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展山区生态农业是振兴山区经济的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生态农业在山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发展山区生态农业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生态意识,政府应重视山区生态农业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类型的生态模式,健全商品生产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闽北山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方向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农业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发展闽北山区生态经济农业的必要性,并针对山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南平市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向及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湖区庭院生态经济模式(下)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任元才,任虹二、由庭院生态经济户向庭园生态工程发展从生态农业宏观分析,庭院对调节小气候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都很有限。故从1988年开始,我们着限于建设生态农业县的大目标,着手于更深层次的发展庭园生态工...  相似文献   

4.
渝东南少数民族岩溶山区乡村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了重庆渝东南少数民族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等五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现代农业》2008,(2):41-41
盘锦市生态农业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重点推广了7个生态模式,实施了10项生态工程,建立了10个高效生态农业经济区,全市生态农业建设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四化”。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绩,进一步证明了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业是指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保l护、培植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农业,是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生态l经济规律进行集约经营管理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根据生态农业系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我市生态农业几种模式。  相似文献   

7.
生态农业是利用自然界生物相互依存关系,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已成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当前,黔江区要走好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必须科学配置自然资源,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合理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笔者结合黔江区的基本区情,着重分析了黔江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黔江区生态农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具体规划以及保障措施,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梁园区生态农业建设取得的成就一、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多年来,梁园区先后承担并完成了省部下达的“生态农业试点村”、“生态农业示范县”及商丘市梁园区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等项目,开展了十大生态工程三大生态农业技术模式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阐述了三峡库区岩溶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人地矛盾突出,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大,旱涝灾害频繁,植被严重破坏、森林生态功能低下等问题,进而提出了节水型、经济林型、草场改良为主畜牧业型、生态观光农业型、庭院型、小流域治理型六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及发展生态农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省是一个多山省份,山区面积占陆域面积的70%,人口占总人口的45%。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山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由于历史、社会和地理、自然等多种原因,山区发展的速度还比较缓慢。我省山区如何立足自身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高效生态农业,是“建设山上浙江,发展山区经济”的题中之义,符合省委“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1.
衡南县工联村地处湘中衡阳盆地,属紫色土丘冈地貌。1996-2005年,由湖南省科技厅立项,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主持的“湘中紫色土丘陵区综合治理农业生态工程试验与示范研究”项目在该村开展高效生态农业示范村建设,项目针对该村“坡耕地覆被低,水土流失严重”这个突出矛盾,定位以土地类型为单元而设置生态农业技术模式,实践了由单项技术突破向综合建设方面跨越。遵循生态原理,重点实施2个生态工程(农业生态工程和庭院生态工程);开发与建设并重,优选了3种生态农业模式[粮经结合模式、果-粮(肥)复合经营模式、农牧复合型生态模式];吸取传统农业精华,推广5项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等高耕作技术、秸秆还田及覆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乔灌草结合技术、病虫鼠统防统治技术),以期实现该村经济高产高效,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创建紫色土丘陵区生态村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及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客观要求产业结构必须优化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寻求新的驱动力,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健康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价值取向的生态脆弱山区工业经济发展受到限制和禁止,而通过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共生耦合、延伸产业链可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多重效益。从生态学视角,以产业共生理论、产业链理论分析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机理,并通过陕南产业发展论证了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产业耦合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李世书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378-2381
豫南丘陵山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整体功能区划中是重点保护和建设的生态功能区.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农民屋舍建筑、建立生态农业、发展生态文化等措施,建设具有特色的生态农村已成为豫南丘陵山区迅速发展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当前陆川县农业环保和生态农业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和建议:建立一支以公益性服务为主体的农业生态环保队伍;建设生态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墨江山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现状及优势分析,提出科学合理规划,完善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健全法制,完善生态农业管理体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生态农业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对策措施,从而推进山区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农业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的必然选择。瑞士通过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有力提升了农产品在整个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发展。通过实地走访考察的方式,总结了瑞士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做法和经验:生态农业发展定位依法确立,农业补贴政策生态导向明确,农业职业教育培训注重实效,农业产业化经营多元高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据此针对浙江实际提出加快推进生态高效农业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多措并举促进农业绿色生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生态农业启动型、新型工业催生型、政府协调引导型、旅游带动型、园区集聚型和城镇化带动型六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以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支撑,以农业生态经济为重点,深刻揭示了生态立市的内涵在于发展生态经济,客观分析了十堰山区发展生态经济的基础与潜力,提出了推进十堰生态经济发展的生态、经济、社会三赢目标与盘大做强生态产业、改善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打响生态品牌、加强生态庄园建设、加快生态科技研发的六大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了在不同生态类型生态农业试点建设中应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经验。从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生物能转化率,饲料利用率、有机废弃物利用率等几个方面闸述了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促进生态农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增长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江西生态农业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国勤  刘秀英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1):107-111,143
应用系统聚类法对江西生态农业进行了分类及分析。结果表明,依据该省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及生态农业建设现状,可将江西省80个县(市)分成9个生态农业类型,即:平原农渔牧型、丘陵牧农渔型、丘陵农林牧渔型、丘陵低山立体农林果牧型、中低山农林牧型、丘陵农牧型、丘陵山区庭院经济型、山区农牧型、丘陵山区农牧型,并提出了不同类型区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模式及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