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与文献计量学方法,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对中国知网农业情报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共得到有效文献519篇,研究发现:从2011年到2015年,农业情报研究领域的文献缓慢增多,2015到2017文献数呈现下降趋势,2018年起文献数量有所回升,经典论文较少。农业情报研究还处于启蒙发展阶段,发展缓慢,急待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和融合创新阶段。研究热点主题有信息检索、农业信息、文献、计量分析等,最新前沿热点欠缺。深化农业情报研究,拓宽农业情报研究范围,加强研究机构间的合作,重视农业情报研究的创新发展是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幅度增加农村科技的投入,科技在工业领域和农村社会领域的经费比例将从原来的7:3调整为5:5。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等主体计划中,将更加突出农业和农村科技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统计分析了2001~2006年国外三大农业数据库CAB、Agris、Agricola中收集的911篇有关香蕉的科技文献的专业领域、国家、原文语种和来源。研究发现,有关香蕉的科技文献研究领域主要涉及香蕉遗传育种、栽培技术、贮藏与加工利用、病毒性和线虫病害及防治等;香蕉文献的原文语种以英语和葡萄牙语为主,约占统计文献的85%;刊载香蕉科技文献的出版物较分散,主要刊物有Informusa、RevistaBrasileiradeFruticultura;有关的香蕉文献源自于60多个国家,其中印度与巴西的香蕉文献量最大,约占所有统计文献的34%。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来我国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农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1980年以来我国有关农业遗产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认为,我国有关农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可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1980-2001年),以农史学者为主要研究力量,相关研究大多是单纯静态的文献,关注“历史”比关注“现在”要多;该期间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实施,为农业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具体规范和法规保障.第二阶段(2002年至今),多学科加入,文献整理、机理探究与实践探索并重,研究领域不断拓展;该期间各地申报GIAHS是重要助推力,国家农业遗产保护工程的实施也成为新的推动力量.同时,对农业遗产研究与实践的主要领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收录的599篇农业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博硕士学位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角度探讨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现状。统计数据表明,从年度分布来看,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文献呈增长趋势;从研究机构来——研究农业电子商务的高校以农业院校为主;从指导导师来看,研究该领域的导师很多,但高产导师较少;从关键词看,对农业电子商务关注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农产品、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对策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研究发展迅速,但仍处起步阶段,研究深度还不够,系统性有待加强,研究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国内外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信贷风险类型、风险防范机制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发现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信贷模式创新、风险防范机制、信用风险评价模型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而在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微观实证检验、多方合作机制以及征信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此外,本文还对农业供应链金融信贷风险防范制度、金融科技监控、协同征信体系建设以及信贷风险预警等领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据报道,中国云南和越南农业科技部计划将在年内合作启动并建成两个跨国合作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即河内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云南保山农业科技示范园。目前双方正积极推进有关工作。以期发挥各自的农业技术及品种优势。拓展农业科技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诠释《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提出瞄准国家五类科技计划,搞好顶层设计,组织国家和地方主要农业科研机构、高等农业院校、农技推广单位和农业企业等精干的科技力量,同国家五类计划主管部门、农业科技主要领域首席专家对接,联合申报"十三五"农业科技主要领域和重点项目。并建议在主要领域和重点技术上进行选题,开展深入创新研究,力争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为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李杨  朱安  张志转  朱永和 《安徽农业科学》2013,(33):F0003-F0003
根据期刊性质和学科分类方法,以文献数量为依据对《种子科技》进行分类。研究表明,《种子科技))20lo年刊登的论文以技术性为主,农作物类文献占该刊当年文献总量的54.97%,农业经济类文献超过该学科“20%区域”文献数均值,其余学科文献数量较少,不能划入相应学科,因此应将该刊同时归为农作物类与农业经济类专业技术期刊。  相似文献   

10.
正导语"七大农作物育种"等五个农业领域重点专项启动会的召开,标志着农村中心管理的"七大农作物育种"等五个专项进入正式实施阶段,也标志着农业领域重点专项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建设进入新阶段,对明确专项管理要求、统一专项实施思路、加强专项研发协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除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科技计划"碎片化"和利益固化问题,国家在2014年年底全面启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  相似文献   

11.
破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难题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农业生产力水平严重滞后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文章从农业科技源头、中间转化环节以及受体等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因素,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支撑农业生产发展的策略,如改革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源头立项机制、建立健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快土地流转并依靠种田能手适度规模化发展农业生产等。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途径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文章研究分析了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县共建、打造成果转化平台和产业化实现成果转化的三种途径,提出了支持成果产出源头、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科研立项要更贴近农业生产实际、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建立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等建议,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各区域的自然、农作物生长等条件的差异较大,生产结构呈多元化,农业科技传播的内容要与每个区域农村的生产实际都相适应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研究农业科技区域精准传播策略的目的是探索如何能使农业科技传播内容、途径与当地农村生产实际相适应。本研究应用区域传播学理论,从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规律出发,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区域传播"的成功案例为启示,提出以区域环境为坐标划分传播区域,根据传播区域的差异特征来制定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以及促进区域传播与区域环境良性互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奇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6):209-212
基于Solow余值理论,利用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投入量3个指标,对河北省1986—2010年间的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和农业科技创新贡献率进行了测算,得出此时间段河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年均速度和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95%和38.57%。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特征:河北省农业经济仍没有脱离依赖生产资本存量扩张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最后提出,河北省要正确处理好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提高农业投入产出比的作用,走依靠科技创新为支撑的农业经济增长新道路。  相似文献   

15.
智能终端在“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信息服务是农业生产、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将智能终端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中,利用其便携性、普及性和强大的处理能力等特点,构建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服务农业、农村。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智能终端信息服务,通过智能手机实现了平台基于短信/彩信的信息推送服务、基于2G/3G网站的数据服务、基于农业科技应用商店的农业行业应用程序下载服务,使“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农业信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农业科技进步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贵州农业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进步对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强。在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内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农业科技进步的评价体系,并在贵州省农业发展中予以应用与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农业科技进步在研究与创新、科技成果的推广、劳动者素质及农业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得到较好的体现,农业科技进步对贵州省农业生产的支撑引领作用初步显现。根据贵州农业科技进步的现状,提出今后贵州农业科技进步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考察农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激励措施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具有显著而稳健的促进作用,且参与户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比未参与户高12.39%;基于供给主体差异视角,不同农业科技服务供给主体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政府部门、农业企业、涉农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绿色生产技术异质性与群组异质性;激励措施正向调节农业科技服务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调节效应依次为社会激励、市场激励、政府激励。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完善高效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确保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具有的机构多元、方式灵活、手段多样、队伍高效精干和农业生产者高素质等特点,这为我国改革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在近十几年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份额已达到35%以上,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然而,从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我国农业科技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及我国的国情来看,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并且农业科技要率先跃居世界先进水平。为此,要深化我国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科研工作从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和农业应用基础性研究两方面展开,以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努力早日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