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基础,但频繁的人类活动干扰导致自然保护区内生物栖息地斑块破碎化的问题依然存在,景观连接度定量评价对于保护区生物栖息地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以纳板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基于图论的指数方法利用2014年和2018年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对保护区栖息地的景观连接度指数的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14—2018年的景观连接度指数中整体性连接度指数(IIC)、概率连接度指数(PC)都呈现下降趋势,IIC和PC指数分别下降0.29和0.53,指示保护区内栖息地破碎化加剧;2)最大斑块的重要性指数从85.14减少到84.19,重要性前十的斑块时空变化表明了自然保护区栖息地斑块面积不断减小,中部、中西部地区破碎化显著;3)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景观连接度产生重要影响,其中橡胶林、耕地、水库、茶园4类土地利用增加是栖息地破碎化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纳板河自然保护区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增华 《山东林业科技》2010,40(3):104-106,129
运用"3S"和野外实地考察等技术方法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全面调查,总结并评价其森林资源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为保护区的森林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组织的调查,对保护区社区共管组织的建设和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社区共管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生态旅游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域协调发展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我国当前自然保护区域开发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个发展方向,以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域的发展和旅游市场开拓为例,分析了自然保护区域和生态旅游的关系,探讨了纳板生态旅游市场的开拓对策,以期为推动我国自然保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纳板河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惠  杨云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5):100-102
2005年对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斛属植物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其资源现状,分析了在石斛属植物资源保护中存在的商业行为等形式的资源遭受破坏和流失现象,为此提出重视保护区的能力建设,加强资源的就地保护;开展引种、驯化、繁育研究工作等对石斛属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自批准成立塔城巴旦杏保护区后,自治区人民政府于六月九日又批准成立了五个自然保护区,并且批准林业局设自然保护区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自治区的自然保护区工作,现在,新疆已正式建立了六个自然保护区。除塔城巴旦杏保护区外,其余五个保护区,直接由自治区林业局领导。 这五个保护区是;(一)、阿勒泰哈纳斯自然景观保护区,它是综合性保护区,重要的科研基地,在保护区内,山山水水、花草树木,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我区大部分自然保护基地处集体林区.其山林土地权属于集体.这些保护区一般只有大致范围.没有具体四至界线.只拥有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权.没有山林土地的经营管理权。随着人口的增加.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群众到保护区内砍柴、放牧、开垦等活动日益频繁.自然保护区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明确保护区界线.实现保护区同时拥有山林土地经营管理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广西岜盆和板利自然保护区(2005年3月已合并建立广西崇左市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区集体林区自然保护区勘界试点单位,通过签订共管协议确定保护区界线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中国林业》2009,(24):I0006-I0007
贵州黔东南州建有自然保护区23个,总面积225,126公顷,占国土面积的7.44%。按保护区级别分: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47,300公顷;州级自然保护区9个,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然保护区之最△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址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区,面积达217100公顷。△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鼎湖山保护区,于1965年正式批准。△自然保护区最多的是四川省,已正式批准建立的有43个。△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是新疆托木尔峰冰川保护区...  相似文献   

10.
文摘     
我国自然保护区之最(杨泉辑) ▲最大的自然保护区是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区,面积达21.71万公顷。▲最早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鼎湖山保护区,于1965年正式批准成立。▲海拔最高的自然保护区,是新疆托木尔峰冰川保护区。▲海拔最低的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岛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最南端的自然保护区,是海南岛陵水南湾海南坡猕猴保护区。▲最北端的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省扎龙丹顶鹤、水禽和湿地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我国保护区现状,指出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中存在保护区管辖权及资源权属、湿地类型保护区水源补给、保护区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保护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保护区与社区共管模式、增加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水源补给、加大保护区依法保护工作及支持力度等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当前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截至目前,全省林业系统已建立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10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16%。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1个,总面积35万公顷,省级保护区30个,总面积66万公顷,市县级保护区5个,  相似文献   

13.
在生物多样性、生态脆弱性、保护区面积有效性定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参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标准"(修改稿)的评价体系对黎平太平山、湄潭百面水等7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黎平太平山、湄潭百面水2个自然保护区具备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石阡佛顶山、台江南宫、正安桴鄢、兴义坡岗等4个保护区具备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瓮安朱家山自然保护区建议作为地(市)级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李吉利 《河北林业》2013,(Z1):28-30
保护区一直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始终本着"走出去学习、引进来消化"的思路,与其他保护区、大中专院校及相关协会展开合作与交流。2007年与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韩城黄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六个以褐马鸡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单位联合成立了褐马鸡姊妹保护区,增进了与天目山国  相似文献   

15.
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方,保存了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基于2018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运用InVEST模型的生物多样性模块,分析了江西省38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生境退化和生境质量现状特征,结果表明:1)从生境退化角度来看,保护区基本无退化.38个自然保护区中有36个保护区的生境退化指数等级为基本无退化,2个为轻度退化.从栅格单元层面看,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无退化生境栅格占比达到90.95%.2)从生境质量角度来看,保护区都处于较高水平.38个自然保护区生境质量均在0.9以上,处于生境质量高值区,其中有33个自然保护区处于高值区优等级.从栅格单元层面看,自然保护区高等级生境栅格占比达到95%以上.3)国家级保护区的生境质量明显优于省级保护区.4)生境质量和土地利用存在显著相关,林地和草地的生境质量高,耕地和建设用地生境质量低,建设用地是影响生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市共有湿地199个,总面积254.81万亩,其中有3个重要湿地保护区,分别是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斯图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内蒙古杭锦淖尔自然保护区,其中鄂尔多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国际重要湿地。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成立自然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还可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防止稀有动植物灭绝。当前在我国已经建立了2740个自然保护区,其中包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28个,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8%。保护区的大量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对保护区的管理要求,其中边界管理就是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分析了保护区边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加强保护区边界管理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辉县市猕猴自然保护区,是“河南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始建于1991年元月,1998年8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辉县市西北部,距县城50华里,涉及国有辉县市林场和上八里、黄水、薄壁三个乡镇十二个行政村,总面积达13000公顷。自保护区建立以来,不  相似文献   

19.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一直遵循地方政府负担经费与保护区自筹的原则。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的资金保障办法已不能满足保护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并已成为我国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资金保障法规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区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保护区资金保障的新机制,以期为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调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保护区划分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是其实施科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保护区的功能分区不应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保护区自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充分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和解决保护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的背景、总体布局、生态属性来构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识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关键地段,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利用及保护格局,为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调整提供借鉴,也为有效促进自然保护区功能区调整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