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茸鹿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如何提高茸鹿生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降低茸鹿的死亡率是提高生产效益的重要环节。现将我国12个省区26个茸鹿养殖场的茸鹿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指出了引起成年鹿和幼鹿死亡的主要疾病以及鹿常见病的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马鹿、天山马鹿和梅花鹿同期发情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CIDR(阴道药栓) 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的方法分别对塔里木马鹿(Cervusela-phusyarkandensis)、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songaricus)和梅花鹿(Cervusnippon)进行了同期发情处理,目的是将自行研制的CIDR与新西兰产CIDR从处理效果与成本上进行比较。此外,还将GnRH与hCG对母鹿的促排卵作用进行了比较,其中重点对塔里木马鹿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CIDR及配套处理方案与新西兰进口CIDR的处理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但成本价格降低约50%;GnRH与hCG均可显著提高母鹿排卵率(P<0.05),而二者在处理效应上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家养的梅花鹿与马鹿的杂交繁育,自1958年起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茸鹿试验场采取了不同于先前F1代间横交的新技术路线。1986年首先用人工培育品种双阳梅花鹿的特级种公鹿冻  相似文献   

5.
梅花鹿、马鹿各生理时期血清IGF-1及GH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只成年雄性梅花鹿、6只成年雄性东北马鹿,在我国传统饲养模式下,分别在鹿的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发情期及越冬期采集鹿血清样品,测定分析梅花鹿及马鹿不同生理时期血清IGF-1及GH浓度。实验结果表明:(1)梅花鹿各生理时期血清IGF-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GH浓度生茸期极显著地高于生茸后期、繁殖期和越冬期(P<0.01),其他各生理时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东北马鹿血清IGF-1浓度生茸期显著高于越冬期(P<0.05),其他各生理时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生理时期血清GH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2)梅花鹿生茸前期、生茸期、生茸后期、繁殖期和越冬期血清IGF-1浓度分别为31.90ng/mL、35.37ng/mL、23.78ng/mL、20.87ng/mL和14.82ng/mL;东北马鹿分别为21.2ng/mL、25.64ng/mL、9.96ng/mL、9.94ng/mL和6.03ng/mL。  相似文献   

6.
采用血清酸滴定法对配种后10~30d的20头梅花鹿和马鹿进行了早期妊娠诊断研究。受配25d以后,10头梅花鹿中8头有白色沉淀已受孕,2头空怀;10头马鹿中6头有沉淀已怀孕,2头未检测出,但1头怀孕,1头空怀,其余2头马鹿未做统计。表明,血清酸滴定法用于梅花鹿、马鹿的早孕诊断具有诊断时间早、方法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宜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7.
梅花鹿、马鹿营养与其血清IGF-1浓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8只成年雄性梅花鹿,6只成年雄性东北马鹿,在不同生理时期供给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测定鹿血清IGF-1及GH浓度,并分析梅花鹿及马鹿采食的能量及可消化蛋白和血清IGF-1及GH浓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1、梅花鹿及东北马鹿可消化蛋白质与血清IGF-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GH浓度无显著相关(P>0.05).本实验分别可以拟合线性函数方程梅花鹿为DCP(g/d)= 6.8657 IGF-1(ng/mL) + 94.167(n=5,P<0.05,R2=0.8253),东北马鹿为DCP(g/d)=12.406 IGF-1(ng/mL) + 419.44(n=5,P<0.05,R2=0.8615).2、梅花鹿及东北马鹿各生理时期消化能与血清IGF-1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GH浓度无显著相关(P>0.05).本实验分别可以拟合多项式函数方程梅花鹿为ME(MJ/d) =0.0145x2-0.1875x+27.353(n=5,P<0.05,R2=0.7955),东北马鹿为ME(MJ/d)=0.0219x2-0.3323x+56.17(n=5,P<0.05,R2=0.8361),其中x为血清IGF-1浓度(ng/mL).  相似文献   

8.
梅花鹿、塔里木马鹿种间杂交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随着畜牧业繁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同期发情与人工授精技术被广泛地用于家畜的品种改良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9~10月,农二师三十四团鹿场与新疆万通鹿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利用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技术,以梅花鹿的冻精做父本、塔里木马鹿做母本开展花、塔种间杂交,取得了较好的杂交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家养梅花鹿和马鹿是常年以粗饲料为主的珍贵茸用鹿,而在公鹿生茸期和母鹿繁殖期则以精饲料的营养为主。由于今年精饲料价格猛涨,而主产品鹿茸价位仍然很低,经大批杀鹿,仅剩下更为优良的鹿群。许多养殖户降低了鹿的日粮饲喂量及其营养水平,尤其是蛋白质类饲料量过低,造成鹿茸产量和品质下降。因此,如何进行鹿的科学饲养管理,从细节方面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马鹿产弱仔在养殖中时有发生,如不及时对仔鹿进行护理和哺乳会导致仔鹿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经过长期的摸索和尝试,盛华马鹿人工繁育基地在天山马鹿弱仔鹿人工哺乳和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大大降低仔鹿死亡率,提高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进行整理和分享,以期为马鹿仔鹿饲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粗蛋白水平精料对梅花鹿仔鹿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择4只梅花鹿仔鹿,按4×4拉丁方设计,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了不同粗蛋白水平精料对梅花鹿仔鹿的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代谢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和钙磷代谢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仔鹿对蛋白质的采食量(r=0.98)、蛋白质消化率(r=0.97)、可消化蛋白质(r=0.99)、尿蛋白排出量(r=0.93)以及沉积量(r=0.94)呈上升趋势,其中蛋白质采食量和可消化蛋白质极显著地增加(p<0.01);对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和钙、磷消化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杨钦  王林锋 《新农业》2013,(17):48-48
梅花鹿是一种珍贵特产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梅花鹿养殖场单纯靠自身繁殖扩大规模,往往存在近亲繁殖的风险,导致生产性能降低。为避免近亲繁殖,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时,需要进行引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的行为差异。【方法】于2006-04-10及2007-03-10,以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景区平山堂鹿场圈养的15只成年公梅花鹿和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的13只成年公梅花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对其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其他行为进行观察,每周观察4 d,对收集的数据以60 min为单位合并归为一组后进行统计分析,研究2种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2种饲养条件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所占比例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频次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昼间圈养条件下,梅花鹿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07:30-08:30,16:30-17:30),而反刍行为高峰发生在13:30左右,卧息行为主要发生在11:30-13:30,观望行为主要发生在13:30-16:30。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取食行为也有2个高峰(08:30-09:30,16:30-17:30),反刍行为主要发生在07:30-08:30,卧息行为主要发生在11:30-13:30,观望行为主要发生在07:30-09:30和15:30-16:30。对2种饲养条件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分析表明,除07:30-08:30圈养梅花鹿取食行为频次显著高于半散放梅花鹿外,半散放公鹿取食行为频次在08:30-09:30,12:30-13:30,13:30-14:30,15:30-16:30这4个时段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圈养梅花鹿;2种饲养条件下梅花鹿反刍行为频次除08:30-10:30不存在显著差异外,另外的07:30-08:30,10:30-11:30,11:30-12:30,12:30-13:30,13:30-14:30,14:30-15:30,15:30-16:30,16:30-17:30共8个时段都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种饲养方式梅花鹿卧息行为频次在08:30-09:30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3:30-14:30,14:30-15:30 的2个时段存在显著差异;圈养梅花鹿观望行为频次在10:30-11:30,12:30-13:30,13:30-14:30,14:30-15:30,15:30-16:30共5个时段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半散放梅花鹿。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移动行为频次在08:30-09:30,09:30-10:30,16:30-17:30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修饰行为频次在12:30-13:30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公梅花鹿昼间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9只梅花鹿分3组,分别采用放血致死取全血、人工保定颈静脉采血、眠乃宁药物保定颈静脉采血.另用6只梅花鹿在一次采血500 mL后的第10、20、25、30、35、40、45、50、60 d分别测定血液中RBC、Hb、WBC(N、L)、和TP ALB血液生理生化值.试验结果显示:梅花鹿全血量平均为5 866 mL,人工保定采血平均为193.3 mL,药物保定采血500 mL(可根据需要采血);一次采血500 mL后血液生理生化各项指标明显下降,TP 20 d、Hb35 d、WBC 40~45 d、RBC和ALB 45-50 d以后基本恢复采血前的正常水平.结论:梅花鹿活体采血施行眠乃宁药物保定比较安全可靠;活体采血后50 d左右机体基本恢复采血前的正常.  相似文献   

15.
昆明动物园圈养水鹿、梅花鹿的饲养及行为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昆明动物园圈养状态下水鹿、梅花鹿的饲养管理及行为进行了观察记录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水鹿、梅花鹿的日活动具有一定的节律性,1 d中有早、晚2个明显的行为活动高峰期,梅花鹿的行为活动高峰期为早(7∶30~8∶30)、晚(14∶ 30~18∶30),水鹿1 d的活动高峰为早(7∶30~8∶30)、晚(14∶30~16∶30).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日活动节律上水鹿与梅花鹿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水鹿的雌、雄性在日活动节律上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水鹿的活动时间分配为休息45.72,取食29.72、站立17.78、移动2.99,梅花鹿活动时间分配为:休息34.0 7、取食26.93、站立24.13、移动8.42;检验分析表明:两者在活动时间分配上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活动时间分配上水鹿雌、雄体间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 1),这些行为差异可能与其种类、性别有关.③在饲养管理上,根据鹿的不同生物学时期在饲料的组成成份上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6.
对扬州市动物园和扬州平山堂养殖场梅花鹿遗传变异以及行为性状进行研究,旨在为梅花鹿及其它动物品种分子标记和行为性状研究提供参考.采用筛选的14对微卫星引物,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量、有效等位基因数目等,评估其遗传变异.根据微卫星位点信息,结合行为数据观察,利用SPSS 11.5分析程序,将位点信息与行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动物园梅花鹿群体14对微卫星位点的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41,观察杂合度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32,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231.平山堂梅花鹿群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72,观察杂合度为0.300,平均多态信息量为0.303,各位点基因分化系数平均为0.149.微卫星位点和梅花鹿行为性状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TGLA53和BM4107位点对修饰行为有显著影响;2AL2位点对观望行为有显著影响;2AL13和Mber14位点对卧息行为有极显著影响;BM6506位点对反刍和其他行为有显著影响;BL42位点对取食和卧息行为有显著影响.不同基因型个体均值的多重比较表明,对于动物园群体,在TGLA53、BM4107、2AL2、2AL13及BM6506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在行为性状上差异显著(P<0.05).对于平山堂养殖场群体,在TGLA53,CEH-5、2AL10、BM4107、Mb33、Mber710及BM3628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在一些行为性状上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微卫星标记是评估梅花鹿遗传多样性较好的方法,微卫星位点和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有待于进一步分析验证.  相似文献   

17.
在地震宏观观测中,动物行为可被视作观测对象之一。以麋鹿等鹿类动物为观测对象探讨鹿类动物对地震的敏感度。集中观测了鹿科动物异常行为与环境、地震的联系。通过观测发现,鹿类动物对四级以下地震不敏感,不能对四级以下地震做出预报;但鹿类动物对周围环境变化,尤其是人为环境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8.
梅花鹿属于野生动物,一般情况下都能顺利生产,但近年来,随着圈养梅花鹿的增多,鹿的活动场地相对逐渐减少,因而在梅花鹿的分娩季节,难产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如果由于难产处理不当,不仅能造成母鹿和仔鹿的死亡,还可引起母鹿的不育。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分析病例的方式来找出梅花鹿难产的原因、难产的助产、预防措施及仔鹿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对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及扬州市动物园48只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昼间行为进行观察,以Kappa阿片受体(Kappa Opoioid Receptor 1,OPRKl)为目的基因,采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方法,利用引物P-5和P-9获得OPRK1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并将二者进行最小二乘均值的多重比较,以确定OPRK1基因SNP与梅花鹿昼间行为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引物P-5各基因型间与修饰行为两两差异显著(P<0.05),其它行为EE型和FF型差异显著(P<0.05),而另外5种行为性状在各个基因型中没有检测到显著差异;引物P-9各基因型间卧息行为GG型和GH型个体行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观望行为GG型、HH型和GH型3种基因型个体两两之间差异显著(P<0.05),修饰行为HH型和另外两者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OPRK1基因多态性和梅花鹿昼间行为性状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江苏省扬州市平山堂养殖场圈养条件及扬州市动物园半散放条件东北亚种成年梅花鹿母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瞬间扫描取样法研究了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昼间行为节律。结果表明:2种饲养方式下梅花鹿群体昼间取食、卧息、观望、反刍、移动、修饰等行为频次比率依次减少,其取食、卧息和观望行为比率占昼间行为的80%以上。圈养和半散放条件下成年母鹿都有2个取食行为高峰,二者的反刍行为高峰分别发生在12:30、8:00左右,卧息行为高峰分别在12:30—13:30、10:30—13:30,观望行为高峰分别在13:30—16:30、7:30—8:30。行为分析表明,不同饲养条件下,成年梅花鹿母鹿昼间行为存在显著差异,饲养环境不同是造成梅花鹿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