞腔内充满了大量的变色菌丝体,菌丝体本身的颜色及其分泌的色素是木材变色的原因。蓝变材部分半纤维素发生降解,其各项抽提物含量比正常材高;而黄变材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引起的创伤性木材变色,存在于木材局部区域,其部分导管和少量木纤维细胞被胶状物所填充,内含物增加,木材三大组分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开发低毒、高效的马尾松木材防蓝变药剂,以18年生马尾松边材为试材,采用14种复合药剂对3种木材变色菌进行实验室防蓝变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时间延长、药剂质量分数增加,处理材的防治效果增强;以甲基硫菌灵、多菌灵、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混合配制的药剂,对3种变色菌的防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枫香木材性质及其加工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浙江各地不同树龄枫香木材,系统研究木材解剖性质,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刨切、旋切等加工利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树龄20~25年是枫香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一个转折点,其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强度指标居国产阔叶树材中等水平;旋切单板胶合强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通过工艺改进后枫香材完全适合生产胶合板;刨切贴面板的刨切效果和贴面后的性能都较好,综合指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无性系木材性质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0个10年生日本落叶松无性系的木材基本密度、管胞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材长宽比无性系间差异显著;木材基本密度,早、晚材管胞长度,早晚材管胞宽度和早晚材长宽比径向变异模式相似,即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不断增加,有时亦有起伏;早材从髓心向外以近似直线的形式缓慢增加,晚材从髓心向外以曲线形式增加,初期增加幅度较大,到一定年龄后趋于水平变化并略有波动;材质性状与树木年轮间的关系以对数方程、幂函数方程、指数方程拟合效果较好;除了晚材壁腔比和早材壁厚外,其它木材性质的重复力均在0.5以上,受中度或中度以上的遗传制约,按照20%的选择率,长宽比和晚材管胞长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6.
规格(厘米)价格(元)质量要求规格(厘米)价格(元)质量要求l 00以上自然3.51.O6204.51.06506.O 板皮加工材,无钝棱、无虫眼、无腐烂,锯平直、无蓝变、无裂。2004.6。2.O6604.62.56604.63.06805.22.06805.22.56805.23.06806.51.97006.52.17006.52.57006.53.O。7006.53.5’70()3.O3.O。7005.63.5’7005.64.O’7004.64.0‘7007.31.9’7007.02.1’7007.61.4’70() 小径材加工,无钝棱、无虫眼、无腐烂,锯平直、无蓝变、无裂。2007.21.4。7005.63.O。7008.01.67208.71.64.13.64 02.73.62.54.O3.54.O1.31.63.61.62.02.53.54.O4.5720 小径材加工,…  相似文献   

7.
防止马尾松木材蓝变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防止马尾松木材蓝变的技术措施欧阳明八,何显进(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北京100091)(广西宁明木材厂宁明532501)马尾松边材色泽素白,纹理美观,强度适中,是我国南方主要用材树种,但马尾松木材在存放过程中易发生蓝变。刚采伐的松木,含水率达100...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蓝变木材漂白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琳  蒋璇 《林业科学》2006,42(3):121-124
木材是一种生物材料,是天然合成的有机体,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而变色.对表面装饰装修材料而言,蓝变会大大降低其品质,严重影响木材的价格、销售和使用范围(刘元,1993);对于商品用材,蓝变是造成其经济损失最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易蓝变木材的利用率,利用蓝变菌可可球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蓝变的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橡胶木(Hevea brasiliensis)碎料以及两者混合物制成的基底制备菌丝复合材料,并探讨含水率变化对菌丝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4 d后,三种基底表面均被菌丝覆盖,颜色显著变黑。增加板坯含水率促进了菌丝复合材料内发生木质素再聚合和美拉德反应,提高了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蓝变欧洲赤松基底、蓝变橡胶木基底以及混合基底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64%、221%和74%。与蓝变欧洲赤松基底相比,蓝变橡胶木基底更适合可可球二孢菌丝的生长,因此橡胶木基菌丝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更高,可以达到ANSI A208.1-2016“Particleboard”对轻质刨花板的弯曲强度要求。菌丝表面的疏水蛋白使材料表面接触角增大,疏水性增加,而板坯含水率的提高对材料的疏水性和耐水性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0.
拟海桑是海桑属中一个新种,可长成直干乔木,其木材无边材和心材的区别,材色浅,结构细,纹理略斜,无特殊气味。木材密度、硬度、强度、干缩和湿胀等物理力学性质均属中等。木材的刚性较好,韧性较差,差异干缩、湿胀较大,不耐腐,不抗白蚁蛀食。木材可作一般的室内材使用。文中还对拟海桑与海桑的木材主要物理力学性质作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真菌性变色木材的ESR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伯章  王婉华 《林业科学》1992,28(4):330-335
本文对霉菌和蓝变菌侵染木材所引起的变色作了ESR研究。结果表明变色木材的色素来自真菌的色素基团,具有很强的和稳定的E8R信号,并会淹没木材的其他自由基信号,g值为2.0040±0.0002,属于洛仑兹线型和均匀增宽线型。这种色素与自由基含量之间有相关性,并同蛋白质相缔合。这种色素具有生物黑色素的所有特征。因此木材受霉菌和蓝变菌侵染而变黑是由真菌分泌的黑色素所产生。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木材防腐,节约木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分析了我国木材防腐的现状,并着重从建筑木材防腐,人工林木腐,木材,竹材的蓝变菌和霉菌防治,以及新型防腐剂的研究与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在新世纪初我国木材防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受云斑天牛危害和未受云斑天牛危害的5 a生南方四季杨木材性质的对比研究表明:云斑天牛对杨树木材性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云斑天牛导致生材含水率增加,全干生材含水率差异相对值增加了11.89%;健康材与危害材在1%NaOH抽提物含量显著差异,健康材1%NaOH抽提物含量明显小于危害材,差异相对值达27.29%;健康木与云斑天牛危害杨木基本密度、全干密度差异显著;危害材的干缩湿胀均比健康材要大,而且差异显著;云斑天牛对南方四季杨纤维长度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危害材与健康材差异相对值为8.32%.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广西人工林马尾松木材性质的变异及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差异。结果表明 ,幼龄材与成熟材的分界年龄在 14  16a ,解剖性质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为 :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腔直径、胞壁厚、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和晚材壁腔比是自髓心向外呈递增趋势 ,管胞比量和晚材率为递减趋势 ,早材壁腔比和早材腔径比则近似于一条直线。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树脂道比量、胞壁率、胞壁厚、管胞长度和管胞宽度 ,幼龄材与成熟材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5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均为成熟材高于幼龄材 ,且均达差异显著水平。木材性质间的相关分析表明 :木材基本密度与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射线比量、树脂道比量、胞壁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木材气干密度与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引起橡胶和马尾松木材蓝变的真菌—可可球二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可球二泡(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早在1879年就被Cooke发现,目前,至少拥有48个异名,常见的异名是Diplodia theobromae(Pat.)Nowell,Diplodia natalensis PoleEvans,Lasiodiplodia theobromae(Pat.)Griff.& Maubl。Punithalingam和Sutton分别对该菌作过详细的评述。它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其寄主植物已知约500种,它不但引起植物病害,而且还引起木材蓝变,是引起热带阔叶树木材蓝变的主要真菌之一。虽然国外对这种真菌已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国内研究尚少,由它引起的木材蓝变,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6.
张燕  佟达  宋魁彦 《森林工程》2011,27(6):30-32,35
以人工林班克松的木材解剖性质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其株内木材材质径向变异模式,对其幼龄材和成熟材进行初步界定。结果表明:早材管胞径弦向直径和晚材胞壁率的变化符合PashinⅠ模型,早材胞壁率的变化符合PanshinⅢ模型;回归分析中早材拟合度较晚材好;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初步界定年限为9-11a。  相似文献   

17.
2种木材蓝变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种木材蓝变菌松球壳孢(Sphaetopsis sapinea)和可可球二孢(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种蓝变菌菌株适宜温度均为30℃;适应的酸碱度范围均为5.0~9.0;两者都属于喜光菌;松球壳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可可球二孢生长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膏。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火炬松纸浆材、建筑材定向培育过程中密度调控对其木材性质的影响规律,以12年生、6年生火炬松人工林为材料进行火炬松中、幼龄林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间伐对火炬松树高生长量无显著性影响,对直径和材积有极显著影响,间伐强度越大,直径和材积增长越快;间伐对火炬松出材量有极显著影响,强度间伐越大,火炬松出材量越高;间伐对火炬松生长轮宽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晚材率无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晚材率增加;间伐对火炬松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但木材密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提高;间伐对火炬松的木材干缩率有显著影响,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弦向干缩、径向干缩和体积干缩率下降;间伐对火炬松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与长宽比无显著影响,但中龄火炬松木材纤维长度与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有所下降,而幼龄火炬松木材纤维宽度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木材纤维长宽比则为一常数;间伐对火炬松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对中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幼龄火炬松抗弯强度无显著影响,间伐后火炬松的主要力学性质增强.  相似文献   

19.
为给苦楝(Melia azedarach)和香椿(Toona sinensis)木材的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以10年生苦楝木材和17年生香椿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其主要解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楝木材为环孔材或半环孔材,香椿木材为环孔材;两种木材的生长轮均明显,弦切面上均呈倒“V”字或山水状花纹。两种木材早材管孔弦径相差不大,均稍大。苦楝木材早材管孔多数4列,香椿木材早材管孔多数2列。苦楝木材早材至晚材略急变,晚材管孔向生长轮外部逐渐减小;香椿木材早材至晚材急变。苦楝木材晚材管孔弦径大于香椿木材。香椿木材结构较细。苦楝和香椿木材木射线宽度均属于中等,高度均属于极低,径切面花纹较普通。在实际加工利用中,采用弦切板制作家具板面较美观。香椿木材的导管、薄壁组织、射线组织等细胞中均含有大量红色树胶,使木材呈现红褐色;香椿木材刨面光亮,自然色泽好,具有芳香气味,是制作家具的上等材料。作为家具用材,香椿木材在纹理、色泽和气味等方面优于苦楝木材。  相似文献   

20.
佟达  张燕  宋魁彦 《森林工程》2012,28(1):36-38,43
以天然林五角槭的木材解剖性质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株内木材材质径向变异规律,对幼龄材与成熟材进行初步界定。结果表明:细胞壁厚、壁腔比、胞壁率和径、弦向直径幼龄期波动较大,成熟期波动减弱;木纤维长度符合Pan-shinⅠ模型,幼龄材拟合度较好;组织比量符合y=aebx变异模型;幼龄材和成熟材的界定年限为28~33a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