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1999年6~8月间,广东省南海市多个番鸭养殖场发生了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控制,现将对该病的防治体会介绍如下。l流行病学经对20多个发病鸭群的调查,发现发病日龄最小的为9天,大的则在38天,大部分于15日龄左右开始发病,一直到40多日龄出售时仍有发病,发病率为12%~75%,死亡率为7%~66%,附近饲养的麻鸭等不发病,气候突变。环境恶劣、饲养密度大、不同日龄鸭群混养等都易于诱发本病,春冬、…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是危害鸭和其他家禽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危害严重。目前,本病已成为世界性疾病,广泛分布于养鸭发达的地区。该病常导致大批鹅鸭发病和死亡,病愈水禽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水禽饲养场常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水禽发病,增加了养户对该病的防治费用。1发病情况2005年9月来,某养鸭户购进2000只蛋用雏鸭,…  相似文献   

3.
雏鸭法氏囊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5月,新沂市某养殖场饲养的3000只雏鸭,13日龄前发育正常,13日龄后开始发病,一周内死亡400多只,畜主遂到新沂市兽医站门诊就诊,市兽医站门诊诊断为雏鸭法氏囊病和鸭疫里默氏杆菌混合感染所敛。用药物治疗后,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部分雏鸭生长发育较差,体重为正常体重的1/2左右。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是一种急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各日龄阶段鸭均能感染,2~3周龄鸭感染后死亡率最高。鸭场一旦发病,细菌可长期存在,很难根除,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文章综述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措施,以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的一种鸭的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本病分布很广 ,已在所有的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发现。迄今为止 ,美国、英国、前苏联、荷兰、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丹麦、西班牙、新加坡、泰国、孟加拉国和日本均有本病的报道。在我国 ,郭玉璞等于 1 982年在北京西郊首次发现本病 ,并分离到此菌 ,与此同时 ,郭予强在广州亦分离到该菌。此后 ,许多省市如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四川…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所致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为特征。 2 0 0 0年 5~ 8月 ,山东省济宁、菏泽、泰安等地区的商品代肉鸭大量发生此病 ,造成了严重的损失。1 流行病学调查  2 0 0 0年 5~ 8月 ,山东济宁、菏泽、泰安的商品代肉鸭场相继发生一种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 1 0~ 40日龄的小鸭 ,大棚地面饲养 ,品种主要为樱桃谷商品代 ,发病率 2 0 %~ 80 % ,发病后抗生素控制疗效不佳 ,死亡率 1 5 %~ …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疫里默氏杆菌 (Riemerellaanatipestifer,简称RA)病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 (Pasteurellaanatipestifer,简称PA)病、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新鸭病 (Newducksyn drome)、鸭败血症 (Ducksepticemia)、鸭疫综合征 (Anatipestifersyndrome) ,Segers于 1 993年通过对其分子生物学分析而改称为RA。它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 932年由美国学者Hendrickson和Hibe…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旧名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该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要的一种疾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雏鸭最为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少见发病,冬春阴冷潮湿天气尤甚。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通过皮肤伤口感染而发病。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细胞免疫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用1日龄仙湖鸭72只,随机均分为9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第9组为对照组。各试验组按不同的免疫次数、首免龄期、接种剂量,进行鸭疫里默氏杆菌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对照组不作接种。各试验组(包括对照组)在免疫前及免疫后每周采血一次,涂片,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反应学方法进行染色,用油镜检测计算T、B淋巴细胞百分比值。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2日龄、7日龄或14日龄首免,首次免疫1周后,雏鸭体内都能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但2日龄免疫应答能力弱,7日龄较强,14日龄最强;两次免疫的细胞免疫效果比一次性免疫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亦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雏鸭、雏鹅为主的接触性传染病。1临床症状病鹅体温升高,缩颈、拱背,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减退或废食,流泪,眼睑周围绒毛湿润、粘连或脱落,鼻流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严重者鼻孔周围结痂,少部分鹅鼻腔肿胀,出现明显的鼻窦炎症状。病鹅咳嗽,打喷嚏,拉稀,粪便呈黄色或绿白色的水样,脚软无力,行走迟缓或蹲伏不动,离群独处。病程长、病情严重者共济失  相似文献   

11.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100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喂以正常对照(锌100mg/kg日粮)和锌缺乏(锌22.9mg/kg日粮)日粮7周,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缺锌鸭出现生长迟缓、羽毛发育不良、蹼部皮肤破溃等临床症状。组织学观察舌上皮小灶性溃疡,蹼部皮肤不全角化,胸腺、腔上囊和脾脏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变性、坏死。电镜观察胸腺、腔上囊和脾脏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核溶解、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粗面内质网扩张。血液病理学变化主要是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和血清锌含量显著降低,红细胞数量减少、渗透脆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以实验病理学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含菌量3×109CFU/mL)的20日龄天府肉鸭进行了系统病理组织学研究.眼观特征为全身浆膜及各组织器官的被膜纤维素渗出物;心脏、肝脏、脾脏肿大,胸腺、法氏囊缩小,脑水肿.病理组织学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脾炎和脑膜炎,腺胃和小肠出血性或坏死性炎,胰腺细胞、肌胃黏膜上皮及砂囊腺上皮细胞变性与坏死,肾小管变性与局灶性坏死,胸腺和法氏囊淋巴细胞减少.结果表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侵害多种组织器官,引起功能障碍致雏鸭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雏鸭锌中毒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100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喂以止常对照(Zn100mg/kg日粮)和锌中毒(Zn1300mg/kg日粮)日粮4周,进行系统的病理学研究。中毒鸭13d出现症状,18只死亡。尸检主要见腿部肌肉色白或灰白色,外观似蜡样;肌胃平滑肌色淡灰白;消化道充满黑褐色煤焦油样内容物。光镜下,骨骼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心肌和肌胃平滑肌局灶性坏死;胸腺、腔上囊、脾脏淋巴细胞减少。电镜观察,免疫器官淋巴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血液病理学变化主要是碱性磷酸酶活性、血清总蛋白与球蛋白含量以及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锌含量升高。结果表明,高锌对鸭可产生明显的毒害作用。文中还对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 ,感染鸭发病率 86 % ,死亡率 70 % ;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 ,血沉加快 ,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降低 ,血清LDH和ALT活性升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5.
20日龄天府肉鸭用鸭疫里默氏杆菌人工感染后,感染鸭发病率86%,死亡率70%;发病期红细胞脆性增大,血沉加快,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致病机理,以14日龄试验鸭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建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病理模型,并在感染后6、12、24、36、48、60、72、84h,7d扑杀试验鸭,采集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法氏囊、胰腺,常规病理学方法研究其在感染雏鸭体内的动态病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雏鸭经嗉囊和气管注射2种途径感染血清Ⅰ型RA,均成功建立了人工感染动物模型。消化道感染的潜伏期为6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36~72h,死亡率85%,72h后停止死亡。呼吸道感染潜伏期为12h,感染后24h开始死亡,死亡高峰集中于60~84·h,死亡率65%,84h后停止死亡。与消化道感染途径相比,呼吸道感染途径的潜伏期多6h,死亡高峰时间延后24h,死亡率低20%。心、肝发生病理变化最早,肺、肾、脑、胰较晚,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脾脏最晚。组织学病理变化比解剖病理变化提前6~12h。纤维素性心包炎比纤维素性肝周炎早24h出现,时间依次为感染后24、48h。各器官首先表现充血,轻度肿大,呈浆液性、纤维素性及生理性炎症反应。组织细胞先是肿大,继而颗粒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坏死,最终导致细胞核浓缩、核裂解。呼吸道感染途径的各种动态病理变化,比消化道感染途径晚6~24h。感染后84h,病鸭开始产生一定免疫力,至7d产生较强免疫力而耐过。  相似文献   

17.
水貂阿留申病病理学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病理学技术,比较4种生物制剂接种水貂后的免疫反应,为筛选安全有效的阿留申病(AD)疫苗,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的发现及其病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血清4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在中国的发现。1994年1月至2000年10月,从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同代次(原种、祖代、父母代和商品代)的5-90日龄患有典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病死鸭分离到146株血清4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病原学特性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血清4型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在我国鸭群感染分布的范围极广,分离菌株对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小鼠无致病性,各在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非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各地分离菌株耐药谱很广,但对头孢类药物(如头孢拉啶、头孢克洛等)和利福平却普遍高度敏感。用分离菌株制备的灭活疫苗免疫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鸭疫里默菌病是危害养鸭业的重大疾病之一,在临床初步诊断的基础上,实验室诊断必不可少。目前已报道的鸭疫里默菌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细菌的分离鉴定、琼脂扩散试验、凝集试验、荧光抗体试验、间接ELISA、PCR、间接免疫酶组化法等7种,文章对这些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阐明C5a-C5aR轴在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感染致雏鸭肝损伤中的作用。将保存的鸭疫里氏杆菌复苏培养,同时制备鸭抗凝血,将鸭疫里氏杆菌与鸭抗凝血混匀,分别与抗C5a抗体和抗C5aR抗体孵育后进行全血试验,利用ELISA检测C5a及各炎性因子表达水平;利用鸭疫里氏杆菌感染雏鸭,同时分别用抗C5a抗体和抗C5aR抗体处理进行动物试验,采集主要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集雏鸭外周血和肝组织进行细菌计数;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后,进行血清酶活性检测,应用ELISA检测血清C5a及炎性因子水平;采集肝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主要炎性因子mRNA转录水平。结果显示,在全血试验和动物试验中,与R.anatipestifer组相比,R.anatipestifer +anti-C5a组和R.anatipestifer +anti-C5aR组C5a、TNF-α、IL-6和IL-1β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阻断C5a-C5aR轴可显著降低鸭疫里氏杆菌感染雏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减轻雏鸭心、肝和脾组织损伤;阻断C5a-C5aR轴能显著降低鸭疫里氏杆菌感染雏鸭外周血和肝细菌数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与R.anatipestifer组相比,R.anatipestifer +anti-C5a和R.anatipestifer +anti-C5aR组C5aRSphk1、FGL2、TNF-αIL-1β mRNA转录水平显著降低(P<0.05)。本研究成功证实C5a-C5aR轴激活有助于鸭疫里氏杆菌感染雏鸭,阻断C5a-C5aR轴可显著减轻雏鸭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为进一步研究抗鸭疫里氏杆菌感染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