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笋用竹保护地栽培就是采用增加地温和湿度,增施土壤肥料,科学采笋等措施,形成竹子适生环境,提高产笋量的一种栽培方法。通过保护地栽培,可促使早发笋、多产笋、延长出笋期,提高产量,增加效益。通过试验对比,保护地栽培比常规栽培增效4~6倍。  相似文献   

2.
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雷竹林覆盖栽培持续高产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覆盖栽培年限的增加,平均单株笋重下降,当年留养新竹平均胸径变小,竹林地下竹鞭在土层中明显上浮,雷笋产量明显下降;加强肥水管理、提前留养母竹、埋鞭和培土相结合的措施可使雷笋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3.
毛竹笋用林喷滴管设施安装及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在笋用林的栽培中起着重要作用,余姚市利用山区水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引导、鼓励笋农安装喷滴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笋用林使用喷滴管设施在干旱期进行灌水后,三笋(鞭笋、冬笋、春笋)产量增加18.5%,笋期延长,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雷竹是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是一种优良的食用栽培笋竹种。竹杆2米左右,散生。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味道美、效益高等优点。每年1月出笋,笋期长达70多天,一般经营水平的亩产量1吨以上,最高产量过3吨,且笋壳薄出笋率80%以上。味道鲜嫩可口,营养丰富,含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肪和总糖,1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其出笋正是春节前后,所以栽培效益相当高。雷竹栽培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2~3年有收入,4年成林,5年高产。没有大小年,一次栽种,永续利用。浙江省雷竹产区的竹农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出雷笋早出丰产高效栽培八…  相似文献   

5.
早园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笋用竹种。引种栽培试验表明,细叶乌头雷竹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脯嫩厚,通过科学栽培,可达到1a栽植,2a出笋,3a满园,4a投产,5a丰产的效果,每公顷立竹量、竹笋产量,达到了浙江德清的丰产竹园要求,且早园竹在本地区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相似文献   

6.
笋用竹引种与栽培初探连升肖雪仔(江西省永丰县官山林场331506)关键词:笋用竹引种栽培优良笋用竹具有始产期早、产量高、盛产期长等优点。一般头年栽植,2年生笋,3年成林达鞭,4年挖笋,5年、6年达高产。在林业生产上,可以短养长。近几年,我场从浙江等地...  相似文献   

7.
早竹地面覆盖技术通过6种不同覆盖材料对早竹的笋期、笋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影响和试验,结果表明:6种不同覆盖材料均提早了始笋期,延长了笋期,增加了笋产量和产值,其中以竹叶和龚糠较为理想,与对照相比,其试验林地始笋期分别提早了64日和56日,延长了笋期分别为47日和41日,产量、产值纯收益的增长率竹叶为60.2%、259.4%、266.6%6.6%,其效果最佳,砻糠次之。  相似文献   

8.
雷竹引种试验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竹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雷竹引种成活率达95.46%;种植当年有32%母竹已出笋,第3年100%母竹出笋,第4年母竹平均出笋12.3个,最多的出笋28个。并介绍了雷竹栽培中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白哺鸡竹(Phyllostachys dulcis)刚竹属。笋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笋肉白嫩而鲜美,俗称“玉笋”,笋味明显优于毛竹笋、雷竹笋、高节竹笋等其它笋用竹。我省绩溪县瀛州乡、扬溪镇、伏岭镇等地有成片分布。适合于淮河以南丘陵岗地和四旁推广栽培。为了探求白哺鸡笋用竹林的丰产技术措施,笔者在绩溪县瀛州乡坑口村开展了白哺鸡笋用竹林低改培育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顺昌县细叶乌头雷竹引种栽培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叶乌头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效益好、见效快、收益长等特点。引种栽培试验表明,顺昌县气候与立地条件能满足细叶乌头雷竹生长要求,为细叶乌头雷竹适宜引种区。通过科学栽培,可达到1 a栽植、2 a出笋、3 a满园、4 a收益、5 a丰产的效果,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应大力推广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1.
绿竹混农栽培模式绿竹混农栽培可增加林内湿度,降低林内温度,促进绿竹高生长和出笋数量。福建林学院林思祖在混种黄豆、花生、地瓜对比试验中,以绿竹—黄豆或花生的混农模式栽培效果最好。连续套种3年平均收入3750元/hm2,绿竹栽培和管理成本可收回有余。绿竹...  相似文献   

12.
杏树是我国栽培历史悠久的果树之一,其果实色泽鲜艳,酸甜多汁,营养丰富,且上市时间早,是深受广大消费喜爱的时令水果之一。从2000年起,运城市夏县瑶峰镇部分村民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开始搞保护地杏树栽培试验,经过几年的努力探索,已经总结出一套比较成功的管理经验,其保护地栽培的面积、产量和效益都在不断扩大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日本花卉生产(包括切花、盆花、球根、花坛苗、兰花)的面积近几年一直保持在18,000~20,000公顷。近几年花卉保护地栽培的面积逐年增加,1974年比1965年增加了2.5倍。保护地面积占花卉栽培总面积的1/4;露地生产面积比重下降。  相似文献   

14.
云岭水果笋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试验研究了不同地区、不同栽培措施对高氏甜龙竹发笋及笋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云南勐海县、普洱市海拔1 300~1 700 m,重庆市武隆区、四川宜宾市等地海拔600 m以下的地区适合栽种笋用高氏甜龙竹;高氏甜龙竹栽植适宜的株行距为2 m×4 m,栽种时,以每丛留3~4株母竹、米径控制在4~8 cm为宜;在母竹高2.5 m处封顶可促进枝叶生长和笋芽萌发,增加笋产量;施肥、浇水、竹丛覆盖和剥土晒蔸等措施均能提高笋产量。  相似文献   

15.
毛竹栽培采用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不同试验。母竹苗木蘸红心土泥浆后造林,带状整地、块状整地栽培的母竹苗木成活率高,比全面整地栽培的母竹苗木成活率分别高1.5%、0.8%,母株出笋第1年出笋率分别高44%、21%,第2年出笋率分别高47%、23%。毛竹林木经过3年经营管理,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6.
峨优1号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 ’Eyou 1‘属于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 Makino的方竹Ch.quadrangularis(Fenzi) Makino,2004年发现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县大堡镇,随后作为笋用竹在大堡镇引种栽培,是方竹变异植株经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种。‘峨优1号’与方竹栽培型‘Quadrangularis’的关键区别在于:前者中上部秆环甚隆起,竹秆多见"之"字形弯曲,秋季笋期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春季在土层深厚肥沃处有2次发笋现象,去箨笋节呈明显翠绿色;后者中上部秆环不及前者隆起,竹秆通直,秋季笋期9-10月,春季无二次发笋现象,去箨笋整体偏黄。  相似文献   

17.
竹笋以其低糖、低脂肪、高纤维等特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竹笋销量日益增加,产量与品质成为笋用竹林经营的主要目标之一。笋用竹林的丰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笋用竹林的经营效益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当前笋用竹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笋用竹丰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并对笋用竹林可持续经营提出了建议,以期为笋用竹林的高产培育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平原农村四旁小竹园零星分散,管理粗放,由于出笋迟,经济效益相对较差,为改变老竹园经营现状,提早出笋,增加产笋效益,通过清园深翻、施肥浇水、稻草覆盖等措施,促使竹园提早出笋45d,单位产量增长47.3%,单位产值增加543.9%,投入与产出比为1:9.43。  相似文献   

19.
鲜食杏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果品,其成熟期正值眷夏之交,可很好弥补水果淡季市场的供应。鲜食杏易受晚霜危害,通过保护地栽培可避免杏树晚霜危害,解决杏树花期受冻问题。鲜食杏保护地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园地选择、设施的建造、品种选择、授粉树的配置、扣棚后的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等。  相似文献   

20.
为调整景东县的产业结构,提高甜龙竹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景东彝族自治县林业局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2004年10月开始对2001年新造竹林进行了甜龙竹反季节发笋栽培试验,根据甜龙竹笋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人为控制水肥、温度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发笋日期提前了3~4个月,即每年2月底至3月初开始发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