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橄榄青枯病的初步研究(初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橄榄青枯病在我国首先发生于重庆歌乐山林场和柳州三门江林场,以后在贵州、广东、浙江、江西等省的一些引种点也相继发现了这种病害。受害植株不论是刚定植的一、二年生的幼树,还是正在开花结实的成年大树,都会迅速枯死。目前尚未查到国外有这方面的报导。历年来,各地对油橄榄青枯病试用了多种杀菌剂,如托布津,叶桔青、稻瘟净,克菌丹、  相似文献   

2.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1964年2月从阿尔巴尼亚引进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同年8月发生青枯病害,66年发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74年死亡株率达36.4%。69年起,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引种的油橄榄因青枯病致死植株近30%。由于油橄榄青枯病是病菌从根部侵  相似文献   

3.
油橄榄青枯病和根腐病都属于木本植物的根部病害。根病的初期,地上部分不易发现,当发现地上部分的症状时,根部住往已损坏相当严重。所以,早期诊断和正确鉴别病原,对及时防治,在生产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青枯病与根腐病的区别: 油橄榄的根病,各地区普遍发生,几乎成了一种致命性病害。其病原种类繁多,错综复杂,但是,细菌性的青枯病比镰刀菌、密环菌、轮枝菌等真菌引起的根病更为严重,而且两者易于混淆。为了简易诊断和鉴别,将其症状特点区别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油橄榄的青枯病和根腐病都属于根病。初期不易发现,当地上部分出现萎蔫症状时,根部病情即已相当严重。油橄榄根病在我国栽种地区普遍发生,是一种致命性病害。其病源种类繁多,仅就菌类引起根病而言,细菌性的青枯病比真菌(镰刀菌、密环菌、轮枝菌等)引起的根腐病更为严重,而且两者易于混淆,为便于防治,正确诊断和鉴别病源,在生产上有着一定的意义。1972年以来,我们摸索了简易检验青枯病与根腐病菌的方法,目前已在湖北省油橄榄种植区推广应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油橄榄寿命长,油质好,产量高,除食用外,还是药用和工业的重要用油。1964年引种我区后,生长一般良好,早已开花结果。由于我区是新引种地区与油橄榄原产地的环境条件不同,因此很多种植点,年年都有青枯病发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6.
一、油橄榄病虫害调查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市、县都引种试验了油橄榄,我们按照自然区划,选择了恩施、宜昌、郧阳、石首、应城、通城,圻春,随县、汉阳共九个点,作为观察研究的基地。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到的病虫害就有39种,其中主要的病虫害有8种。即:青枯病、根腐病、炭疽病,猝倒病、云斑天牛、朝鲜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苹小卷叶蛾。一般病害有:自斑病、溃疡病、木腐病、煤污病、肿瘤病、缺硼症、流胶病、日灼  相似文献   

7.
油橄榄青枯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1964年8月在重庆歌乐山林业试验站首次发现(四川也有报导),经鉴定证明是Pseudomonassolancearam(简称油Ps)病菌引起的一种致命性土传病害。该病早期症状很难发现,植株一旦呈现萎蔫现象即无法防治。为提供鉴定青枯病菌的标准植株,以便摸清其发病规律,选育出抗病品种和寻找出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1978年进行了油橄榄青枯病菌的接种试验研  相似文献   

8.
蝴蝶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原产于我国南部。蝴蝶果青枯病在广西引种的一些土山区、红壤区普遍发生,并日趋严重,成为当前发展蝴蝶果生产的重要障碍之一,但原产地石灰岩山地未发现此病。病株有典型的细菌性青枯病的症状特征。病原菌是茄青枯病假单胞杆菌的亚洲变种[Pseudomonas sclanacearum var asiatiea(Erw Smith)Stapp]。  相似文献   

9.
油橄榄孔雀斑病(Cycloconium Oleaginum Cast),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为害油橄榄的果实、叶片与嫩枝.在地中海沿岸蔓延甚广,引种我国后,在云南省为害十分严重,我省重庆市林业试验场1974年在个别植株上发现此病,以后不断扩展蔓延,1976年以来四百余株卡林品种受到严重为害,致使95%的植株大量落叶,部分植株失去结果能力,以致减产30%以上,严重地影响油榄激的丰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我省从1964年引种油橄榄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各引种区先后发生多种病害,尤其油橄榄孔雀斑病在重庆地区普遍发生,引起大量落叶,不仅影响当年结实,而且对来年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11.
<正> 自五十年代在广东湛江地区滨海沙土引种驯化木麻黄,取得大面积造林成功后,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海防林带的重要树种。在栽培中发现,木麻黄具有耐碱、耐潮、生长快、干型好的优点,但木麻黄青枯病(pseudomonas sola-nacearum)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建成最早的电白林带由于青枯病的发生受到极大损失。青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陇南市武都区油橄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1 093 m,1 136 m,117 5 m和1 213 m)对油橄榄开花结实的影响,为油橄榄在陇南地区的增产与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当地3个主栽品种(‘莱星’‘皮削利’‘佛奥’),测定油橄榄植株成花生理指标和果实发育指标.测定的成花生理指标包括叶芽数、...  相似文献   

13.
青枯病目前是油橄榄的主要病害,它来势猛,死亡率高,预防和治疗都比较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橄榄的发展。十多年来,我场因青枯病死亡的油橄榄已达200多株,甚至在病株挖掉后在原定植穴中补植小苗,也能继续发病死亡。这说明青枯病菌在土壤中潜伏期长,致病力强。但它并非“不治之症”。我们通过综合预防与治疗试验,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我省引种油橄榄是从一九六○年开始的。自一九六四年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油橄榄的引种工作有了一个较大的发展。全省引种点由当时的四个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个,并逐步向社队推广。一个群众性的油橄榄科学实验运动正在兴起,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引种以来,油橄榄在我省各种植点生长一般正常,较早的引种点均已开花结果,产果量逐年上升,社、  相似文献   

15.
油橄榄肿瘤病是一种由肿瘤细菌侵入伤口引起的病害,主要为害枝干,影响植株生长和座果,严重时枝条枯萎(除为害油橄榄外也为害白腊、连翘、桂花、桉树等树种)。该病是随油橄榄的引进而传入我国的,目前,在桂林、柳州、独山、重庆、昆明、武汉等种植点均有发生。为迅速消灭该病在我国的发生和蔓延,我们曾在桂林等种植点开展了两年的观察和试验研究工作。现将观察结果和防治意见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肿瘤是该病的主要症状,多发生在主干  相似文献   

16.
油橄榄青枯病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橄榄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自六十年代初期从阿尔巴尼亚引入我国以后,1964年8月在重庆市林业试验场发生青枯病害,在1964-1966年三年中病株率达30%,死亡株率为18.4%,到1974年全林死亡株率共达36.4%。同期,省林科所泸县林业试验站的油橄榄也发生青枯病害。病害发生后,各级党委极为重视,立即组织生产、科研、教学等单位对病害的发生规律及防治进行了试验研究。经过十年的努力,油橄榄青枯病已逐年减轻,重庆市林业试验场现在年死亡株率已降到0.5%以下,基本控制不成灾害。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油橄榄孔雀斑病是我省新发生的一种严重叶部病害,1977年以来,对此病的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病害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大面积综合治防,抗病品种集团选择品比等进行了试验.根据研究结果,现提出病害发生的几点概念,以期丰富林木病害流行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 在敬爱的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我国具有历史意义的油橄榄引种工作始于1964年,当年引进油橄榄苗木一万株,五个品种,分别在我国亚热带八个省区12个引种点试验.1965年至1978年,用自繁苗木扩大了新的试种点,即有17个省市区种植了油橄榄,多数种植点陆续开花结实,产量不断提高.1980年初步统计,四川、湖北、陕西、江西、云南等省栽植有一千多万株,比原产地法国大两三倍.现在全国引进的品种已有一百多种(包括我国培育的优良实生树),奠定了我国油橄榄的发展和提高生产水平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油橄榄青枯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rum E.F.Smith)是为害油橄榄的一种致命性病害,一旦发生很难治愈。1964年在重庆市发现此病以来,至今因病致死的油橄榄树已达509株。为了寻求防治及控制其蔓延的有效途  相似文献   

20.
云南油橄榄引种四十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云南的油橄榄引种历程、云南引种油橄榄40年来取得的主要科技成果、在油橄榄引种工作中应吸取的教训等内容上, 全面阐明了云南发展油橄榄40年来的成效与教训。从中找到了油橄榄在云南引种成功科学技术途径, 据此对云南省油橄榄产业化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