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礼记》中记载的大型真菌及对近年来食用菌论著中引用的述评2.1近年来食用菌著作和论文引用《礼记》中的大型真菌举例2.1.1引用《礼记》中的"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我国古代对大型真菌的认识和利用》(1980)一文,在"古代对‘菌’的认识"标题下的正文中有:"早在周代,‘菌’已见诸于文字。《礼记》中有‘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  相似文献   

2.
天麻和蜜环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麻(Gastrodia elata)属兰科植物,成长必需由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供应基本营养,所以和蜜环菌的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古代有不少天麻的记述,1600多年前《晋抱朴子》云:“去大魁数尺,皆有细根如白发,虽相须而实不相连,但以气相属尔”。虽然当时还不了解蜜环菌菌索的具体作用,但已经有了较仔细的观察分析。1911年,日本草野俊助才对二者的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3.
原文 《黔书》之鸡 鸡 ,“负苞之族,“肉芝”之远裔也。一名“ 夺”。所生之下,多“白 ”,气所蒸也。秋七月,生浅草中。初奋地则如笠,渐如盖,移晷则纷批如鸡羽,故曰 “鸡 ”;以其从土中出,故曰“ ”。种有二,惟紫者可茹,白能伤人,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2019,(6)
《抱朴子·内篇》为道教经典著作,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中详细记载了"五芝"为代表的百余种大型真菌。其作者道学家葛洪认为大型真菌的作用仅次于丹砂、金银,是道教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探析《抱朴子·内篇》中大型真菌与道家的渊源,展现出食用菌这门古老园艺的悠久历史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
肉芝并引 (宋)苏 轼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复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掘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 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具肌骨匀。 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 旌阳远游同一许,长史玉斧皆门户。 我家韦布三百年,只有阴功不知数。  相似文献   

6.
郭末若诗曰:"狮子峰头灵芝草,离地六十多丈高。采芝仙人究为谁?黄山药农杨姓老。芝高四十九公分,枝茎处处有斑纹。根部如漆光夺目,乳白青绿间紫金。赤如珊瑚有光辉,定为肉芝最珍贵。视为祥瑞不足奇,如今遍地皆祥瑞。出现灵芝实草因,兽中早已出麒麟。草木虫鱼  相似文献   

7.
灵芝的观赏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人早就对灵芝类真菌有所认识。《札记》中有“芝(?)”记载。宋代的《尔雅翼》里有“芝、瑞草”之说。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生于刚处曰菌,生于柔处曰芝”。在历代典籍中记载最多的是灵芝的药用方面。灵芝能轻身健体,延年益寿等药效已被现代医学所证实,近年来还发现治爱滋病的报告。我国素有“食药”一家之说法。目前令人关注的是我国台湾省、香港地区及日本国等掀起了健康食品灵芝热,并受到美国、西德等医药界及营养学家的高度重视。另外,我国人民很可能在  相似文献   

8.
日本江户后期本草学家佐藤成裕在其《惊蕈录》中引用了一段自称出自南宋陈仁玉《菌谱》的文字,涉及中国古代食用菌栽培中的惊蕈技术.由于这段文字不见于现存各版本之《菌谱》,因此长期以来,中日学者或认为这段文字为《菌谱》之佚文,或认为出自另一未知版本之《菌谱》.实际上,《惊蕈录》中的这段文字系转引自方以智《通雅》的“芝栭”条,因作者断句之误,误以为出自《菌谱》.《通雅》“芝桶”条又和方以智《物理小识》的“菌栭”条密切相关,二者相互对比,再结合其他史料,可知《通雅》“芝柄”条中的相关文字其实源自方以智自己的耳目见闻,而非引自他书;其中前半部分述及明末清初广西平西山山农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后半部分述及当时福建的惊蕈技术.  相似文献   

9.
蕈菌学     
蕈菌学是研究蕈菌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真菌的现代学科。蕈菌英文是mushroom,但mushroom一词可译成蕈、菌、菇或蘑菇等,缺少一个统一的名称。研究mushroom的科学也在名称上出现了蘑菇学、食用菌学、药用菌学等等不同的提法。由于对mushroom的理解不同,很多学者所下的定义也不同。公元一七○三年吴材著的《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蕈”和“菌”皆指具有显著子实体的高等真菌。在分类上,我们一般把不同的微生物称为不同的菌(当然,每一种类都有其专一的学名),如Bacteria称为细菌,Actinomyces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灵芝有“瑞草”之称(郭璞《尔雅注》),并赋予一种超自然属性的神秘力量,认为灵芝的出现,是向人展示天意的一种吉祥征兆。这种观念的形成,固然与战国以来齐燕方土文化有关,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汉儒将芝草神化的结果。一、“天人感应”的信使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刘彻)听从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便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天人感应”是董仲舒以儒家理论为基础,杂采阴阳五行学说,而建成的哲学思想体系。所谓“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相通,天能干预人事,人事亦感应于天,而这些都是通过祥瑞或富异来显示的。灵芝被称为“瑞草”,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如《孙氏瑞应图》说:“王者仁慈则芝草生;亲近者耆老、养有道,则芝实茂。”《尚书大传》说:“王者德先地序,则芝草生。”在儒家的一些著作,如《孝经·援神契》、《白虎通》等书中都有类似论述。因此,灵芝也和传说中的麒麟、凤凰等“祥兽”、“灵禽”一样,成为反映圣王德政的祥瑞。  相似文献   

11.
木菌①木菌即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乃湿热余气所生。亦名木(木需)②、木(土从)③、树鸡④、木蛾。曰耳、曰蛾,象形也:曰(木需),以软湿为佳也:曰(土从)、曰鸡,因似味也。南楚人谓鸡为(土从)。曰菌,亦象形于蝈⑤,乃贝子⑥之名。或云地生为菌,木生为蛾。北人曰蛾,南人曰蕈。【注释】①木菌:古人有土生为菌,木生为蕈之说。后来菌、草相混,同指真菌类的各种菌草。②穤:(?)。软,义同栭、(木需)、栮。《礼记·内则》“芝栭菱椇。”注:“人君燕食加庶羞也。”疏:“无华而实者名栭,芝属也。芝、栭一物,亦作(木需)。”栮,《字汇》:“生枯木上,形如耳,故以耳名。”(木需),《集韵》:“或  相似文献   

12.
对《本草纲目》中“芝”的辨析任其云(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O0100)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芝”讲到:“芝类甚多,亦有花实者。本草惟以六芝标名……。”因此在《本草纲目》中,主要讲到六种芝,即青芝、赤芝、黄芝、白芝、黑芝及紫芝;讲了它们的生...  相似文献   

13.
《三礼》之一的《周礼》原文中没有"内则"篇,也没有"芝栭"的记载,《周礼注疏》"卷四"之"膳夫"之"疏"中虽有"芝栭"二字,是转引《礼记·内则》原文及郑玄注的一段话中的,即"内则云‘牛脩及爵、鷃、蜩、范、芝栭’已下三十一物,郑注云:‘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在《礼记注疏》里"芝栭"被郑玄誉为"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之一。《三礼》之一的《礼记》原文中首次记述的"芝栭",是我国古籍中对大型真菌食用的较早记载。近年来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我国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中有‘芝栭……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这段话里,"芝栭"是《礼记》原文中的,而"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是郑玄注中的,是对包括"芝栭"在内的三十一物之评价,原话是:"自牛脩至此三十一物,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还有食用菌论文和著作中在提及食用菌发展历史时常引用的:"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经考证"礼记内则记燕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的记载"或"《礼记·内则》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是清·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中对"?"字条的注"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一而再、再而三传抄致误,不是《礼记》的原文、注或疏中之原话。首次考证清楚了"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这句话是由"内则记燕食所加庶羞有芝栭"误点漏字而来。  相似文献   

14.
《遵义府志》菌杨雄《蜀都赋》;瑕英菌芝。《蜀语》:地生曰菌,音郡。菌之大者名斗鸡菇;生桑树者上名树鸡,生栎、松林中,有黄、白、赤、绿四种,可食。其面上如石灰者,杀人,用黄土和木浆,食之可治。又音卷。夏月天雨生山中石骨上,土人名地骨皮,可食。《田居蚕室录》:夏菌,五、六月;秋菌,八、九月,雨后生,种类至颗,俗随形呼。其大脚菰、青糖菰、刷帚、松毛、黄丝诸种无毒。一种爪其  相似文献   

15.
灵芝,别名红芝、赤芝、万年蕈、灵芝草,属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系药用真菌。 古代《本草纲目》中记载:“灵芝有补肝气,安精神,久食轻身延年之功效。”现代的《中药大辞典》和《全国中草药汇编》都记载了灵芝有促进人体循环,治肝炎、慢性气管炎、消化不良、精神衰弱、高血压、冠心病、风湿腰腿痛的作用。古代又称灵芝为“瑞草”,认为它是吉祥的化身,在民间绘画之中,常用灵芝来象征吉祥、富贵、长寿。  相似文献   

16.
蕈菌学是研究蕈菌的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应用真菌的现代学科。簟菌英文是mushroom,但mushroom一词可译成蕈、菌、菇或蘑菇等,缺少一个统一的名称。研究mushroom 的科学也在名称上出现了蘑菇学、食用菌学、药用菌学等不同的提法。由于对mushroom 的理解不同,很多学者所下的定义也不同。公元1703年吴材著的《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蕈”和“菌”皆指具有显著子实体的高等真菌。在分类上,我们一般把不同的微生物称为不同的菌(每一种类都有其专一的学名),如Bacteria 称为细菌,Actinomyces 称为放线菌,Yeast 为酵母菌,Rust 为锈菌,Smut 为黑粉菌,Fungus 为真菌。为了与上述微生物名称相适应,拟将mushroom 译成“蕈菌”。笔者认为,蕈菌是指那些具有显著子实体以资鉴别的一类  相似文献   

17.
大蒜的野生品种,古代叫■(li音力)。《尔雅·释草》中说:“■,山蒜。”其下有《注》:“今山中多有此菜,如人家所种者。”又有《疏》:“《说文云:‘荤菜也。亦云菜之美者,云梦之荤菜也,生山中者名■。’”《罗愿·尔雅翼》中说:“帝登■山,遭莸芋草毒将死,得蒜乃啮之解毒,乃收植之。能杀虫鱼之毒,摄诸腥羶。《孙炎  相似文献   

18.
食菌用于做菜,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礼记》中有“食所加庶羞有芝栭”,和“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的记述。由此可见,食菌在当时已经成为珍贵的“燕食”了。北魏年间,农学家贾思勰《齐民要求·素食篇》中详细地介绍了“木耳菹”的做法:“木耳菹:取枣、桑、榆、柳树边生,犹软湿者。干即不中用,柞木耳亦得。煮五沸,去腥汁,出,置冷水中,净  相似文献   

19.
说苋     
“琉璃蒸乳压豚膏,未抵斋厨格调高。脱粟饭香供野苋,荷锄人饱捻霜毛……”这是宋代学者方岳题作《羹苋》的七律前四句。意谓苋菜乃山野老翁常食之菜,味美而品高。 苋菜属苋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热带地区。我国食用苋菜的历史十分悠久。在甲骨文中已有“苋”字出现,《尔雅》及《说文解字》诸典也早有关于“苋”的记载,至今少说也有二、三千年。 苋的种类,古书上的说法不一,如《图经本草》谓苋有六种,有人苋、赤苋、白苋、紫苋、马苋、五色苋。”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则称“苋凡五种”,书中除“马苋”外,其余诸苋与《本草图经》所列皆同。其实,苋的种类远不止五、六种。据统计,全世界苋属的植物约有400种。而今通常将可食之苋分成两大类,即“红叶种”和“绿叶种”。苋叶呈卵圆形或菱形,叶色或绿,或紫红,亦有红绿相间者。叶色相同的苋,植株性状亦因种而异,如红叶种有“尖叶红米苋”“圆叶红米苋”;绿叶种有“青米苋”“长梗青米苋”……。吃口与成熟期也各有不同,红叶种一般较绿叶早熟,因而市场上红叶苋略为多见。 在古书上,苋又称“蒉”,不过专指红叶种而言,汉时曾通用此名。《尔雅》云:“蒉,赤苋。”蒉字从草  相似文献   

20.
菌谱     
序芝菌,皆气茁也。灵华三秀,称瑞尚矣;朝菌晦朔,庄生讪之。至若俦其食品,古则未闻。自商山茹芝,而五台天花,亦甲群汇。仙居界台、括,丛山峻拔,仙灵所宫,爱产异菌。林居岩栖者,左右笔之,因藜苋之至腴,莼葵之上瑞;比或以羞王公,登玉食。自有此山,即有此菌,未有此遇也。遇不遇,无预菌事。繄欲尽菌性而究其用,第其品作《菌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